以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作者&投稿:尚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
基本字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备无患。”
译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2、存在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3、取得,获得,占有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译文:如能占为已有,这将为称王打下基础。
4、相当于“或”,或许
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
译文:因此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出自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以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2、凭借;仗恃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译文:如果要想使国家富裕就要依靠农业,如果要拒敌于国门之外就要依靠军队。
3、认为,以为
出处: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
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
4、做,从事
叶绍钧《倪焕之》:“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5、原因,缘故
《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译文: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表达。
6、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出处:南朝·佚名《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
译文:把所有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你。
7、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出处: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8、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出处: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译文:于8月13日在街头斩首。
9、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译文: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10、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出处:清·周容《芋老人传》:“载以来。”
译文:多年以来。
11、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
译文: (如果韩魏)战胜不了秦国,那么(秦国)将使他们后面的追随者灭亡
12、才
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想起当初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开辟,才有了现在这点立足之地。
13、表目的或结果等
出处: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智叟无以应。”
译文:河曲智叟是那个嘲笑愚公的聪明人,即住在河的拐弯的地方的聪明老头。
14、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出处:清·姚鼐《登泰山记》:“日观以西峰。”
译文:在西峰观看日落。
扩展资料
一、以字形演变

二、以组词:以前、以为、以及、以便、以资。
1、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2、以外:[yǐ wài]
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外。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以上的词义类似大于等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大于等于;在程度,阶段这类无明显界限或界限不明显的使用场景,以上等同于大于等于。
4、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的谩#?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 #yǐ

【释义】 ①用;拿:以牙还牙|以卵击石|以毒攻毒|以身作则。②依;按照:以拼音为序。③因为:不以受奖而骄傲。④为了;表示目的:以防不测|以免丢失。⑤用在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以后|以外|一千以内。⑥用在动词后,相当于词的后缀:可以。

【以便】 #yǐbiàn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例句〗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以后】 #yǐhòu 现在或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以后。

〖例句〗上中学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进入年级前十名。

【以及】 #yǐjí 连接并列关系的词或词组,通常用在前后两项之间。

〖例句〗海洋馆里有许许多多海洋生物,有凶恶的鲨鱼,有漂亮的海星以及聪明的海豚等等。

【以理服人】 #yǐ lǐ fú rén 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

〖例句〗同学们,不要争吵了,要想让对方接受你们的方案,就要以理服人。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根据外表来判断人品质的好坏、能力的强弱。

〖例句〗你不要以貌取人,他虽然外表平平,但却是我们这里的业务尖子。

【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人作出榜样。

〖例句〗班干部应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以为】 #yǐwéi 认为。

〖例句〗今早我到教室一看,已经做过扫除了,我以为是值日生做的,后来才知道是学雷锋小组做的好事。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以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文言文的“是”都有什么意思
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名词义: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2、姓。助词义:1、帮助宾语提前。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

文言文是的三种含义
文言文中“是”字的含义:是 shì 〈名〉(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

"是"在文言文中的多个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2】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荀子·王霸》:“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韩非子·孤愤》:“是明法术而逆祖上者,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是以][是故]因此。《韩非子...

文言文中是的意思
文言文中是的意思:1、<形>对;正确。2、<代>这;这个;这样。3、<形>凡是;所有的。4、<动>表判断……是基本字义 1.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表示存在:满身~汗。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表示适合...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是 shì (1) ㄕˋ (2)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3) 表示存在:满身~汗。 (4)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5)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6)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

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④指示代词,此,这。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方苞《狱中...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2、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3、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

是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是 shì 〔代〕(1) 此,这 [this;that]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几种意思
“是”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主要有:1、动词,表判断,这个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如“同是天涯沦落人。”2、动词,表肯定。如“是古非今”。3、代词,相当于此,这。如“是日”表示“这一天”。4、形容词,略同于“凡是”、“只要是”。如:“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5、名词,与“事”...

文言文中的是什么意思
5.表示肯定判断:表示解释或者分类,《孟子*告子上》:“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 何也”6.匡正;订正。《国语*楚语上》:“昔雍子之父兄语雍子于恭王,王弗是,雍子奔晋,晋人用之。”7.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唐孟郊《惜苦》:“名回不敢辩,心转似是难”8....

江阴市17540059609: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呼睿佳伊: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

江阴市17540059609: 古文 以是什么意思 -
呼睿佳伊:[答案] “以”的用法: 1、用、拿、把. ①以刀劈狼首.(《狼》) ②因以为号.(《五柳先生》)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④将以攻宋 (《公输》) 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⑥今诚以吾众诈自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江阴市17540059609: 以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
呼睿佳伊: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

江阴市17540059609: 在文言文中,“以”是什么意思 -
呼睿佳伊: 1.用. 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率领 《左传》”宫之奇其以其族行” 3.认为,以为 . 4.原因《列子》 “宋人执而问其以” 5.介词.在……时候;凭借……身份;因为(“孙膑已此名显天下”). 6.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7.和“上”“下”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上”;“以东”. 11.通假字,“已”,已经.《史记》“固以怪之以” 以 1.作介词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 凭 因为 2.作连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可译为“来” 3.作动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认为

江阴市17540059609: 文言文中“以”有哪几种意思?分别是什么? -
呼睿佳伊: 一、作介词用. 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例如: ★ 以刀劈狼首. ——(蒲松龄《狼》) ★ 以我酌油知之. ——(欧阳修《卖油翁》)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如: ...

江阴市17540059609: 文言文里的以有哪些意思 -
呼睿佳伊: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江阴市17540059609: 文言文以是什么意思 -
呼睿佳伊: 1.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从,在,于.如: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3.在......时候.如:不以此时引纲维.4.把,拿,用.如:以沛公言报项王.5.凭借......身份.如:亚夫以中尉为太尉.6.并且.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7.来,用来...

江阴市17540059609: 文言中以的意思 -
呼睿佳伊: 1、因为,由于 2、而 3、把,拿,用 4、以为,认为. 5、凭,靠.例: 6、按照,依照. 7、根据.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为.例: 13、通“已”,止. 14、任用. 15、此,这.

江阴市17540059609: 古文中的“以”有几种解释 -
呼睿佳伊: 1、认为、以为 2、用 3、原因 4、介词,因为 5、介词,用 6、介词,凭借……身份,按照 7、介词,在……时候 8、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9、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10、通“已”,已经得意思.古汉语字典上查的,希望对你用帮助

江阴市17540059609: “以”字在古文中有几个意思 -
呼睿佳伊: 以 yĭ yǐ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