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人的认识有哪两个阶段

作者&投稿:舒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方哲学主要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西方哲学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 '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 '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研究转变

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是相对人的感觉而言的;高尔吉亚又认为一切都同样假。自称为'爱智者'的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③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感觉不可能是真正知识的源泉,而真知是不朽灵魂对理念的 '回忆'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但他又提出了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在 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等。它们在前人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涉及了伦理问题及宗教问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系统化阶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哲学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后期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11世纪初至14世纪初,在中世纪早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以法兰西经院哲学家罗瑟林为代表的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以基督教哲学家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实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实在,认为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承认原罪实在,认为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实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等等。

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由于教会的衰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萌发,中世纪哲学逐渐向近代哲学过渡。

三、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形成的。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开始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意大利的B.特莱西奥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G.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

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中不少人是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混在一起,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带上了不少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以F.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以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但是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以笛卡尔和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笛卡尔提出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公理也是人生固有的、天赋的。不过,他除了承认精神实体独立存在外,还承认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并把这两个相对的独立的实体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以巴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巴克莱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休谟则进一步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18世纪,除了存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从西方近代哲学第二阶段的总体来看,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色。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有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占居中心地位。康德承认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存在一个'物自体',它是感觉经验的来源,但却永远不能被认识。物自体的刺激使人产生感觉经验,然后认识主体感性,知性分别与时空、12范畴等认识的先天形式相结合,整理感觉经验材料,以达到对现象的系统认识;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它要求认识世界的本质,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费希特则进一步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了客体'非我',又进一步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谢林创立了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表面相反,实则同一,都是浑然一体的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不同阶段。黑格尔把整个世界视为'绝对理念'自身演化的过程,认为绝对理念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统一使绝对理念自身沿着正、反、合三段论的模式进行着概念的演化,以至使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又产生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大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神学'。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神和上帝是人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创造了神和上帝,不是神和上帝创造了人。自然界产生了人,人及其思维器官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界,思维便不能存在,不是精神产生自然,而是自然产生了精神。不过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在世界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系统,还有朝鲜哲学、日本哲学、巴基斯坦哲学、斯里兰卡哲学、越南哲学、伊朗哲学、阿拉伯哲学、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哲学。

它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三大哲学传统的影响,但又具有各自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其中,阿拉伯哲学在中世纪起到了向西欧传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媒介作用,它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亦有重大发展,成为世界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具体物质形态;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原子;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可以感觉感知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接的感知;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获得理性认识需要借助思维才行。


哲学上人的认识有哪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接的感知;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获得理性认识需要借助思维才行。

心理学上,什么东西会影响人的主观观点或者认知
所以从定义上说,有两种可能会影响人的认知。第一:人采用什么方法是认识外界事物,比如我觉得抽烟能让我感到减轻我的压力,我就觉得抽烟是好的,我觉得抽烟会让我得癌症,我就觉得抽烟不好;第二就是外界事物怎么去作用于人的感官。

认识的途径有哪些?哲学意义上的
孔夫子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心内求法,大概代表了两种认识世界的途径~一个通过“外”,一个通过“内”.冒昧地说下我的观点,这两种说法都只是说出了一半,内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能切割的.即通过“内”和“外”,都能够感知外面的世界,就像中西的文化的差异,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只是两个角度,其研究...

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又叫()。
认知,我认为是两个步骤:即认与知,首先是认,其次是知;认易,知难。认知,借用一句古话“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认的过程,就是知其然的过程;知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认知有何作用?简单来说,认知的基本作用有两个。一是,对内,有助于个体的事物的理解与应用;认知的程度决定了理...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上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各自都有哪些特征
人地关系认识有那四个阶段: 1. 史前文明 2. 农业文明 3. 工业文明 4. 现代文明 细胞呼吸的每一个阶段都有ATP生成? 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有ATP生成哦~ 但是无氧呼吸第二个阶段是没有ATP生成的哦~ 煤炭的形成大体上分几个阶段,煤的化学组成以什么为主体 煤炭自燃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①潜伏期;②自热期;②...

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人的生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有什么特点
人的生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特点有共同性与独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规定性与自由性。

人类为什么不能真正认识世界?
怎样认识世界? 这就是哲学中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国传统哲学的重点是伦理学,对认识论问题虽有讨论,但不是很多。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偏重于认识的方法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关于“人究竟是否能认识世界”这样的根本性的问题,只在庄子思想中有所涉及(如人与蝴蝶,谁梦见谁的问题)。

人是什么
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学名为Homo sapiens 或 Homo sapiens sapiens 但后者多数不为学界一致认可)。智人意指拥有高度发展的头脑。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而在神话学中,人的灵魂也会被拿来与其他的...

两个人认识的契机有哪些?
共同的朋友:例如两个人都是同一个社交圈子里的朋友,通过共同的朋友介绍认识,可以让两个人更加亲近,加速感情发展。精心准备的见面:例如预约一个特别的地点、穿上特别的服装、准备一份精美的礼物等等,这样精心准备的见面可以让两个人在见面时感受到更加浪漫和愉悦,从而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完美的时机...

眉县17880207621: 哲学上人的认识有哪两个阶段 -
以朱银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接的感知;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获得理性认识需要借助思维才行.

眉县17880207621: 哲学上人的认识分为哪几个阶段 -
以朱银杏:[答案] 哲学从古至今,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最早的是有神论那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限制导致许多东西都神化才能解释,后来科学技术发展了.分为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到后来唯心和唯物.这些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

眉县17880207621: 认识具有哪两个阶段 -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上分成几个阶段?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大体上分成几
以朱银杏: 第一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具体物质形态;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原子;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可以感觉感知的.如帮到您,请给好评,谢谢.

眉县17880207621: 人的认识有哪两个阶段?为什么人们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
以朱银杏: 哲学从古至今,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最早的是有神论那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限制导致许多东西都神化才能解释,后来科学技术发展了.分为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到后来唯心和唯物.这些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又带来新的哲学思考.最代表的我认为就是黑格尔形而上学观点的崩溃.人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有:一、客观原因: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二、主观原因:1、立场不正确(不能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3、知识构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原因.

眉县1788020762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 -
以朱银杏:[答案]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

眉县17880207621: 如何理解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
以朱银杏: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再到实践(第二次飞跃),接着在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依此循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认识论的标准提法.

眉县17880207621: 简述认识的基本规律 -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常考点有哪些?
以朱银杏: 通过百度查找可得;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

眉县17880207621: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什么.哲学试题,简答 -
以朱银杏: 第一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眉县17880207621: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哲学) -
以朱银杏:一、通俗地说:感性认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的知识,例如,水是无色无味的.这就是对水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认识,例如,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理性认识.二、简单说,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叫感性认识,从理论中得来的认识叫理性认识.三、哲学概念方面来说: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眉县17880207621: 从认识的角度看认识人有哪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 -
以朱银杏: 分为理性和感性是片面的. 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人整体性的认识角度. 从感性发展到理性﹐这只是经验发展的实际过桯.并不是一切发展都是辩证的.感性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虽是相反的﹐异质的﹐但并不对立﹐亦不矛盾.概念判断推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