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出战都会自报姓名,关羽出战华雄是否报我是马弓手关羽?

作者&投稿:豆卢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人崇德义,斗战亦高风。

两将阵前遇,且把名来通。

有爵报爵位,无爵报官名。

无职亦无衔,籍贯也能用。

身为通戢犯,关公脸赤红。

不言亦不语,抡刀往前冲。

趁敌手无措,温酒斩华雄!

古代时候打仗那是很讲规矩的,不像现在这么胡来,仅仅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问“你瞅啥呢?”,答“瞅你咋滴?”俩人就打起来了,砖头啤酒瓶子乱飞,头破血流,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上古崇于道德”,两军阵前打仗可不是街头斗殴,厮杀也得讲规矩。咱们就来聊聊古人打仗时候双方默认的一些习惯性的程序。

敌对的双方先要摆开阵势,训练有素的士兵齐齐整整地站好队列。队伍中有拉着战鼓的大车,将军下令鼓手开始咚咚地敲响,大车两边的军乐队吹起号角,士兵在音乐伴奏声中迈步前进。这就叫“闻鼓而进”。

千万不要以为在古代当一个鼓手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古人是很讲究的,崇尚礼仪。鼓,是一种礼器,不能瞎打。咱们举几个例子:官员审案子,在衙门口前鼓手打的是《急急风》,到了求神祈雨的时候,鼓手打的是《慢长捶》,秋天庄稼丰收了,在庆典上打的是《凤点头》。你不能胡来,卟噜通、卟噜通毫无节奏地一阵乱敲,那叫《乱翻天》,只有在皇帝驾崩的时候才这么打。你胡敲一气,会害了自家性命。

两军阵前打仗,“夫战,勇气也”,鼓手打的是《猛虎下山》,激励士气的,大家听了血涌上头,就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

随着咚咚的鼓点,两军逐渐接近,经验丰富的将军估摸着双方的距离已经差不多了,就下令膂力超群的弓箭手出阵放箭。箭矢落下,插在地面上,敌我双方看到弓箭射程,就能把握住安全距离,不能再往前走了,再走白挨一箭那是活该。这就叫“射住阵角”。

两军停下,整理好队形。就有部将向临阵指挥官请令,自告奋勇愿意首先出阵与敌人进行单挑。如果打赢了,这叫“首战告捷”。在功劳薄上书写在第一页的最上边,非常醒目。将来汇报给上级,在评定功劳的时候,这就是“首功”,会得到上级的格外青睐,有利于论功行赏,按绩提拔,有奖金,还很有可能获得晋升。

两边的战将各持兵刃,策马来到阵中,两将马打对面,并不立刻打斗起来,而是先要搞清楚敌将的官职和姓名。这必须要问清楚,不问清楚,就算你打赢了,回阵后主帅若问你把谁打败了,你也说不出来,功劳薄上怎么记载你的胜绩?难道写个“无名之辈”?,那你的战绩含金量就大打折扣。

所以说,阵前的通名报姓是很重要的。双方报上官职姓名,就回头告诉战场负责记录的书记员,将来在功劳簿上就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咱们就以“温酒斩华雄”为例,来聊聊当时的具体战斗过程。在原著中,很多情节都是虚写,但咱们可以根据战场规则进行一些推断。

西凉猛将华雄夜袭孙坚,大获全胜后率兵乘胜而来,在十八路诸侯的大寨前耀武扬威,进行挑战。诸侯们为了杀杀敌人的锐气,当然要派人迎战。这时候袁术麾下的“骁将”俞涉自告奋勇,愿意出战华雄。

俞涉上马出寨,来至阵前,与华雄阵前相逢,华雄的旗手也打着将旗从队列中出来几步,俞涉就知道,对面这厮姓“华”,肯定就是华雄了。双方开始通名报姓,华雄由于在近期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刚刚获得了晋升,因功升至“都督”,所以华雄报名就自豪地说自己是“西凉都督华某”。

由于华雄是关西人氏,说话自然就是甘肃口音,但俞涉通过对方的将旗和“都督”这个官衔,就知道敌人是华雄,官还挺大。

俞涉是淮南人氏,说话是略显柔软的扬州口音,书中说他是“骁将”,说明他后面也有旗手举着“俞”字将旗。古人彼此之间通常不称名,只有君对臣、长对幼可称名,自我介绍都是称字,比如自称“赵子龙”、“张翼德”等。

俞涉的字是什么,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知道,古人的字和名之间是有联系的,往往是根据儒家典籍因名而取字。如张辽字文远,“辽”和“远”近义。根据俞涉的名,我们取诗经中的一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给俞涉取个字叫“子淇”。这样的话,俞涉就能向敌将报上大名:“吾乃后将军袁术帐下骁骑校尉俞子淇也!”

华雄阵中的战场记录员采集到了这个有效信息,记在了竹板上。华雄就扑上去和俞涉厮杀在一处。俞涉不是华雄的对手,“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俞涉被斩,袁术很丢面子,为保存实力,没让身后的纪灵出马,而是萎靡不振的垂头丧气。冀州刺史韩馥站起身来,推荐自己的部将出战华雄,他就是名传千古的“上将潘凤”了。既然是“上将”,明显比俞涉要高了一个档次。

书中也没有说潘凤的字是什么,那咱们还得给他也取一个。潘凤名“凤”,《论语·微子》中有一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潘凤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字就取为“德三”。潘德三“手提大斧上马”,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寨迎战,报上名号:“吾乃冀州上将潘德三也”。

潘凤是河北人,属于北方方言,华雄完全可以听懂,他后面的战场记录员又记了下来。但阵前厮杀靠的是武艺,军衔和名字都帮不上忙,“去不多时”,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消息传来,众诸侯“尽皆失色”。盟主袁绍对众人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其实袁绍这厮纯粹是胡说八道,当时颜良、文丑都在军中,大家都知道,后面孙坚获得传国玉玺后,袁绍逼问玉玺下落时,“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袁绍故意不让自己麾下的猛将出战,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消耗诸侯们的实力。

关羽奋勇请战,但他怎么通名报姓呢?确实很为难。首先不能报军职,关羽此时不过只是一介区区的“马弓手”,阵前若报名“吾乃马弓手关云长也!”那就“必被华雄耻笑”。

关羽也不能报籍贯,他是解州人,因杀人被朝廷通戢,曾经是个流落江湖的逃犯,如果报名“汝识得解州关云长否?”华雄就会想起来,“当然识得,我在城墙上的海捕文书上见过你的画像!”关羽这就成了自取其辱。

关羽请命出战,众人不允,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这句话看上去是曹操反驳众诸侯,而支持关羽出战,同时对关羽还是个提醒――“不必通名报姓”。

所以说,关羽到了两军阵前,通名报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极大的可能性是“并不答话,抡刀就砍”。前面两场战斗,华雄进入了一个惯性状态,江苏人通名报姓,河北人也通名报姓,华雄就万万没有想到山西人竟然如此不懂规矩,上来就是一刀,华雄的兵刃还在鸟食环得胜钩上挂着呢,大惊之下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不是,关羽是没有什么情商的人,他觉得做事比说话重要,所以他就直接报关羽二字。


古代将军出战都会自报姓名,关羽出战华雄是否报我是马弓手关羽?
关羽奋勇请战,但他怎么通名报姓呢?确实很为难。首先不能报军职,关羽此时不过只是一介区区的“马弓手”,阵前若报名“吾乃马弓手关云长也!”那就“必被华雄耻笑”。关羽也不能报籍贯,他是解州人,因杀人被朝廷通戢,曾经是个流落江湖的逃犯,如果报名“汝识得解州关云长否?”华雄就会想起来...

古代将军出战都会自报姓名,关羽出战华雄是否报我是马弓手关羽呢?_百度...
唯独关羽很少自报名号。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是在诸位诸侯面前说了句“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都没人认识他,公孙瓒介绍说他是刘备手下充当马弓手。在众人不屑的眼光里,关羽提刀出战,很快提着华荣的头回来,曹操之前敬关羽的酒还是温的,这速度够快的。但是没有...

古代将军出战都会自报姓名,关羽出战华雄是否报我是马弓手关羽呢?_百度...
古代斗将的问题只能说你想多了,战争诡道也,虚虚实实!能让敌方少点情报就少点。怎么会这样呢!你这是受演义影响太深了,错把小说当历史。古代斗将少之又少,除了能在春秋时期见到,其他时代基本很少见。如果斗将就能解决战斗,招那么多兵干什么呢?粮食多了烧得慌?为啥春秋时期可能会有斗将行为?这...

赉赙原文描写
嘉靖年间,战场之上,一位身长九尺五寸,头戴销金黄抹额,身穿绿锦细纳袄,手持铁棒的将军何曼,威风凛凛地在阵前搦战。操遣李典出战,曹洪却自告奋勇,愿意代为将军擒此贼。两人在阵前厮杀,斗了两个时辰,不分胜负。曹洪故意诈败,何曼追击。曹洪用拖刀背砍计,转身一踅,砍中何曼。再一刀中腿...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的古诗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是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二首·其一》。全诗如下: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该诗译文:大将军带领军队出外作战,白天黑夜地镇守战区防御。各个方向都有身披金黄色铠甲的战士,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吓得匈奴破了胆,灰溜溜...

古时候说将军令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说将军令是什么意思 将军令就是虎符呗,比较有名的描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征时君王一半虎符大将一半,两半凑齐了方能发兵出战 广播剧《将军令》讲的是什么 皇帝强了将军然后各种虐将军,将军篡位扶持新帝然后把皇帝关冷宫虐皇帝,皇帝又夺了政权派将军打仗将军战死(番外说没死),广播剧是全年龄开放性...

古代将军怎么在战场现场判断有利还是不利呢?
在古代,通常君王对于打了胜仗的军队都会很慷慨,并且一般有自信的君王甚至会提前准备好丰厚的奖赏,用马车驮着跟随在军队后面,为的就是一旦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军队进行赏赐,让他们感受到皇恩浩荡。这种情况下,君王想要的是奖赏全体军士,无论有无军功,只要在此次的出战之内,都可以...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的古诗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的古诗: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大将军出战,诗的开篇直接交待了军中统帅的身份和大军出征一事。“大将军”是武职中军衔颇高的一种职称,以大将军领军出征,足见朝廷对此次战役的高度重视。第二句“白日暗榆关”,“白日”是白唇的意思。“暗”是使动...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将军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将军:第一位:李靖 所属:大唐 大唐王朝第一名将 骑兵战天才 史载保持全胜的武将,更难得的还是许多战阵的对手都是彪悍生猛的游牧民族。平生多次轻骑奇袭,上演出其不意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逐吐谷浑,无往不利,开创了大唐王朝近300年的不世基业,...

用现代翻泽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军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

崆峒区18461207693: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勇的化身本选文突出了关于什么的特点? -
毕翰亦清: 人称“美髯公”的关羽是个读书知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刘备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在小说里出场时,基本都写到他的威武形道貌,把他身穿绿袍、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专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小说把关羽的忠、义、勇、气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出来,使之成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英勇事迹更是流芳千古,使后人所属敬佩.

崆峒区18461207693: 古代将军出征的战旗写国号还是自己的姓姓氏还是都有 -
毕翰亦清: 古代将军出征首先要挂帅,帅旗为国号或者是诸侯王旗号,表明是奉诏(奉命)出征.如果不是御驾亲征,帅旗挂在大营中军帐前,因为帅旗只有一面.上战场则打自己的旗号,以主将旗号为主,若是副将又要打主将旗加本部旗号.旗帜的上面标明职称、姓氏.

崆峒区18461207693: 用一句简洁的话说一下关羽的小故事 -
毕翰亦清: 关于关羽的小故事有:1、斩颜良 诛文丑 白马对战,曹请关羽出战,为报曹恩关羽奔马战颜良,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2、过五关 斩六将 关公辞别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了五关斩了六将.斩了孔秀,斩了盂坦和韩福,斩了王植,斩了秦...

崆峒区18461207693: 为什么古时候打仗,谁带兵旗上就写谁的名字,而不是写总帅的名字呢,比如说曹操带兵出战,夏侯惇跟着,他 -
毕翰亦清: 因为曹操和刘备没去,是谁带兵出去,旗上就是谁的名字.如果曹操和夏侯一起去的,那么旗上肯定是写曹操,就这么说吧,谁老大就写谁

崆峒区18461207693: 请问古代打仗,每次出征前,将军或者统帅都会在台上发言,下面的人怎么听得见??
毕翰亦清: 那是电视上面演的. 实际上不是那样的,在古代皇帝或统帅讲话,只讲给小部分人听.人稍多点,皇帝或统帅不会自己吼,太不体面了,是靠传令官之类的代吼.人再多点,复杂指令要靠一级级官员往下传话,指令简单的,就靠旗,靠鼓或传令人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了.

崆峒区18461207693: 《三国演义》第五回的主要内容(急急急急!!!) -
毕翰亦清: 描写了曹操和袁绍兄弟之间在用人上的一场尖锐冲突.当时十八路诸侯在汜水关前被董卓的大将华雄打得束手无策,无人敢应战.关羽自告奋勇:“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袁绍听到后先问何人,又问现任何职.公孙瓒介绍关羽眼下“跟随...

崆峒区18461207693: 口语交际三国演义的英雄100字 -
毕翰亦清: 第一要是赵子龙,五虎上将之一,天下无人能敌,曾经为了救刘备还不会走路的儿子刘婵,背着他一个人大战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杀死敌人大将五十多人,士兵不计其数,以至于曹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的不敢出战,一生大小百场战役从未在战...

崆峒区18461207693: 关公打一正确生肖
毕翰亦清: 关公打一正确生肖是虎,因为关公是三国演义五虎上将之一,出战如猛虎下山.每一个生肖都有自己的不同寓意和象征意义,是我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崆峒区18461207693: 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的段落及分析怎样描写其性格请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
毕翰亦清: 《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情节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 显示出战斗的神速,也简练传神地表现出关羽的神勇,起到了一以当十,以少总多的作...

崆峒区18461207693: 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经过 -
毕翰亦清: 袁绍和曹操开战那是官渡之战,华雄不是袁绍手下大将.温酒斩华雄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