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是怎么重视教育的?

作者&投稿:道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中央官学 宋在国子监下设置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及辟雍存在时间短暂),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辽在国子监下曾置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五国子学.金国和元代仿宋在国子监辖下除设立国子学外,还建置以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如女真国子学,蒙古国子学等,亦分别称国子监.其目的在于保存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本民族的性格特征与传统. 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①思想统治愈益强化.“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育思想,到南宋末年以后,更获得正宗地位.元代开始,朱熹注的《四书集注》被御定为基本教材.
②等级限制逐步消失.宋代国子学与太学的等级限制已趋宽松.元、清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统一政权,统治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故学校的民族界限极森严.少数民族生员在学的待遇与出仕,均优于汉族国子监生.但就同一民族的学生而言,等级限制逐步趋向消失.
③太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宋皇佑、嘉佑年间,太学中推行胡瑗的“分斋教学”(又称“苏湖教学法”).其特点是经义与实学并重,因材施教与学友互相切磋相结合.宋熙宁、元丰期间,推行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即在太学中分置外舍、内舍与上舍,建立了一套品德与学业兼顾、平时考查与升舍考试并重的升舍及诠选制度,试图将国家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统一于学校.元延佑期间,继 “三舍法” 建太学六斋,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各二斋,东西相向.三等之间,始有确切的程度区分.汉人升入上两斋,蒙古及色目人进入中两斋,实行积分制.明、清因之.明国子监首创监生“历事”制度,即监生实习制度,时间1~年不等.
地方官学 仍照唐制按地方行政区域建学.宋地方行政分路、州(府、军、监)及县三级,州以下设置教授儒经的学校.辽、金仿宋建有府学、州学及县学.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均设置教授四书五经的儒学,内附设小学.宋的地方教育比汉、唐发达,其特点如下:如 ①设立专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宋熙宁四年(1071)始设诸路学官.宋崇宁二年?11,诸路设提举学事司. ②国家颁置学田作为地方学校的固定经费.宋天圣元年(1023)第一次赐兖州学田.宋熙宁四年田.宋诏诸州“给田十顷赡士”.凡地方官学均有相应的定额学田,田租收支由学校经理.③注意发展地方科技教育和武学教育.两宋继唐在地方设立医学.
⑤形成了较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宋以后分别建立了府、州、县、社各类学校的建制与廪养制度(规定教官名称、职责以及学生人数和待遇),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向中央国子监输送监生的贡士制度等,颇为详备(见中国古代地方官学).
总之,中国封建后期官学,就建制而言,从中央到地方,堪称完备.但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则视各个朝代各个皇帝的政治统治力量强弱而转移.而地方官学的兴衰,则更与州、县守令对待教育的态度直接相关.宋熙宁、元丰时期,明洪武、永乐时期,太学、国子监颇具特色.北宋胡瑗受聘苏州、湖州府教授,所创造的“苏湖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为著名.一般说,历代多数帝王热衷于科举取士,而忽视培养人才的学校,尤其在每一朝代后期,学校徒有形式,仅为生员取得应科举考试的一种资格而已.宋以后,怎样处理科举取才与学校育才的关系,一直是封建政论家和教育家所争论的重要课题.
蒙学的发展

宋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塾.学塾在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其种类有:坐馆或教馆(地主士绅豪富聘请教师在家进行教学);家塾或私塾(教师在自己住所设学教学);义学或义塾(地方或个人出钱资助设立的小学,招收贫寒子弟入学学习,带有慈善事业的性质).在明、清这一时期的学塾,与前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小学相比,已较定型.
在童蒙教育中,宋代理学家关于小学教育的主张发生着广泛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关儿童道德教育的著作甚多,如宋吕本中的《童蒙训》袁采的《袁氏世范》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凡著名教育家大都研究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蒙学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式.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托 蒙学的发展使蒙学课本渐趋向多样化与系统化.宋代著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都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亲自编著童蒙教学用书.嗣后,随着学塾的发展,童蒙课本种类愈益增多.计有:儿童道德教育读本,如《童蒙须知》、《小学》等.识字课本,继《千字文》有《性理字训》、《百家姓》、《三字经》以及各种实用杂字.约在南宋末(13世纪)已出现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

中央官学 宋在国子监下设置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及辟雍存在时间短暂),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辽在国子监下曾置上京、中京、东京、西京、南京五国子学。金国和元代仿宋在国子监辖下除设立国子学外,还建置以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如女真国子学,蒙古国子学等,亦分别称国子监。其目的在于保存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本民族的性格特征与传统。 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①思想统治愈益强化。“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育思想,到南宋末年以后,更获得正宗地位。元代开始,朱熹注的《四书集注》被御定为基本教材。
②等级限制逐步消失。宋代国子学与太学的等级限制已趋宽松。元、清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统一政权,统治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故学校的民族界限极森严。少数民族生员在学的待遇与出仕,均优于汉族国子监生。但就同一民族的学生而言,等级限制逐步趋向消失。
③太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宋皇佑、嘉佑年间,太学中推行胡瑗的“分斋教学”(又称“苏湖教学法”)。其特点是经义与实学并重,因材施教与学友互相切磋相结合。宋熙宁、元丰期间,推行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即在太学中分置外舍、内舍与上舍,建立了一套品德与学业兼顾、平时考查与升舍考试并重的升舍及诠选制度,试图将国家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统一于学校。元延佑期间,继 “三舍法” 建太学六斋,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各二斋,东西相向。三等之间,始有确切的程度区分。汉人升入上两斋,蒙古及色目人进入中两斋,实行积分制。明、清因之。明国子监首创监生“历事”制度,即监生实习制度,时间1~年不等。。
地方官学 仍照唐制按地方行政区域建学。宋地方行政分路、州(府、军、监)及县三级,州以下设置教授儒经的学校。辽、金仿宋建有府学、州学及县学。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均设置教授四书五经的儒学,内附设小学。宋的地方教育比汉、唐发达,其特点如下:如 ①设立专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宋熙宁四年(1071)始设诸路学官。宋崇宁二年�?11,诸路设提举学事司。 ②国家颁置学田作为地方学校的固定经费。宋天圣元年(1023)第一次赐兖州学田。宋熙宁四年田。宋诏诸州“给田十顷赡士”。凡地方官学均有相应的定额学田,田租收支由学校经理。③注意发展地方科技教育和武学教育。两宋继唐在地方设立医学。
⑤形成了较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宋以后分别建立了府、州、县、社各类学校的建制与廪养制度(规定教官名称、职责以及学生人数和待遇),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向中央国子监输送监生的贡士制度等,颇为详备(见中国古代地方官学)。
总之,中国封建后期官学,就建制而言,从中央到地方,堪称完备。但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则视各个朝代各个皇帝的政治统治力量强弱而转移。而地方官学的兴衰,则更与州、县守令对待教育的态度直接相关。宋熙宁、元丰时期,明洪武、永乐时期,太学、国子监颇具特色。北宋胡瑗受聘苏州、湖州府教授,所创造的“苏湖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为著名。一般说,历代多数帝王热衷于科举取士,而忽视培养人才的学校,尤其在每一朝代后期,学校徒有形式,仅为生员取得应科举考试的一种资格而已。宋以后,怎样处理科举取才与学校育才的关系,一直是封建政论家和教育家所争论的重要课题。

蒙学的发展

宋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塾。学塾在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其种类有:坐馆或教馆(地主士绅豪富聘请教师在家进行教学);家塾或私塾(教师在自己住所设学教学);义学或义塾(地方或个人出钱资助设立的小学,招收贫寒子弟入学学习,带有慈善事业的性质)。在明、清这一时期的学塾,与前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小学相比,已较定型。
在童蒙教育中,宋代理学家关于小学教育的主张发生着广泛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关儿童道德教育的著作甚多,如宋吕本中的《童蒙训》袁采的《袁氏世范》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凡著名教育家大都研究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蒙学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式。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托 蒙学的发展使蒙学课本渐趋向多样化与系统化。宋代著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都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亲自编著童蒙教学用书。嗣后,随着学塾的发展,童蒙课本种类愈益增多。计有:儿童道德教育读本,如《童蒙须知》、《小学》等。识字课本,继《千字文》有《性理字训》、《百家姓》、《三字经》以及各种实用杂字。约在南宋末(13世纪)已出现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教育,当时的朝廷设立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后来为了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甚至还兴建了书院,同时还促进了蒙学的发展,导致宋朝时期的教育发展很快。

一、中央官学的建立

古代因为重视门第等级,因此当时的官宦贵族子弟大多都是在中央官学中读书。而中央官学则是由国子监设立的,并且旗下还设置了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同时还有传授各种武艺和特长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等。

二、地方官学的建立

宋朝在地方上会设立各种地方学校,同时还会在地方上设置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主要负责监督。当时的地方官学主要负责教授四书五经的儒学,同时还在内部设立了小学。当时的朝廷为了官学能够有足够的经费,甚至还派发了土地作为教育的经费。后来随着科技教育以及武学教育的发展,后期的宋朝甚至还在地方上设立了医学。

三、书院的建立

虽说书院始建于唐朝,但是在宋代时期,虽然建立了很多的官学,不过因为受到了户籍的限制,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于是当时的宋朝建立了书院。书院的话并不会受到籍贯的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当时书院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陶冶人的情操和品格,所以当时的书院主要是以学生们自习为主,或者是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的教学方式,而且学院还会提供大量的书籍供学生们使用,开设学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可以自由讲学。在中国封建制度的后期,当时的统治者们主要依靠的是科举选才,从而忽视了培养人才的学校。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统治者们渐渐忽视了学校的重要性,并且开设学校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而到了宋朝以后,教育和学校的关系,才逐渐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一直致力于把高文臣的地位,所以在文化方面发展十分迅速。教育方法也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而是以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为目标,打破了经学教育传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王安石变法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教育,当时的朝廷设立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后来为了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甚至还兴建了书院,同时还促进了蒙学的发展,导致宋朝时期的教育发展很快。

朝廷会为幼儿上学提供补助,并且鼓励孩子上学,对上满一定年限的孩子予以白银奖赏。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教育,当时的朝廷设立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后来为了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甚至还兴建了书院,同时还促进了蒙学的发展,导致宋朝时期的教育发展很快。


周朝时期,周天子是怎么建立统治权威的?其权威又是怎么衰亡的呢?_百 ...
这事实在太过激烈,并且齐侯并没犯什么大错,却被周夷王的严刑。这令诸侯国们感觉周夷王真是“关键缺少”,因而反倒更加不会再重视皇室权威性。周昭王和周夷王,一个害怕履行周王朝的权威性,一个太过履行周王朝的权威性,最后却都是一样的实际效果。此后后,再没人将周王朝当回事了。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当时明朝的统治阶级是怎么看待宗教的呢? 在一个历朝修建的佛寺佛庙中,就属明朝最多。可以说,佛教在明朝发展最为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兴造寺庙10所,隋朝兴造11所,五代时期2所,唐朝46所,宋朝时期15所,金朝9所,元朝8所,明朝33所,明朝重修寺庙14所。合起来,明朝修建了47所,比唐朝还多。 「 ”圣人之教无佛氏...

【急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战乱不止。但这一时期,长达369年,从全局来看,从主流来说,生产是在不断发展的。例如三国前期,魏、蜀、吴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发展经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量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的改革都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有些科学家,关注经济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x0d\\x0a\\x0d\\x0a (三)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x0d\\x0a\\x0d\\x0a 从立法情况看,总的来说是北朝法律优于南朝。南朝统治者由于热衷玄学,崇尚清淡,朝野上下都不重视法律的编纂,因此在封建法制方面没有什么建树,基本上是沿用《晋律》。\\x0d\\x0a\\x0d\\x0a 北朝几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十分注意吸收...

祭祀礼仪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深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怎样的?
登歌的别名叫做升歌,在宗庙祭祀的环节中非常的受重视,它也被称之为宗庙祭祀的种种环节之中非常之隆重,主要的歌唱方式是琴瑟相合而歌。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庙祭祀仪式与歌辞在内容上对仪式进行描述,“虚实结合”,形成了“登歌庙异其文”的传统,对维护民心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宗庙祭祀一直都是存在于人与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治――礼法合流,立法活动频繁
> > 总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进一步儒家化,立法活动频繁。> > 各封建政权极为重视立法,在继承秦汉法律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了法律儒家化的进一步发展,法律形式规范,法典体制科学合理,法令明审简要,为隋唐法制的成熟和完备奠定了基础。> > [旁注]> > 门阀 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

中国历史上养老制度最先进的朝代是?
而且出台了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王杖诏令册》。诏令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地方政府每月赏赐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基本做到了国家赡养。国家对老人赡养问题的重视由此也可见一般。1、家庭养老 中国自古即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在宋朝,国家明确规定儿子要承担年老父母的赡养责任。作为配套...

汉朝时期的人是怎么过年的和现代比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来说,春节在汉朝时还没有这个叫法,而是叫做“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在汉朝过春节之前,首先会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祭灶神。祭灶神这一活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祭灶神之后,便要大扫除,而根据《吕氏春秋》所述,大扫除这一习俗在尧舜时代便有了。不论在我们现在春节,还是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上层社会士大夫对审美与艺术问题的重视,人物品藻和玄学思辨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门文艺理论的品评.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具有理论系统性的著作,如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谢赫的《古画品录》等等.中国古代各门文学艺术的具体理论,基本上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鼎盛期,试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
2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小马哥kyCBW 2020-10-23 · TA获得超过6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05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4.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佛教,那个时期佛教大量传入中国,各各朝代把佛像都雕在石洞中,使佛教艺术达到巅峰状态。

朔城区15219151323: 12 宋代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有哪些成就? -
弓态肝络:[答案] 答:教育:一,学校教育制度上等级差别不断缩小. 二,重视发展地方学校,书院教育发展到高峰. 科技:一,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发明是宋代的科技成果,沈括的指南针、毕升的印刷术、唐福、石普发明了火药...

朔城区15219151323: 宋代辉煌的科技技术给我们什么启示? -
弓态肝络:[答案] 条件:宋时教育非常兴盛.宋代的官学、私学,都很发达 统治者重视教育与技术革新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国家经济发达有物质基础 宋人继承了前人的手工业基础和先进知识 手工业人才济济 注重改良技术 创新的社会风气盛行 印刷术的精良与普及...

朔城区15219151323: 宋代教育异常发达的原因是? -
弓态肝络: 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

朔城区15219151323: 两宋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 -
弓态肝络: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的施政方针,在军事上积弱.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朔城区15219151323: 宋代与唐代书院的分布相比,有哪些特点 -
弓态肝络: 分布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代明显扩大,广西、海南都有了书院.(2分)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了几大密集区.(2分)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北方四省书院很少.(2分) 说明:宋代书院教育比唐代...

朔城区15219151323: 北宋初年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
弓态肝络: 北宋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渐趋强盛 ,士子们有了就学读书的要求.而朝廷忙于武功,一时顾不上文教,更缺乏财力兴办足够多 的学校满足各地士子的要求.因此,各地名儒、学者和地方官吏,纷纷兴建书院,以培育人 才.当时的一大批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朔城区15219151323: 中国古代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请阅读下列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孔子讲学图汉代讲学图(1)孔子是哪一时期的教育家?... -
弓态肝络:[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言行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其中就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

朔城区15219151323: 宋代达到繁荣的科技条件是什么 -
弓态肝络: 条件: 宋时教育非常兴盛.宋代的官学、私学,都很发达 统治者重视教育与技术革新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国家经济发达有物质基础 宋人继承了前人的手工业基础和先进知识 手工业人才济济 注重改良技术 创新的社会风气盛行 印刷术的精良与普及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文化繁荣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传播

朔城区15219151323: 宋朝开国实行了什么政策,使士人也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
弓态肝络: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 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宋代其他皇帝奉行这一政策,使士人也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朔城区15219151323: 必修三中国儒家思想2)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 -
弓态肝络:[答案] 选A的原因是因为朱熹的理学中有一条,“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恰好与之相对应.C中的与朝廷相抗的内容其实是没有的,“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并不代表是与朝廷对抗,只不过是一种思想倾向,宋朝时一个文化和思想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