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作者&投稿:经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上力度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时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分支机构收缩。从前金融机构是贷款权限下放到各部门机构,现在则是贷款权限上收,以至于绝大部分县支行甚至地市行几乎没有放款的权利。银行信贷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重点行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以致造成贷款上的“农转非”,资金上的“乡养城”,县域经济出现“金融服务真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贷款的激励机制,而约束条件苛刻。在我国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中,国有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强有力的传导渠道,但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所出台的种种措施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不完全符合的,造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际紧缩效应。还有就是商业银行体系化解不良资产的难度依然很大。尽管成立了政策性银行,剥离了部分政策性业务,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全国剥离了13900亿元不良资产,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仍然很大, 增量仍在滋生。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够
  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行使时受到多方干扰,一方面总行赋予分支机构相当大的贷款权,央行分支机构、专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三者合谋,形成地方政府通过专业银行向央行分支机构贷款,分支机构向总行争贷款的“倒逼机制”,刺激央行多发基础货币以满足资金需求,这十分不利于实现货币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而中央银行难以对冲其影响,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使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不利影响。1993年以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央行独立性得到提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央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比如1993年下半年政府统一集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权;在1994年对央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调节权等等都集中到总行,取消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于2003年4月28日成立了中国银监会。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央行的货币操作依然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问题
  处于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存在较长的外部时滞。当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后,由于作为直接调控对象的金融市场和企业处于特殊状况,致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这一传导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这种市场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而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以及处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因传递媒介行为的日渐理性,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再像传统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对经济的影响那样剧烈,对于经济的影响也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迅速。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启动经济中作用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四)货币市场的残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平台,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层次低,市场容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货币市场功能残缺,货币市场运行效率较低。这些缺陷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主体单一。只准商业银行及部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等进入市场,而绝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不能进入市场,从而形成“单边市场”。第二,交易工具单一。以票据市场为例,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票据有9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剩下的也有大部分是商业承兑汇票,其它诸如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企业债券,保险单等交易工具几乎为零。第三,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层次较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严重分割, 风险防范能力差,从而使市场的流动性较差,互动性较弱,交易不活跃,经常处于低速低效运行状态。第五,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东部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而西部发展较慢,规模较小。货币市场业务主要集中在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其他子市场规模都较小,有的甚至为空白(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正是我国货币市场存在上述种种弊端,所以才导致我国的货币市场长期低速低效运行,货币市场功能残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应用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这个是一个时间尺度的问题
古典学派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政策对真实变量没有影响,即货币中性。
在短期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央行所选择的操作变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影响,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等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有:
1、货币政策时滞: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时间;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有效性问题,并通过总结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通货紧缩;公开市场;中央银行
  一、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的分析
  2003年到至今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的实施是由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几年的整体经济状况:
  2003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广义货币M2增幅达20%,外汇占款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加6850亿元。在反通货紧缩的同时,2003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适当采取了一些紧缩银根的措施:为应对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调高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并对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了风险提示。同时以我国银监会的成立为标志,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有效分离,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此外,通过央行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极大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有待解决。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效益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抓紧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制度性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具体的做法有: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三是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四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是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六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七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八是积极推动金融企业改革;九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4年从总体看,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前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万亿元,同比少增6697亿元,但比2002年同期多增4399亿元。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基本建设等固定资产贷款继续得到控制,流动资金贷款逐步增多。
  2005年我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均为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从前10个月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有所加快。10月末M2增长速度达到了18%,9月份为17.9%,高于年初预计的15%.M1增长了12.1%,M0增长了9%.整个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增长,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8%,略高于年初预定目标。但总体和年初预定目标相差不大。2005年物价上涨仍保持4%左右的水平,央行在2004年对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点后,存款利率仍为“负”。“负利率”的长期持续将加剧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危险。2005年,新一轮经济增长已步入较为稳定时期,为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防止资产泡沫,理顺资金供求关系,央行会逐步、小幅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其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争取恢复对货币市场的控制权,削弱因汇改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国内利率结构扭曲,以降低未来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保持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控制是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6年人民银行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落实利率市场改革的相关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协调各利率的关系,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能力;三是发挥信贷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信贷政策中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既要增加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的贷款,继续增加对农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周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是按照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市场创新。六是研究扩大消费的金融支持措施,推广信用卡等个人消费业务。
  综合来看,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是有效的,通过对历年货币政策的回顾,不难发现,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虽然我国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效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呢?据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上力度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时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分支机构收缩。从前金融机构是贷款权限下放到各部门机构,现在则是贷款权限上收,以至于绝大部分县支行甚至地市行几乎没有放款的权利。银行信贷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重点行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以致造成贷款上的“农转非”,资金上的“乡养城”,县域经济出现“金融服务真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贷款的激励机制,而约束条件苛刻。在我国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系统中,国有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强有力的传导渠道,但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所出台的种种措施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不完全符合的,造成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际紧缩效应。还有就是商业银行体系化解不良资产的难度依然很大。尽管成立了政策性银行,剥离了部分政策性业务,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全国剥离了13900亿元不良资产,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仍然很大, 增量仍在滋生。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够
  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行使时受到多方干扰,一方面总行赋予分支机构相当大的贷款权,央行分支机构、专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三者合谋,形成地方政府通过专业银行向央行分支机构贷款,分支机构向总行争贷款的“倒逼机制”,刺激央行多发基础货币以满足资金需求,这十分不利于实现货币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而中央银行难以对冲其影响,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使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不利影响。1993年以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央行独立性得到提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央行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比如1993年下半年政府统一集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权;在1994年对央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调节权等等都集中到总行,取消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于2003年4月28日成立了中国银监会。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央行的货币操作依然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问题
  处于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存在较长的外部时滞。当中央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后,由于作为直接调控对象的金融市场和企业处于特殊状况,致使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这一传导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这种市场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而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以及处于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因传递媒介行为的日渐理性,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再像传统的卖方市场条件下对经济的影响那样剧烈,对于经济的影响也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迅速。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启动经济中作用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四)货币市场的残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平台,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层次低,市场容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货币市场功能残缺,货币市场运行效率较低。这些缺陷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缺乏坚实的基础平台。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主体单一。只准商业银行及部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等进入市场,而绝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不能进入市场,从而形成“单边市场”。第二,交易工具单一。以票据市场为例,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票据有9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剩下的也有大部分是商业承兑汇票,其它诸如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企业债券,保险单等交易工具几乎为零。第三,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层次

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有效因素,就在于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大小以及国库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因素是一种以经济为前提的交换。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就是具有实用性,交换性


论述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有:1、货币政策时滞: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时间;2、货币流通速度;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2-...

试述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汇率制度,放弃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转而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改革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为未来货币政策提供了方向。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节和控制...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程度。3.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1)进一步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缩短货币政策的 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2)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3)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制度...

论述我国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调控总体货币规模,调节市场利率水平,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一、调控总体货币规模 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调控货币供应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过热时,会适当提高...

什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或阐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内容。给分_百度知...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它取决于四个因素:①货币政策时滞。如果政策时滞有限,而且分布非常均匀,中央银行就可以预先采取措施。如果分布不均匀,中央银行的预测能力将下降,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就会失去效力。②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在理性预期假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

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评述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货币政策工作实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货币政策,...

简述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等。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乘数为:dY\/d(M\/P)s=q\/[(1-b)f+qh]p,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d越大,IS曲线越...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在通货膨胀时期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稳 ...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普遍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

评价我国的当前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积极或者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数量较大,基本满足了当前企业运转的需要,货币政策是基本恰当的。但资金周转率低,需要不停增加大货币供应量,长此以往,有通货膨胀之虞。1、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

郧西县15742986071: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单于支贝前: 货币市场的规范健全程度;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力度;高利差;央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滞问题等等.

郧西县15742986071: 货币政策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单于支贝前: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辨证地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影响因素肯定是不一样的 美国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利率也市场化了,可能预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像日本,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其货币政策效果不会好 中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央行的作用会比较明显,但也不能忽视商业银行自身行为对政策效力的影响,比如现在惜贷就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力 希望采纳

郧西县1574298607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措施 -
单于支贝前: 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条件 近几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一是外汇占款;二是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再贷款,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两项合计占32.15%(1994-1998年).而发达国家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依靠再贴现和...

郧西县15742986071: 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
单于支贝前: 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本国经济及央行贷款额度,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等

郧西县15742986071: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 -
单于支贝前: 取决于财货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

郧西县1574298607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
单于支贝前: 目前央行所关注的各种目标,包括物价上涨、投资率高悬、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乃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都不是货币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至少是它不能独立解决的.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物价的长期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市场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创造稳定的外部条件.明确这一点,是确保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

郧西县15742986071: 什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或阐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内容.给分 -
单于支贝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府实施相关的货币政策后,达到的对经济预期的刺激程度.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影响货币的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来影响现实经济中的投资量.效果的大小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具体分析可通过IS-LM模型进行.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及道义上的劝阻等.

郧西县15742986071: 货币政策的时滞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
单于支贝前: 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存在三种时滞:一是内部时滞,二是外部时滞,三是中间时滞.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货币当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

郧西县1574298607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单于支贝前: 1.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①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 ②在竞争性部门中,政府投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影响社会总投资效率. ③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①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动速度不变为前提. ②通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比较有效,而通货紧缩时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③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影响政策效果. 3.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等. 希望能帮到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