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一首有十个数字的古代童谣,您能说出这样的童谣或古诗吗?

作者&投稿:颛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
1、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出自:《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诗人介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掷梭心一缕丝,连连织就九张机,从来巧思知多少,苦恨春风久不归。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尾,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全诗通俗平易,音韵和谐,巧妙地运用了十个数字,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可谓经典。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五六七八九,接着打老虎

卓文君:汉 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一去二三里》为什么不是古诗?
《一去二三里》是古诗.是古诗写自宋代诗人邵雍。,是一首描写山村路边故事的诗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怎么读?
《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的作品别名,是北宋哲学家邵雍【shào yōng】所作的一首诗。原诗:《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是哪首古诗?
《山村咏怀》。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

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是一首诗吗
是一首诗。根据查询古诗网可知,《一去二三里》和《山村咏怀》是同一首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歌名称为《山村咏怀》,全诗内容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另外一个题目是《山村咏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主要描写的是春日乡间野外的美丽景色。《山村咏怀》全诗原文如下: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解释...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出自宋朝 邵康 的《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在山上远望村子之外的情景。因此,"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

一去二三里是写什么的诗歌
出自宋代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写的是一首描写山村的数字诗歌。《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注: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是关于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③亭台:泛指供...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句?
一去二三里 古诗内容 诗文:《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此行要到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户炊烟升起的人家。路过的亭台有六七座,路边还有无数的鲜花开的正好。

刚察县15212611453: 有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它巧妙地嵌进了 一 到 十 十个数字,它是那首诗 -
傅振复方: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刚察县15212611453: 有一首古诗它将从一到十这几个数字嵌入其中,这首诗是: -
傅振复方: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刚察县15212611453: 古代数字用在诗里的有哪些 -
傅振复方: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刚察县15212611453: 一去二三里的诗名是啥? -
傅振复方: “一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作者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刚察县15212611453: 哪位告诉我,唐诗《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
傅振复方: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刚察县15212611453: 带有数字一到十的古诗是什么? -
傅振复方: 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两片三四片《飞雪》清纪晓岚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刚察县15212611453: 请教在一首古诗中出现十个数字的古诗有哪些,越多越好 -
傅振复方: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丛中都不见 解释: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刚察县15212611453: 《一去二三里》的意思是什么? -
傅振复方: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是一首嵌入数字,描写山村风景的情趣小诗.

刚察县15212611453: 请教一首诗的问题,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br/>烟窗四五家,b
傅振复方: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也就是利用一到十这几个数字描绘一幅美丽村庄画面,原诗应该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有一些数字...

刚察县15212611453: 含有数字词的古诗 -
傅振复方: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