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何以言"是孔子教育他的什么人而说的

作者&投稿:达奚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学诗,何以言"是孔子教育他的什么人而说的~

  这句话是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的。

  原文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译文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恭敬地从庭里走过。孔子问:“学《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孔鲤就回去学《诗经》。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正好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道:“学《礼记》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习《礼记》就不懂得怎么样立足于社会。”孔鲤就回去学《礼记》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论语》里有孔子对其儿子这样的教诲,一日孔子见儿子孔鲤在眼前走过,就喝住了他,问道,你学过《诗》没有? 孔鲤老老实实答道,没有啊。孔子就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鲤就老老实实地去背《诗经》去。可惜,《论语》里孔鲤没问一句,为何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了呢?在父子对话中,似乎感觉“不学诗,无以言”是明摆着的事。孔鲤不疑问,我却一直在心里打问号。有疑问,找度娘。度娘上还真有这个问题,看来疑问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再看看别人的回答: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如果看过《左传》就知道,在当时的外交场合人家都是先背一段诗才开始说话的,学诗就是为了以后学以致用。看看这回答蛮有道理的,可是疑问还在,因为我可以继续问下去,为什么当时的人说话非得这样子?而且还是在特别正式的外交场合上,非得先背上一段《诗经》?就象有段时间,人们去打个酱油,还得先背上一段语录,多麻烦啊。所以这样的回答,其实没有回答。我的疑惑一直在,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这才大悟。本来,很想装装自己很有学问的样子,找些材料码些文字来谈谈这个问题。可是孔子教导我们要述而不作,还是做个文抄公吧,读完下面的文字,你就明白了。以下两段文字出自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第一个例子来自西部非洲的一个部落。他们没有书面文字,但他们丰富的口述传统促进了民法的诞生。如果出现了纠纷,控诉人就会来到部落首领的面前陈述自己的不满。由于没有书面的法律可以遵循,首领的任务就是从他满脑子的谚语和俗语中找出一句适合当时情形的话,并使控诉人双方都满意。这一切结束之后,所有各方都会认为正义得到了伸张,真理重见天日了。当然,你会意识到这也是耶稣和其它圣经物的方法,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口口相传的文化中,凭借语言的各种资源来发现和揭示真理,如各种记忆的手法、公式化的表达方式和寓言。正如沃尔特-翁格所指出的,在口口相传的文化中,谚语和俗语不是什么偶一为之的手法。“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绵延不断,它们构成思想自身的内容。没有它们,任何引申的思想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思想就存在于这些表达方式之中。”既然智力主要被定义成人掌握事物真理的一种能力,那么一种文化的智力就决定于其重要交流方式的性质。在一个纯粹口语的文化里,智力常常同创造警句的能力相关,即创造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精辟俗语的能力相关。据说,所罗门知道3000条谚语。在一个印刷文字的社会里,有这样才能的人充其量被人看作怪人,甚至是自大的讨厌鬼。在一个纯粹口语的社会里,人们非常看重记忆力,由于没有书面文字,人的大脑就必须发挥流动图书馆的作用。忘记一些事该怎样说或怎样做,对于社会是一件危险的事,也是愚蠢的表现。

孔子和儿子孔鲤(顺便解释孔鲤取名的缘由)。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 不学诗何以言

    曹操回忆自己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即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学生基本都知道,无须细说。细说 “不闻过庭语”:孔子和儿子孔鲤(顺便解释孔鲤取名的缘由)。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趋而过庭”,“趋”就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的动作。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由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确:诗可以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更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和曹操有关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曹操所有轶事
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曹操说这个事情我们家也是没有的。

“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语言文学中,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 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一个诗人造诣的高低,首先要看他 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 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 们不能认同关于新诗的“裸体美人”论、“散文美”论,就是 因为它们...

我与古诗作文600字合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有没有在诗中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链,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你有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读完此诗,好像庐山之宏伟壮丽仍在心中徘徊不去。何以言其美?何以言其壮丽?也许也...

孟子的有名的诗句
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教诲的:“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他还对儿子说:“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

诗经 是哪个朝代的古文?为什么那么文言?论语和孟子能看得一知半解,诗 ...
总之,诗经比起楚辞来说还是挺有意思的。至于孔子嘛,五经里最难的是《易经》,比《诗经》不知道要难多少倍,然而《易经》被孔子都看到“韦编三绝”的程度,至于《诗经》肯定是滚瓜烂熟,而且孔子亲口说过”不读诗,何以言?“,可见孔子不但是懂诗的,还有不小的造诣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可能有些...

求翻译下面这些英文!在线等!急!
古人有“不读诗,无以言”,今人有“不读书,何以言”的论调。确实是这样,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清香的...

范仲淹《渔家傲》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这座边城,何以言“孤”?这里边城坐落在“千嶂里”,在丛山中,在犹如屏障一般耸立着的重重高山之中,四面闭塞,所以言为“孤”;这座边城,在一片茫茫烟雾的笼罩之下,在残阳余晖的映照之中,只见“长烟落日”,不见人,所以言为“孤”。诗人匠心独运地将“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起来,便自然给...

没有自信怎么办(我是男生,20岁了已经)
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

诗词楹联是什么意思?
一、楹联非诗 前人多把楹联看做韵文大家族中的一员,或者把楹联看作是“诗余”,称为“袖珍诗”、“诗中之诗”、“两行诗”。这种看法经不起推敲。显而易见,楹联无法划归韵文或诗歌范畴。首先,楹联不用韵,而中国传统古典诗歌(韵文)都是押韵的。押韵是韵文最重要的特征。否则,何以言韵文?从...

夏津县13170977702: "不读诗,无以言"是谁说的? -
月促甲苯: 孔子曾经问儿子孔鲤,最近是否读《诗》,孔鲤说没有,孔子批评了他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不读诗,无以言.孔子所说的无以言是指说话的内容,《诗》是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你不了解社会,你又能说什麽呢?

夏津县13170977702: 不学寺何以言是孔子教育他的甚么人时说的
月促甲苯: 孔子对其儿子这样的教诲,1日孔子见儿子孔鲤在眼前走过,就喝住了他,问道,你学过《诗》没有?孔鲤老老实实答道,没有啊.孔子就说,不学《诗》,无以言.孔鲤就老老实实地去背《诗经》去.

夏津县13170977702: 孔子教子的全文翻译+注释 -
月促甲苯: 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译文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鲤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孔鲤就回去学《诗》.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正好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道:“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孔鲤就回去学礼了.

夏津县13170977702: 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是什么意思“不学诗,无以言 -
月促甲苯: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注释】 (1)陈亢:...

夏津县13170977702: 孔子是怎样教孔鲤读书的?写下那段话 -
月促甲苯: 原话是“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孔鲤过庭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夏津县13170977702: 如何理解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 -
月促甲苯: “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

夏津县13170977702: 孔子教子 -
月促甲苯: 孔子教子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译文 :...

夏津县13170977702: 即无三徒教不闻过庭语是什么意思? -
月促甲苯:[答案] 什么叫“三徙教”呢?三徙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亲的这种教育叫做三徙教. 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

夏津县13170977702: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
月促甲苯:[答案] 首先: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