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

作者&投稿:直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

背景

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

1666年,波兰刚刚经历了大洪水时代,国力衰落,鞑靼人部落和哥萨克酋长国联合起来入侵波兰,史称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Polish–Cossack–Tatar War )。

1667年10月6日,波兰和哥萨克鞑-靼联军爆发了波海伊策战役(Battle of Podhajce)。

近40,000哥萨克-鞑靼联军与索别斯基指挥的9,000军队爆发决战,战斗持续了10天,波兰指挥官杨·索别斯基依靠成功的防御反击战术,成功的用9000军队打败了近40000人的哥萨克-鞑靼联军,迫使优势兵力的鞑靼汗撤军。

1670年,鞑靼-哥萨克联军再度犯界,结果又被索别斯基打败。鞑靼汗无奈,只能向奥斯曼帝国苏丹请求支援,并愿意臣服于他。苏丹很快答应,并向边界积极增兵,准备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里普卡叛乱

波兰里普卡地区生活着一群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从14世纪就已在此定居,并与波兰的统治者立下了长久的协约。波兰政府承认他们的军事合法性,并赋予里普卡的鞑靼首领贵族地位,而且宽容的对待他们的伊斯兰信仰。几个世纪以来,里普卡鞑靼人都忠实的履行对联邦的军事服务,是联邦境内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甚至在大洪水期间,他们都拒绝了鞑靼汗的策反活动,此后里普卡鞑靼人也一直竭力帮助联邦对抗外敌入侵。

直到大洪水结束后,波兰政府和里普卡鞑靼人的关系发生了恶化。战争的破坏让里普卡鞑靼人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愈加保守排外的大贵族对他们逐渐不信任。1667年联邦通过了几项非常针对他们的法律,包括取消里普卡鞑靼人的所有特权,限制宗教自由,禁止他们建造清真寺等等。而最要命的是削减了他们四分之三的军饷,许多鞑靼人的生计被掐断。

波兰大贵族的一系列举动等于把忠诚的里普卡鞑靼人往绝路上逼,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立刻反乱,仅仅是爆发了几次骚动。波兰国王察觉到不好的苗头,及时在1668年撤销了这些法律,但里普卡鞑靼人已经受到了侮辱。1772年里普卡鞑靼人发现,他们就连最后四分之一工资都没有收到,不堪忍受的他们最终爆发了爆发里普卡叛乱。

战争过程

奥斯曼最初的胜利

奥斯曼苏丹很快与叛乱的里普卡鞑靼人取得了联系,双方里应外合展开军事行动。战争前期奥斯曼帝国取得的大量军事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里普卡鞑靼人的身上,他们熟知波兰的地理环境,军事战略和城防虚实,极大的方便了奥斯曼军队的入侵。

80000奥斯曼军队进入联邦,攻下卡缅涅茨要塞,八月成功包围利沃夫。反观波兰这边,对奥斯曼人的进攻猝不及防,而最糟糕的是,由于上层贵族的持续内斗,联邦无法有效的在第一时间提高税收,集结一支堪用军队应战。拖到十月,联邦被迫遣使签订布洽奇条约。布洽奇条约中,联邦割让了东南部的波多尔省、布拉茨拉夫省和南基辅的大片领土给了奥斯曼帝国,而且每年还要向其缴纳22000泰勒作为“致敬”。

波兰的反击切肤之痛的国土沦陷终于让瑟姆的议员和大贵族暂时放下了政治斗争,转而全力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

在教皇国等外部势力的支援和国王本人的努力下,新的征税和募兵法案很快通过,约37000人和50门大炮的军队很快集结完毕,同时对哥萨克政策松口,在册哥萨克扩编到40000人。这支军队由杨·索别斯基统帅,在1673年10月发起反攻。

杨·索别斯基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得以再次体现,他亲率以骑兵为主的2.3万军队向南方的奥斯曼军发起突然袭击,10月5日-6日,以快速机动的优势兵力在克拉斯诺布罗德战役中击溃数千鞑靼骑兵。7日,又在纳罗尔战役击败鞑靼军队,同一天,在内米罗夫以损失100人为代价斩杀234人,俘虏6000人。10月8日休整一天后,9日,索别斯基强行军100公里,追上了鞑靼汗国苏丹,在科马尔诺之战中以极少的损失围歼了约15000鞑靼主力。

短暂休息后,索别斯基率部渡过德涅斯特河,几天强行军450公里,10月14日追上鞑靼人和土耳其人联军,在卡乌什之战包围斩杀了约6000鞑靼人,波方只有十几人受伤。1673年11月11日,索别斯基率领准备完善的30000军队在靠近边境的霍京城堡与奥斯曼军队主力35000人展开决战,史称第二次霍京战役(Battle of Khotyn 1673)。

10日,索别斯基发起一次小规模进攻,意在探明奥斯曼军的配置和战场地形。当天晚上,一场猛烈的暴雨倾泻而下,长时间行军到此又被骚扰的奥斯曼军疲惫不堪,而且随着气温骤降,军队士气再受打击。

索别斯基敏锐的察觉到这点,11月11日黎明,他亲自统领所有军队发起全面进攻。奥斯曼军根本没有料到波军进攻速度如此之快,他们匆忙派出的西帕希骑兵在波兰翼骑兵的冲锋下完全无法招架,纷纷败退下来。波军骑兵在数公里的战线上撕开了无数口子,以迅雷之势继续突破土军在纵深的简单防御,并继续向土军后方穿插进攻。波军步兵在大炮的掩护下对营地中被分割的奥斯曼步兵发起进攻。

奥斯曼军队的帕夏被迫下令撤退到德涅斯特河的另一岸,但唯一通过的桥梁被波军大炮击垮,无数土军坠河淹死。剩下的大部分土军在断桥旁边受到波兰骑兵毫不留情的屠杀,只有4,000多土军成功撤到了附近的要塞中。剩下20,000主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波兰军队伤亡总计不超过2,000人。第二次霍京战役依然以波兰的完全胜利载入史册。

在战役前一天,波兰国王维希尼奥维斯基病逝,立下显赫战功的杨·索别斯基被推举国王。

波兰内斗

然而战局好转之后,波兰却再度陷入内斗旋涡,议会拒绝了新国王杨·索别斯基关于增加税收扩充军队的提案。不仅如此,从前的军事维持费用也受到大幅度削减,大批士兵没有军饷,无法承担高昂的武器维护成本和家庭开销,纷纷离开了军队。

世界军事史罕有的事情发生了,取得大胜的波兰军队很快自行解体,从原有的40000多军队迅速削减到不足10000人。

杨三世·索别斯基不得不承认,来自内部的掣肘远远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凶狠。最佳的反攻机会在国王和议会的扯皮中被浪费。尽管如此,索别斯基仍然继续率军作战,努力收复之前丢失的土地,实际上从这里到战争结束,波兰军队的费用都是由索别斯基自己承担的。

战斗继续奥斯曼人很快恢复了力量,并在1675年8月越过边界,沿着德涅斯特河北上,目标是波兰的南方重镇利沃夫。

索别斯基迅速率领2000步兵和4000骑兵前往截击,他选择了一个地势险峻的峡谷作为穆斯林的坟场。8月24日,利沃夫战役打响(battle of Lwow)。

沿着峡谷前进的奥斯曼军队遭到了波兰人的伏击,索别斯基利用地形优势灵活分兵,少量步兵和骑兵挡住了奥斯曼 骑兵的冲锋,同时1700名重装翼骑兵混编战队在两翼发动毁灭性的冲锋。索别斯基亲自上阵指挥,奥斯曼军对很快被击溃,波兰骑兵追杀奥军一直到这天黄昏。

索别斯基率军继续进攻,一路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才回过参加加冕仪式。

特列姆波拉守城战

1675年夏天,土耳其人发动了第二波大规模攻势,波兰因为内部斗争没有及时作出防御部署,几个边境城堡宣告沦陷。土耳其人被索别斯基击败后,决定避其锋芒,继续进攻由波兰军队驻守但防御空虚的城堡。

此时,位于格涅兹诺河上游的特列姆波拉城堡是少数还掌握在波兰人手里的据点,这座城堡虽然面积不大,但城防坚固,易守难攻。负责城堡防务的是80名波兰正规军和200名乡镇志愿兵和小贵族,波军由杨·萨缪尔·舍尔诺夫斯基(Jan Samuel Chrzanowski)上尉指挥。9月20日,10000土军包围了这座城堡。通晓波兰语的利普卡鞑靼人派出使者劝降,被舍尔诺夫斯基拒绝,战斗爆发。

特列姆波拉城堡和里面的280名波兰人就像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小舟,土军昼夜不停地发动巨浪般的猛攻,试图用强力一击将这小舟粉碎,然而小舟无数次在巨浪下生还。但在几天的围攻后,守卫人员伤亡增加,更可怕的是食物和饮水也逐渐短缺,形势变得绝望起来。一天,舍尔诺夫斯基和几名副官正在商议投降事宜,作战室的大门突然被一脚踢开,只见指挥官的妻子安娜·多萝塔·舍尔诺夫斯卡(Anna Dorota Chrzanowska)手持利刃而来。

在安娜的鼓励下,舍尔诺夫斯基放弃了投降的想法,决定破釜沉舟死守下去。守城军队之后接连击退了几次土军进攻,奇迹般的撑了下去。土军伤亡惨重,但波军也已到达极限,10月5日晚上在击退最后一波进攻后,舍尔诺夫斯基颓然坐到地上,他身边只剩20个尚能战斗的人,其余的战友基本全部战死。

10月11日,因忌惮索别斯基的威胁,奥斯曼军队撤退,特列姆波拉战役以波兰人的奇迹般胜利告终。280名波兰人击退一万奥斯曼军队的传奇新闻轰动一时,战后,幸存下来的舍尔诺夫斯基夫妇被索别斯基欣赏,破格提升为什拉赫塔,并获得了贵族纹章。

战争结束

1676年9月25日的祖拉诺战役为第二次波土战争划上了句号,50000奥斯曼军队将索别斯基指挥的20000人包围在一处木质据点中。双方激战三周,土军无法攻破波军阵地,波军也不能突围,双方僵持不下,决定议和。值得说明的是,在开战前夕,索别斯基亲自来到议会,试图说服议员增加军费开支,但再次被拒绝。

1676年10月17日,双方代表签署祖拉诺停战协议,奥斯曼帝国做了让步,将之前侵吞波兰的三分之一领土归还,但不归还卡缅涅茨要塞。取消波兰向奥斯曼递交的岁币,规定利普卡鞑靼人可以随意选择势力效忠。但议会拒绝了这份合约,理由就是卡涅缅茨要塞的归属问题。

不过双方还是各自停止了大范围军事活动,获得了七年的和平时间。这七年间发生了许多事,导致索别斯基被迫选择与奥地利结盟,奥斯曼大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攻势,维也纳被围攻,欧洲史上最著名的战役——维也纳战役即将打响,随之而来的则是终结奥斯曼帝国对欧洲威胁的大土耳其战争。



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

背景

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

1666年,波兰刚刚经历了大洪水时代,国力衰落,鞑靼人部落和哥萨克酋长国联合起来入侵波兰,史称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Polish–Cossack–Tatar War )。

1667年10月6日,波兰和哥萨克鞑-靼联军爆发了波海伊策战役(Battle of Podhajce)。

近40,000哥萨克-鞑靼联军与索别斯基指挥的9,000军队爆发决战,战斗持续了10天,波兰指挥官杨·索别斯基依靠成功的防御反击战术,成功的用9000军队打败了近40000人的哥萨克-鞑靼联军,迫使优势兵力的鞑靼汗撤军。

1670年,鞑靼-哥萨克联军再度犯界,结果又被索别斯基打败。鞑靼汗无奈,只能向奥斯曼帝国苏丹请求支援,并愿意臣服于他。苏丹很快答应,并向边界积极增兵,准备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里普卡叛乱

波兰里普卡地区生活着一群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从14世纪就已在此定居,并与波兰的统治者立下了长久的协约。波兰政府承认他们的军事合法性,并赋予里普卡的鞑靼首领贵族地位,而且宽容的对待他们的伊斯兰信仰。几个世纪以来,里普卡鞑靼人都忠实的履行对联邦的军事服务,是联邦境内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甚至在大洪水期间,他们都拒绝了鞑靼汗的策反活动,此后里普卡鞑靼人也一直竭力帮助联邦对抗外敌入侵。

直到大洪水结束后,波兰政府和里普卡鞑靼人的关系发生了恶化。战争的破坏让里普卡鞑靼人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愈加保守排外的大贵族对他们逐渐不信任。1667年联邦通过了几项非常针对他们的法律,包括取消里普卡鞑靼人的所有特权,限制宗教自由,禁止他们建造清真寺等等。而最要命的是削减了他们四分之三的军饷,许多鞑靼人的生计被掐断。

波兰大贵族的一系列举动等于把忠诚的里普卡鞑靼人往绝路上逼,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立刻反乱,仅仅是爆发了几次骚动。波兰国王察觉到不好的苗头,及时在1668年撤销了这些法律,但里普卡鞑靼人已经受到了侮辱。1772年里普卡鞑靼人发现,他们就连最后四分之一工资都没有收到,不堪忍受的他们最终爆发了爆发里普卡叛乱。

战争过程

奥斯曼最初的胜利

奥斯曼苏丹很快与叛乱的里普卡鞑靼人取得了联系,双方里应外合展开军事行动。战争前期奥斯曼帝国取得的大量军事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里普卡鞑靼人的身上,他们熟知波兰的地理环境,军事战略和城防虚实,极大的方便了奥斯曼军队的入侵。

80000奥斯曼军队进入联邦,攻下卡缅涅茨要塞,八月成功包围利沃夫。反观波兰这边,对奥斯曼人的进攻猝不及防,而最糟糕的是,由于上层贵族的持续内斗,联邦无法有效的在第一时间提高税收,集结一支堪用军队应战。拖到十月,联邦被迫遣使签订布洽奇条约。布洽奇条约中,联邦割让了东南部的波多尔省、布拉茨拉夫省和南基辅的大片领土给了奥斯曼帝国,而且每年还要向其缴纳22000泰勒作为“致敬”。

波兰的反击

切肤之痛的国土沦陷终于让瑟姆的议员和大贵族暂时放下了政治斗争,转而全力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

在教皇国等外部势力的支援和国王本人的努力下,新的征税和募兵法案很快通过,约37000人和50门大炮的军队很快集结完毕,同时对哥萨克政策松口,在册哥萨克扩编到40000人。这支军队由杨·索别斯基统帅,在1673年10月发起反攻。

杨·索别斯基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得以再次体现,他亲率以骑兵为主的2.3万军队向南方的奥斯曼军发起突然袭击,10月5日-6日,以快速机动的优势兵力在克拉斯诺布罗德战役中击溃数千鞑靼骑兵。7日,又在纳罗尔战役击败鞑靼军队,同一天,在内米罗夫以损失100人为代价斩杀234人,俘虏6000人。10月8日休整一天后,9日,索别斯基强行军100公里,追上了鞑靼汗国苏丹,在科马尔诺之战中以极少的损失围歼了约15000鞑靼主力。

短暂休息后,索别斯基率部渡过德涅斯特河,几天强行军450公里,10月14日追上鞑靼人和土耳其人联军,在卡乌什之战包围斩杀了约6000鞑靼人,波方只有十几人受伤。1673年11月11日,索别斯基率领准备完善的30000军队在靠近边境的霍京城堡与奥斯曼军队主力35000人展开决战,史称第二次霍京战役(Battle of Khotyn 1673)。

10日,索别斯基发起一次小规模进攻,意在探明奥斯曼军的配置和战场地形。当天晚上,一场猛烈的暴雨倾泻而下,长时间行军到此又被骚扰的奥斯曼军疲惫不堪,而且随着气温骤降,军队士气再受打击。

索别斯基敏锐的察觉到这点,11月11日黎明,他亲自统领所有军队发起全面进攻。奥斯曼军根本没有料到波军进攻速度如此之快,他们匆忙派出的西帕希骑兵在波兰翼骑兵的冲锋下完全无法招架,纷纷败退下来。波军骑兵在数公里的战线上撕开了无数口子,以迅雷之势继续突破土军在纵深的简单防御,并继续向土军后方穿插进攻。波军步兵在大炮的掩护下对营地中被分割的奥斯曼步兵发起进攻。

奥斯曼军队的帕夏被迫下令撤退到德涅斯特河的另一岸,但唯一通过的桥梁被波军大炮击垮,无数土军坠河淹死。剩下的大部分土军在断桥旁边受到波兰骑兵毫不留情的屠杀,只有4,000多土军成功撤到了附近的要塞中。剩下20,000主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波兰军队伤亡总计不超过2,000人。第二次霍京战役依然以波兰的完全胜利载入史册。

在战役前一天,波兰国王维希尼奥维斯基病逝,立下显赫战功的杨·索别斯基被推举国王。

波兰内斗

然而战局好转之后,波兰却再度陷入内斗旋涡,议会拒绝了新国王杨·索别斯基关于增加税收扩充军队的提案。不仅如此,从前的军事维持费用也受到大幅度削减,大批士兵没有军饷,无法承担高昂的武器维护成本和家庭开销,纷纷离开了军队。

世界军事史罕有的事情发生了,取得大胜的波兰军队很快自行解体,从原有的40000多军队迅速削减到不足10000人。

杨三世·索别斯基不得不承认,来自内部的掣肘远远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凶狠。最佳的反攻机会在国王和议会的扯皮中被浪费。尽管如此,索别斯基仍然继续率军作战,努力收复之前丢失的土地,实际上从这里到战争结束,波兰军队的费用都是由索别斯基自己承担的。

战斗继续

奥斯曼人很快恢复了力量,并在1675年8月越过边界,沿着德涅斯特河北上,目标是波兰的南方重镇利沃夫。

索别斯基迅速率领2000步兵和4000骑兵前往截击,他选择了一个地势险峻的峡谷作为穆斯林的坟场。8月24日,利沃夫战役打响(battle of Lwow)。

沿着峡谷前进的奥斯曼军队遭到了波兰人的伏击,索别斯基利用地形优势灵活分兵,少量步兵和骑兵挡住了奥斯曼 骑兵的冲锋,同时1700名重装翼骑兵混编战队在两翼发动毁灭性的冲锋。索别斯基亲自上阵指挥,奥斯曼军对很快被击溃,波兰骑兵追杀奥军一直到这天黄昏。

索别斯基率军继续进攻,一路收复了许多失地后才回过参加加冕仪式。

特列姆波拉守城战

1675年夏天,土耳其人发动了第二波大规模攻势,波兰因为内部斗争没有及时作出防御部署,几个边境城堡宣告沦陷。土耳其人被索别斯基击败后,决定避其锋芒,继续进攻由波兰军队驻守但防御空虚的城堡。

此时,位于格涅兹诺河上游的特列姆波拉城堡是少数还掌握在波兰人手里的据点,这座城堡虽然面积不大,但城防坚固,易守难攻。负责城堡防务的是80名波兰正规军和200名乡镇志愿兵和小贵族,波军由杨·萨缪尔·舍尔诺夫斯基(Jan Samuel Chrzanowski)上尉指挥。9月20日,10000土军包围了这座城堡。通晓波兰语的利普卡鞑靼人派出使者劝降,被舍尔诺夫斯基拒绝,战斗爆发。

特列姆波拉城堡和里面的280名波兰人就像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小舟,土军昼夜不停地发动巨浪般的猛攻,试图用强力一击将这小舟粉碎,然而小舟无数次在巨浪下生还。但在几天的围攻后,守卫人员伤亡增加,更可怕的是食物和饮水也逐渐短缺,形势变得绝望起来。一天,舍尔诺夫斯基和几名副官正在商议投降事宜,作战室的大门突然被一脚踢开,只见指挥官的妻子安娜·多萝塔·舍尔诺夫斯卡(Anna Dorota Chrzanowska)手持利刃而来。

在安娜的鼓励下,舍尔诺夫斯基放弃了投降的想法,决定破釜沉舟死守下去。守城军队之后接连击退了几次土军进攻,奇迹般的撑了下去。土军伤亡惨重,但波军也已到达极限,10月5日晚上在击退最后一波进攻后,舍尔诺夫斯基颓然坐到地上,他身边只剩20个尚能战斗的人,其余的战友基本全部战死。

10月11日,因忌惮索别斯基的威胁,奥斯曼军队撤退,特列姆波拉战役以波兰人的奇迹般胜利告终。280名波兰人击退一万奥斯曼军队的传奇新闻轰动一时,战后,幸存下来的舍尔诺夫斯基夫妇被索别斯基欣赏,破格提升为什拉赫塔,并获得了贵族纹章。

战争结束

1676年9月25日的祖拉诺战役为第二次波土战争划上了句号,50000奥斯曼军队将索别斯基指挥的20000人包围在一处木质据点中。双方激战三周,土军无法攻破波军阵地,波军也不能突围,双方僵持不下,决定议和。值得说明的是,在开战前夕,索别斯基亲自来到议会,试图说服议员增加军费开支,但再次被拒绝。

1676年10月17日,双方代表签署祖拉诺停战协议,奥斯曼帝国做了让步,将之前侵吞波兰的三分之一领土归还,但不归还卡缅涅茨要塞。取消波兰向奥斯曼递交的岁币,规定利普卡鞑靼人可以随意选择势力效忠。但议会拒绝了这份合约,理由就是卡涅缅茨要塞的归属问题。

不过双方还是各自停止了大范围军事活动,获得了七年的和平时间。这七年间发生了许多事,导致索别斯基被迫选择与奥地利结盟,奥斯曼大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攻势,维也纳被围攻,欧洲史上最著名的战役——维也纳战役即将打响,随之而来的则是终结奥斯曼帝国对欧洲威胁的大土耳其战争。




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
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 背景 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 1666年,波兰刚刚经历了大洪水时代,国力衰落,鞑靼人部落和哥萨克酋长国联合起来入侵波兰,史称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Polish–Cossack–Tatar War )。 1667年10月6日,波兰和哥萨克鞑-靼联军爆发了波海伊策战役(Battle of Podhajce)。 近40,000哥萨克-鞑靼联军与索别...

国际友谊赛波兰对土耳其的分析
一、球队概况 波兰足球队近年来表现稳定,拥有不俗的阵容和战术体系。土耳其足球队同样实力不俗,具备强烈的进攻能力和快速的场上反应。二、对战记录与表现 在两队以往的交锋中,波兰和土耳其都有精彩的表现。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胜负关系呈现交替状态。最近的几场友谊赛中,波兰在主场表现出较强的实力,而...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其次是土耳其本身的战力并不羸弱,土耳其是其所在地区的第一大国家,在人口数量上是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中东战力最强的国家,凭借着与英德两国进行的贸易以及援助,土耳其建立起了一支战力颇为强大的军队,如果德国贸然对土耳其发动进攻,将会导致自己的战力被分散,同时土耳其本身其国民爱国热情高涨,再加上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有哪些国家?
二战同盟国主要有英国、美国、苏联、法国、中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成员及其加入时间:波兰战役后 1、波兰(1939年9月1日)2、英国(1939年9月3日)3、澳大利亚(1939年9月3日)4、新西兰(1939年9月3日)5、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打了多少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的几乎所有国家(除了中立国瑞士和同盟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都被德国打了,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希腊、南斯拉夫、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意大利等等。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

波兰-瑞典战争
此时波兰正在和奥斯曼帝国进行第二次波兰-土耳其战争,就在第二次霍京战役爆发前几天,古斯塔夫二世认定波兰-立陶宛的军队都集中在东南部,于是他在1621年发起了第三次波瑞战争。这次不同以往,古斯塔夫二世已经阶段性完成了自己军事改革,瑞典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1621年8月19日,古斯塔夫二世命令32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39年9月1日德国侵略波兰。中国战场是918和77事变,欧洲是德国入侵波兰,太平洋是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二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1939年德国撕毁联合国制定的协议,发动闪电战突袭波兰,引起了整个欧洲的...

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一定要详细的
- 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 11月3日,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 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历史大事年表 1939年 - 9月1日,德军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队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27日,华沙沦陷。30日,波兰宣布投降。1940年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战役
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国拉拢下,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2日宣布“圣战”。俄、土军队立即展开作战,土军第九集团军被围歼,损失7万多人。战前德国在非洲占有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等地。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皆为协约国集团所占有。多哥和喀麦隆为英、法瓜分。德属西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英法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次大战全面爆发。闪击波兰一般指波兰战役(1939年9月发生的战役)。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

鞍山市15683377817: 世界大战发生于何时?世界第一和第二次大战发生于何时?
翠君注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1918年11月,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退位,德国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8月--1945年8月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鞍山市15683377817: 俄土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持续多长时间?
翠君注射: 17~19世纪俄国为向黑海和巴尔干地区扩张而同土耳其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初期战争主要限于俄土两国之间,战区集中在巴尔干、克里木、高加索等地.19世纪后,引起欧...

鞍山市15683377817: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翠君注射: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

鞍山市15683377817: 二战期间同盟国有几个? -
翠君注射: 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五十一个国家,其中美国、英国、苏联、中国为同盟国的“四大国”.同盟国集团最终打...

鞍山市15683377817: 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哪些国家参加了战争 -
翠君注射:[答案] 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 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 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

鞍山市156833778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哪些国家参与,哪个国家发起的 -
翠君注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有美、英、法、中、苏、德、意、日等国家参与,是人类历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惨重的,波及范围最广,耗费资源最多的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以德意日三国为...

鞍山市15683377817: 战争的资料 -
翠君注射:1241809460 一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