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共同作用

作者&投稿:褒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共同作用:调整生产关系。

均田制从北魏时期(485)就己开始施行,至唐立国之时(618),已施行了百余年。唐代是继短命的隋朝之后的一个新的统一朝代,而且享国较长。结束隋末动乱之后,唐代随即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着力恢复发展经济。

而土地制度,是古代农业社会最主要的法规制度。所以,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正式颁布田令,推行均田制。

唐代田令不传,今天看到的均田制的有关内容,主要来自传世文献中的记载,以及天一阁发现的明抄本天圣令中所附的唐代田令,并通过复原工程得以使唐代田令呈现在人们面前。

唐代田令把土地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进行分配,两者比例不等;授田对象也做了区分;以不同行政区划的土地多寡区分为宽乡和狭乡。

总之,田令的规定很是详尽。前文己述,均田制是公私产权兼有的混合产权体制,这从永业田和口分田的区分就可以体现出来,永业田具有私有产权属性,可以遗赠;口分田是国有属性,不归私人所有,只有使用和收益权。

均田制意义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虽然没有直接分割地主的财产,但有效限制了他们的土地扩张,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租庸调制是什么意思
“租庸调制”是唐代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它是以均田制的基础为依托,旨在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以及征发劳动力和物资而设立的税收政策。该制度规定,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定额赋税来交纳税款,并承担一定的徭役,以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租庸调制”的核心特...

租庸调制是哪个朝代的
朝租庸调制 唐朝前期指唐初到安史之乱前,这段时间主要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它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均田制的田地所有权归国家,而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唐初的租庸调制是从北朝和隋代的...

租庸调法是中国什么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复议制度
唐代解析:租,就是按人头向政府缴纳的田租;庸,就是给政府服劳役;调,给政府按户交的一些产品,像布匹、绢帛等。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到后来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这种按人头征税的办法农民无力负担,纷纷逃亡。唐中期以后就改成“...

均田制与租调制是如何实施的?
均田制是唐朝前期的基本土地制度,而与之伴行的是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该期的基本赋税制度。均田的目的则是要向得受田者收取赋税劳役。从武德时起的百余年中,唐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是来自租庸调制的。唐政府曾在永徽二年(651年)、太级元年(712年)、开元七年(719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为什么说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所谓租庸调制是均田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即"均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授于丁口,丁口按所授田地数目交纳“租、庸、调”,丁口年老时田地仍由政府收回。租是配给人民以耕种的田地,在其授田时期,令其负担相当的租额。“调”是一种土产贡输,各地人民须以其各地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

唐代的租庸调制是什么制度?
租(zū)庸(yōng)调(diào)制(zhì)。什么是租庸调制?租庸调制,隋朝及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

啥是租拥制度,租拥调制,两税法,井田制,均田制?
租庸调 中国唐代前期主要的赋役制度。经过隋末的大动荡,唐初人口锐减,土地大片荒芜,唐王朝为了恢复农业生产,采行前代曾实行过的均田制。对每一男丁授田百亩。其中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在这基础上实施租庸调法,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20日...

租庸调制是什么?
租庸调是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庸”是指力役,每个人每年替政府服劳役二十日。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

租庸调发法是什么朝代的
租庸调发法是唐代的。租庸调是唐代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田租、身庸、户调 三者合一的赋役制度。北周时的裴侠征收"庸",用以代役。隋文帝开皇十年 (590年),规定丁男50岁免役收庸,允许交布帛以代替力役,租庸调制初步形成。唐高祖武德二年 (619年) 定租庸调法: 每丁每年交租2石,绢2丈,...

租庸调的介绍
租庸调: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基础是均田制。后因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大量的自耕农破产逃亡、或者沦为地主佃户,均田制逐渐濒于崩溃,租庸调法遂于德宗建中元年(780)为两税法所代替。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左丘耿板蓝: 答案C 共同作用是能够调整生产关系.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左丘耿板蓝: 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 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国家制订的经济制度,其内容都是规范、调整土地所有制、产品分配等,从生产关系可知,这一些都是调整生产关系的内容.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左丘耿板蓝:[选项] A. 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 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C.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后期又实行两税法,其共同作用是( ) A.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土 -
左丘耿板蓝: C唐朝政府的以上做法,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 -
左丘耿板蓝:[选项] A.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实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 B.更新生产方式 C -
左丘耿板蓝: C 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国家制订的经济制度,其内容都是规范、调整土地所有制、产品分配等,从生产关系的含义知道,这一些都是调整生产关系的内容.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内容 -
左丘耿板蓝: 均田制在唐代武则天时已遭到很大的破坏,均田制已不在强调. 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 庸且没有年龄限制.

固镇县15096333022: 隋唐租庸调制的作用 -
左丘耿板蓝: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它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固镇县15096333022: 唐朝经济文化 -
左丘耿板蓝: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唐朝封建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社会经济.灌溉工具有较大改进,创制了筒车.农具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曲辕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