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租庸调制是什么制度?

作者&投稿:堂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租(zū)庸(yōng)调(diào)制(zhì)。

什么是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隋朝及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

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劳役二十日,这项制度原本在隋朝开皇二年(582年)试行,原是役期一个月,三年(583年)减为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除租庸调外,人民还须负担杂徭和色役。

本质上承袭了北魏的“租调”税收制度。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二月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棉三两”。又规定了均田制实行办法,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

政府依据授田记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租庸调”规定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庸调由县尉负责征收,八月开始收敛,九月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租即田租,则在收割後於十一月开始运送。

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实施下,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有充足的农耕的时间,不会因为长期服役在外而耽误农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租庸调制,两税法,一天鞭法,摊丁入亩它们的内容。
租庸调制是隋唐以来的政治制度,及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代替服役,但这在隋朝时仍有年龄限制,到唐朝使庸不再受年龄限制。两税法是每户按资产的多少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是 一条鞭法。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

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的作用是什么?
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即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首先我们从租用调制的内容当中可以分析出来,租用调制是按人头收税...

租调制以什么为基础
均田制。隋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这里的租庸调制指的就是租调制。租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庸调制是怎么一回事?
是个唐朝的东西,所谓租、庸、调,即指田租、力役和户赋

唐代的租庸调指的是什么?
每日折绢三尺。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皆免,正役和加役总数最多不能超过五十天。赋役令还规定:遇有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十分损六以上免调,十分损七以上,课役俱免。这就是租庸调制的主要内容。以后虽不断修订,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但上述基本内容一直未变。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收税标准?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

古代的租调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社会,租调是一种官府经济调节手段。租调制度是指官府向农村定期征收粮食、布匹、钱币等物资,并通过对这些物资的官方销售来调节经济平衡。租调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作用。从唐代开始,租庸调制度逐渐演变为租调制度。在宋代,租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宋太宗...

租庸调制与租调制有何区别?
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隋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

试述唐朝租庸调的内容及意义。(12分)
【答案】:41.唐租庸调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谷物二石,叫作“租”(3分);纳绢二丈或布二丈四尺,叫作“调”(3分);服徭役20天,不去服役而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唐朝的庸不再规定年龄限制(3分)。租庸调制,允许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甚么是租庸制???
承袭了前代的税收项目 并配合著均田制 而施行租庸调制。但到唐中叶德宗年间 因种种原因 租庸调制遭受破坏 随之而起的是两税制 。自此 中国的税制虽有少变 但都不出两税制的范围 可知两税制影响之深 现分析租庸调被两税制取代的原因及两制之得失 。 租庸调制的破坏是因均田制的破坏 。租庸调制需配合均田制 因为...

罗江县19746071292: 什么是租庸调制? -
戢蓓洛伐: 租庸调制是唐朝实行的一种租税制度.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称租;交纳定量的绢或者布,称庸;在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纳绢或者布来代役,称调.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实施下,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农耕的时间,推动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罗江县19746071292: 唐早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具体指什么?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实行的一种田赋政策,那其具体是什么了? -
戢蓓洛伐:[答案] 唐代的田赋制度成为“租”“庸”“调”.租是配给人民以耕种的田地,年老仍缴还政府.在其授田时期,令其负担相当的租额.这是一种均田制度,承北魏以来.均田制所与古代的井田制不同者,井田乃分属于封建贵族,而均田则全属...

罗江县19746071292: 租调制是什么? -
戢蓓洛伐: 租庸调制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闰年加二日,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

罗江县19746071292: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内容 -
戢蓓洛伐: 均田制在唐代武则天时已遭到很大的破坏,均田制已不在强调. 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 庸且没有年龄限制.

罗江县19746071292: 均田制 两税法 一条鞭法 租调制 租庸调制 摊丁入亩 有什么区别?分别是哪个朝代提出的?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通俗点 -
戢蓓洛伐:[答案] 均田制始于北魏 在中唐崩溃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 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 租庸调制——唐代的赋税制度(均田制是土地制度)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租即田租,...

罗江县19746071292: 租庸调制是怎么一回事?
戢蓓洛伐: 唐前期的一种赋税制度.当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向授田课丁(人丁)征派的田租 力庸和户调三种赋役的合称.规定每丁每年纳粟两石(即租);另随乡土所产交绫或绢2丈,如纳布为2丈5尺,输绫绢者纳绵3两,输布者纳麻三斤(即调).每丁每年须服力役20天,无事则纳绢 布代役(即庸),每日折绢3尺,有事加役者,15天免调,30天则租调全面,但连正役不得超过50天.遇灾另有减免.唐中叶,均田制弛坏,租庸调无法维持,后被两税法取代.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在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

罗江县19746071292: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目的是﹖ -
戢蓓洛伐:[答案] 租佣调制乃是李世民以前就有君主执行的制度,但是在李世民的治下,个人认为治理最好 个人回答: 租佣调制其实是一种税收,人民可以用其他方法来交税. 主要目的是给人民减压,促进农业发展.

罗江县19746071292: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为什么又改为两税法?有什么特点? -
戢蓓洛伐: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后期改为两税法的原因是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而均田制在唐朝后期已破坏,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时租庸调制按人丁收税,对没有户籍和土地的人难以征收,而且固定不变,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

罗江县19746071292: 唐代的租庸调制——以什么为征收标准 -
戢蓓洛伐: 回答简单一点,按每户中的丁数征收,而不是按家庭人口征收.

罗江县19746071292: 评价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戢蓓洛伐: 唐初继承北魏的均田制,并实施租庸调制.经过隋农民大起义及长时期的内战,唐朝手中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无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