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会有科举??

作者&投稿:错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科举(605年—1905年)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熟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持续了整整1300年。科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来源请求] [编辑] 发展与演变 [编辑] 科举以前的人材制度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材。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地方势力强大,地方上世家士族常影响中正官选人策略,他们考核人材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编辑] 隋唐 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成为以后的科举。在整个隋朝的三十八年内,总共举行了四至五次科考,总共取秀才、进士十二人。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乡贡则是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庭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 唐朝初年,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26年),以郎官地位太轻,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进士一般试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明经一般试帖经、经义、策论。所以进士和明经的区别主要在于辞章和经义。当时人重进士和轻明经。进士每年录取名额不过三十人,加上明经也只有百人左右。 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有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叫制科。唐代制科的科目见于记载的就有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于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参加制科的人不仅有白身,也包括有出身和官职的人。应试者可以由他人举荐,也可自荐。开元以后,全国参加制科的人「多则两千,少犹不减千人」,所以「所收百才有一」。考试以策论为主,也考经史和诗赋。录取后「文策高者,特赐与美官,其次与出身」。制举以开元时期为最盛,唐文宗太和以后就很少举行了。 武则天主政时,曾首创了由皇帝主持,覆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取武将的武科举。但是,二者在唐朝时并未有成为定例。 唐代的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举察制影子。例如: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除了武则天主政的一段时间外,唐代的科举没有糊名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意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材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 整个唐朝的科举取士约一万人。唐代的宰相中,百份之八十是进士出身,可见科举的成效。但科举亦并非唐代 *** 招纳人材的唯一方法,门荫入仕和杂色入流也是唐代重要的入仕途径。到了唐代后期,出身寒门由科举入仕者渐多,与世族门荫入仕者形成两大官僚派系集团,互相倾轧,史称「牛李党争」。 唐朝的新科进士仅授予的官职远较后代进士低微。例如,唐朝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职,明经科的上上第授从八品下官职而进士、明法两科,甲第授从九品上;乙第只能当最小的官从九品下。著名诗人王维考中状元后当的太乐丞,就是从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朝的科举类似于现代的基层公务员招考。 [编辑] 宋 宋代进一步改良了唐朝的科举制度,确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 宋代改良科举制度,其中重要原因是皇帝欲加强对取士过程的控制,减少考官及士子联党结派的可能。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取录的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亲定。自此以后,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为了保证考试公平及公正,宋朝对考试的规则进一步完善,以免考生或考官作弊。另一方面,宋代取士的数量大增,每科进士通常达数百人,并且放宽了应考条件,不论财富、声望、年龄皆可应考,对偏远地方的考生更给予路费。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起,定期开考,三年一科,之后为明、清二朝所沿袭,至科举被废为止。 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南、北宋三百二十年,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进士二万人以上。[来源请求] [编辑] 元 蒙古人不着重开科取仕,灭宋后一度不举办科举,至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再次开办。 元代科举分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较简单。左榜供 *** 、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只曾举办约十次,取士一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 *** 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编辑] 明、清 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明朝的科举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改良发展,制度已非常完善,规模也更大,参加科举的人数大增;考核的内容却开始僵化。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开科八十九次,取进士一万七千人。 清朝科举基本承袭明制。清开国初时曾在顺治年间两次分满汉两榜取士;之后改为只有一榜,但不鼓励满人、蒙古人参加,把科举入士之途留给 *** ,即所谓「旗人不占鼎甲」。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进士前三名中只有三人是满人,其中两人是顺治分榜时所取,蒙古族只有一位阿鲁忒·崇绮在同治乙丑(1865年)考中状元。 明清时,正式由国家举行的科考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因为明清的科举与学校结合,故此在参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先要取得「入学」的资格,即成为生员。入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称为童试的县、府、院三级考试。这是大部分士子所用的方法,被认为是入士的正途。另一方法是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中有皇帝恩准的「恩监」;因长辈曾为国建功而特准的「荫监」;和最常见的方法:透过捐献金钱财物而成的「捐监」。监生虽然亦可应乡试、会试;但一般被认为是「杂流」,就算能考中进士,地位也较为低。 [编辑] 童试 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称为科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生员获得「入学」的资格后,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不过明清的入官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传授。入学后经过学政的选拔,便可以参加下一级乡试。成绩特佳的生员,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与国子监其他「监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属一种荣誉。 有些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清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
不是吧~百分之八九十的淘汰率太夸了~ 看看咩朝代~有些朝吾难;1些就官商挂勾/利用$$买学位


古代科举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情形。
科举制起源于隋朝,是隋唐之际新兴起来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在魏晋以后,封建政权利用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录用官员,清要官职被门阀世族垄断。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政治势力逐渐扩大。北周时,“选无清浊”。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废弛,但以秀才、明经等科课试选士的做法仍沿袭下来,隋炀帝杨广又置...

科举考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科举制什么时候创立的?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制在中国的兴起\\发展以及废除的历史?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

我国科举考试制度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
隋朝!!!科举制度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秦朝以前,中国采用世袭制度选拔士大夫。西周时,皇帝和诸侯分封天下。在《周礼》中,社会阶层是明显的。国家由天子、诸侯、大臣和各级书生管理。而且每个阶级按伦理,按血缘世袭。东周时,体制开始瓦解,于是出现了“客人”、“食客”等体制外的人侍奉国王。到了汉代...

古代科举制度的发起于什么历史时期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进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于是名门望族...

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1、选拔人才:科举制度通过公开、公正、科学的考试,选拔出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为国家治理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这种选拔方式相比以前的门第和推荐更加公正、科学,能够更好地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人才。2、促进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大量的读书人要接受长...

唐朝之后才有科举,那唐朝之前都是怎么选举的?
之后就是秦汉时期,之初就是沿用军功爵制度,之后的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度。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原则一般是孝廉和才能。征辟制度则是中央向地方征召人才,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东汉时期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就是按照门第出身进行选拔官员,这个类似于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也是...

科举考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

为什么以前会有科举??
科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来源请求] [编辑] 发展与演变 [编辑] 科举以前的人材制度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隋朝为什么会创立科举制度? -
龚度兰美:[答案] 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朝,可谓是历史悠久. 创置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 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和隋朝以前的选官制度相比较,它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隋文帝废除以前的选官制度有科举来选拔官员的原因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
龚度兰美:[答案] 以前的选官制度基本都是官家世袭的 庶民中的人才被埋末 以前的选官制度漏洞很多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有用的人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科举的由来 什么时候开始的 -
龚度兰美: 科举制度从汉代就有了.从汉代的举孝廉开始,逐渐完善,到唐宋明清时达到鼎盛. 中国历代主要科举称谓 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 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科举制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谢谢
龚度兰美: 中国的科举制度,大约滥觞于隋代,历经唐宋、元各朝发展,乃成为国家取士用人的... 有更公平的方法之前,即使是?缀蹩膳c古代科举??上等?的各?考?,??窃S...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历史问题:科举制是怎样创立的 -
龚度兰美: 按照初中教科书,科举制应该由隋文帝开始——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而区别是以前仕路由贵族把持,政策施行后,有所变动. 科举制的形成其实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由魏晋南北朝时士族门阀衰落和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以为继.然而,对于科举的开创,史学界有异议. 可以确定的是,唐朝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太宗时确立了科举制.武后创立了殿试和武举.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尽管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寒门学子的致仕之路,贵族门阀还是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开始于历史哪个朝代 -
龚度兰美: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个阶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科举的称谓的来历.. -
龚度兰美: 来历: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
龚度兰美: 1.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3.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 4.也促成了读书风尚,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5.以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科举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龚度兰美: 隋文帝杨坚开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距今约1400年. 唐太宗推行科举. 武则天首次开设“殿设”,亲自选拔人才. 科举制在清末废除,存在了大约1300年. 科举之前,魏晋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划为九等,看重门第——士族皆贵胄,寒门皆下流.汉时曾采用地方推举有德之人担任国家公职.例如曹操就举孝廉出身.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3085515: 古代科举是怎么考试的 -
龚度兰美: 封建科举制度逐级考试的顺序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