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课文深究

作者&投稿:冶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州快哉亭记〉课文深究

一、西陵峡

三峡中的西陵峡从香溪河口起,到南津关止,全长六十六公里。如果单从数字来看,比巫峡长得多,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首尾贯通的长峡,在庙河到南沱之间,还有一段长三十一公里的宽谷—庙南宽谷,将一个峡分为东西两段。西陵峡西段包括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东段有灯影峡和黄猫峡。

三峡以滩多水险著称,而西陵峡尤甚。「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西陵峡六十余公里的航道内,有大小险滩二十余处,平均三公里就有一处。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山岩崩落而成;有的是上游来石冲积所致;有的是岸边伸出的岩脉;有的是江底凸起的礁石。险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然而近年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在宜昌市)建成后,这些险滩大都深埋水底,航运条件大为改观了。

 二、文武赤壁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赤壁歌送别或咏赤壁〉)

李白此诗中所咏周瑜破曹操的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以前属嘉鱼县,后改属蒲圻县,现又改名赤壁市)的长江南岸的赤壁山。为别于黄州东坡文赤壁,人们又称赤壁市的赤壁为武赤壁或周郎赤壁。除文、武赤壁外,湖北境内被称为赤壁的尚有多处,但都是人们为了附会典故而造出来的,不值得深究。

东坡赤壁位于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城西北的长江之滨。这是一座红褐色的石崖,形状像个鼻子,故称赤鼻山或赤鼻矶。又因它赤色崖石屹立如壁,因此又被称为赤壁。苏轼以前,这里虽已有了若干建筑,但人们只把它当成观赏江景的场所。唐代的一些文人虽然也曾将它与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联系在一起,但毕竟名声不大,只有当它与苏轼连在一起时,才名声大噪。

苏轼于元丰五年(西元一○八二年)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想到年前朝廷与西夏作战的失败,想到年华的流逝,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可能也将付之东流,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阕词歌咏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周瑜。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省赤壁市,博学者苏轼不会不知道。但诗歌是为了言情,并非为了考证。正如二赋堂的一副联语所写的: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毋将赋咏概生平。

在赤壁怀古中,苏轼无限向往着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对自己想有所作为而又无可奈何的境况感到悲哀。

同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于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二赋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后世的戏曲、绘画、雕塑等都以其为题材,创作出可观的佳作。清代汪文熙曾说:「不是当年两篇赋,如何赤壁在黄州。」

苏轼在黄州的活动,给赤壁增添了无限风采。此后,游览题咏者日多。清人于是干脆将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沿袭至今。

东坡赤壁的建筑物颇讲究。小小石矶之上,建有一堂、一殿、二阁、六亭,显得井井有条。它们的名称,又多出自苏轼的诗文。二赋亭源于前、后赤壁赋;酹江亭出于「一樽还酹江月」;坡仙亭取意于「羽化而登仙」;问鹤亭取意于「适有孤鹤,横江而来」。这些建筑物中保存着与苏轼有关的文物,足可供雅好者细细赏玩。

现在你如果到黄州快哉亭一游,想一睹长江壮阔的波涛与胜景,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江水淤塞,江面已退后有一、二公里之远,如今快哉亭前已成一座村落,不禁令人有一种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的感叹。

三、孙权

孙权(西元一八二~二五二年),字仲谋,汉长沙太守孙坚次子。性度弘朗,好侠养士。即位前,常随兄孙策征战。建安五年(西元二○○年)孙策死,继任吴侯,据江东六郡。在张昭、周瑜等辅佐下,安抚将士百姓,稳定东吴局势。建安十三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继又联曹反蜀,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最后居江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黄龙元年(西元二二九年),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称帝,国号吴,旋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一)生子当如孙仲谋

后人常用「生子当如孙仲谋」,比喻自己的儿子当像孙权那样有所作为,其典故出自:

建安十八年(西元二一三年)正月,曹操出兵濡须(今安徽省巢县),孙权派水军围攻,捉三千余人,溺水死者也有数千人。孙权令军士数次挑战,曹操坚守不肯出战。孙权亲自乘轻舟,从濡须口(今安徽省无为县)进入曹军营寨前。曹军将领以为是来挑战的,想要出击。曹操说:「这必是孙权来察看我军形势的。」下令军中戒严,弓箭不得妄发。孙权离开五、六里后,又回头击鼓作乐。曹操见孙权舟船兵器整齐,军伍肃静,深有感触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荆州牧刘表为东汉皇族,对当时军阀混战,采取观望态度。刘表死后,其子刘琮软弱无能,曹军南下,不战而降。所以曹操骂他为「豚犬」,意思是像猪狗一样。孙权回营后,送短笺给曹操,上写:「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纸写:「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诸将说:「孙权不欺骗我。」遂撤军北还。曹操那时已五十九岁,对那位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孙权,不但不敢等闲视之,而且还有惺惺相惜之意呢!

(二)手不释卷

吴国将领吕蒙年轻时不爱读书。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国大事,应该努力学习以增长才智。」吕蒙以军中事务冗杂辩解,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呀!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东汉光武帝在指挥打仗、军事繁忙时,还手不释卷,坚持经常读书。」「手不释卷」典故即出于此。

(三)戏诸葛恪

诸葛恪是东吴的大臣,其父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胞兄,脸形很长,如同驴脸。有一天孙权大会群臣,让人牵来一只驴子,检视了一下驴脸,在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字。诸葛恪知道孙权是借此嘲弄其父,但他不以为忤,当场连忙跪下说:「请允许我加两个字。」孙权同意了。诸葛恪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四字下面写上了「之驴」二字。在场的诸位大臣狂笑不停,孙权欣赏诸葛恪的机智,便将这只驴子赐给他。

四、周瑜

说到周瑜(西元一七五~二一○年),人们便自然会想起三国演义中那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被诸葛亮三气而亡的形象来,

这实际上已将周瑜的形象扭曲了。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市)人。他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吴中人士都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律,时有谚语曰:「曲有误,周郎顾。」他在少年时即与孙策结成莫逆,其后又成连襟(两人都娶了乔公的女儿)。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这位小乔夫人与周瑜一起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度过了十二年的恩爱生活。她死后,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后世文人歌咏周瑜的诗歌也每每咏及小乔,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周瑜待人「性度恢廓」,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功高,屡屡凌侮周瑜,但周瑜每每「折节容下,终不与较」。终于使程普折服,感慨地说,和周公瑾相处,就像喝美酒一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陶醉了。

更为难得的是周瑜的远见卓识。赤壁之战前,当孙吴集团面对沿江东下的几十万曹军,惶惶不可终日,纷纷主张投降时,周瑜沉着冷静地分析了曹军的四个不利因素:北土未平、不谙舟楫、不习水土、马无藁草,因此虽众必败。这番分析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吴统一战线才得以形成。

到了赤壁与曹军相遇之后,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因不习水土,大都生病,因将士晕船只好将战船连环,让其首尾相接。周瑜果断地采纳了老将黄盖的诈降火攻计。据说黄盖就是在今日的望江亭上,望见曹军船队连成一片而献上此计的。他们驾着几十艘装满薪草膏油的小船,借助风势,冲入曹军船队。「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焰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据说,大战之时,「火烧乌林映赤壁」,烈焰将整个赤壁都映红了。站在赤壁矶头(即赤鼻矶)督战的主帅周瑜,面对「樯橹灰飞烟灭」的胜利场面, *** 难抑,乘兴写下了「赤壁」二字,镌刻于崖上。不过据后人考证,这两个字是唐代人所刻,因为上面还有唐代道教符文。

周瑜在壮年时代轻轻松松地指挥了赤壁之战,难怪苏轼感慨万端地歌咏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生动刻划出一个风流儒雅、指挥若定的壮年将领形象。

至于诸葛亮,他在赤壁之战中,仅仅充当了一名配角。很多人以为诸葛亮年纪比周瑜大了许多,这种错误的印象可能是受三国演义与平剧的影响,因为小说与平剧中的诸葛亮都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而周瑜却是一副英雄少年,雄姿英发的模样。其实诸葛亮比周瑜小六岁,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仅仅二十八岁,可以说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军师。诸葛亮与周瑜在此次战役中是否合作得愉快,正史并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借东风」一事,纯属小说家附会,「三气周瑜」也于史无稽。但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写作体例却使许多人迷惑。

依《三国志•周瑜传》所记,后来周瑜从江陵回江东途中,病逝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孙权为之素服举哀。

 五、陆逊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八阵图诗中咏诸葛亮功绩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末句「遗恨失吞吴」,是对蜀汉帝业不成的慨叹。造成蜀汉失去「吞吴」之举的关键人物,便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第四位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吴郡人陆逊(西元一八三~二四五年)。

陆逊有才,又有德,有古时祁奚举贤不避仇的长者之风。会稽太守淳于式曾上书告发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陆逊进京见孙权,反称赞淳于式是「佳吏」。孙权很奇怪,对陆逊说:「人家告你状,你为何还称赞他?」陆逊说:「淳于式告我,出于爱民之心,这正说明他是一个好官,我怎么能反过来挟仇诬告他呢?」孙权非常钦佩,更加看重陆逊,将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倚为心腹。

西元二二一年,刘备称帝。称帝不久,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之地,亲率大军,东征孙权。起初刘备的军队,迅速攻下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在猇亭(今湖北省宜昌市)设下大本营,前锋到达了夷道(今湖北省宜都市),包围了孙权侄子孙桓的军队。此时陆逊担任吴军的统帅,他采取以逸待劳的战略,避开蜀军锋芒,退出山地,吴军撤到猇亭,与蜀军对峙六、七个月之久。蜀军无法前进,也没有决战机会,刘备又错误地放弃了自己「水陆俱进」的优势,舍水就陆,将水军移到陆地,在山林中扎下连营。时天气渐热,蜀军斗志涣散,士气低落。陆逊采取火攻,火烧蜀军连营四十里。刘备大败,率残军登上夷陵西北的马鞍山据守,又被陆逊击败,险些成了孙桓的俘虏,最后刘备只带少数人马,乘黑夜突围,逃归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

因为这个战役的胜利,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西元二二八年五月,曹魏大司马曹休中吴鄱阳太守周鲂的诈降计,率十万大军入皖地。陆逊奉命率朱桓、全琮等截击,在石亭(在今安徽省怀宁县、桐城县间)大败曹军,斩获万计。陆逊凯旋,当他路过武昌时,孙权命令用自己的御盖以覆陆逊。第二年,陆逊拜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陆逊身为将帅不仅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同时有一整套治国安民的谋略。西元二四四年,陆逊入都代顾雍为丞相,孙权给以高度的评价。西元二四五年二月,正当陆逊为相施展治国才能时,由于卷入孙权两子孙和、孙霸争夺太子位的事件中,被孙权遣使责让,陆逊气愤交加,忧郁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六、楚襄王

楚顷襄王为楚怀王太子时,其父被秦扣留不归,楚大臣遂立其为王。即位当年,秦发兵攻楚,大败楚军。西元前二九一年,在秦的威逼下,复与秦结盟。次年,娶秦女。西元前二八五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会盟于宛(今河南省南阳县)。西元前二八四年,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夺得淮北之地。西元前二八三年,又与秦会盟。时隔一年,又连诸侯合纵伐秦。西元前二八○年,秦败楚军,楚被迫割地求和,随后,秦将白起连年伐楚,并于西元前二七八年,攻拔郢都,楚顷襄王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次年,秦又攻取楚三郡。其后,楚顷襄王虽收复部分土地,但国势日下,危在旦夕。在位三十六年而卒。

(一)巫山云雨

后人常用「巫山云雨」、「阳台云雨」、「朝云暮雨」、「为云为雨」、「云情雨意」等描写男女之情,或喻变幻莫测。其典故的来源是:

楚顷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见高唐(楚国宫观名)之上云气变幻。宋玉说那就是朝云,并说道:「从前楚怀王曾游高唐。疲倦之后,白昼休息做梦。梦见一美女对他说:『我是巫山神女,听说你游高唐,所以我来到这里。我愿和你结为夫妻。』楚怀王遂和她欢会。尔后,神女告辞,说:『我在巫山的南面,高峰之上。早晨为朝云,傍晚为行雨。朝朝暮暮,都在阳台之下。』早上,楚怀王果然看到了朝云。于是为她立庙,号称朝云庙。」

【原典】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宋玉〈高唐赋〉)

(二)曲高和寡

楚顷襄王问宋玉:「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吧,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呢?」宋玉答道:「是啊,大家是会不满意我的。从前有一个人在国都唱歌。当他唱下里、巴人时,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当他唱阳阿、薤露时,附和的只有几百人;当他唱阳春、白雪时,附和的只剩下几十人了;当他唱更高雅的曲子时,能够附和的只有几个人了。很多人不满意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后人以「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也表示深奥的言论或高雅的作品,能理解的人很少。「阳春白雪」喻高雅作品;「下里巴人」喻通俗作品也出自此典。

【原典】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什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三)亡羊补牢

庄辛不满楚顷襄王沉溺声色,不理政事而进谏,楚顷襄王不听。后来,秦将白起攻破楚都,楚顷襄王出逃。于是,楚顷襄王命人召回离楚去赵的庄辛,向他请教挽救时局的办法。庄辛说:「俗话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从前商汤和周文王都以百里之地争得天下。如今你悔过自新,也能收复失地。」

后人用「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要设法补救,以免再生变故。

【原典】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祆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祆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战国策.楚策》)

七、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辞赋家,楚人。其生平只有在《汉书》、《韩诗外传》、《昭明文选》、《襄阳耆旧记》、《水经注》等书中有零星记载,而且互相牴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再参照宋玉的作品所述,可知他活动在屈原之后,与唐勒、景差同时。其家甚贫,御冬无衣裘,事楚襄王,但在政治上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谏。

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十六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见于萧统《昭明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三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像屈原那样激烈和执着,情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一脉相承。此后继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丰富的想像和铺陈的手法来描绘女性的神情与体貌,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离骚中上天求女的传统,但多佚荡的情思而少讽谕的意味。汉以后如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均由此发端;至南朝梁、陈间,更演化为宫体、艳情诗的末流。风赋一篇,以「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作对比,写为政者与百姓之间的生活差别,虽属游戏娱乐文章,但多少带有一些讽谏意味,在写法上对后代作家也有不少的启发性。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八、景差

景差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辞赋家。景差为楚王族三姓昭、屈、景中之一姓。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说其名或作庆。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又说其名或作瑳。他后于屈原,与宋玉同时。据襄阳耆旧传说,他是宋玉之友人,曾事楚襄王,任过大夫。与宋玉、唐勒齐名,在屈原的影响下,形成一个以辞赋见称的文学流派。其作品早已亡佚,故汉书艺文志未有著录。仅见王逸《楚辞章句》收有大招一篇,或题屈原作,或题景差作。但后人多疑而不信。




黄州快哉亭记 概括课文前三段描写的内容
第一段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缘由:一是从俯瞰、昼观、夜闻、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快。第三段直议“快哉”:先引《风赋》中的有关文字,点“快哉”出典,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联想到“士生于世...

〈黄州快哉亭记〉课文深究
二赋亭源于前、后赤壁赋;酹江亭出于「一樽还酹江月」;坡仙亭取意于「羽化而登仙」;问鹤亭取意于「适有孤鹤,横江而来」。这些建筑物中保存着与苏轼有关的文物,足可供雅好者细细赏玩。 现在你如果到黄州快哉亭一游,想一睹长江壮阔的波涛与胜景,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江水淤塞,江面已退后有一、二公里之远...

《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辙在遭遇贬职的挫折后,来到黄州(其兄苏轼谪居之地),登临快哉亭,欣赏壮观景象,纵情山水之间,从自己、其兄和建亭之人三人的遭遇说开去,由此及彼,由小见大,提出“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的旷达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本文文章内容清晰,各种信息...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基本阅读第二课《黄州快哉亭记》教材简析: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2.文章主旨: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

描写长江的诗句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

课文引用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的故事有何作用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巡盐酒税,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贬谪为怀,惟适自安.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这种心情.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

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文言文翻译
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1)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以为也,我则行之。 译文: (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黄州,今湖北黄冈,宋时名齐安。 A级学习任务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1、沅( ) 2、沔( ) 3、东西一...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文言知识点
黄州快哉亭记(译文) 苏辙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

上海高中语文课文作者及作品归纳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宋《项脊轩志》归有光 明《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楼》杜甫《书愤》陆游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全诗在轻松地氛围中显示严肃...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 写景和议论之间有什么关系?议论如何层层深入?
第锦前列: 关于《黄州快哉亭记》的分析、鉴赏文章,网络上也可以查到许多.我只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供你参考. 文章开头写景是为了表现“江流之胜”,一是为建亭者张梦得建亭初衷(“以览观江流之胜”)造势,也是为了后文的转笔蓄势;后面的写景...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本文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
第锦前列: 借物抒怀,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并聊以自慰.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
第锦前列: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每段的大意 -
第锦前列: 第一段 快哉亭的地理位置、来源及得名 第二段 命名快哉亭的原因 第三段 人应当达观坦荡,快乐由心,不是由外物.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知识整理 -
第锦前列: 语法分析 1. 词类活用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草木行列...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的知识点 -
第锦前列: 黄州的人文风物淡化了苏氏兄弟的左迁贬谪之痛,与民同乐是他们的自安言语.正如苏轼在《西江月·黄州快哉亭》一词中的两句: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就是借范仲淹的诗句安慰自己.但是两者又表现的淡然,正如苏轼词末的赞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把自信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张梦得快哉亭的由来.

路桥区18472843313: 阿房宫赋黄州快哉亭记项脊轩志的中心思想 -
第锦前列: 《阿房宫赋》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著名诗人.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所以...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 概括课文前三段描写的内容 -
第锦前列: 第一段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缘由:一是从俯瞰、昼观、夜闻、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快.第三段直议“快哉”:先引《风赋》中的有关文字,点“快哉”出典,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联想到“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肯定张梦得不以物伤性,自放于山水之间的那种“何适而非快”的乐观倔强的情怀.最后从反面收结,进一步衬托出张梦得旷达胸襟的可贵.全文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一篇之中“快”字凡七见,既做足了题目,又把不以谪居为患,在逆境之中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势宏放,笔致委曲明畅,能体现苏辙散文风格.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翻译 -
第锦前列:[答案]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路桥区18472843313: 黄州快哉亭记译文 -
第锦前列: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