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别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二年级# 导语】《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三)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
  四、当堂练习
  填空:()依山尽,黄河()海流。
  欲穷(),更上()。
  五、归纳总结 

2.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生写完以后,展示,交流,评奖。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3.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教学后,我作了认真地反思,觉得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今后,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改进,把发现的不足作为自己对教学探索的动力。

4.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

  虽然低年级的教材,单元的特点不太明显,但是一读就能发现,这个单元是描写祖国的山水之美的。

  本单元有《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还有另外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整体浏览单元,人文的主题相当明显,编者一定希望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一首诗写的是登楼。“楼”是这一课的生字,所以需要重点讲解。在古时候,登楼是文人雅士最乐意干的一件事,好抒发自己的情感。王之涣的这首诗,也是登楼抒怀的代表作。而且在他留下的六首诗歌中,这一首也尤为出名。

  说起楼,特别有意思,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都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如果在引入课题的时候,介绍楼字的结构,看看鹳雀楼的造型,再看看现代楼的演变,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个字,也能了解中国的“楼”有什么不一样,培养独特的“中国”审美。

  然后可以了解一下鹳雀楼在什么地方。接着跟随诗人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

  诗歌的教学最主要的是读好诗句。自读、齐读、师生互读,朗朗上口的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点像古文的样子。

  接着,我们再来看,诗人看到了什么,理解诗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小朋友先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追问,怎样的山?结合讲解层林叠翠,层叠;山川;名山大川;讲解“依”、“尽”。然后出示地形图,展示黄河真实的图景,让学生明白,诗人居高远望,视野开阔时,看到的是什么,丰富学生的想象,再读诗句,到会背。

  写字“楼、依、尽”。

  出示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这句诗,在历有很多争议,老师结合学生的理解相机引导。还可以给孩子们留下伏笔,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理解的,可以回家交流。

  最后告诉孩子们,王之涣登上的鹳雀楼,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个楼却因为他的诗歌而闻名天下,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好好的读一读,背一背。在朗读、背诵中感受中国山水,文字的美。

5.小学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登鹳鹊楼中的目解释?
登鹳鹊楼中的目解释?目:这里指眼界 千里目:眼界宽阔。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希望能帮助到你 ...

登鹳雀楼这首诗告诉我们道理的诗句是什么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

2.全星诗文探秘:(背古诗,再说一说名言是什么含义)背诵登鹳
2.全星诗文探秘:(背古诗,再说一说名言是什么含义)背诵登鹳如下: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鹤楼》中“鹳”字怎么读?
如:鹳雀(即鹳。水鸟名);鹳鹄(鹳与鹄) 鹳鹤 guànhè 〖crane〗鸟名。形似鹤,嘴长而直,顶不红,常活动于水旁,夜宿高树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宋·苏轼《石钟山记》造句:1 鹳雀楼心境则包含了饱经风霜、回家途中的人生智慧。2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

《登鹳鹤楼》是谁写的?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

登黄雀楼和登鹳鹤楼这俩首古诗一样吗
没有《登黄雀楼》和《登鹳鹤楼》这两首诗。但是有《登鹳雀楼》和《登黄鹤楼》两首诗,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王之涣(也有其他人写过同名诗,以王之涣的最为有名)和崔颢。《登鹳雀楼》原诗摘录如下: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之涣 王之...

<登黄鹤楼 >王之涣和《登鹤雀楼》是一样的吗?
王之涣只有《登鹳雀楼》,没有《登黄鹤楼 》,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名为“登黄鹤楼”的古诗。《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鹤楼告诉我们什么?
登鹳鹤楼告诉我们对生活的不断追求与进取心理。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类的知识与前途,一如这浩渺世界广阔无边,应当永不停息地奋斗。

为什么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学的一首《登黄鹤楼》变成了《登鹳雀楼...
《登黄鹤楼》是王之涣的就是那首有名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崔雀楼》则是黄鹤一去不复返那首。

登鹳雀楼体现作者什么情感
十字之外还使我们想象出:晚霞映照高高耸立的鹳鹊楼,登楼之人那宽广的胸怀,还有盛唐时期那繁荣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在鹳鹊楼最高层的所见所感。后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而且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无限的思索和联想。《登鹳鹊楼》既是一首精美绝伦的风景诗,又是一首发人...

平遥县15983421026: 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17登鹳雀楼》的教案和配套的课件(要配套,包括插入的音乐视频FLASH等) -
蠹矩盐酸:[答案] OK

平遥县15983421026: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
蠹矩盐酸: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

平遥县15983421026: 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 -
蠹矩盐酸: 新建一小 李小明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

平遥县15983421026: 小学人教版语文1 - 6年级古诗及解释 -
蠹矩盐酸: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 尽:消失. 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再.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编辑本段]【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 〖诗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平遥县15983421026: 小学一和二年级语文所有的古诗 -
蠹矩盐酸:[答案] 一二年级小学课文中的古诗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登鹳雀楼(唐)李白(唐)王之涣一去二三里,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烟村四五家.疑是地上霜.黄河入海流.亭台六七座,举头望明月,欲穷千里目,八九十枝花.低头思故乡.更上一层...

平遥县1598342102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是哪些? -
蠹矩盐酸: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共8首,分别是《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 二年级上册 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

平遥县15983421026: 《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 -
蠹矩盐酸: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

平遥县15983421026: 2年级数学除法+++++份是单位?
蠹矩盐酸: 份1般是指多少倍,不作为单位使用.

平遥县15983421026: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 -
蠹矩盐酸: 1、【作品】:古朗月行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2、【作品】:静夜思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作品】:山...

平遥县15983421026: 谁知道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的所有古诗 -
蠹矩盐酸: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二年级·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杜甫) 赠刘景文 朝代: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