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得罪了谁?“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投稿:单于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果水杯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想必会有不少看官含泪怒吼,一夜暴富,家里的败家老娘们天天买买买,太烧钱啦!梦想很性感,然而现实很骨感。当科学家是小学生时期的事情,只有大富大贵才是成年人的爱。如果抱着大富大贵的梦生活在古代会怎么样?那你很可能会遭到一顿来自文人雅士的毒打!大富大贵的人大多是商人,如马云、马化腾等人在当代是如明星般的存在,然而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分为士农工商这四等,其中商人是最卑贱的存在,被视为国家的蛀虫。有钱的商人在古代到底得罪了谁?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弱小无助的水杯熬夜在线,陪您一起阅读古代的“重农抑商”。

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萌芽于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之中便有农家,农家的主导思想便是《四库全书总目》中所说的四个字,“重农贵粟”。秦朝的商鞅变法,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先河。秦始皇在琅琊石刻碑文中明确写道“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意思便是要发展农业,抑制商业,使老百姓富贵起来。到了汉朝,贾谊提出了崇本抑末的主张,“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还专门将商人列入“市籍”,朝廷要求“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商人们表示很委屈,明明也没有做坏事,老老实实做生意赚钱,但是朝廷的大佬们就是跟生意人过不去,商人在政策上收到各种虐待,凭啥自己赚钱不给花,凭啥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商人究竟得罪了谁?朝廷的大佬们为什么一定要抑制商业?

晁错说出了统治阶级重本抑商最根本的原因,商人“男不耕耘,女不蚕丝”却“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过着舒适的生活,对于国家来说毫无益处。《论富贵粟疏》中批评了汉初抑商政策停留于形式和口号,提出“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民,农民已贫贱矣。”通过晁错的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认为商人只会为自己牟利,却不会为国家创造任何财富,他们没有如农民般为国家生产粮食,却在不断地消耗国家的粮食,成为了国家的蛀虫!

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特别是在战国时期,李悝、商鞅等人,都认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为战争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因此重农抑商是强本而若末的好事。从某种角度上讲,商鞅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当时粮食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以农为本是很正确的,而商沦落为末,成为蛀虫,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在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力低下,农民每年收获的粮食不一定足够自己吃,还要交税,如果社会中还有很多商人的存在,那么粮食的分配就会严重不足。国家需要的粮食超过了国家产出的粮食,吃不上的老百姓人数过多,就会出现饥荒的现象,以人为本,有粮食吃人才能活着,因此粮食也是本。如果没有粮食,农民揭竿而起是最常见的操作,那便是一场灾难,而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便是不事农业的商人。

当农民们发现自己一年四季耕作后的收成还比不上商人们在集市买卖的收入,农民的价值观就会收到打击,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去经商,那么国家所需要的粮食该去哪里获得?因此,各个朝廷都有相关政策打击商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界上最高等级的便是读书人,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接下来的便是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农民,商人只能排在最末尾。

当封建王朝都将商业视为盘门左道的时候,固有思维就会产生,重农抑商就成了传统。在两宋时期,范仲淹等人将富民论发展成为了富商论,提出了农商并利,他们认识到了富国不能夺商,商富方能富国。南宋的陈亮也主张通过富商来达到富国的目的。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有所松动,但终究是没有重视商业。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两度孕育成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在多个生产领域都有出现。尤其是在康熙中后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作坊与手工工场比明代的数量多,规模也越大,然最后为何没有如西方国家那样由封建社会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与重农抑商分不开。

明清时期依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国之本为农,而商依旧是被瞧不起的盘门左道。在明清两朝初期,为了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政府都曾鼓励商人正当经营,商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回复,商税又逐渐增加。

当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重农抑商的存在确实能够促进中国传统农业的繁荣发展。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作常态确实需要重农抑商的维持,这样国家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到了商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重农抑商的存在便不利于经济市场的发展,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商业的存在,重农抑商会扼制消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因此而受到阻碍。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谈起“重农抑商”的时候容易从一个制高点去批判它,然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老百姓都因为有重农抑商的政策才能吃饱睡好。它放在今天是一个落后的思想,然在过去却是法宝。

今天的我们来反思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理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的壮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合理的消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事情,虽然现在的粮食生产不会如千年前的农民般依靠天时地利,但碗里面的食物依旧是我们祖祖辈辈用汗和血凝聚而成的结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应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为建设更好的中国尽到自己的义务。


商人得罪了谁?“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当封建王朝都将商业视为盘门左道的时候,固有思维就会产生,重农抑商就成了传统。在两宋时期,范仲淹等人将富民论发展成为了富商论,提出了农商并利,他们认识到了富国不能夺商,商富方能富国。南宋的陈亮也主张通过富商来达到富国的目的。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有所松动,但终究是没有重视商业。明清...

商鞅变法到底得罪了谁?商鞅为什么不得不死?
商鞅得罪了秦惠文王。由于秦惠文王要拉拢贵族、维护统治,所以才被秦惠文王杀害,不得不死。自古以来,创新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人的不断创新,生产力和生产体系才得以逐步完善。 改革作为一种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在我们周围的很多地方都存在,从器皿到机构,再到精神层面,我们都可...

名词解释:商鞅变法
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杀。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 意思就指,商鞅在变法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人,秦惠王继位后下令追捕商鞅。兵败后逃往商地,投宿旅馆。 店小二就说:“商君有令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都是哪十个人,排在前三的都是谁
七、刘伯温——被毒死 刘伯温有诸葛亮之才,历史上有很多人也把他拿来和诸葛亮比较,这两个人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谋略心计都非常深,能够把事情看的非常透彻,但是他自己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自己最后的下场。在他生病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叫胡怀庸的人给他送来了药,他吃了胡怀庸送来的药以后,突然病情...

朱元璋向苏州征收的赋税比浙江一个省还多,苏州人怎么得罪他了?
但是这个人还是报复心理很强,就因为张士诚当然落户苏州,哪里的人们也是迫不得已才支持张士诚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对于苏州这个地方的赋税就要比其他地方高一点。再加上,这个地方的丝绸和手工业等副业很是发达,而以前对于这个商业的打击力度是很大的,所以二者下来,赋税就很高。

少年有为的贾谊个人生平简介
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权贵毁谤被贬长: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

谁知道春秋战国的故事 知道的赶快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这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两句写娼女年老色衰,世情炎凉,门前一片冷落,车马越来越少,无可奈何之间,改作商人之妇。以如诉如泣的抒情笔调,抒写琵琶女悲苦的身世,令人同情。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

关于贾谊
当时丞相陈平已死,功劳最大、权最重的是绛侯周勃,汉文帝让周勃带个头,就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 权贵毁谤 被贬长沙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

商鞅是被谁害死的
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扶沟县18268176333: 重农抑商的原因? -
臧庾辛普: (1)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决不是偶然的.因为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2)根本原因是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3)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以农业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4)工商业不能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并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重农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扶沟县18268176333: 如何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
臧庾辛普: 一、“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与目的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二、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也与不同时代的形势相关连.由于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日食,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农业生产“食”.在《

扶沟县18268176333: 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
臧庾辛普: 商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不利于社会生产.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所以必须重农抑商,目的就是巩固国家统治

扶沟县18268176333: 重农抑商政策有何由来?
臧庾辛普: 重农抑商,又名崇本抑末政策,为法家 首倡,儒家倡导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是自 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奉行的基本 经济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 ...

扶沟县18268176333: 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的 -
臧庾辛普: 秦朝,那时为了适应常年征战的需要,所以重农.秦国在战国初期,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且当时士兵打仗吃的不是国家的粮食,而是自己自带的,所以重农,古时有,士农工商之分,农业是当时经济的重要支柱.

扶沟县18268176333: “重农抑商”是什么政策?举例说明这项政策对商人限制的表现.
臧庾辛普: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扶沟县18268176333: 商鞅变法中的受害者,具体! -
臧庾辛普: 旧贵族,商人(重农抑商),除法家外的儒家道家等学者

扶沟县18268176333: 秦朝对商人的政策到底怎样?既然重农抑商为什么巴寡妇清、 乌氏倮还会备受尊重和保护? -
臧庾辛普: 重农抑商不是指尊重农民贬低商人,除了纳粹那种种族主义不会有哪个国家的政策会贬低某种职业的.所谓重农抑商是给商人设置重重阻碍,给农民提供各种优惠.比如减免农民的徭役,降低农民要缴纳的田税,商品通关收取重税,限制离开户籍地的时间.这才是所谓的重农抑商,,,是给商人设置障碍而不是贬低商人

扶沟县18268176333: 为什么重农抑商的原因有法家思想的主张.有什么关系 -
臧庾辛普: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扶沟县18268176333: 请帮忙解答一下问题
臧庾辛普: 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自战国商鞅、韩非等人提出重农抑商的思想主张后,部分诸侯国及继起的秦汉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