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的介绍

作者&投稿:守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沂蒙山小调的书有哪些~

据有关专家考证,“沂蒙山小调”起源于沂蒙山区当地的花鼓调。由于那时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沂蒙小调》的原本、修改本、改填新词本均未正式出版。经过多年战争环境下的口头传唱,歌曲作者的姓名与歌名逐渐消失,曾先后出现以歌词为名的《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好》,以歌词的衬词为名的《那个》、《那格》、《哎嗨哎》等多个代歌名。
1949年4月,由陈曼鹤编辑、陈一虹发行、美乐图书出版公司印制的《民歌集》(中国之部),纳有一首无作者三段词的《沂蒙小调》。经考证,这是《沂蒙小调》的第一个歌词删节刊印本。此《民歌集》能于上海解放前夕的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出版发行,堪为珍贵。
这首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一直余音绕梁传唱到今天,几乎成了沂蒙山区无形的LOGO。一方水土一方人,沂蒙人耿直、沂蒙人善良,如同这山、这水、这歌,平铺直叙,不细雕琢,透着清澈、透着淳朴,更透着对家乡山水的自豪!
这首歌就是1940年由八路军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阮若珊作词、李林加工的抗日歌曲《沂蒙山小调——打黄沙会》(也有一种说法是《反对黄沙会》)。
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苗得雨就跟编创者之一的了休(原名廖湘彩,又名廖秋)了解过相关情况,“那时,我在战时一本东北民歌集子上,发现一首叫《绣灯笼》的民歌,极像《沂蒙山小调》的原型,了休跟我说:‘我们就是根据这样一首民歌加工的。东北也有?是不是从山东传过去的……’”1975年全国歌曲调演,第三代传唱人王世慧将《沂蒙山小调》带进了中南海,歌词是由苗得雨重新加工的。他介绍说,“当时,我不知道有王印泉等人的改编。我把歌词第二段的末一句取材于古谣谚《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改为‘风吹那个谷穗(儿)遍地香’,更符合沂蒙地区的风情;加了第三段‘解放区的军民哎心连心,开荒那个种地(儿)来打胜仗’,末一段将‘咱们的共产党员领导的好’改为‘咱们的毛主席领导的好’,歌名也叫《毛主席领导的好》,副题‘沂蒙山小调’。”
  
现在,《沂蒙山小调》已经蜚声国内外,许多优秀的歌曲和器乐曲都是根据它改编创作的,像舞剧《沂蒙颂》的音乐、吕剧《补天》的音乐、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等。这么一首民歌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越唱越红?《沂蒙山小调》虽然在歌词上随时变化,但是曲调始终保有“优美、欢快、味浓、情深”的特点,传唱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歌颂党的领导、歌颂沂蒙山的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幸福生活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唱词内容
  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
  白石屋位于沂蒙山区的费县马头崖乡,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为纪念小调的诞生,当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纪念亭、立了一座纪念碑,亭前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调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于1999年8月17日亲笔题写的一行字——“深深怀念沂蒙山好地方”,寄托了作者对白石屋、对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白石屋是个风光优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每个自然村有一、二十户人家。小村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山路弯弯,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极为隐蔽和幽静。当年,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旷世绝唱《沂蒙山小调》;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着党的指示和抗战的消息。
  这里生态环境极好,纯净天然,野气十足,盛产板栗,经过建国后多年的保护和开发,先后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的美称,人民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
  白石屋的旅游价值已经得到旅游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里已将其列入蒙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县乡积极组织力量,修通了从塔山森林公园到白石屋的旅游路,使白石屋与被旅游专家誉为“天下一绝”的沂蒙石林、指动石,风光优美的塔山森林公园、望海楼,还有记载着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一幕的大青山突围战纪念地等连成了一条融奇特景观、生态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线。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昔日寂静的白石屋正一天天热闹起来。
  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临沂市,在“十五”计划中已经把重塑“沂蒙好风光”的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大战略确立了下来,沂蒙旅游正在蓬勃发展。希望人们在唱着优美的《沂蒙山小调》游览沂蒙风光时,勿忘到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去看看.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民间歌曲。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析蒙山小调诞生于沂蒙市什么县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费县隶属山东临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它是临沂的卫星城、后花园、水源地、能源基地以及科教重地,还是临沂城市规划区的一部分。《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

祁蒙山小调诞生于哪里
没有祁蒙山小调,有广为流传的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白石屋村附近的山石都是白色的,石头和石头堆砌在一起,石头的下面还有悬空的位置,就像是小屋子一样,因此而得名白石屋村,1940年的时候《沂蒙山小调》在此地诞生。当时抗大一分校从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往费...

祁蒙山小调诞生于什么县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祁蒙山小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

我的家乡沂蒙山我的家乡沂蒙山介绍
2、包楞调:包楞调是一种流行在山东成武的传统民歌。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3、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

李玉莲调歌曲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人民欢乐劳动的场景。《李玉莲调》是一首家喻户晓、广泛流传的苏北民歌。歌曲旋律朴实、 朗朗上口,具有明显的民歌中小调的特点。李玉莲调歌曲描写了人民欢乐劳动的场景。民歌是指每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是每个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歌曲。

沂蒙山小调资料(亿万火急)
http:\/\/www.tjyst.org\/tjyst\/view.asp?NewsID=384&classID=7

沂蒙山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什么?
并改了歌名,这就是后来在山东以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传播的《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三小节,各乐句的节奏型基本相同;在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各拖腔分别结束于“Re(2)—Do(1)—La(〓)—Sol(〓)”四个音,...

祁蒙山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哪里县
祁蒙山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哪里:诞生于费县位于费县城东北25千米处,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薛庄镇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费县城东北25千米处,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薛庄镇白石屋村。属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此...

沂蒙山小调是广东民歌吗
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广东民歌。首先,要明确沂蒙山小调的地理起源。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旋律和歌词都深深地打上了山东地区的烙印。这首歌反映了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具有浓厚的山东地域特色。其次,广东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与沂蒙山小调有明显的...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体裁是“小调”还是“山歌”?
《沂蒙山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

遂溪县17357525859: 沂蒙山小调(流行于山东的民歌) - 搜狗百科
莘倪消眩: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年,就在下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 . 韦有琴有唱过《沂蒙山小调》,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遂溪县17357525859: 如何赏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
莘倪消眩:[答案] 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的文艺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而后在这首歌的前面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也添加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

遂溪县17357525859: 求《沂蒙山小调》的曲调分析!又名《沂蒙山风光好》 -
莘倪消眩:[答案] 《沂蒙山小调》为单乐段分节歌德形式.四个乐句落音为2,1,6,5.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一月的抒咏. 个人认为本曲是1=降B 3/4拍.应为6声调...

遂溪县17357525859: 沂蒙山小调(原唱) -
莘倪消眩: 《沂蒙山小调》作词:阮若珊作曲:李林编曲:孟文豪演唱:于文华 朱之文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 稻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仓咱们的共产党哎 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yo ho

遂溪县17357525859: 什么是山东民间小调?
莘倪消眩: 1、这些曲调乡土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淳朴,曲调优美感人.2、如《沂蒙山小调》、《包楞调》、《绣荷包》、《对花》、《抗日小调》、0755-79000等.本文,什么是山东民间小调?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遂溪县17357525859: 费县指动石(关于费县指动石的基本详情介绍)
莘倪消眩: 1、云瀑洞天景区位于《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费县境内,共有指动石、天蒙湖、醉石林、云龙瀑、通天峡五个游览区及林中乐园、水上乐园两个戏耍区.2、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天下巨石第一阵”、“沂蒙深山第一秀水”之美誉.

遂溪县17357525859: 沂蒙山简介 -
莘倪消眩: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遂溪县17357525859: 费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莘倪消眩: 费县现有旅游景点7处: 云瀑洞天景区(原名指动石景区,4A级),沂蒙石林(3A级),韩书凡艺术馆(2A级),塔山森林公园,沂蒙山小调景区,丛柏庵景区(仙人洞景区),八卦连环洞景区.此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中华奇石城(城北盖家洞村南),祊河国际影视基地(新桥镇),也很不错.

遂溪县17357525859: 急求临沂的风光介绍,要全面的.我做设计用的!!!急急急... -
莘倪消眩: 临沂主要景观: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