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苏轼)

作者&投稿:佴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是在苏轼的哪一首诗里~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解释:
这两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多次的品味以后,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
赏析:
“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前两句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熟读,就是反复阅读。苏轼告诫安惇: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被格外强调的。这种方法虽然忽视了思考的过程,有些机械,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便会终生难忘。因此,熟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感悟的过程。东汉末年董遇,对《老子》和《左传》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请教,他却不肯教,而是说: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当然,“百回读”只是强调多读,并非一定要读一百遍。阅读的次数和对内容的理解应当是成正比的。北宋哲学家程颢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不牢固,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为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联想,左右逢源。
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南齐书陆澄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陆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曰:‘陆公,书橱也。’”后来,人们将只知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戏称为“书橱”。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而且应学以致用。而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永远离不开思考的过程。伯乐的儿子按图索骥,结果找到的千里马竟是一只癞蛤蟆。之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是因为伯乐的儿子只知机械地照搬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
这句话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原文:《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宋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翻译:
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
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
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
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
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解西归”。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敦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原诗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失解:参加贡举考试未中。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
后来由此演化出成语“百读不厌”。苏轼的诗本是强调读书的方法,而成语却着重于所读的书或作品本身的价值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全文如下: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您好。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阳光文学城,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旧书不厌百回读,___。(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

旧书不厌百回读,下句是什么?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

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下一句
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经典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

苏轼的诗 好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
应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全文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cóng )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北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释义:一本书可以不厌其烦地读上好多遍,读的遍数多了,深入思考了,自然了解书中的意思。名言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名言解释:宋·苏轼《送安淳落第诗》。故书:旧书,指古人之书。子:你,男5子的尊称...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什么
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意思是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这句话强调了反复阅读和深思在理解经典作品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用心研读。

有的同学读书只知道大意不熟读深思我要用宋代苏轼的诗句劝劝他是什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一、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二、译文 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什么
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下一句 满山翠博柏苍松,前一句
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
苏东坡《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开头两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句 -
於空金莲:[答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东坡《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句是? -
於空金莲:[答案]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下句是?出自诗人苏轼 -
於空金莲:[答案]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

四会市17782032526: 名句(填上句或下句)1 旧书不厌百回读, - __.2 看似寻常最崎岖,___________.3 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4 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 -
於空金莲:[答案]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坐)看牵牛织女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下一句 -
於空金莲: 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是来自哪本书? -
於空金莲:[答案] 出自: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句是什么? -
於空金莲: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四会市17782032526: “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 -
於空金莲: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四会市17782032526: 熟读深思子自知前一句是啥 -
於空金莲:[答案] 是“旧书不厌百回读”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

四会市17782032526: 苏轼的诗 好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是? -
於空金莲: 应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全文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cóng )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