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赏析

作者&投稿:其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点睛之笔】

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经典解读】

春秋时期,为了加强与秦国的关系,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此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于是杀死了太子申生。他的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夷吾后来得到了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夷吾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加强与晋国的关系,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圉。公子圉即位后,史称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有一次,晋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却很大度地给晋国很多粮食,帮助晋国挺过了难关。据史料记载,当时,秦国的运粮船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塞满河道,绵延数百里。晋国百姓听说秦穆公送来了粮食,都十分感激。这次跨国救灾行动,史称“泛舟之役”。正所谓世事难料,第二年,秦国渭河流域遭遇罕见大旱灾,发生了全国性饥荒。而晋国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秦穆公便派使臣向晋国借粮救荒。不料夷吾却幸灾乐祸,拒绝给秦国粮食。秦穆公非常生气,决定派兵讨伐晋国,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才没有攻打晋国。

这时,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并将女儿改嫁给了重耳。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从此,秦晋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成为政治婚姻的代名词,后来泛指两家联姻。




解释秦晋良缘的意思
“秦晋之好”就是这种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仅是华夏族内部联姻,更反映了当时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尤其是戎狄民族的广泛交流与融合。 当时,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大国。秦国地处今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地区,在戎狄中发展壮大。因秦人在和戎狄的交往中融合了戎狄的习俗,因而受到华夏诸国的歧视,被称之...

秦晋之好可以指外交吗?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情牵两姓若秦晋 是什么意思?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的意思
问题四:秦晋之好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汉语成语,也称为“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泛指两家联姻。该成语源于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的典故,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问题五:秦晋之好的...

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的意思:泛指两家联姻。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秦晋之好出自元·乔孟符《玉箫女》第三折。《玉箫女》,全名《玉籍女两世姻缘》,元乔吉撰,杂剧。剧据唐范搪《云溪友议·玉箫化》演绎而成。成都书生韦皋游学至洛阳,与名妓韩玉箫相爱,韩母逼韦皋进京应举,约定不出三年,便来迎娶。

秦晋联婚是什么意思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指的是怎样的关系
秦晋之好指的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多次联姻,是国家间的联合,政治上的联姻,现在泛指两家联姻。简单来说,就是两国为强强携手,所进行的一种政治上的联姻,且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后来人们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称作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指的是怎样的关系 古时,秦穆公为与中原友好,...

结婚时,常说的:“秦晋之好”,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个国家君主几代人互相联姻,他们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达成了资源共享,彼此互为关照,所以现在人常用“秦晋之好”来比喻结婚的双方,表示男女双方以及他们原生家庭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关照,相互扶持,容纳对方。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相邻的两个强盛的国家,由于他们...

“秦晋之好”的来历?
后来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

这是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上的一段话,谁能给我翻译一下,谢谢
文言文好用典故,引经言,试用现代话翻译一下:不同姓氏的两家联姻,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是得称的匹配,桃化盛开之际,正宜婚嫁(此处引自诗经),预料将来一定子孙像瓜蔓延绵,子子孙孙世代昌盛(见自诗经:绵),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于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上,此...

崇安区19818534902: 为什么说秦晋之好?什么意思? -
周戴生物: 秦晋之好,汉语成语,也称为“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泛指两家联姻.该成语源于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的典故,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该成语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中提到:“ 胤到徐州见布 ,称说:'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在《明史·孙鑨传》也有描述:“乃至鑨割渭阳 之情, 南星忍秦晋之好

崇安区19818534902: “秦晋之好”这话有什么典故?
周戴生物: 永结秦晋之好,类似于白头到老或一起到白头, 指夫妻恩爱永不变心. 关于“秦晋之好”的来历佳话. “秦晋之好”的来历佳话: 释义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

崇安区19818534902: 解释《三字经》里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的解释,及背景资料(长度中) -
周戴生物: 意思: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

崇安区19818534902: 解读《弟子规》(二十一)余力学文之一 -
周戴生物: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

崇安区19818534902: 多选题 《弟子规》中提醒,过错与罪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标准,原文如何表述二者( ) -
周戴生物: 选择CD 过错与罪恶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心还是无心

崇安区19818534902: 国学《论语》第11课 -
周戴生物: 士的标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 亦可以...

崇安区19818534902: 三字经《人之初》的作者是谁 -
周戴生物: 三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6564经的作者是王应麟.《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

崇安区19818534902: 《弟子规》总序的含文是什么?有什么含义?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周戴生物: 《弟子规》是一本书的名字,总序是一本书的概括.弟子规,弟子:指的是社会上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角色,规,行为守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崇安区19818534902: 弟子规《入则孝》的下一篇内容是什么 -
周戴生物: 《弟子规》全文 第一章 入则孝 第二章 出则悌 第三章 谨 第四...

崇安区19818534902: “因不失其亲,出自《论语·学而13》 -
周戴生物:[答案]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