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的四大原理?

作者&投稿:大季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失传的佛法 : 佛教讲 "四大" 的理论基础为何 ?~

佛法,并没有失传,现在还没到佛法失传的时候。最全的法藏,在中国大陆,最殊胜的佛法传承,在中国大陆。

我依大陆现存的法藏,而解悟无相法,解悟诸法实相,解悟不二法门。生如是信心:诸佛一切秘密之藏,皆于佛藏中依佛方便智慧而开显,无有隐秘,无有短少,无有悭吝。诸佛毕竟以一佛乘度脱一切众生,无有偏党。诸佛所说一切法,皆真实不虚。

亦生如是信心:
纵令难于以一灯烛沸大海水,我亦决定成就佛道。
纵令难于以须弥山置一针峰,我亦决定成就佛道。
纵令难于世界众生烦恼俱尽,我亦决定成就佛道。

诸佛大法尚未失传,而况‘四大’此方便名相之所由来。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此四大是方便名相,何以故,此四大非真实有,佛于经中,或说四大五蕴相,问弟子见否觉否,或说四大五蕴如雨中泡,如水中沫,如阳焰,如闪电,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如病,如痈,如疮,如箭,或说四大本空六尘非有。

如此简别,是为说明,四大非是佛法的基础理论。

四大的名相从何而来?从妄想来,从无明来。无明缘行,行的大类,即是坚湿暖动。行,依识而分别,即有色相,一切坚固相即是地相,一切湿泽相即是水相,一切暖热相即是火相,一切动转相即是风相。此四种相,称作四大,详细的解说,大智度论中有,概略的说,色相的大类如此,故称四大。

略说四大竟。

补充说明: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此四大,并不是印度教发明的名称。乃至这个欲界的人世间还没出现的时候,天人就已经有四大的名称了。婆罗门教的学问,从大梵天而来,即使你去问印度教的僧侣,他们也会同意我所说的。

我见有人说‘失传的佛法’,即说佛法未有失传。见有人问佛教讲‘四大’的理论基础,即依佛法为其说四大之所由来。我说的是佛法,不是佛学。若有人能得少分利益,我就已经甚是欣慰。若无人领受,我也并不烦恼。别人同意与否,我都不会随顺戏论说的。

佛法说的四大,与婆罗门教说的四大,虽然名称相同,但是法义是不同的。婆罗门教说有大天神,有世界,有四大。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这个地方,也不能说四大是从印度教借来的理论。

四大,与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一样,是此娑婆世界有为法相的名称。此娑婆世界,有恒沙数三千大千世界,像我们这样的小世界,有漫天的飞沙那么多。佛在此娑婆世界,都方便说此三乘佛法,宣说四大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如梦幻泡影,因缘生法非真非实。过去恒沙劫以来,此世界成住坏空,无数佛住持此世界说法,同说此三乘法,同说四大五蕴六尘如是诸法如梦幻泡影。

于诸佛不现于此世界的时间中,佛法并未失传。只是因为众生的福德不足,佛法于此世间隐没不显。大智慧成就者亦可得见娑婆世界清净本相如一切佛世界之清净光明,释迦佛常住不灭为无量清净大众常宣妙法。佛法,本无生灭。法即是佛,佛即是法。佛法僧三宝,是一非三。佛不生不灭,法亦不生不灭。

以为佛法中的诸多名称或对世间的表述方式是从印度教引用来的,乃是想当然。印度教是戏论,佛法不是戏论。

是诸法空相

佛学的最基本原理
按照佛学的思想言行决定自己生命的身相及生活环境的原理,佛学给出了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言行纯善,在世时,他的身体外貌就会表现出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而生活就会富贵平安,人人欢喜敬仰。死后就会转世,就会出世,去极乐世界,身相就会像莲花般纯洁端庄,生活就会非常美好,衣食住自然随意,人人敬爱,可以飞行,寿命无量。即使思想言行有少量恶坏、不够纯善的菩萨,身相也会妙色严净,生活也会富贵安稳。
安士全书—念佛九种胜
一、增长福德。
二、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三、人人恭敬。
四、恶人远离。
五、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望采纳,谢谢

  佛教说的四大——地是指事物的坚性,水指事物的湿性,火指事物的暖性,风指事物的动性。那么佛教说任何事物,从宏观的三千大千世界,到微观的小东西,都具备坚性、湿性、暖性、动性。
  四大,是幻化出来的性质,并不是说真的承认有四种基本“实在的”物质。

  缘起,就是世间所有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己产生自己的现象(诸法无我),没有永恒不变的现象(诸行无常)。所以佛教讲宇宙是无始无终。如果有开始,那么这个开始以前是什么样子?但这与不可知论有本质的区别。

  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却解释不了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物质不是被决定的,那就是本来就有的,那岂不成了无因之果?如果一种现象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违反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同时,与基督教的上帝——所谓的第一因,有什么两样?有人解释说大爆炸,那大爆炸前的状态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又与另外一个问题:上帝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两样?

  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文中说:上帝的存在 最初起因的论点也许很简单易懂的就是最初起因的论点(据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万物都有起因,你一步一步地追本溯源,最后就会发现一个最初起因,我们就给这个最初起因以上帝的名称)。直到十人岁那年,有一天读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自传时,忽然发现这么一句话:“父亲教导我说,‘谁创造了我?’,是无法解答的难题,因为接着人们必然要问,‘谁又创造了上帝?’”今天我仍然认为,这句极端简单的话指出了最初起因这一论点的荒谬。如果说万物都要有起因,那么,上帝也必有起因,如果存在着没有起因的事物,那也很可能就是世界,正和可能是上帝一样,因此这一论点就毫无活力可言。这和
  印度教的观点是性质完全一样的,他们认为世界置身在一只象背上,而这象又置身在一只龟背上。如果有人追问“乌龟又在谁的背上呢?”他们就只能支吾其词:“还是谈谈别的吧!”最初起因的论点确实并不比这高明。没有任何理由说世界没有起因就不能产生。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理由说世界不应该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着的。我们更没有理由认为世界一定要有个开始。认为万物必定都有个开始的观念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缺乏想象而造成的。因此,我大概不必在最初起因的论点上浪费时间了。

  这一点,量子力学已经解释清楚了。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在这里,所谓主观、客观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接近了佛教的说法。

  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但如果你要问,宇宙是怎么生成的?就像问: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会有无明,无明是怎么生出来的?圆觉经里金刚藏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佛说: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眼病好了,问:这花是什么时候生出来的?本来就没有花嘛,还说什么时候出现的!无明就是“空花”,空中本来没有花;就是六祖慧能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普通人很难理解。因为凡人都是以幻为真,而佛教说四大皆空。
  《华严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今中外,都在讲宇宙本体,组成世界的最小成分。《庄子-天下篇》也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
  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就阐述了当时外道学说,即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成分——“极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里解释:假如说【极微】能够成立,是【实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实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占有空间,一占有空间,那么一定有三维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是绝少不了的。比如这个粉笔盒子,从左边儿来看,就只能看见这只小白兔,至于右边儿是什么,我不知道。从上边儿来看,我就看不见下边儿到底是什么。
  假如说我有一辆汽车,要装一车粉笔。我们把这一盒叫做A,A左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右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右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前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相接触的。在A后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后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面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上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上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后边面、下边面也都不能够接触。在A下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只能与A的下边面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后边面、上边面也不能够接触。
  这是说这一盒粉笔,那么我们说一个极微呢?同样的道理,中间有一个极微,它的周围也充满极微。我们称中间这个极微为甲。在甲极微东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东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西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西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上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上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下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下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这是一一对应的,绝无可混乱的余地。
  窥基的《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这就犯自教相违的毛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结论是: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说:最小的组成成分根本不是“实在的(客观实在)”!

  这样一来,佛教说的“空”,就不仅仅是无能独存、永恒的自性空,也是“当体即空”了。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高僧很多能突破时空障碍,有神通的原因。爱因斯坦也说过:时间、空间是我们的错误认识,是假象。华严经里讲:我于一时见三世。


请问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āriariya”saccā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aticcasamuppāda...

佛教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也太多了,没法一一列举,我们紧扣核心吧。专业的解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用最粗浅的话来理解:佛教是一门解释宇宙自然人生规律的教育学科。学得浅,能够让我们过好这一辈子;学得深,能够让我们在过好这一辈子的基础上,做好过下一辈子的准备 ...

佛教劝人为善,请问是基于什么原理?
其实佛教指引人向善的理由是很多的:1)是因为发善心是为了结缘,更好的推行教义,因为善在思想上是被认 作为是好的一种意识,所以与人为善有利于结缘修行,体悟自身。2)修善心可以增长人的智慧,当我们不断行善的同时,同时我们的内 心能体会到一种行善的快乐,这种快乐会令人身心愉悦,对我们的 修行会...

轮回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或者下降的是什么意思?
回答:佛教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理论是佛教的一个相当完整和细致的思想体系。“色空理论”是关于自然层面上的理论,也是佛教宇宙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佛教的这个理论是佛教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石,如果没有他,佛教的其他理论就无法成立. 佛教认为,人的心(即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

佛教的生命原理
阿弥陀佛 宇宙,生命,乃至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念不觉而产生的。老法师---经里面最重要的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一般大乘经上也有说到,但是不详细。大乘经里面说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用这个方法来讲,讲得没错,一点...

佛教教义有哪些?详细点
此缘起之理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所谓缘起论,即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缘起论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与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学流派相区别的根本特征。缘起论系以...

什么是佛?境随心转,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为什么?什么是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是依佛教的修法所观察到的心理学结论。佛法有色法和心法,这就包括在心法里。在较为高深的禅定境里,所要避免的无非也就是不要去产生认同,而是去寻找真正的自我——真心的所在。表象是人对现实的直觉认识。表象就仿佛是第二注意力,好比有五条水流,当你处于其中一条时,你能感到距离你...

佛教的生命的原理
佛教的生命原理,我认为佛教讲究因果。前世种下的因,后世就会得到这种果,前世。有什么样的眼,后市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果。在佛教里也叫做因果报应。

佛教的基本思想
佛教的基本思想: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的一切都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表现他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佛教经典非常多,其实都没有超出这四圣谛,而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是缘起法,佛教的所有教义都从缘起法而来。根据一切缘起的道理,引出真空假有的理论,...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教的四种真谛指的是什么? -
衷琬参苏: 四种真谛是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难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谛,又叫作四圣谛.真谛,二谛之一,指从圣人觉悟的角度观察到的诸法实相,究竟绝对的真理,又叫...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学的理论是什么? -
衷琬参苏: 四圣谛:苦、集、灭、道. 大圆满前行(心法):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 因果也就是因缘果,一般省略讲了. 因 需要有缘分才结 果.缘分可以用环境来讲. 简单讲四圣谛的集:也就是上辈子的一切这辈子容易一样汇集.也就是因果. 苦:人生有生、老、病、死. 灭:涅盘寂静.涅盘不是死亡,佛陀住在坛城.佛已了脱生死. 道:也就是想要涅盘需要,修行的道理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的最基本原理是什么?
衷琬参苏: 佛,是不能用人类的意识跟语言可以定义的! 非要下定义的话, 佛,就是超越一切法超越一切世界的最终真理!楼上几位说的境界,是"人"的境界,是"执着"的境界,甚至还达不到阿赖耶识的境界...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
衷琬参苏: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三科,缘起和十二因缘,四法印,三学,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 三科: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 蕴就是五蕴,色(物质),受(苦乐的感受),想(对事物的概念),行(无常现象),识(分别、判断...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门的四大皆空,六根清静都是些什么 -
衷琬参苏: 一、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於地大,海洋河川属於水大,阳光炎热...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教四谛是什么意思
衷琬参苏: 四圣谛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圣谛也就代表着佛教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我们三千世界的真理看法.苦谛,即众生皆苦,不论是天上的天道众生,还是我们人道生灵,以及地狱的受难众生,...

南阳市13969737566: 什么是佛教的四谛? -
衷琬参苏: 四谛者,苦集灭道.有很多书籍可以参考的. 以下提供来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的部分解释. 苦谛Duḥkha-āryasatya,三界六趣之苦报也.是为迷之果.二集谛Samudya-āryasatya,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三灭谛Nirodha-āryasatya,涅槃也.涅槃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真空寂灭,故名灭.是为悟之果.四道谛Mārga-āryasatya,八正道也,此能通於涅槃故名道.是为悟之因.

南阳市13969737566: 请问,谁能详细的解释一下什么叫\"佛教六谛&#?
衷琬参苏: 是"佛教四谛"吧 你说的"佛教六谛"我还真不知道下面是“四谛”的资料你看对你有用处吗?“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四谛即...

南阳市13969737566: 佛教教义经典是什么 -
衷琬参苏: 佛教的教义经典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扩展资料: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

南阳市13969737566: 急!!!佛教四大是指什么?
衷琬参苏: 地、水、风、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