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投稿:浑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历史的长河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具备了丰富广博的知识,对各学科都有些涉猎,才能把教材驾驭得游刃有余,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拉开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紧紧追随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纵横。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物,不论后人是否知晓,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容不得半点虚假。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念课本,甚至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高素质的教师还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使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地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为个体的“人”的因素,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历史学科,有的教师公然宣称:历史,不就念念书本、背背时间吗?只要认识字,谁都教得了。我县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如此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动手能力差,思维缺乏灵活性,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长此以往,我国的教育几乎无前途出路可言。那么,如何才能将历史课上“活”、上好呢?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历史不是单纯的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课堂中,不应让教师占据整个45分钟,而应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就是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多提新问题,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三、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老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地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地被动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学生素质也有良好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没有社会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更新,CAI出现及运用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创设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打下良好的基础。

  著名留美博士黄全愈曾提出了一个水桶理论——“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今天,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想在竞争中成为佼佼者,靠的并不全是占少数的博士、硕士或大学生等我们平时所说的“精英”,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全体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通过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素质教育已淘汰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如何处理好师和生的关系,我的做法是:
  一.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自觉敞开心扉,把你作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且用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果学生充满不安全感、生怕说错话,担心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能敞开胸怀,不敢畅所欲言,这样就可能极大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当然更谈不上创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从而封闭自己的心灵,有话不敢说,有话不愿说。教师要使学生成为主体,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起到自卫作用。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教师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拔云见日,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黑白。这样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让学生找回自信的火花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激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对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每个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以学习的“领头羊”的身份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提升思辩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把自己摆到主体的位置上。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课已终,趣未尽。那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越大。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一对对立统一体,二者之间的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职能,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职能;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即真正促进
  个体社会化,使新生一代转化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
  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托就谈不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识性和自觉能动性。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设问如下:假如你是当时的隋炀帝,你会下令开凿大运河吗?你如何看待隋炀帝的功过是非?请说明理由。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
  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拔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比如上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设疑,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会侵略中国吗?又如,中国民族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并不懂得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便无法培养。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渐打破思维定势。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针对初三学生求知欲强,独立性高,且具备一定的思辩能力,
  按自己的思路挖掘丰富、全面的史实,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
  如采用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激活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每每有所新发现能证实自己能力,从而更加自信。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比如,如评价秦始皇,一个学生认为:有的同学认为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应肯定。有的认为他残暴,应否定。有的认为应客观地公正地评价秦始皇,既有进步性,又有消极的一面。再如:在分析唐朝繁荣原因的小论文里,有一个学生分析道,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创立、学校制度的完备,使这时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官吏素质的提高,使这一时期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这说明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活泼、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师自身素质,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业务水平的能力,成为学生的好路标、好向导。
  总之,坚持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以其强劲、坚定的步伐,迈向一个新的旅程,去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向尖子生看齐,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另外,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不良后果。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爱优生,“偏爱”差生,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都能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
二、以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课堂上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教学,我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历史战役的教学,相当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边讲解边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多些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注重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更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独立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从新的角度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适量布置一些开放性练习题,给学生留出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例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练习——“李鸿章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里所给的答案比较单一,但我根据资料和课文有关内容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再发扬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事物的主动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在教学评价上,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教师要变只重视书面测试为多种方法测试,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测试“已经学会了多少”,更要测试出学生“还能学多少”,变单纯的甄选功能为重在测试学生的发展功能,特别需要反馈学生的成就感,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愉快教学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这种愉快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的形式上力求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和声像设备辅助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并较多地使用了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尊重差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个体差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我特意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课程内容,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组织分层练习,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方法不同、练习难度不同。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总之,由于尊重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由此品尝到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此外,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自主思考、去合作探究,努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以便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内容简介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聚焦于素质教育理念在历史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应用研究。这部分内容深入剖析了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优化历史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历史素养。然后,文章还专门探讨了历史教学的评估方法,强调了评估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我们提出了...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公民素养教育
公民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政治教化的功能,对于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过程中应站在高考角度分析教材及学生学习需求,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维持教学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高中历史作为综合性文科课程,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寻求历史性与实用性价值。将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整合政史地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有效...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时空素养
历史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去的经历,历史的连续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时空性,这也是历史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事实上,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新史。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

浅析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好史料,尤其是面对连史料的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的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教学就显得更难开展,然而没有史料的历史教学,肯定是空洞的、无力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重视史料的作用,以及史料的运用和技巧。如何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
在高一历史的教育方面,你给学生们准备了怎样的教学计划?又准备怎么去实施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一)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大力推进...

在素质教育下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诗意
提倡实行“谈古论今”,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使之“活化”、“升华”,而且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把了解过去与认识现实乃至预见未来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以显现历史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目前,改革开放向深层次发展,时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习“商鞅变法”时,学生了解变法背景以及变法使秦...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时间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与练,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点点滴滴的训练提高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
这两种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比如,在教学完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这一课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便可以让他们联系本课具体的史实,包括我国的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和国外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等,来分析导致“...

市北区18561268072: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 -
由景七厘: 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深化贯彻素质教育就成为历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新课程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其实就是对于素质教育的一种详尽阐释和深层次贯彻.本文从新课程历史教学目标层面来分析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市北区18561268072: 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由景七厘: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大亮点.而努力实施新教育,让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的真谛.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历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
由景七厘: 著名留美博士黄全愈曾提出了一个水桶理论——“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今天,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想在竞争中成为佼佼者,靠的并不全是占少数的...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
由景七厘: 你好!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选拔淘汰性机制.在这种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自然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往往会考什么教什么,甚至会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中不涉及的内容在教学中体现也不深.这就会导致学生只学习考试的内容,而不能拓宽知识面,严重制约历史学科发挥正常的教学功能.具体表现如下:1.在发挥历史学科功能方面 如有疑问,请追问.

市北区18561268072: 开卷考试下的历史教学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
由景七厘: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提高开卷考试下的历史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熟悉教材,把握“根”、“源”. 历史基础知识永远是历史科开卷考试的“本”和“源”,2009年历史学科中考的考试要求是这样的“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市北区18561268072: 刘新军:历史学科如何向素质教育转轨 -
由景七厘: 莱州市第一中学刘新军(曾在我校担任高中历史课教学工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就中学历史学科而...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
由景七厘: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历史学科教学理应担复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问题 教学法创造性的组织教材,引导学生质疑解答,能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 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做好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
由景七厘: 山西省昔阳中学 李志斌史学素有“垂鉴育人”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学的全部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
由景七厘: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在坚持人文性的同时,更加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

市北区18561268072: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由景七厘: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ywzxg358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