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的观测和普查

作者&投稿:捷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裂缝是怎么形成的?~

一、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二、地裂缝能造成哪些危害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各类地裂缝穿越民居、厂矿、农田,横切道路、水管及各种公共设施,致使建筑物破损、农田毁坏、道路变形、管道破裂,危及一些著名文物古迹的安全,影响人民生活、厂矿生产和安全。
三、地裂缝有哪些类型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地震裂缝
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
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
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
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
(5)黄土湿陷裂缝
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6)胀缩裂缝
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7)地面沉陷裂缝
因各类地面塌陷、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
(8)滑坡裂缝
由于斜坡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成。
此外,通常还按形成地裂缝的动力原因,即地壳内动力和外动力,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成因地裂缝三大类。前述的(1),(2)类即属构造地裂缝,(4),(5),(6),(7),(8)类为非构造地裂缝,第(3)类应为混合成因地裂缝。
上述仅是几种主要类型,还有其他类型,这里不再赘述。
地裂缝灾害也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条数成千上万。仅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安徽7省的不完全统计,已有200个县(市、区)发现地裂缝点746处。在城市中,已出现地裂缝的有西安、大同、邯郸、保定、石家庄、天津、淄博等,其中以西安最为典型和严重。西安地裂缝群分布范围西至唣河,东到纺织城,南起三爻村,北至井上村,面积约155平方千米。它发育在特殊的黄土梁洼地貌的基础上,成带状发育,准平行等间距,NNE向展布,主地裂缝均显示南倾南降特点。
四、地裂缝发生的原因
引起地裂缝强烈活动的因素除构造活动外,主要与过量开采承压水引发的地裂缝两侧地面不均匀沉降有关(主要以地裂缝最严重的西安市为例)。
构造活动。西安断陷一直处于下沉状态,长安-临潼断裂也进行着南升北降的活动,西安11条地裂缝带均处于下降的北盘,其分布及活动均受长安-临潼断裂控制。多年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表明,长安-临潼断裂平均垂向活动速率为3.98毫米/年,约占地裂缝平均垂向活动量的7.3%。
过量开采承压水是地裂缝活动加剧的主要原因。钻探、地震物探及槽探资料证实,西安地区第四系是由黏性土层与砂、砂砾石层组成的不等厚互层结构。在西安东南郊一带黏性土层较厚,由东南往西北砂层逐渐增多,厚度增大。在黄土梁洼区,黏性土层厚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洼地区黏性土层厚度大于黄土梁区。又由于长安-临潼断裂的活动,造成沿地裂缝及其附近产生一定宽度的土体破裂松动带,西安地裂缝上盘松动破裂大于下盘。
多年来,由于西安市近郊区过量抽汲地下水,致使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地层释水压密,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由于地裂缝两侧黏性土层厚度差异与土体松动破裂程度不同,使地裂缝两侧释水压密变形沉降程度不同,进而加剧了地裂缝的垂向活动。据监测资料,不同地段、不同活动速率的地裂缝垂向活动量的70%~90%是差异沉降造成的。
五、地裂缝的观测和普查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裂缝中,除地震裂缝外(它常与地震一起研究),以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的规模和危害最大。它一般分布在活动构造单位之中,如汾渭地堑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位移,以西安、大同所发育的最为典型。隐伏裂隙和开启裂缝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规模不大。以陕西泾阳,山西万荣和河北邯郸、正定等地最为典型。地面沉陷裂缝多呈环状,各类矿区、岩溶塌陷区和地面沉降区等均有发育。其他各类裂隙规模较小,分布广泛,一般不具有规则的方向性。松散土体潜蚀裂隙以河南黄泛区和河北、山东等地最为典型。黄土地区,南方膨胀土和淤泥质软土地区,滑坡地带则分别为黄土湿陷裂缝、胀缩裂缝和滑坡裂缝。地震裂缝常与地震活动同时产生,我国各个地震区,例如,唐山、澜沧—耿马、炉霍等地,在地震中均产生了大量的这类裂缝。
对于地裂缝的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采用YDD-A型音频大地电场仪对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又有覆盖层的基岩山区进行勘测,确定地裂缝的深度及其延伸情况,优于其他物探方法。如在长江三峡河谷岸坡—链子崖危险(开裂)岩体中应用效果就较好。②浅层高分辨纵波反射法。在西安地裂缝研究工作中证明,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地震剖面图上反射层位的错断和缺失,推断第四纪松散层中的断层。这是研究新构造活动的一种手段。由于采用了浅层地震反射法,快速地查明了地表地裂缝下存在有第四纪断层,因而为西安地裂缝的成因及地裂缝——断层模式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③裂缝位移观测,这是常规的方法。即在地表裂缝两侧定点观测位移变化情况。
在各类地裂缝中,除地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外,其他各类均能人为地加以控制和防御,甚至避免和根除。而对地震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抗御。改善人类活动和一些治理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减轻作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状况下,各类工程建筑绕、避这类裂缝区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减灾措施。例如,地裂缝灾害严重的西安市,制定了《地裂区建筑场地勘查设计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建筑物按其类型和重要程度在地裂缝两侧各避让一定的距离,这对减轻西安的地裂缝灾害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最大,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类型最复杂的地区,其中,又以京津冀鲁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面沉降直接导致华北平原滨海低平原地区地面高程资源损失,造成铁路路基下沉、风暴潮灾害加重。由于地面沉降影响泄洪,致使地面长期积水、厂房被淹,经济损失严重;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受损,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被破坏;由于地面沉降,引发了多处地面坍塌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由于地面沉降,使区域内经济愈发展,灾害损失愈大,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地监测华北平原地面沉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和监测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查明了华北平原主要地面沉降区的分布范围、形成机理、沉降幅度和沉降速率;建成了以精密水准测量、基岩标、分层标、GPS监测、InSAR监测和地下水监测等为主体的三维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一、地质环境背景
华北平原是一个大型的沉积盆地,地形平坦,总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地面标高由山前100m逐渐下降到滨海2~3m,地面坡降由山前2‰~1‰逐渐过渡到中部平原的1.0‰~0.5‰,至滨海0.3‰~0.1‰。按成因类型、形态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冲积湖积平原、滨海冲积海积平原。
华北平原是第四系堆积物厚度较大,成因类型复杂的地区。华北平原区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50~550m,由多层交叠的砂、砾石、黏土、亚黏土、亚砂土层组成。第四系粒度自上而下由细→粗→较细,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反映了第四纪以来,地表径流由弱→强→较弱的变化过程。在山前平原地区,因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显著,升降幅度较大,常形成明显的多阶不完整沉积旋回。一般,第Ⅰ与第Ⅱ含水层组构成一个沉积亚旋回,第Ⅲ与第Ⅳ含水层组构成一个沉积亚旋回。由上而下,含水层粒度从粗到细多次交替,其中以第Ⅲ含水层组粒度最粗。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径流变化不太明显,第四系含水岩层从上到下由数个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的岩性韵律变化段构成。一般仍以第Ⅲ含水层组粒度较粗。滨海平原地区,含水层以粉砂、细砂、中砂为主,岩性韵律变化不明显,但粒度中值依然以第Ⅲ含水层组为大。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环境结构受地形地貌、岩相古地理环境以及新构造运动所控制,而且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根据各结构分区的物质来源、组成成分、成因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等,结合地形地貌和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带性,相应的把华北平原划分为3个地面沉降地质环境结构区:山前平原(Ⅰ区)、中部平原(Ⅱ区)和滨海平原(Ⅲ区)。
二、以往监测情况和存在问题
华北平原在本次监测中范围界定为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约14万km2,包括京、津、冀、鲁等省(市),区内较为全面系统的区域地质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开展过1:5万、1:20万和1:25万不同比例尺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及遥感和物探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域基岩地质和第四纪地质条件。区内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先后开展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以农田浇水、地下水、地热为主的水文地质勘察,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地下热水和矿泉水勘查等工作。围绕中心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区带相继开展了1:2.5万~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以及针对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面沉降问题,开展的专题性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
华北平原是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开展之前,该区域未开展过全区性的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有关省市虽然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但进度很不平衡。北京地区地面沉降工作起步较晚,1984年编制的《北京市地面沉降调研报告》,初步分析了沉降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量及水位变化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的对应关系;1985年确定了八王坟地面沉降监测站基岩标、分层标、地下水水位观测孔、孔隙水压力观测孔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据此设计方案,于1990年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地面沉降监测站——八王坟地面沉降监测站,虽然该站在1998年四环建设时被占用,但其分层标沉降量观测资料为研究北京市东郊地区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天津市地面沉降勘查工作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内容主要有:地下水开采量调查、水位观测、水文工程地质孔施工、基础地质孔施工、分层标建设、人工回灌试验场建设等,共完成钻探进尺23 000m。基本查明了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沉降的主要层位、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机理研究,以及为1985年后制订控沉措施和水源转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方案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地面沉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大批重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天津市地面沉降专项水准测量始于1973年,在地面沉降相对严重的天津市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及海河下游区布设了一、二等精密水准监测网。1985年,将地面沉降专项水准监测的范围扩大,在天津市区、塘沽、汉沽、大港及海河下游地区面积1635km2的范围内布设一、二等精密水准监测网。水准网包含3000km的水准路线和1400多个水准点。其中,1000km为作为骨干网的一等水准路线,其余为二等及少量三等加密路线。水准复测从每年的10月开始,11月结束。每年由天津市测绘院对当年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差计算,以网中位于宝坻的天津市水准原点(基岩点)为不动点,推算高程,并与上年比较,求出各水准点一年来的沉降值,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作为采取相应控沉措施的依据。
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过少量的环境水文地质研究,在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针对超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多项勘察、监测和科研工作,但对与地面沉降有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和地裂缝等方面的研究程度不深,没有建立有效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三、监测目的与工作内容
为使地面沉降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开展地面沉降调查监测,查明主要地面沉降区的分布范围、形成机理、沉降幅度和沉降速率;通过GPS监测网和高精度水准点网获取水准点测量资料;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获取地下水水位分层观测资料;通过地面沉降分层监测获取各土层的变形数据;通过资料收集获取地面沉降研究所需要的其他参数值。以获取的各种数据为基础建立基岩构造模型、松散沉积结构模型、地下水系统结构模型、地面沉降模型,从而建成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为制订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为华北平原地区内各省市的建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为华北平原地区各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地面沉降预警预报信息。
四、监测实施和结果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于2003年启动,至2008年12月项目共计完成了1:5万重点区域地面沉降调查13 903km2,1:10万区域地面沉降调查5100km2,1:25万区域地面沉降调查68341km2;地下水开采量调查10341km2;水准测量5553.8km;分层标测量1290组·次;钻探总进尺4235m;地球物理综合勘探150km;建立了基岩标5座、分层标组7座、GPS基准站5座、GPS观测墩152座,补充埋设水准标石36座;完成了华北平原沧州、天津和德州等重点沉降区地面沉降InSAR技术示范监测;完成了沧州、饶阳和保定等重点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区综合物探调查150km;GPS监测386点·次。
采用的监测方法介绍如下。
1.水准测量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监测与调查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1)等技术规范要求,分4年时间对地面沉降严重的天津武清、天津—沧县、唐山、沧州—衡水及德州等地开展了一等或二等水准测量,共计完成水准测量5281km。水准测量结果翔实地反映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域的沉降情况,为其他手段监测结果提供了良好的对比依据。
2.地面沉降GPS监测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GPS监测网由5座固定基准站(图8-1 至图8-3)和152座监测墩(图8-4)组成。5座固定基准站分布在北京、天津、沧州与唐海4地,152座监测墩分布在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域,具体分布情况见图8-5。

图8-1 北京GPS基准站

GPS固定基准站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浇铸施工,柱石顶端安装天线强制对中装置,东、南、西、北4侧各安放1个不锈钢水准标志。

图8-2 天津宝坻与汉沽GPS基准站


图8-3 沧州兴济镇基站、唐海四农场基站


图8-4 北京北齐家GPS监测墩BJ05

GPS监测墩均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基本骨架网的GPS标石安装强制对中标志,以减少GPS测量的对中误差。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标石现场浇注。
5座固定基准站24h全天候工作,取得的数据能够自动传输到控制中心服务器,为本单位或者其他需要的单位提供数据下载。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布设等级为C级,其各相邻GPS点间最小距离为5km,最大距离为40km,平均距离10~20km。由于区内各省市GPS监测网建设进度不一,运行的周期也未统一。
北京从2005~2007年共开展了4期GPS监测,其中2005年为2期,2006年和2007年各1期。监测使用14台双频Trimble GPS接收机对14个监测点进行联测,观测模式为相对静态测量。所得GPS测量结果与分层标监测和人工水准监测数据对比,误差较小。以第四期GPS测量的数据为例,14个数据中有8个数据与地面沉降专门测量的数据差值在10mm以内,只有2个数据差值﹥20mm,基本反映了区域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
天津于2005年4~11月对区内33个GPS观测点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测量期内的地面沉降分析图,该图基本反映出天津市地面沉降总体趋势。计算精度由于受解算数据时段的限制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联算几年的数据积累,可以对观测结果进行整体GLOBK平差处理,以提高GPS监测和数据处理精度。

图8-5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GPS监测墩与分层标分布图

河北省对区内91座 GPS 观测墩分别进行了8次 GPS 测量,其中2004年1次,2005年2次,2006年3次,2007年2次。根据这些测量结果绘制了河北平原地面沉降图。
另外,5座GPS基准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经与水准测量监测数据比较,高程变化误差在5mm以内。由于基准站数量太少,反映的还只是点上的变化,但其效果要比GPS观测墩监测数据更加平稳和快捷。
3.地面沉降InSAR监测
2003~2009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利用InSAR技术,已分别完成了天津、沧州、德州以及天津滨海地区,地跨3 省1 市4个SAR图幅(1万km2)约4万km2范围内2004~2009年的地面沉降调查和监测(图8-6)。查明了工作区内沉降区(漏斗)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状况,发现了数个年沉降量超过10cm的沉降漏斗和重点沉降地带。

图8-6 监测区范围示意图

考虑到SAR数据获取时成像质量以及覆盖范围存在偏差等问题,数据处理工作采用分区分时段的策略进行,将工作区分为4个子区,按照各子区的SAR影像进行差分干涉测量处理,对各子工作区采用基于多时相差分干涉纹图获取地表沉降速率,按照差分干涉图序列的时间跨度,研究各地区地面沉降的时间特征和空间扩展状况。利用各子工作区处理数据,提取了华北平原德州天津地面沉降区2004~2009年约4万km2覆盖区的地面沉降信息,生成了《华北平原德州-天津地面沉降区年度地面沉降速率图》。利用InSAR监测,查明了工作区内沉降区(漏斗)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状况,发现了数个年沉降量超过10cm的沉降漏斗和重点沉降地带。并利用可获取的工作区地面水准测量资料对InSAR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和对比分析,表明利用InSAR技术进行区域性地面沉降调查与连续监测效果显著。
4.基岩标与分层标监测
华北平原地面共有8座基岩标与16 组分层标,分别位于北京、天津、唐山、沧州和衡水等地,各标分布位置如图8-5所示。
5.监测结果
通过空中、地表、地下的立体监测,查明在华北平原14万km2的调查范围内,﹥2000mm的沉降面积达930.4km2;﹥1000mm的沉降面积达6236.5km2;﹥500mm的沉降面积达30 202.9km2;﹥200mm的沉降面积达64 296.6km2。北京地区主要沉降中心为东八里庄—大郊亭、通州区、朝阳区来广营、昌平区沙河—八仙庄、顺义区平各庄、大兴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0.765m、0.536m、0.826m、1.106m、0.475m、0.791m;天津地区主要沉降中心为塘沽、汉沽、市区、武清,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3.25m、3.11m、2.96m、2.898m;河北地区主要沉降中心为沧州、任丘、河间、献县、肃宁、冀枣衡、唐海、廊坊,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18m、1.17m、1.311m、1.336m、1.138m、1.314m、0.846m、0.6m;山东德州沉降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081m。本项目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仍在不断发展,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图8-7)。
本次工作,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通过比较发现基岩标测量、分层标监测、精密水准测量是最可靠的方法。InSAR监测虽然精度能达到5mm,但在处理工程中需要水准测量结果的配准,因此InSAR监测适合与水准测量和GPS结合。GPS监测从目前来看,结果不是非常理想,本项目监测精度大概在11mm左右。

图8-7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图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裂缝中,除地震裂缝外(它常与地震一起研究),以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的规模和危害最大。它一般分布在活动构造单位之中,如汾渭地堑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有位移,以西安、大同所发育的最为典型。隐伏裂隙和开启裂缝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规模不大。以陕西泾阳,山西万荣和河北邯郸、正定等地最为典型。地面沉陷裂缝多呈环状,各类矿区、岩溶塌陷区和地面沉降区等均有发育。其他各类裂隙规模较小,分布广泛,一般不具有规则的方向性。松散土体潜蚀裂隙以河南黄泛区和河北、山东等地最为典型。黄土地区,南方膨胀土和淤泥质软土地区,滑坡地带则分别为黄土湿陷裂缝、胀缩裂缝和滑坡裂缝。地震裂缝常与地震活动同时产生,我国各个地震区,例如,唐山、澜沧—耿马、炉霍等地,在地震中均产生了大量的这类裂缝。

对于地裂缝的监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采用YDD-A型音频大地电场仪对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又有覆盖层的基岩山区进行勘测,确定地裂缝的深度及其延伸情况,优于其他物探方法。如在长江三峡河谷岸坡—链子崖危险(开裂)岩体中应用效果就较好。②浅层高分辨纵波反射法。在西安地裂缝研究工作中证明,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地震剖面图上反射层位的错断和缺失,推断第四纪松散层中的断层。这是研究新构造活动的一种手段。由于采用了浅层地震反射法,快速地查明了地表地裂缝下存在有第四纪断层,因而为西安地裂缝的成因及地裂缝———断层模式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③裂缝位移观测,这是常规的方法。即在地表裂缝两侧定点观测位移变化情况。

在各类地裂缝中,除地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外,其他各类均能人为地加以控制和防御,甚至避免和根除。而对地震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抗御。改善人类活动和一些治理措施只能起到一定的减轻作用。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状况下,各类工程建筑绕、避这类裂缝区段,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减灾措施。例如,地裂缝灾害严重的西安市,制定了《地裂区建筑场地勘查设计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建筑物按其类型和重要程度在地裂缝两侧各避让一定的距离,这对减轻西安的地裂缝灾害起了重要的作用。




地裂缝的观测和普查
由于采用了浅层地震反射法,快速地查明了地表地裂缝下存在有第四纪断层,因而为西安地裂缝的成因及地裂缝———断层模式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③裂缝位移观测,这是常规的方法。即在地表裂缝两侧定点观测位移变化情况。在各类地裂缝中,除地裂缝和基底断裂活动裂缝外,其他各类均能人为地加以控制和防御,甚...

地裂缝是怎么形成的?
由于地裂缝两侧黏性土层厚度差异与土体松动破裂程度不同,使地裂缝两侧释水压密变形沉降程度不同,进而加剧了地裂缝的垂向活动。据监测资料,不同地段、不同活动速率的地裂缝垂向活动量的70%~90%是差异沉降造成的。五、地裂缝的观测和普查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裂缝中,除地震裂缝外(它常与地震一起研究),...

什么是普查?什么是预查?
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2、普查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为详细调查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十)应力集中区普查,对煤层直接顶板坚硬的煤层要观察其顶板垮落步距,防止顶板垮落步距过大造成冲击地压事故。对受集中应力影响的巷道、硐室要定期观测变形量,防止崩塌破坏。(十一)导水裂缝带、底板扰动裂隙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煤矿导水裂缝带高度和底板扰动裂隙带高度...

什么是普查、详查、勘探、勘察工作?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勘查阶段 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未发现的矿产资源。 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

勘探的四个阶段
勘探的四个阶段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的矿产资源。预查阶段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

观测的意义和内容
在普查与勘探阶段的钻孔施工过程中,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能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层位、岩性、厚度、埋深、水位、透水性、含水性和富水性等。尤其在研究程度较低或含水层埋藏条性较为复杂的地区,及时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初步判定含水层的层位和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于指导进一步开展水文...

在地质灾害评价与其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除观测磁场强度ΔT外,还可观测磁场的垂直梯度变化ΔTZ。河南新郑某古墓的调查是磁法考古探测的成功实例之一。 该测区位于一战国至汉代古墓葬区内,黄土覆盖,土质均匀,地形平坦。墓葬区已经初步钻探普查,磁力调查是作为详查和核实。采用两台MP 4 型质子磁力仪,一台用于地磁日变观测。仪器探头距地面高0.5 m。测网...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由全部调查对象构成的抽样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个体样本进行调查,由个体样本的调查观测结果,对总体所关心的指标或特征做出统计推断。3、特点不同 普查: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抽样...

普查与抽样调查
C、医生要了解某病人体内含有病毒的情况,需抽血进行化验,采用普查的方式 D、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5、(2007福建晋江)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下列观测方法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是() A、一年中随机选中20天进行观测B、一年中随机选中一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C、一年四季各随机选中一个月...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地裂缝的探查 -
邴纪清心: 各地区产生地裂缝的机制不完全一致.有的是超采地下水造成的,有的是构造成因.地裂缝活动容易产生微错动、微裂缝,相互贯通,形成地气通道.在西安测量以Rn和CO2为主.氡气测量的目的是确定土壤盖层之下裂缝的位置和延长方向.使用FD-3017 RaA测氡仪,在某地横穿地裂缝带,布置三条平行测线.测量结果,取背景值的2倍为异常下限(图8-2-5).Ⅰ-Ⅰ′和Ⅱ-Ⅱ″线因挖土、碾压所以异常较低,但异常还是清晰可见.异常范围在地裂缝带内,地表地裂缝位置基本与异常高浓度值相对应.高清武等用活性炭吸附法在手帕厂、砖厂测量地裂缝的分布,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8-2-5 地裂缝氡测量曲线(据郁春霞,1998)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地裂缝的防治办法 -
邴纪清心: 据统计资料,11条地裂缝致灾情况为:D4、D5、D6、D9地裂缝出露长、连续性好、活动强烈、致灾严重地段占其出露长度的70%以上; D3、D8、D10地裂缝出露连续性较好、活动较强、致灾严重地段占其出露总长度的30-50%;D1、D2、D7...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原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 -
邴纪清心:[答案] (1)根据材料,地裂缝是指地表的岩石、土体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地表破坏现象.岩石、土体开裂,必然对城市现有的地面与地下建筑设施造成破坏,影响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建设,甚至影响未来的...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观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邴纪清心: 造成建筑物裂缝的因素较多,情况较复杂.通常引起建筑物裂缝的原因有:地基处理不当,出现不均匀下沉;由于 较强的水平力作用(如地震),使地表和建筑物相对滑动...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什么是地裂缝? -
邴纪清心: 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及地下各类建...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地裂缝是怎么处理的? -
邴纪清心: 你好:地质裂缝在地面路上,首先使用锥筒和隔离带分隔裂缝区域,不要让行人和过往车辆碾压;其次是测量队伍持续监测地质是否有下陷趋势;如果有明显下陷趋势,说明地下已经形成明显空洞,破开裂缝向内喷灰并注浆,方式周边下陷.如果趋势不明显,只需注浆即可.地质裂缝在地下墙上,测量队伍在裂缝处布设监测装置(裂缝两端顶上钉子,拉上检测装置进行观测),观察变化趋势,处理方法跟路面一样.祝你好运!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地裂缝是怎么回事? -
邴纪清心: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

玛纳斯县18846393227: 大地震的时候地上会开缝吗 -
邴纪清心: 会.即出现地裂缝.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为地震前兆现象之一,或为地震在地面的残留变形.后者又称地震裂缝.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