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讲的是历史上哪

作者&投稿:庄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题目:孟子《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原文选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释义: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则:就。弗:不。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尔,语气助词。蹴:用脚踢。而:表修饰。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作者成就: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
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这是一个标准.中的一个标准.做人要有原则.而这句话就是一个原则.
"不食嗟来之食.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
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整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不食嗟来之食。

故事补充 “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嗟(jiē),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出自。――《孟子·告子上》,该文讲的是: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是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实际上,这就是指君子固穷,富贵不能淫的意思。


一箪食豆羹得之则生呼尔则与之乞人不屑也何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篮食物,一碗汤,得到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 这句话出自《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是孟子。 原文如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题目:孟子《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选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释义: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

箪食豆羹的典故是指谁
箪食豆羹的典故是指孟子。一、简述 箪食豆羹,汉语成语,拼音是dān shí dòu gēng,意思是一箪饭食,一豆羹汤;形容食物很少,也比喻小利。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作宾语、定语。二、造句 虽然只是箪食豆羹,但对他来说意义却重大;他...

一箪食,一豆羹 通常被人们称为什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箪食豆羹的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箪食豆羹的解释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孟子· 尽心 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宋 苏轼 《伊尹论》:“ 天下 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尽心下》:“好...

《鱼我所欲也》中“一箪食,一豆羹”一句,其中“食”究竟应读什么音...
箪食壶酒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这些成语中的“食”都读SI,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句中的“食”到底应该读什么音?如果从字面上看,箪是容器,前面有个数词“一”,用来修饰后面的“食”那食字就应该看作名词,就读SHI;但是古汉语中读法里很多都是读SI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有谁知道孟子是否说过接近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卷十一告子章句上·第十章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卷十三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章 ...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中的一些字的读音
1、车马塞(sè )途 2、曾(zēng )不吝情去留 3、百姓孰敢不箪食(sì )壶浆 4、(1)以塞(sè)忠谏之路(2)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5、一箪食(shí),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以上答复希望能够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箪”字是何意?
dān 【名】(形声。从竹,单声。本义: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同本义〖abambooutensilforholdingcookedrice〗箪,笥也。从竹,单声。——《说文》箪,小筐也。——《汉律令》苞苴箪笥。——《礼记·曲礼》栉实于箪。——《仪礼·士冠礼》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川汇区17716706309: 翻译句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斐欣金克:[答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解释为得到还是吃,我答得到老师给判错,为什么? -
斐欣金克:[答案] 应该为“拥有”的意思.食物拥有可食之.

川汇区17716706309: 简要阐述这句话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斐欣金克: 这是一个标准.中的一个标准.做人要有原则.而这句话就是一个原则. "不食嗟来之食. " 就是这样. 加油了~谢谢!

川汇区17716706309: 简要阐述这句话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斐欣金克:[答案] 这是一个标准.中的一个标准.做人要有原则.而这句话就是一个原则. "不食嗟来之食." 就是这样.

川汇区17716706309: 解释下列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
斐欣金克: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嗜:喜欢,嗜好. 何也:是什么缘故(原因)呢?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的“羹”是什么意思? -
斐欣金克:[答案]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费得则死的食是什么意思? -
斐欣金克: 食就是食物的意思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斐欣金克:[答案]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斐欣金克: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川汇区1771670630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讲的是历史上哪 -
斐欣金克:[答案] 这段话来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整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不食嗟来之食."不食嗟来之食"这个典故出自《礼记 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