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普通话是“满式汉语”,那么究竟谁才是更正宗的“汉语”?

作者&投稿:貊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普通话真相:满州人的蹩脚汉语

  金启孮 世纪历史 2015——09——30

  作者介绍:金启孮(1918——2004年),满族,原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满族研究》杂志主编,国内外著名女真文、满学、清史、蒙古史专家。金启孮姓爱新觉罗氏,名启孮,字麓漴,为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五世祖母为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父金光平(恒煦)为女真文和满文的著名学者。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讲英语讲得极其蹩脚,但如果日本统治了英国,那么统治者那蹩脚的英语就会成为通用的语言。这种天方夜谭的事儿就发生在中国。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但他们成了统治阶级,于是他们说的蹩脚汉语就成了国语。

  400年前的北京话:吴语

  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

  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

  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小区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哩之内的 *** 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哩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 *** 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

  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日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 *** 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像 *** 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 *** 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

  第三种北京话的形成——内城北京话(mandarin)

  北京城里的一棵小树、厨房里的一件工具,用满语都无法表达!因为满族人的祖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具,这就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族人所遇到的严酷的语言现实。满语要继续说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 *** 的语言的词汇和模仿他们的语音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就像日本皇军学说中国话:「你的,八路的,干活?」一样,北京内城的满人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模仿汉语的历程。

  但是满语对比汉语有它先天的残疾,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 *** 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早期的普通话(暂时使用英语的称谓把这种语言称为mandarin,读作‘满大人’)。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走出北京内城,形成「官话」

  随着北京内城的「mandarin」这种蹩脚汉语的形成,在北京内城形成一个固定的说「mandarin」的人群。这个人群就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团体——八旗贵族。「mandarin」成为地地道道的清朝统治者的官方语言——「满清官话」。

  具体的时间有待考证,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

  从「满清官话」的形成史看,「满清官话」受满语的影响主要在语音方面,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蹩脚的汉语语音系统,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从语言的本质上将,「满清官话」还是应该归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应该归属于满语的一种方言,不过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汉语方言。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落地生根,形成「国语」

  「满清官话」形成后,随着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着「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音。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

  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南方的个别地区,像两广、福建等地则由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押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兼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所谓的「北京话」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 *** 所说的「北京话」。外城 *** 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

  mandarin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统治,再经过孙中山政权以一票之优势对「国语」地位的表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

  内城话北京话在北京的消失

  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把普通话硬说成是什么北京话,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还有一半正确,但是在今天还这样说大错特错了,因为「北京话」这个概念变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京话」了。

  北方话与鲜卑语

  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谁代表了传统的汉话?这我们不能不回顾到历史事实。远的不说,汉族语言文化中心本在黄河流域,东晋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两度将文化中心迁往南方。头一次东晋继而宋、齐、梁、陈五朝北方完全在鲜卑族北魏,以后是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统治之下。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语,可见胡语即鲜卑语在华北必甚普遍。北齐又因鲜卑人反对情绪,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则今山东、河南以北几乎都成了鲜卑语通行的地区。第二次南宋南迁,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统治区域。据宋人记载当时河南地区,竟到了「庐人尽能女真语」的地步。说白了就是「连饭铺伙计都能说女真话」。

  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着,仔细对比,和今天蒙古语几乎一模一样。女真语是满洲语的古语,对比女真语词与满洲语词竞「十同六七」。

  鲜卑语既同于蒙古语,女真语又同于满洲语,而满蒙语言不管从语词、语法或语调方面又非常近似。那么,这两种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华北前后竟统治有千年之久。尽管隋唐统一于前、元朝统一于后,隋唐和元都是带有极浓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没能完全恢复汉官威仪,所说的汉话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调,与南方截然不同。南方语言中至今保存着的「来哉!来哉!」等极近似古汉语的语言,在北方就没有。北方自《元曲》以来记录的极近似今天白话的语言,南方也没有。总体来说南方语言近似文言,北方语言近似白话。任何文字记录语言都是记录当时说话的实况。因此文言所记当是中国古时的语言。南方语言既近似文言,可见南方语言代表的是传统的汉话。北方语言则是新加入的北语(叫「胡语」也没关系),北人说汉语也是「汉语胡音」,这是早有人说过的。因此北京的语音是「胡音」无疑,决非原来的汉音。北京语音调既是「胡音」,语言也是汉胡语言的「大杂烩」、「大融合」。例如下面这一句话:

  「我带着哇单客了一趟车站旁边的那条胡同,想买点东西」。

  这句话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还说的活语言,其中「哇单」(wadnn)乃满语「包袱皮」(兜东西用的),「客」是满语「去」(gene)的筛称,「站」是蒙古语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语的「浩特」或「河屯」(hoton)。短短的—句话,包含了汉、满、蒙三种语词,语法是汉语法。诏·音和语调却是满蒙的胡音。谁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话会这样的复杂,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又是象征着民族大团结。当然,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语词在汉语中表面上看不出来了。例如:我在内蒙去过一个村子参观「水土保持」,这个村子名叫「东擀杖」。甚为不解。后来,蒙古族同志告诉我原来叫「东甘珠尔」(「甘珠尔」系藏语),竟讹成了「东擀杖」。「擀杖」者「擀而杖」也。「擀面杖」家家有之,易懂。「甘珠尔」难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讹成「擀杖」了。这种情形在语词中不知凡儿?多数已难复原,竟被人认为是汉语词了。其实不是。

  所以,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官话通行的范围,即「汉语胡音」扩展的范围。据语言学家的意见,汉语官话方言可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宫话。而北京官话即为华北官话的根据和基础,它的范围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我上述自己实践所得,正和专家所分华北官话区域特点一致。若是从宏观来看,上述四种汉话中的官话方言,那就除去东南闽、浙、赣、湘、粤少数省份和青、藏外,都属于官话方言区。其面积之大更可以想象。

  说到这里我再举一例:我在内蒙执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学生本来不会汉话的,学会汉话之后,一讲即是正确的北京音。此事令我十分奇怪。南方学生就不行,总带乡音。外国学生更不行,四声都弄不好。此决非蒙古学生聪颖过于南方学生和留学生,必有一定的道理。现有的惟一解释就是蒙古语音与北京语音相近。

  这反过来证明,北京话的语音不是汉族(保留在江南的)传统的语音,而是满蒙语音占主导地位的「胡音」,即满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但他们是统治阶级,于是他们的话就成了正统的国语。

  本文选自《京旗的满族》

  摆明观点:普通话『绝对不是』满式汉语,事实上普通话是在老北京话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而“北京话”与“南京话”其实系出同源。详说如下:

  “普通话”这个称呼是大陆在1956年才有的叫法,之前叫“国语”。“国语”的叫法始于晚清1909年,再往前的叫法是“官话”。在往前叫“正音”、“雅音”。

  网络上流传的什么“粤语”更接近古汉语、现代汉语是“胡语”这些统统是扯淡。历代历朝的“官话”,都是在继承前代官话的基础上,有一些自然演变。从周朝到明清,历经沧桑洗礼,中原正音一直以“洛阳雅音”为基础音(也即中原正音)。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官话不免融合一些外来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比如,明朝前的多个北地游牧民族融入中华,但是官话的主体一直在传承。

  明朝的时候,人们认为“南京官话”的“中原正音”比北方更纯正,所以明朝以两淮地区的南京官话为“明朝官话”。永乐迁都,四十万南京人涌入北京,外来人口超过北京本地人,把纯正的“正音”再次带回北方。清朝也基本沿袭了明朝“正音”,所以史学界才有“明清官话”这样的提法。(康熙词典里面可以看出来)

  不过,语言这东西会随着时间逐渐融合演变。到清朝中期经过百十年,南北官话逐渐分化。主要是因为“北京官话”逐渐沾染和融合了不少北方(主要是河北、河南、山西)的语言和语调,甚至满语的语音和词汇,而南京官话也有演变。再百十年过去,南北官话,到晚清已经差异很多。

  1909年,清朝正式定“北京官话”为“国语”。后来,民国则把“北京官话”进行了不少的改造,成为新“国语”。到新中国时,大体继承“民国国语”,也做了一些改良,但是发音标准则取自河北滦平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比较封闭,原汁原味保留了明清官话的味道。

  事实上现在的普通话,是融合了西安官话、洛阳官话、南京官话、蒙语、满语等多种方言而成。

  大陆国语改名“普通话”后,还推广了简体字。不过咱们的台湾省、新加坡、马来西亚则继续沿用民国“国语”。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这是伪命题,普通话就是相对正宗的汉语。

  历史上来看,400多年前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古人称为“吴语”。随后,随着满人入驻北京后,为了安全巩固政治,以紫禁城为中心,10公里之外为外城,之内为内城,在北京城内城出现满话。满语是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发音还是词汇都非常不成熟,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此时满语开始分化成满式汉语。

  随着八旗贵族成为中国最高团体,内城北京话成为地道的清朝统治的官方语言,这时对于语言的语音发展比较多,实际上还是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是满语的方言,渐渐地这种官方用语,由统治阶级流向社会平民阶层,逐渐发展成中国的国语。满清王朝200多年的在中国的统治,和经过孙中山政权的巩固,为普通话成为汉语的代表语言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普通话是纯粹的汉语,因为汉语的各大方言区,都是属于汉藏语系,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藏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多个声调,汉语中声调最少的北京方言也有四个声调,而满语种并没有声调的区别,读起来只有一个调。这两点足以证明普通话虽然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到了满语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让普通话称为“满式汉语”。

  如果非要说汉语受满语的影响,最多影响在中国北方,而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基本上很少受到影响。

  可见,普通话是相对正宗的“汉语”,并不是所谓的“满式汉语”,文化的发展本来就是融合的过程,语言也是相互融合演变的结晶。

  首先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汉语词汇里,尤其是东北话里确实有很多是从满语里过来的。比如萨其马,嘎拉哈。但这不能说是满式汉语。

  我们现在汉语口语里同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来语。比如吉普车,体恤衫,拜拜,咖啡,披萨,比基尼……这些都是英语中的外来词汇,这能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英式汉语吗? 还有很多词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或是改变了含义。比如羁绊,派出所,圣诞节,等等等等。这样的词汇在汉语里是很多的。所以不能因为有什么样的词汇,就说是什么式的汉语。

  实际上汉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它本身也是在不断增加改变和进化的。任何时代的流行语和新兴名词都将成为汉语的一部分。就说我们现在,新兴词汇比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尬聊这些都不是原来汉语里的词汇。 还有什么扎心了老铁,有人说是东北话,可是以前在东北没人这样说。这实际上也是新兴的网络词汇,只是风格是东北话的风格而已。

  那么你能说哪里的汉语正宗吗?

  而对于普通话的问题。实际上普通话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一个官方标准而已。为的是方便各个地方的人来交流。这并不是说什么地方的话地位就高,什么地方的话地位就低。

  当年制定普通话标准那也是要考虑中国政治文化的因素的。中国的首都在北京,难道普通要定为南方话吗?中国标准话是粤语,结果首都人们说话都听不懂?




有人说普通话是“满式汉语”,那么究竟谁才是更正宗的“汉语”?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这是伪命题,普通话就是相对正宗的汉语。 历史上来看,400多年前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古人称为“吴语”。随后,随着满人入驻北京后,为了安全巩固政治,以紫禁城为中心,10公里之外为外城,之内为内城,在北京城内城出现满话。满语是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发音还是词汇都非常不...

普通话 是不是满式汉语???
普通话绝对是满式汉语,说一个简单的数据。常用汉字大约有3500个。其中包含翘舌音的总共是450个左右。正统汉语里面是绝对没有翘舌音的,由此推断,这450个带有翘舌音的汉字来源于古斯通语,也就是满洲话的前身。由此得出的结论,一个语言里面就将近1\/7的常用字发音,是来源于另外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还能...

有人说普通话是“满式汉语”,正宗的“汉语”是什么?
所谓的“满式汉语”也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说法,汉语就是汉语,何来的“满式”?难道满人口中说的汉语就不是汉语了?难道一个东北人说英语就不能带着点东北口音了?这叫风格!独一无二的风格!给汉语贴上一个“正宗”和“满式”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最不...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么?如果不是,那为什么满族最多的东北三省最接近普通 ...
普通话并不是满式汉语,之所以东北三省的人说话接近普通话,有两个主要原因: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任何一种共同语都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东北三省在北方方言区,因此,与普通话接近;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京在清代是都城,是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那么现在那个地方的方言才是更正宗的汉语?
首先,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普通话就是汉语,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结果,加之普通话已成为社会通用语言,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汉语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尚未形成系统,也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实际上,闽南语才是更正宗的汉语。首先,闽南人是正宗的汉人。自秦统一六国起,闽南地区便隶属于中国版图,...

普通话标准的省有几个
普通话最大的影响就是满式北京话,也就是满族人学讲的汉语. 现在的北京话是从:吴语,满式汉语,内城北京话,也就是老的“官话”发展而来的, 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

北京话是不是满语演变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满族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表达他们生活周围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来不及,因此满族人士只能学习和模仿汉语,最终选择了北京汉人的语言。因此,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族人所说的蹩脚汉语(我们可以暂时称这种语言为满式汉语)。从语言学角度看,普通话并非北京话,而是更接近北京...

北京话是不是满语演变而来的?
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着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普通话是满式汉语,但满式汉语并不就等于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满式汉语的一种而已,满式汉语是一个大语种,各地满城的“普通话”是普通话的次...

如今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甚至读不出押韵的感觉来。成吉思汗推行的种族屠杀政策则进一步推动了古汉语的发展。就是从元朝起老祖宗们用的语言开始慢慢消失了,清朝更是将现在的普通话实现了普及,还进一步将满语融合到普通话中,而《红楼梦》就是满汉民族融合写出的作品,现在说的普通话亦可称之为“满式汉语”。

承德在哪里?为何承德话会成为中国的普通话呢?
所以北京官话作为一种地方话形式在承德保存了下来,随着承德的发展,大量外地移民涌入,使得承德话中的京味儿化音变淡,但保留了北京官话的发音标准,使得现在的承德话听上去像北京话但比北京话更像普通话的一种地方语言,说白了就是北京话只是儿化音变淡了 ...

思南县17097712636: 有人说普通话发音来自满语,这是正确的么? -
杜湛表实: 不能这么说,现代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范本,去掉儿化音的结果,不是满化语,真正的满化汉语是东北话,差距还是挺容易认的

思南县17097712636: 有人说普通话发音来自满语,这是正确的么? -
杜湛表实: 普通话 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思南县17097712636: 普通话和北京话有何区别?
杜湛表实: 从北京话跟普通话形成的历史来看两者的区别 北京话跟普通话不一样.普通话说得很...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 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

思南县17097712636: 北京话是不是满语演变而来的? -
杜湛表实:[答案] 首先纠正一下 1、在满族入京以前,北京话就存在了. 2、北京话是汉语,可北京话不是普通话. 北京话在古时候也叫官话,意思就是说做官的人说的话,指的是京城的方言. 而在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社区的安全及其它的政治目的,满人把紫禁城...

思南县17097712636: 北京话从什么时候成为“国语”的? -
杜湛表实: 从语音考证上来看,有语音记录的标准普通话可以考证到清朝末年的爱新觉罗.溥仪,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记录片,里面有对溥仪的质问,他说的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老北京话.那么,普...

思南县17097712636: 为什么有人说普通话有胡音? -
杜湛表实: 这样说的人很不负责任 唐代之后中国进入了大动荡时期也就是五代十国 这个期间数量非常庞大的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也把少数民族语言融入到了汉族方言中 这之后汉族方言发生了天反复地的变化 再后来的元代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融入...

思南县17097712636: 普通话和东北口音的区别? -
杜湛表实: 反正东北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 尤其是哈尔滨和吉林的普通话 比较标准 沈阳的口音稍微重点 你比如说那英 孙红雷 董洁 刘烨 佟大为 赵文卓 鲍蕾...他们讲的都是东北话 赵本山 小沈阳在电视上讲的也是东北话 但他们是辽宁人 口音重点 但是也比其他地方更接近普通话 再说央视很多主持人都是东北人 就是因为我们普通话比别的地方标准

思南县17097712636: 有人说普通话就是普普通通的话,从现代汉语的学科观点看,这种说法为 -
杜湛表实: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并不是普普通通的话.

思南县17097712636: 满族怎么会说汉语 -
杜湛表实: 被汉族同化了.PS:尽管整个清朝汉族人的满化大于满族人的汉化

思南县17097712636: 普通话是北京话么
杜湛表实: 有人认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比如可以说“她会说普通话”,也可以说成“她会说北京话”,这就是把普通话跟北京话当成一回事.其实严格地说,“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普通话与方言》这个相声段子中就形象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