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

作者&投稿:边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唐〕柳宗元
【题解】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翻译】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注释】〔1〕垠(yín银):边界。〔2〕睥睨(pì nì避逆):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lì丽):栋。〔3〕数(cù醋):密。〔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5〕更(gēng耕):经历、经过。伎:同“技”;技艺、长处。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这段议论捭阖起伏,情理毕现
文章塑造了一个形体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傲的老渔翁的形象。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文章鉴赏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文章鉴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

小石城山记详细资料大全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这篇散文写景生动形象,抒情自然,说理直接,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古文赏析
《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小石城山记》古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

小石城山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石城山记》抒发了作者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

小石城山记作品鉴赏
在《小石城山记》中,"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这句,以白描手法展现了生动的景象,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两篇作品虽然都属于柳宗元的游记散文,但《小石城山记》相较于《小石潭记》,更多地寄托了作者被贬谪的苦闷和对政治失意的感慨。小石潭的描写中,凄清的...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这段议论捭阖起伏,情理毕现 文章塑造了...

小石城山记作品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直向北出发,经过黄茅岭下行,有两条岔路:一条向西延伸,但探索无果;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东行,仅约四十丈,地势突然中断,河流由此分开。路边堆积着横亘的巨石,仿佛是天然的边界。巨石之上,展现出险峻的山梁和堡垒状的地形。在山旁,有一座犹如门户的开口,窥视里面一片漆黑。投掷小...

文言文 小石城山记 翻译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赏析
穿越时空的探索:柳宗元《小石城山记》的美学与哲理 在唐代文坛上,柳宗元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篇章。他的足迹西行,越过黄茅岭,那里隐藏着一处名为小石城山的奇景。山中石洞流水声激越,形似门户的石城山,虽无土壤却生长出茂盛的佳木秀竹,仿佛是造物者的奇妙创造。面对这...

小石潭记全文
课文说明 一、整体感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

磐安县18250244695: 小石城山记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
兴劳同博:[答案] 被贬的柳宗元从唐朝的都城长安走来,眼睛一亮,发现了荒野僻郊的小石城山,发现了它非同寻常的美.

磐安县18250244695: 柳宗元的 永州八记 中最后一篇 小石城记 ,请你描述一下 小石城 是什么样的? -
兴劳同博:[答案] 是《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

磐安县18250244695: 小石城山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兴劳同博:[答案]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

磐安县18250244695: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兴劳同博: 已:结束、消失原文: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翻译: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磐安县18250244695: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的译文 -
兴劳同博: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

磐安县18250244695: 《小石潭记》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
兴劳同博:[答案]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宋八大...

磐安县18250244695: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划分节奏只划分一句就行就是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划分节奏 -
兴劳同博:[答案]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磐安县18250244695: 小石城山记 -
兴劳同博: 小石城山记 〔唐〕柳宗元 【题解】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

磐安县18250244695: 下面这篇《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课文则是第一篇),读后回答第1—4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 -
兴劳同博:[答案] 1.B 2.C 3.①积石上面有的像高低相同的城垛子,有的像纵横支撑的房架子;积石旁边耸立着一座天然的小石头城堡,上面有个石洞像城门一样. ②历经千年也没有一次展现它的景致的机会,这本是劳而无功 4.D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