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应该怎么去阅读

作者&投稿:赧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底应该怎样阅读鲁迅的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作,作者写作的时候都是有原因的,基本不会无病呻吟。了解鲁迅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我觉得如果读一下鲁迅的传记,理解他的文章应该没问题了。当然我说的这些不是为了应付语文考试。语文考试的话,还得揣摩主旋律。

今天我们如何读鲁迅? 10月17日上午,在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内,举行了一场“亲近鲁迅——鲁迅研究专家与青少年的对话”活动。鲁迅研究专家、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学生代表、中学语文教师及本地学生、新闻媒体共约120人参加了对话。 此次活动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其宗旨在于探讨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解读鲁迅作品中的难点,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 黄健:鲁迅今天的意义在哪里?今天我们怎样来阅读鲁迅?这些问题看起来都很老。但我们发现,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鲁迅作品包括其本人的魅力永远停留在我们心间,鲁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陈漱渝:现在拿我们鲁迅研究来讲,起码面临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哲学是快乐哲学,怎么快乐怎么来。人的躯体美学化了,精神平面化了,在物质的掩盖下的是精神的荒芜。而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需要导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青少年来读文学经典是需要创造条件的。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后现代主义”。中国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取了西方的一些皮毛,亵渎经典,反对神圣,亵渎鲁迅,贬损鲁迅,给青少年以误导。 学习鲁迅有非常深刻的现代意义,鲁迅文化经典具有其稳固性,另一方面具有其开拓性,那么在对鲁迅经典不断的尝试方面,其研究就能获得新的增长点。 陈峥:最近我重读鲁迅的作品,发现鲁迅在1903年写的《自题小像》,“我以我血荐轩辕”,我读这首诗的时候非常感动,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才22岁,和我今年是一样的。他那个时代是国之将亡的时代,我们现在是国之将兴的时代,将亡和将兴都是非常艰难的。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公民,是中国的一个公民,是中国社会上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公民。 陈曦:要问鲁迅是谁,我首先想说,鲁迅是我同乡,他也是一个绍兴人。我最早接触鲁迅,是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父母带我到三味书屋,看鲁迅刻下的那个“早”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了鲁迅的不少作品,对鲁迅认识更深刻了,他是一个挺有骨气,没有媚气,是一个对敌人毫不留情,对人民包含深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寇志明:我是14岁的时候接触鲁迅文章的。当时的反应也是看不懂,但却觉得有一种魅力和吸引力,就算看不懂,还是愿意看下去,读下去之后虽然不了解在说什么,但还是愿意重新读第二遍,读很多遍,读熟了以后其本来的意思越来越清楚,越读越了解了。 顾明远:我是鲁迅的亲属,是周建人的第三个女儿的女婿。我搞了一辈子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当前社会有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我觉得鲁迅在“五四”时提倡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今天还没有真正建立好。我们现在读鲁迅的文章有一种误解,说鲁迅是否定传统文化的,我不大同意,其实鲁迅是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优秀的东西,但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与现代不相容的东西。鲁迅打倒的是落后的一面。 黄乔生:去年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会,浙江省作家协会的作家节,主题是鲁迅与当代文学的草根性,讲的是鲁迅是亲近普通人民的,鲁迅描写的都是普通人民,都是绍兴的风情。我感触很深的是在鲁迅的文章里大部分是以鲁镇啊、未庄的、本地的,给人的是一种地方作家的感觉。但其实他是一个国际的作家,从草根性上是一种关怀,他是对人性的一种揭示,是对国家命运、对国际之间关系的考虑,思考的范围非常大。鲁迅了解国外和国内的文化,在这样的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培养了世界意识,用世界的意识在描绘地方的风俗,作家越是地方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王嘉良:我建议大学生要读鲁迅,怎么读,读读读,反复读原著。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随着对形势的认识,越读就会越懂。有时候就要硬着头皮读,这是我在给研究生讲鲁迅研究选修课的时候一开始经常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在鲁迅的这个时代。鲁迅所提出的那个开辟的新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都还要继续努力。现在到处祭孔,为什么不祭鲁迅呢,我主张大学生在读鲁迅时要寻求鲁迅精神与当代精神的对话关系,与当代青年的对话关系。 王锡荣:80年代的时候有一阵风,就是去挖掘冷门的作家,大概有10来年的时间后,又回归了鲁迅,还是鲁迅有味道!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我们整个社会对鲁迅的理解是在逐渐加深的。北京、上海、广州、绍兴和厦门都有鲁迅纪念馆,纪念馆里的展示可以让大家更多地接近鲁迅,了解那个时代的鲁迅。 裘沙:我也是绍兴人,是嵊州的。我11岁的时候就迷上鲁迅了,因为看了他的《秋叶》,我就非常喜欢读鲁迅的书,阿Q什么的都看了,但是都没看懂。我以为全国一解放,鲁迅已经过时了,书还是会看,但不去考虑问题。到文革后期,非常郁闷,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希望没有,再读鲁迅全集的时候,我突然读到了答案。在很短的一个时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当时是一面读,一面哭:我为什么不早一点读懂呢?当时我下定决心,要把我感悟到鲁迅思想的真谛用画笔画出来,从1972年开始到1986年,这样搞了14年,我一面读一面对照中国的历史,发现鲁迅是太重要了。像毛泽东讲的,孔子是旧中国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我觉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失败都可以在鲁迅的文章里找到答案。鲁迅不仅仅是中国的,是整个民族的。我们到了日本后才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文化垮台了,有一个作家就用鲁迅的思想来反思,把日本方面的问题搞了一个很大的批判,后来震惊了日本的思想界。他们说,日本二战后还能站起来是靠了鲁迅的思想。

我的“鲁迅话题”
我知道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经常有鲁迅的文章,文 章别具一格,是从内心生发出的,不像其他人的文章有太强 时代政治的气息,因此便对鲁迅的名字极为注意,加之当时 对鲁迅的宣传超出了文学的界限,因此对鲁迅的名字是谁也 不会陌生的,自然我也不例外。当时文革刚结束,课本中仍 不免有相当的文革印记,政治化(政治是一种应该属于中性 的名词,但长年的不正常的政治风格和内容使政治这个名词 在人的印象上变得极为恶劣而极为人所厌恶。政治化的文章 自然就很少有多少文学上的价值了)的文章居大半,真正从 审美的角度编选的课文极为有限,学生学习一般也较为消极 ,因此对有真情的鲁迅的文章,虽然并不大懂,但立刻能直 觉出他的极度不凡,甚至可以如当时政治宣传的那样,无可 置疑地认同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于是便在我年轻幼小 的心灵里种下极深的崇敬与狂热爱好的种子了。

鲁迅的文章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文风中有别 具一格的人情与态度,其行文如枯石上的苍松,枝干虬劲, 傲迎风霜,给正需要合适营养的我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从 鲁迅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文章,能 够留之久远而不磨刊的。我于是仿照鲁迅的笔调进行文章的 练习,自然成绩并不理想。但我下了一个最笨也是最基本的 功夫,那就是从读鲁迅的单篇文章,到后来收集鲁迅的文章 别集(如《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而已集》、《呐喊》、《彷徨》、《坟》、《三闲集》、 《二心集》等)进行阅读,从中去认识鲁迅,以及鲁迅的伟 大。这一过程倾注了我极度的热情和关爱,它的进行从高中 起一直延续到大学才得以完成。

至于对鲁迅全集的购得则在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 后。我的阅读鲁迅的文章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阅读 鲁迅单篇的文章到读鲁迅的众多集子;第二个阶段是从整体 全面的角度阅读鲁迅的文章,这包括阅读鲁迅的三个全集; 第三个阶段是大量阅读有关回忆和研究鲁迅的文章和著作, 并进行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我记得我读鲁迅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件小事》,《一件 小事》在现在看来是一篇很幼稚的记叙文,但在当时却给我 以莫大的对文章的认识,因为这篇文章虽然难免有造作的痕 迹,但情感是朴素的,真实的,从人性的角度给予了下层劳 动人民以同情和尊敬,在普天一色的批判文章的气氛中,这 种风格的作品确实是凤毛麟角。行文劲健、情调苍老的鲁迅 的文章给人的是深刻的思想与深沉的意境,他的对世界和人 类情感的认识会促使任何一个有正常感情的人积极地去面对 世界,有如“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于“敢于正视淋漓的 鲜血”,这对社会的前进和进步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有时甚 至是一种动力。我因此知道文章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 写(有如政治化十分严重的课文),因此在后来的读书以及 工作期间,我写文章便循着自己的感情向前走,从不因为了 发表而改变自己作文的勇气和风格,即使没有人愿意发表我 的作品,我也不会去迎合任何一个我不认同的时势或某一位 编辑。这是得益于鲁迅作品的启蒙的。后来读到更多鲁迅的 文章,对鲁迅的作品及人格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清楚,从而进 入了一个更深沉的境界。鲁迅的文章充塞着骨鲠之气,洋溢 着沸腾的热情,他从灵魂深处唤醒人年轻的激情,使人们义 无反顾地去正面面对这个世界,从而发出即使濒临绝境也不 会阻绝的嚎叫,使这个世界充满一种生猛的声音,给缺乏活 力的懦夫以警醒,从而生长出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气的世界。 我因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鲁迅的作品及他的本人,并从而热 烈地敬爱着他的文风和他的人格。这直接影响着我进入大学 后的第一个自学的课程即阅读鲁迅的全集。

我阅读鲁迅的第一个全集花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那 是三八年版的二十卷本蔡元培先生等人编辑出版的《鲁迅全 集》,包括鲁迅的译文。第二个全集我在毕业前后继续读完 ,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七十年代的版本,包括鲁迅所有的著 作及书信和日记,但不包括他的译文,有十六卷,花的时间 大约也在一年左右。第三个全集,是陆陆续续地读完的,这 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的版本,十卷本,在大学时期差 不多全部看完了,这是在我的一位同乡家利用周末的时间阅 读的,后来我结婚了,我的丈人家正好也有一套十卷本的全 集,于是我便重新将他捡起来读了一遍;这个本子虽然不全 ,但显得精干,适宜普通的阅读,我较为喜欢它。读了鲁迅 的译文,对鲁迅的认识便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鲁迅思想发 展的线索从译文的阅读中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线索和概念, 不去读鲁迅的译文是无法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的。鲁迅 的思想闪光,在《华盖集》及《续编》中许多短小的格言可 以约略得出概貌,但远远不够,这要从鲁迅的译文中才能看 出源头,看出真正接受和改造、转变的痕迹。如鲁迅对力的 理解,明显的有继承西方思想家的痕迹。至于继承的发展只 有得到比较后才能真正得出有益的结论。这是读过译文之后 ,使我对鲁迅的认识不至于变得那么狭隘。阅读鲁迅研究小 说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后,我知道了鲁迅的古典文学的 功底之深厚远非一般泛泛的研究者所可比,鲁迅的下笔运转 自如、刻画的入木三分也就自然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了。无 论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如果没有对整个历 史全貌的深刻认识,则他的研究和创作是不可能得到深厚和 博大的评价的。鲁迅如此,古今的文人都不能例外。

除了阅读鲁迅的本文外,对研究鲁迅的著作及论文,以 及记载鲁迅的回忆著作及回忆文章,我都普遍地搜检着看,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因此基本上凡是我能借到的有关鲁迅的著作及文章我都 几乎有所涉猎。我因此发现对于鲁迅的研究都基于一个片面 的事实,那就是对鲁迅思想进行的研究占了极大的比重,并 且都几乎一致地将鲁迅推入一个无法企及的境界,甚至变得 过度不近人情。除了他是一个思想家之外,他甚至变成了一 个圣人,一个无法企及的没有任何瑕疵的圣人。所以对鲁迅 正常的评价就很难下笔。而从鲁迅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的生活 以及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和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首先作为一 个文体家的事实均似乎有意疏忽,而基本上不去作很好的研 究。而研究思想的文章又过分看重政治的一面,畸轻畸重, 直接地造成了人们对鲁迅的误解。这个误解一直坚持了几十 年。

我对鲁迅的文章有时是机械地背诵,一种十分原始的方 式,如《野草》中的许多篇(《野草·题辞》、《希望》、 《雪》等),大部分集子的题记,以及集中给某些人、某些 著作写的序言(特别是给《淑姿的信》写的序),当然都是 十分滋润、精美、充满深情的文章。用漂亮这个词来描述鲁 迅的文章是不够的,鲁迅的文章不仅有着强烈的激情,同时 贯注于文章中的气韵(包括形式上及精神上)具有着强烈的 沉郁顿挫的美感。我是从朗读中得到这个感受并且大大受益 的。

从形式上,我读了鲁迅的文章之后(当然还有其他大家 的文章和诗词),我知道文章的修辞应该怎样下手,从组词 造句炼字上如何下功夫,因而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词一个字一 个句子,甚至一个音节,都要悉心加以揣摩,找出最适合文 章内容的字词句子。一篇文章都要做到从韵律上,从节奏上 去体会,加意琢磨,做到念起来顺,诵起来有气势,抑扬顿 挫的节律中感到有一股强劲的激情扑面而来,则这篇文章的 功夫也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程度了,当然从说明文来说,则明 达是它的要素和条件,气势说又在其外的了。而从内容上, 修辞达其诚这句古训仍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从鲁迅的 作品中可以得到极好的证明。以上的体会大约只是就散文而 言。

至于小说,则又是别一种境界,我对鲁迅的小说并无多 深的体会,除了如《孤独者》那种绝望的嚎叫外,我的体会 仍限于那种对命运的默味和思考,以及感情喷涌的体验。鲁 迅在小说方面不是十分成功的创造者,虽然它有相当多的篇 幅是不朽的佳作。他的小说作品给人的束缚和局限是在潜移 默化中得到体现的。我的不敢尝试小说的创作便多多少少受 到了鲁迅的影响,到现在想摆脱出来都得花费巨大的精力和 勇气。

机械背诵的好处是能揣摩、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气势,这 给文章的写作将带来较大的收益。至少能模仿着写文章,有 时能写得较好的文章。古代的文人大多循的就是背诵的路径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说:熟能 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现在却极力想摆脱鲁迅 文风的影响,因为它的束缚人,不仅是从文章风格上,主要 的是从人的思想上,都给人画下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圆圈,如 孙悟空给唐僧画好的圆圈一样,一跳出那个圈子,邪魔就会 乘势而入,使你处处遇到危险,因而常常胆颤心惊。我要跳 出这个圈子;划地为牢,就失去发展的机会,甚至于连希望 也逐渐被销磨了。有几乎五年以上的时间我对鲁迅的作品抱 着不去阅读,甚至连碰都不碰的态度,就是因为要想法摆脱 他的影响。这个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读鲁迅的作品中 ,我得出一个经验,那就是任哪一个人的作品,你即使熟读 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倘若你只局限于这个人的作品,那么这 只会使你成为一名匠人,绝不会使你成为真正有见识有学问 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想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或新的作品,你 就必须兼采众家,取其所长,补自己所短,同时要充分展示 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做到能与大众合流,同 时又能独具己见,而这个“己见”又应是有深度的,有真知 灼见的因素在的。你绝不能成为前人的应声虫,你应成为你 自己。这样,你的文章就会飞扬起来。

我觉得鲁迅最大的好处,是在给中国文坛一个崭新的有 骨气的自我,一种充满新鲜色彩的创造力,一种具有经久生 命力的独特的品质,一种无法模仿的挥斥自如的深沉的文风 。他给了中国文学一个鲜明的榜样,这个榜样的持久性可以 延续到将来的任何一个世纪,那就是在如何做到古典与现代 完美混融的经验上,鲁迅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成果给予了中 国如此的一座巨大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以他的作品作着证明 的。只要有人翻看到他的作品,他就会承认这座丰碑的意义 具有永恒的价值。

鲁迅的创造力不仅表现在文章的表现力上,同时表现在 他对文体的广泛任用上。在现代的中国尚无一人有如此巨大 的创造力。在他的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运用手中 的生花之笔,几乎使一切的材料,一切的文体,都各自回归 它们的原位。他几乎尝试了各样的文体,大而言之,有诗, 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现代意义上的文体都具备了;小 而言之,除记事、议论、说理、抒情的文体外,诸如古典意 义上的序、跋、论、记、铭、诔、书牍等,都使用得十分纯 熟和老到。而他的研究成果则为他的“莫做空头文学家”下 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这指的是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以及进 行的古籍整理如《嵇康集》(校理)、《古小说钩沉》、《 会稽郡故书杂集》等。

《中国小说史略》的写作,给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作了 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判断的准确,体会的深刻,为 其他各种中国小说史研究所不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鲁 迅的功绩有目共睹,至今《中国小说史略》仍是中国小说史 研究的模范和无可替代的原则性的经典。从文体的把握上来 说,著作这一种文体仍是当代许多做研究工作的人所不曾认 识甚至概念十分模糊的。如何将著作与论文等文体分开,是 值得从鲁迅的经验中去得到概念和结论的,只要稍微读一下 鲁迅的著作(如《中国小说史略》),就可以看到这个结论 的价值了。

鲁迅的翻译一直为翻译界所议论,议论的焦点,不在翻 译的内容及质量,而在于翻译的形式,即是用意译还是直译 的方法上。鲁迅是主张硬译的,硬译在大半的意义上可以等 同于直译,鲁迅写过一篇论硬译的文章,其用意是与其曲译 ,不如硬译,硬译尚能保持住原著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 可以保持住原著的气势及内容的直白展现,虽然读起来并不 很顺畅;曲译则不一样,它会损害原著内容的真实,如果加 上译者的故意篡改,则不但不能引进有益的作品和思想,反 而会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印象,甚至误导读者,走向有害的方 面。所以鲁迅反对曲译,即不负责任的意译。当然在翻译外 国作品及著作中,能做到兼顾内容与形式的完整、原意与译 文的对应,即信达雅的标准,则是完美的翻译了,这是一个 极高的境界,很难达到。在尚无十分完美的方法之前,当然 直译还是较为妥当和牢靠。

鲁迅并不反对能忠实于原著的意译(即形式上舍弃逐字 逐句的对译,而采取不违背原著的内容和思想用自己的话重 新组织词句的翻译),事实上能做到忠实于原著的内容与精 神也就在翻译上达到十分高的境界了。但鲁迅的译作较多的 是采取直译的形式,逐字逐句的翻译,如《苦闷的象征》、 《死魂灵》等的译文就是这样,鲁迅自己说,他自己的翻译 十分苦,有时流着大汗,翻着辞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抠着对 译,比自己的写作甚至更加艰苦,更加费力。特别是他在为 他人作着校订时,其费力程度也许要超过自己直接翻译。但 鲁迅并不叫苦,他心甘情愿地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 ,有如普罗米修斯的偷盗天火送予人类一样,并不顾及自己 的是否舒适与安宁。从这上面可以看出鲁迅的人心的博大之 处,人性的崇高之处。

鲁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有如堂吉诃德的与风车作 战,鲁迅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历程中与那些鬼蜮般的无人的阵 地做着斗争。在鲁迅战士的角色中,许多人对此持有极大的 异议。无可讳言,鲁迅曾被某些人利用,但是即使如此,鲁 迅也无愧于自己的伟大。鲁迅并不是超人,他也有自己的某 些意气,在极端的憎恶鬼蜮的伎俩中,鲁迅有时甚至无法控 制住自己的极度爱憎之情,因而陷入意气的争执,这给某些 人制造了机会和口实,使争论有时变得失去原来的意义。然 则小瑕大瑜,圣人不免,以一种通达的观点去看待鲁迅的偏 激,则会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鲁迅是战士,不是圣人,不 是道德家,他的任务是铲除邪恶,他不对矫枉过正的行为负 道德上的责任。只要这个邪恶的现象存在,无论对它进行何 种的斗争行为和方式都应被视作合理。因为从被侮辱与被损 害的角度来说,他进行的是正当的防卫。虽然不免有些遗憾 。

知人论世,当观其全面。没有读懂鲁迅的书,就去做鲁 迅的研究,在当代的学术研究界是较为普遍的。在浩如烟海 的鲁迅研究的著作和文章中,真正体会到鲁迅的内心深处的 可说是并不多见。鲁迅严峻的外表下有着如水的温情,如醉 的梦幻,这从《野草》及《朝花夕拾》的书中可以得到证明 。我的热爱鲁迅,是从读了他的充满激情的文章后才开始的 ,后来并不单是为了他的充满激情的文章,而是随着年岁的 加深而对他的境界体会愈加深刻,读了他所有的文章,知道 鲁迅不但有激情外,更主要的是有一颗博大而慈爱的心灵, 至于思想的深刻、脾气的质直、品格的崇高、风骨的峥嵘, 则是附丽于鲁迅心的博大与慈爱深处的极好表现。虽然鲁迅 是一座高山,但也是逐步成长的,对于当代的作者来说,鲁 迅应该是一个可以攀援的目标,因为阅读鲁迅早年的文章完 全可以看得出他是逐步成熟的,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从幼 稚走向成熟,需要一个过程,鲁迅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但鲁 迅的过程是伴着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不疲倦和懈怠的勤劳 达到的。

鲁迅自己有过一句名言,说,我哪里有天才,我只是将 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学习上而已。是的,鲁迅是用自己 的勤奋作着天才梦想的证明。对照我们这个时代,不带强烈 功利色彩、用十分的勤奋去做有意义的事业的,屈指算来, 又有几个呢?

辩证的去看,时代不同,有些观念自然也会不一样。但鲁迅写批判类杂文的本领却的确是当今无人能及的。从来不用脏字,却能将人骂得狗血淋头。

楼上的,摘抄那么多有什么用啊
我觉得看鲁迅的文章要结合历史背景,往往他每写的一句话,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


让老师修改文章怎么说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让老师修改文章怎么说问题一:请求老师改论文该怎么说比较好呢?在“斧正”过程指的是双方应该是“技术水平”很高的人物中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应该是“高手”间的切磋。如果是同学、水平相当人之间交流,那就使用“雅正”、“指正”--含有共同欣赏的意思,对方会运用恰当的语句将对...

如何运用倒叙的形式写作文
插叙可以使读者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楚,中心更加突出。 在我们的作文中,有时为了把叙述的主要事件说得更清楚、更透彻,也要把有关的事插进去交待,这也就是插叙。 4. 怎样用倒叙写作文 1\/7 分步阅读 什么是倒叙?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将后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转...

如何写作文快10倍
8 思路要清晰明了,不要写来写去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结尾了 9 平时多看大家写的文章,博采众长,模仿也能出众 10 书法很重要,一手漂亮的字可以吸引群众的眼球 6. 时间过得好快的作文怎么写 时间过得太快 六年级,我将毕业了。重温以前那些时光,我总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了。 岁月流逝,我跟那些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

微博发文章怎么发的
若使用的是vivo手机,可打开微博--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图标--写微博--发送即可发微博。

初一生活点滴的作文怎么开头、结尾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开头 开头是正文的第一步。好的开头,能使作文思路畅达,顺理成章,吸引读者。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

语文作文素材如何运用到文章中去?
同样,同学们因“写景烘托”式开头成功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1、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地上透亮的水泡,圆了又破,破了又圆,一张一合地哭诉着一位世纪老人的溘然长逝。水泡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永远的名字:冰心 (樊瑞《百年冰心》见《作文》1999年第十期)2、我的头发湿...

怎么教写作文点题
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选至《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 总之,作文点题方法还很多,作文时根据需要,大胆借鉴,当活动用,加以练习,一定能给文章添色增辉。 4. 作文如何点题 点题的常见位置:①标题点明题意。 ②开头点明题意。 ③结尾点明题意 。 ④...

如何在作文中联系热点论证
东西了,这样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只能在三类卷以下.同时不要贸然去写诗歌.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扬我所长.三、立题平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常常能起到先声夺人、在考试中,作文没有标题原则上要扣一定的分数.而事实上没有标题的作文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会影响主题的表达,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缺少了最...

如何学好语文作文
在看时,不能只是看看就算了,还应该把它当成一种知识的积累。当然,你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多涉猎一些。 在写作方面,还应该多借鉴一些大师之作。到了一定时候,也不用再去强记什么好词佳句了。应该看的是写作手法。应当学习如何贯穿全文,如何将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感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如何做到将文章紧密衔接在一起...

如何写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一,散文概述: 散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

江源县19567977876: 请问,鲁迅的文章该怎样读?
唱莎西罗: 我是过来人,哈哈!可以给点建议你: 1:鲁迅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最真实的,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本着最真的本性,跟随着作者的感情 2:有些话是反语或者是话中有话,所以需要深刻去领悟 3:不要生搬硬套,以为平时读的这个词语的这个意思,这个就自然是了.这样就错了,一定要结合语境和时代背景 4:多看看关于鲁迅的介绍,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5: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思想了 希望这些建议能有用吧

江源县19567977876: 鲁迅的文章要怎么看 -
唱莎西罗: 鲁迅先生的作品入选初中的有小说,有散文,也有散文诗.这些作品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比较容易了. 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以求正确理解作品.例如学习《藤野先生》,要了解鲁迅先生...

江源县19567977876: 鲁迅的文章该怎么看 -
唱莎西罗: 鲁迅的文章比较难,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阅读.建议先可以看《朝花夕拾》.看那些批判讽刺类型的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看,结合一些点评和阅读指南.因为不同的人所看的角度不同,可以帮助你立体地了解文章,对你阅读更多更深的作品是有帮助的. 要知道读其文能知其人,知其人又能帮助读其文,时间你就会了解.

江源县19567977876: 如何学好鲁迅的作品 -
唱莎西罗: 首先是要细细地去品读鲁迅的文章,建议不要带着应试的思维去读,而是带着一种纯粹的学知识的眼光去了解他的文本,这样的无功利性的读书反而会让您学到更多.其次是了解一些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可以当做名人趣事和花边新闻来了解,这样轻松的了解会让您更客观真实地掌握.最后再在读其文章时联系他的人生经历,您就自然会有很多的感慨和看法的. 谢谢您能将我的答案采纳为最佳答案.

江源县19567977876: 鲁迅的小说我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怎么来欣赏鲁迅的小说?比如说
唱莎西罗: 鲁迅的小说是早期的白话文,所以,你如果没读过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白话小说,可能你会觉得读起来怪怪的,他的小说多为短篇,故事情节性不很强,更没有悬念或大起大落,有点散文的味道.我认为他最好的小说不是《狂人日记》、《药》这些有特定内涵的,而是《故乡》、《伤逝》这一类比较含蓄、隽永的,读起来有愉快的感觉. 当然了,说到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其实他最大量也是最著名的应该还是他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那里面处处闪耀着他思想的光辉和与全世界为敌的勇气.

江源县19567977876: 如何读好鲁迅的杂文?
唱莎西罗: 时代感很强的文章要稍微结合下历史去看待,包括当时的历史事件,当时的人文心态等等 因为先生的很多文章是范文,那么背诵下成形的看法吧,虽然日后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先生的文学功底其实十分深厚,只是处于文学和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所以时代性更突显一点

江源县19567977876: 鲁迅写的文章应该怎样去解读更容易
唱莎西罗: 鲁迅写的文章都有背景,所以首先要从背景去解读,再接着要是写人的就从人物关系去解读,然后分析人物性格和鲁迅对人物有怎样的感情来读就应给简单些..

江源县19567977876: 怎样才能读懂鲁迅的文章啊? -
唱莎西罗: 要对鲁迅有深刻的了解 比如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以及生平简介 还有他的思想 以此种种联系到文里面就会通很多

江源县19567977876: 鲁迅的“分外之书”读书方法 -
唱莎西罗: 鲁迅认为,有系统的读书方法有四种.前面三种不难,最后一种则需要功力.若能够达到第四种阅读层次,必定能成一家之言.第一是添朱线,也就是读书时在文字旁划线标记.虽说划线,但也有讲究.否则一本书画的乱七八糟那怎么得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