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龚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不是教师简单地提出问题,一问一答,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并视为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问题呈现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得,也可以由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既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问题,如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的有关的问题,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什么影响。问题可以是单一性的,如:怎样评价唐太宗的功过是非;什么是战后雅尔塔体制,它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什么影响。问题也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紧密联系的,如: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看今天社会生活的变迁。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发现和自主学习来生成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也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2、因材施教,因人而易,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问题情境(1)充分利用历史知识中隐藏着的矛盾事实,通过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如:毛泽东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犯了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党章中仍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利用学生讨论中对某一问题发表的不同观点,通过辩论,创设问题情境。如: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3)介绍史学界对某一历史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如:对哥伦布远航,发现新大陆的评价,我国史学界就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他是将美洲纳入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应予以肯定;有人认为他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的疯狂掠夺和血腥屠杀,是印第安人的一场灾难,应给予否定;有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发现新大陆,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因此,必须全面、辩证、客观和公正地加以评价。(4)有目的将历史与社会现实加以有机联系,通过以史为鉴,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创设问题情境。如:我党历史上曾有两次极“左”的思潮,给我国革命事业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从中深刻体会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今天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要防右,而更主要的是防“左”的正确论断。(5)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在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如: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态的“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七雄形势图”,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两图进行比较,深入思考在地理空间位置上,各国的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6)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假设和对假设的检验,引发思考,激化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如:二战结束之际,美国为尽快结束战争,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假如你作为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是否认为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解决战争的唯一出路,是否还有其它的途径来尽快结束战争。(7)强调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进行积极地体验、想象,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如:以“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为题,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穿越时空隧道,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和暇想。

特级教师李惠军曾经说过:“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语境和令人晕眩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滑稽可笑的表演、眼花缭乱的活动等。鲜活的历史知识以及史学的厚重、深刻、哲理,在层出不穷的教育术语、政治天条和视同环境的引领和辅助下,显得如此苍白和浅薄。”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当中影响最大、最彻底、最难以把握、争议也最多的莫过于课程的"情境设计"问题.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方式改革,毫无节制地进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偏离了学科本身特点,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那么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要求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应与当时的历史史实相符合,不能违背历史,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并且概念要准确,没有知识性、思想性的错误。
教师在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时,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不能的夸大或进行艺术的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历史感。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现历史情境时,应该注意所展示的声像资料的科学性,如果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感官形象是文艺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今人的绘画等,很可能是背离历史真实的,其作用恰恰是误导。因此教师对采用的声像资料光看品种题目不行,一定要看看其内容、画面,听听其配音。了解所有的画面是否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对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影视作品与历史史实的区别。
教师在把历史小品引入课堂,让学生编演历史短剧以再现历史时,要对历史小品、短剧的内容进行指导,以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如在学习禅让制时学生编演了尧、舜、禹禅让的小品,学生在表演时说,尧把皇位让给了舜,舜做了皇帝。后来舜年老了又把皇位让给了禹。秦朝以前是不存在“皇帝”这一称谓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对这种知识性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或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错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评判史实的真伪,从而形成客观真实的历史认识。
2、要注意目的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目的明确时,行为成果就大;目的不明确时,行为成果就小,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出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并不是目的。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要考虑通过创设情境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激发兴趣、引起动机还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还是加大密度、节约时间;是用来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还是来加强思想感情上的熏陶……总之,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是为了展示现代教学媒体,或为了演小品而创设历史情境。
教师应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而不能成为教学目的。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效的历史信息,要为学生所掌握,这需要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反思、交流和表达来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离不开视听,对所接受的信息的感知和理解离不开思考。只有将视听与思考统一起来,才能使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才能实现认识的深化。在这一过程中视听是感受外界的刺激,思考是人脑对接受到的刺激进行分辩和比较,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视听与思考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和认识而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环境和场景,不仅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停下生动的形象,而且能从这些形象中得到启示、悟出道理、受到陶冶,发现和认识一些规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历史,在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分析思考和情感体验。
3、要注意实效性
实效性要求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时使用的方法、手段,选择的媒体,必须是教学上实用的、能达到最佳效果的,要注意不要拼凑,不要把媒体当成装饰物,要注意实效。这需要教师坚持两个出发:一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出发;二是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教师要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的需要选择使用最佳的方法、手段,最佳的媒体,发挥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的优势,让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使所创设的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记忆新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每一种教学方法、手段、媒体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每一种教学方法、手段、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功能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某一种方法、手段、媒体应用在某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比其他媒体更为有效。教师应认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根粉笔,或加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既是一种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个语言幽默、思想深邃、知识渊博、情感丰富、风度儒雅的历史老师,他的言行中所折射出来的智慧,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
从现有教学条件出发,把计算机与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无疑将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求得实效。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看到现代教学媒体种类很多,性能各异,在表现方法和使用效果上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缺点,没有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教学媒体。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对人体的多种感官进行多方位的延伸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该对性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选择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交互应用,扬长避短。
齐健教授说过:“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学科本色。教学设计应注意体现“素课”(摈弃浓妆艳抹、穿靴戴帽),在看似朴实的设计中内隐厚实的史学功力和教育底蕴,蕴藉着思维的深刻性、穿透力,强调思辨性。一切的教育教化应当是从“读史、说史、学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彰显的。在教学手段、教学技巧上宜力求简约。简言之,一句话:要‘返璞归真’。”

一、利用“热点”问题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东西,但历史又是过去和现实永无休止的对话,是对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在形式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瀑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最佳课堂教学情境,既能教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利用“热点”问题创设最佳课堂情境可在课前引言,也可在课中以及在课后知识小结,视事实情况而定,根据教学内容是需要适时引入。可以由教师直接引入, 也可以由学生的提问来引入。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导入图片、录象、声音等各种资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发“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我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在引言设计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热点”问题,美日模拟夺取钓鱼岛联合军事演习,等等引入新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满腔愤怒地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把学生带入预设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日本满腔愤怒的情绪,爱国主义教育到了很好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日军的侵略罪行,这样就顺利成章地进行新课教学。
又如在学习本课的最后一目“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时,我引入了当今的热点“台湾问题”,中国的统一政策与台独势力的斗争,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台湾问题,我就因势利导谈到中国的统一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课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比近代中日两国,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的境遇相似,为何几十年后的十九世纪末两国情况却大相径庭呢?提出讨论问题:谈谈你眼中的大和民族,这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大和民族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但是引入“热点”不能喧宾夺主,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还要随时捕捉学生是闪光点,引入方式不拘一格。另外,提醒各位同仁,利用这种方式必须关注时事动态,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在平时积累素材,才能在课堂上随机提取。
二、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创设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共演一台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活动,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语言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谊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的教学手段,语言描绘情境,对历史教学无疑是很重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授课时,语言简明生动,能增强艺术渲染力,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相反,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环节,授课时语言呆板、枯燥、冷漠、照本宣科,必将使得历史知识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例如在讲到“共产党艰苦的反扫荡”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场景。 “当五壮士英勇跳崖后,日本的军事指挥官,命令所有的日本战士整齐的排列成行,站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然后慢慢转身离开……”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目光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就在这瞬间迸发出来,无法压抑。我和学生都达到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就是历史情景的魅力。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要学生在历史情景中去思考问题,可以更好的感受历史。在感悟中去探究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
又如在讲黄海海战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志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绝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是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在黄海惊滔骇浪中。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动,感受到了历史上的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到了邓世昌的为国献身的无畏精神。
三、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创设情境
历史知识虽然具有“过去性”,但又具有“直观性”很强的特点,包括如实物、模型、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和图表以及文物古迹等。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把这些“知识”生动、形象、鲜明地展现于他们面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通过这些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将仿制的秦“圆形方孔钱”(价格很便宜,容易买到)向学生展示并作了适当介绍,并出示清朝的“康熙通宝”加以对比,使学生对“秦始皇规定以原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样式”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实物例证是学生获得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基础,它使学生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历史,有条件的都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展示。
四、运用录音、录像、微机等,再现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成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片段、微机的演示,能提高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感知历史,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程序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它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照片,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如在讲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内容时,不妨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电影《鸦片战争》片段等作为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进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去感受民族的耻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谈谈感受 ,之后再观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主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录像资料,使学生充分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统一,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无比的自豪感。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起起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热情;最后师生齐唱歌曲《歌唱祖国》(配乐曲),坚定同学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又如在讲解“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遍野的大豆和高粱……九一八,在那一个悲惨的时刻,我离开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九一八……”在悲凉的歌声中,学生的胸中升起一股对入侵者愤恨的怒火,对祖国母亲无比的热爱;使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运用讨论、抢答、争辩、竞赛、游戏等方法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的抢答、争辩、竞赛、游戏等活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通过竞赛或抢答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例如在《戊戌变法》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荣禄、李鸿章、康有为等,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进行论战,从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封建顽固势力不仅仅单指顽固派,还包括洋务派,同时也了解了两派论战的内容,突破了重难点。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六、采用角色扮演法体会历史情境,激活课堂
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这堂课的好坏,与导演的技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历史材料,通过精心策划,使之成为小品,整个教学由学生和教师通过表演进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作深入浅出的说明。例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即可采用角色扮演形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几个历史人物,围绕“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又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课时,可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扮演新兴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农民。要求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加以评论。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给予适当讲解和启发。然后请学生发表看法。又如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让学生事先准备,模拟“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进行劝说和“兵谏”的大致过程,增强了课堂的生动和实感。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学生的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通过表演,再现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情景中,可以更多的体会历史,感悟历史,深刻认识历史,思考历史,更好的面对未来。
这种教学形式诱发了学生的自我表现,使学生在处于兴趣浓厚的兴奋状态中学习,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创设现场情境
文物古迹作为一种实物教材,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许多文物古迹被命名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基地。百闻不如一见,文物古迹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物质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任何别的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或别的地方的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碑现场去参观游览,让学生欣赏、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提高修养,丰富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如近代历史上广西钦州曾经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他们打败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是近代史上国人引以自豪的亮点,今在市区内的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于1996年11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钦州人民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市区内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游览民族英雄的故居,让学生去了解、认识和体会“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段历史,感受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市政府打造“大旅游”品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当然,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课堂情境不仅局限于以上方式,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让学生唱课文内容相映衬的歌,也能创设一个新颖的教学情境。总之,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和兴趣,就要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景,把形、声、色、情融为一体,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请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共演一台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活动,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语言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谊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最...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学历史说课应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1、老师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都有深入了解。了解该门学科的组织结构、同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有效地准备教案。设立学生学习目标时将学生看作投入、自信的学习者;把对学生的生活真正重要的主题作为备课的基础;每学期都有大纲、教学目标、学生产出期望和一个教学日历;备课目标同波士顿...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认识历史
历史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同,教师本身的素质特长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等,采取灵活多样、适时对路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导演,达到美、活、实的艺术效果。我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条件先后采用过参观总结法参观历史展览、革命...

如何理解历史新课程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看法求答案
历史教学应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既能提升课堂活力,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避免历史教学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历史的真实过程比一味的说教要具体形象,学生也乐意去创造...

如何进行历史事实教学
”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教学理念和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业务素质好、基本功扎实...

论文结合教育历史研究特点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教育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教师要深入挖掘,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之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专题讲述,而是散乱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渗透、...

历史学科论文
历史学科论文 范文 一: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虽然讲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们要看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历史史实和...

浅谈如何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五四青年节”时,举行“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3月5日则可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社会公益活动;7月1日,组织“纪念...

重视史料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史实,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从史料在教学中的分类、作用及运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史料的分类和作用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它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历史上的史料汗...

永川区17833073477: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
苌翟劳麦: 在新课改的作用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考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要用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观,构建并完善初中历史学科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永川区17833073477: 浅谈历史课堂怎样开展教学活动 -
苌翟劳麦: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大量学生活动的增加,符合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大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许多历史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确实存在着明显局限,在我们实施“学生活动”这一教学模式时,往往过分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永川区17833073477: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
苌翟劳麦: 摘 要:为了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阐述“紧扣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得出了历史教师从以上几方面着手,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剩余2096字)

永川区17833073477: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
苌翟劳麦: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从事历史教学已有七年,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

永川区17833073477: 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
苌翟劳麦: 1. 历史典故和成语的运用很关键 2. 借助多媒体省事省效 3.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永川区17833073477: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
苌翟劳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评价机制都有了新的变化.作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传统教学中...

永川区17833073477: 浅谈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
苌翟劳麦: 在我国进一步的课改过程中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学校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在逐渐地降低,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是教育者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实现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提升,还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本文就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作一简要的研究与探讨.

永川区17833073477: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巧妙设问 -
苌翟劳麦: 一、要充分挖掘提问功能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永川区1783307347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
苌翟劳麦: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在坚持人文性的同时,更加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

永川区17833073477: 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
苌翟劳麦: 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教学现状,而是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求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率应该是值得注意和追求的问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