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十恶”分别应处以什么刑罚?

作者&投稿:移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十恶”分别应当处以什么刑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古代律法中,罪犯在遇到皇帝大赦时,即使是已经被判处死刑者,也通常能够得到赦免,但有一种罪犯却不在赦免之列,那便是犯“十恶”者,而这也是古代最为严重的罪名。《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且为常赦所不原,意思是说就算皇帝也不能用“八议”特权对其进行减轻处罚,且不在大赦之列,而这也是“十恶不赦”之说的来源。

“十恶”作为古代最重的罪名,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唐律》有载,“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没,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这明确表明,所谓的“十恶”罪行,源头便是西汉《九章律》中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经过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到唐朝形成定制。

从两汉到曹魏,大逆不道不敬罪均得以延续,虽然较之汉朝有所改进和发展,但仍然不如后世那般明晰和规范。直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战火连绵,为了维持统治,关于这一系列的罪名才开始加重和明晰。

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尚书令、赵郡王等上奏《齐律》十二篇,在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此被称为“重罪十条”,而这也成为了“十恶”的雏形。

北齐武成帝高湛剧照

到了隋朝开皇初年,由于佛教的兴起,遂将佛教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对《齐律》中的“重罪十条”予以了沿用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法制层面的“十恶”之罪。《隋书·刑法志》有载,“开皇元年……更定新律(即《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对比“重罪十条”和“十恶”可知,隋朝时将“重罪十条”中的“反叛”改为了“谋反”,将“大逆”改为了“谋大逆”,并将“叛、降”两罪合兵为了“谋叛”,同时增设了“不睦”之罪,并正式定名为“十恶”。

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基本沿用了这一规定,并始终将其作为刑律中最重之罪,而自《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且为常赦所不原”之后,历代封建法典皆将之作为不赦之重罪,这便是“十恶不赦”的由来。

“十恶”具体指哪些行为,都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正如《唐律》所载,“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十恶”之罪作为历朝历代的重罪,朝廷对触犯这些刑律的罪犯的处罚往往以从重从速为原则。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十恶”的具体内容和惩处标准。

1、谋反:谓谋危社稷。主要是指图谋、参与推翻封建阶级政权,或谋害君主的行为。谋反可以说是“十恶”中的首恶,《唐律》规定,“犯者皆斩,家属缘坐,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明、清律法对此则更为严厉,“犯者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2、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主要指图谋、参与毁坏帝王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也被称为“大逆不道”。《唐律》规定,“本人不分首从皆斩;其父亲和十六岁以上的儿子皆绞;妻妾和十五岁以下的儿子以及母亲、女儿、儿子的妻妾、孙子、祖父、兄弟姐妹全部入官为婢;家中的部曲、奴婢、资财、田宅也全部没官;伯叔父、侄子无论是否同居,皆流三千里”,就算仅仅图谋而没有实际行动,也要被处以绞刑。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规定“凡谋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大功以内满十六岁以上的男性亲属全部处斩”。(注:大功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

3、谋叛:谓谋背国从伪。主要是指图谋背叛国家、投靠敌国,反对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以及为支援农民起义而进行武装反抗的行为。《唐律》规定,预谋而未行的谋叛行为,首犯处绞刑,从犯流刑;已经经“上道”者(即已经实施叛国行为的),不分首从一律处斩刑,妻、子流二千里;率领部众百人以上叛国投敌、父母、妻、子流三千里。此外,百姓“亡命山泽”不听官府召唤的,也以企图谋叛论处;而胆敢抗拒官兵的,则以“上道”论处。明清律法则规定,凡共谋者,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人家为奴婢;财产没入官府,父母祖孙兄弟不问同籍或异籍,皆流二千里安置。知情故纵隐藏者绞,知而不首告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谋而未行,首犯处绞刑,从犯杖一百,流三千里。有能告捕者,将犯人财产全给充赏。知情而不首告者,杖一百,徒二年。逃避山泽不服追唤者,以谋叛未行论;拒敌官兵者,以谋叛已行论。

4、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主要是指殴打、谋杀尊亲长辈的犯罪行为,唐朝以后则主要指家族内部犯上侵害的罪名,包括子孙殴打、谋杀祖父母、父母;侄子杀害伯叔父母、姑母;弟弟杀死哥哥、姐姐;外孙杀死外祖父母;妻子杀害丈夫或丈夫的祖父母、父母等。《唐律》规定,凡是犯恶逆者,不分首从皆斩。明清律则更进一步,加重至凌迟处死。

5、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肢解人,造畜蛊毒、厌魅。主要是指灭绝人道的行为,即将一个家庭中三个没有犯死罪的成员杀掉,或是将人肢解杀掉,或用虫蛊制造毒药害人,或以邪术或巫术等诅咒他人的犯罪行为。《唐律》规定,凡犯不道者,不分首从皆斩,明清则规定为凌迟处死。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厌魅”(即邪术、巫术)这个行为到唐朝基本终止,此后这类罪行不再被列入“十恶”。

6、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主要是指危害皇帝人身安全或尊严的犯罪行为,即盗窃御用物品(祭品、生活用品、印信等)、因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写错药方或封题、触犯食禁、制造车辆和船只不牢固)、不尊重皇帝(指责皇帝)及钦差大臣等犯罪行为。《唐律》规定,“诸盗大祀神御之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诸盗御宝者,绞;乘舆服御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诸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者,医者绞”;“诸造御膳,误犯食禁者,主食绞”;“诸御幸舟船,误不牢固者,工匠绞”;“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者,绞”。明清律与此大致类同,基本以斩、绞为主。

7、不孝: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若供养有阙;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主要指子孙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为,即控告、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为父母服丧期间,谈婚论嫁、寻欢作乐、 *** 孝服;知祖父母、父母丧,隐瞒不办丧事;以及谎称祖父母父母丧等等。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孝道,因而隋唐以来关于不孝之罪处罚的也极为严格:例如子孙告发或诅詈祖父母、父母,告发者和谩骂者都要处以绞刑;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徒三年;违反祖父母、父母的教训和指令,徒二年;对祖父母、父母的供养不充分,徒二年;在服丧期间违反孝道,徒三年,如娶妻、出嫁、奏乐、脱掉丧服改穿“吉服”;“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

8、不睦:谓谋杀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主要指亲族之间互相侵害的犯罪行为,这里的“缌麻、小功、大功”主要是指亲属范围,“缌麻亲”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唐律》规定,谋杀缌麻以内尊长的,流二千里,尊长谋杀缌麻以内卑幼亲属的,各依故杀罪减刑二等;将缌麻以内亲属的卑幼亲属强行出卖为奴婢的,和斗殴杀死期亲以内卑幼亲属同样处理;妻子殴打、谩骂或告发丈夫和大功以上的尊长及小功以内的尊属。妻子殴打、谩骂丈夫及尊长亲属的,比照丈夫的同样行为减罪一等,告发丈夫以及丈夫的祖父母、父母的,徒二年。明清时期,基本沿用了“不睦”的律文,但在适用范围上有所改变,不用是尊卑长幼,而是“专指尊长”,也就是说只有卑幼对尊长犯杀卖殴告罪,才入“不睦”,反之,尊长对卑幼的杀卖殴告,并不入此条。

9、不义: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隋唐以后主要指平民谋杀本地各级地方长官,士兵谋杀本部五品以上的长官,学生谋杀老师。凡是意图谋害而没有实施者,流二千里;已造成伤害的判处绞刑;已经杀害的,判处斩刑。

10、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这里的“和”是指通奸,隋唐以后主要指小功以内的同辈亲属的通奸 *** 行为。《唐律》规定,凡是犯内乱者,双方均流两千里;如果是 *** 的,男方处绞刑;如果是和祖父、父亲的妾通奸的,或是和小功以内不同辈分之间通奸的(指伯叔母、姑、姐妹、儿媳或孙媳、侄女)也要处绞刑。

“十恶”作为古代重刑,不仅朝廷对其惩处极为严厉,而且在初唐时期,如果地方州县有人触犯“十恶”,就连主管此地的州刺史也会遭遇到弹劾惩处,可见朝廷对这些犯罪行为的重视程度。




十恶不赦怎么来的?
古代是比较封建的,对于刑罚上的规定是很讲究的。十恶不赦是指犯有这十大重罪的人不能赦免。十恶分别是以下:1、谋反,阴谋造反,推翻封建王朝;2、谋大逆,谋化毁坏皇帝的宗庙、祖墓或宫室等蔑视和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3、谋叛,暗中策划背叛朝廷的行为;4、恶逆,对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

“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对“十恶”分别要进行哪些处罚?
规定“八辩”不适用于十恶不赦的人,即皇帝不能利用“八辩”的特权减轻刑罚,也不列入大赦,这也是“十恶不赦”论的来源。作为古代最严重的犯罪,“十恶”是如何发展的?年,“有十事,故称十害。但汉室九章虽未湮灭,其不敬之眼可见,故原配夫开始建立汉室。这就清楚地说明,所谓“十恶”罪,源于...

谁"十恶不赦"的意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

古人说的十恶不赦到底是啥意思?
开门见山地说,其实所谓的恶不赦,表面意思指的是: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你数一数,是不是正好是十个?嗯,正好是10个,这十种罪行,我们习惯称之为十恶。那么,这“十恶”的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

“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十恶”分别应处以什么刑罚?
《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且为常赦所不原,意思是说就算皇帝也不能用“八议”特权对其进行减轻处罚,且不在大赦之列,而这也是“十恶不赦”之说的来源。 “十恶”作为古代最重的罪名,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唐律》有载,“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没,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

十恶不赦这个词中的“十恶”指的是哪十恶,为何不能赦免?
在汉语当中,如果一个人犯的罪特别严重,罪大恶极。那么我们通常会用一个特定的词来形容,叫做十恶不赦。但是,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十恶又是指的哪十恶吗?所谓的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十种罪行。不过,十恶最早其实并不是十种犯罪,...

古人所说的十恶不赦是指的哪十恶吗,为什么不能赦免?
在汉语当中,如果一个人犯的罪特别严重,罪大恶极。那么我们通常会用一个特定的词来形容,叫做十恶不赦。但是,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十恶又是指的哪十恶吗?所谓的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十种罪行。不过,十恶最早其实并不是十种犯罪,...

“十恶不赦”是指哪十恶?这些罪过连皇帝也无权赦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但凡说到某个人坏到了极致,往往都会咬牙切齿,用“十恶不赦”来形容此人的恶行,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怒。“十”在语境中表示最多、全了、满了,十恶不赦,那就是恶贯满盈。古人往往给敌人列上十大罪名,以便出师有名,到了隋唐,经过隋代《开皇律》与唐代《唐律疏议》对之的进一步的...

古人所说的十恶不赦是指的哪十恶?
“十”在语境中表示最多、全了、满了。十恶不赦,那就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的人。十恶不赦,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在我国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就有“十恶”之名,它是在西汉的“...

大家都来看看自已是不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十恶又是哪十恶
形容一个恶贯满盈的人,我们会用到"十恶不赦",表示这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十恶又指哪十恶。十恶,最初是佛教用语,指十种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苦报的恶业,行十恶程度严重的,要受大苦报,故又称十恶业道。《佛说未曾有经》说,十恶为:"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
承邦开喉: 十恶的部分罪名(如大逆、不敬、不孝、不道)在秦汉的法律中已经出现,到北齐时形成“十 条重罪”,隋朝《开皇律》在北齐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为“十恶之条”....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之“十恶”是怎么来的?
承邦开喉: “十恶”,最初是佛教用语,指十种当堕入 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的恶业,故又称... 作为不赦重罪,因此,民间遂有“十恶不赦” 之说. .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的来由?
承邦开喉: 这个提法是战国以后逐步形成的,隋朝时,已把“十恶”定入法典,唐代以后直至明清,“十恶”说法相沿成习,已经固定程式化了,而且“十恶不赦”渐渐成了形容词语. “十恶”指:一谋反;二谋大逆;三谋叛;四谋恶逆;五不道;六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义;十内乱. 对皇帝不敬或违反其教,定为不赦,是古代呀当代极权国家才有的事. 现在,虽然刑法已经不同,“十恶不赦”作为罪恶滔天不可赦免的同义语却保存下来,至今还常使用.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承邦开喉: “十”在语境中表示“最多”、“全了”、“满了”的意思.十恶,就 是恶贯满盈了... 10. 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如今,人们仍常用“十恶不赦”来形容罪大恶...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承邦开喉: 仙姐: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 把“重罪十条”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而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一词的由来,是哪十恶?
承邦开喉:十恶: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历史上,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十恶不赦"这个词,是在元曲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里:"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是指哪十“恶?我们常说的十恶不赦到底是指哪十恶”?
承邦开喉: “十恶”指:一谋反;二谋大逆;三谋叛;四谋恶逆;五不道;六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义;十内乱. 十恶中有些须说明一下,“大逆”指做了不利于君主的事;“恶逆”是有意恶性攻击君主;“不道”是指违反礼教;“大不敬”则是对皇帝冒犯不恭敬.顺便说一下,后来“大逆不道”也成了成语,也是罪大恶极之意,它的来源是由“大逆”和“不道”组合而成的.当然,这“十恶”带有明显的封建社会特点,其中大量涉及皇上君王的戒条. 现在,虽然刑法已经不同,“十恶不赦”作为罪恶滔天不可赦免的同义语却保存下来,至今还常使用. 对皇帝不敬或违反其教,定为不赦,是古代呀当代极权国家才有的事.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
承邦开喉: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 “重罪十条”. 《齐律》曰:“列重罪十条:...

凯里市18331518101: 释义如何?典故十恶不赦的溯源?典故十恶不赦的溯源、释义如何?
承邦开喉: 十恶不赦这个典故的溯源:《隋书.刑法志》中对“十恶”有明确规定,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佛教中亦有“十恶”之说,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恶语、秽语、贪欲、嗔恚、邪见.以上十恶均为不赦之罪. 该典故释义为:现泛指罪行重大,不容赦免.

凯里市18331518101: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承邦开喉: 一、谋反.指的是以各种手段企图推翻封建政权的,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指叛国罪.这与谋反有明显的不同,谋叛是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杀不应该处死因的三人以上以及肢解人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殴打、控告丈夫和大功以上的尊长以及小功尊属.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