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指挥了松山战役?

作者&投稿:谯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松山战役总指挥谁?~

时间:1944年9月2日-9月7日。指挥:第8军副军长李弥、第103师师长熊绶春。主力:第103师各团及直属队、荣3团、第245团、第246团。进展:夺取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收复松山。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它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主要指挥官(中国):钟彬,李弥,王治熙,何绍周
日方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

对于抗战中缅北站场的松山战役的指挥官,目前有两种版本。一个说法是远征军第八军军长何绍周,一个说法是第八军副军长李弥。两种都有理有据。来源不外乎是两本纪实文学——邓贤的《大国之魂》和方知今的《血战滇缅印》。
    
  两位作者都是与历史事件休戚与共的当事人后裔。
    
  邓贤的父亲当年是学生兵,家庭比较优越,受蒋委座“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奔赴印度的蓝迦特练营受训,毕业后在某炮兵团当陆军上士,战后又在金陵大学机械制造系深造,并投到数学大师华罗庚的门下,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工程师。十年浩劫中被打倒。
        方知今的父亲方靖出身寒微,投考黄埔军校四期,官拜国民党军七十九军中将军长,在解放战争中被俘,一九六六年得到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在抗战中,方靖是陈诚的亲信,做政协委员时口述过《六见蒋介石》一书,足以为历史见证人。
    
  作者邓贤和方知今,为恢复历史本来的面目,皆反复实地勘查,广泛取证,并直面采访当年远征军幸存者,上至将领,下至普通一兵。可以说,两人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那么,对于“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松山战役,堪为缅北滇西站场转折点的惨烈血战,其实际指挥官,是军长还是副座,二者却有分歧。
  
  《大国之魂》的“松山大血战”一节是这样说的:
  
    
    第八军原为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驻昆明。军长何绍周,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的侄儿。何氏虽然身为中将军长,实际并不擅长打仗。尤其不擅长与日本人打仗,因此每有战事或遭遇激烈战斗,便将前线指挥权慷慨交与副军长李弥,自己蹲在第二线掩蔽部里观望。
    
    李弥,号文卿,又名炳仁,云南腾冲人氏,农民家庭出身。该员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九二四年投笔从戎,在滇军里做勤务兵。二十年戎马生涯,历经大小百余战,终于官至少将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当然,少将副军长决不是李弥的最高理想,如果说中国的何绍周们是依靠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后门后台轻而易举取得高位的,那么平民出身的李弥们便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功劳、汗水、忠诚、狡诈,以及察言观色、忍辱负重、卖身投靠、铤而走险等等来实现。
  
  总之李弥们付出的终归比得到的多得多。
  
  ……
    
    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除了死伤累累,几乎无计可施。李弥心一横,将指挥所搬上前沿阵地,亲率参谋长及美军顾问到主攻团督战三日,方才昭然省悟。他在作战日记中留下后话云:
   “……攻打松山,乃余一生之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垒、火力。若与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其工事,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
  
    
  也就是说,松山之战不应以占领山头为目的,而必须将敌人堡垒逐个予以摧毁,消灭其有生力量,最终始能大功告成。
  
  后面还有当年老兵的叙述:
  
    
  “据我个人所知,国民党军队里没有督战队,也许只是我所在的部队没有。荣一师攻下子高地,被敌人反攻,李弥急了,亲自率领敢死队上战场。
  
  “你问松山战役取胜的关键在哪里?我看除了中国官兵打得勇敢和美国飞机支援外,战术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李弥及时调整战术,第二是使用火焰喷射器,第三是爆破子高地成功。”
    
  叙述人陈伟是当年三〇七团副团长,伤愈后升任团长,历任少将师长,一九四九年在广州率部起义。做过昆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昆明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委。
  
  张羽富,男,六十六岁,原国营陇川农场二分场场长,离休干部。……很高兴有人从省城大老远来同他聊聊往事,尤其是扯扯那些不好写进档案又始终让人耿耿于怀的历史旧账。
   
  “……打大垭口的时候,李弥想出一个办法,从炮兵调来几门小钢炮(山炮),抵近地堡直射。这样起了一些作用。炮兵消灭不了的死角,就由我们工兵用火焰喷射器解决。
    
   “八月二十日早上,……所有的部队都撤下大垭口,李弥下令起爆。那天卫立煌、宋希濂、何绍周都早早地过了江,还有几个美国将军和高级顾问也在掩蔽部观看。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我看见他的手有些抖,……开始似乎没有动静,过了几秒钟,大地颤动一下,接着又颤动几下,有点像地震,掩蔽部的木头支架嘎吱嘎吱晃动起来。……
    
  “……那些日本人眼看大势已去,拼命反扑……李弥急红了眼,抓一顶钢盔扣在头上,亲自带特务营上了松山主峰阵地。九月六号那天我看见他从主峰上被人扶下来,眼眶充血,胡子拉碴,呢军服变成碎片,打一双赤足,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了形。
    
  “松山战役好像就是李弥从主峰上下来的第二天结束的。那天夜里枪声响得特别凶,还有许多爆炸声。听说日本人手榴弹打光了,就扛起迫击炮弹柱石头上砸。后来打到中午,枪声才渐渐稀了。大概下午四、五点钟,山上传来消息,说胜利了。我看得清清楚楚,李弥坐在指挥部外面一块石头上,参谋跑上前向他报告,他没动,仍然僵直地戳在石头上,接着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
    
  在这里,张羽富提出了,是李弥调整战术,并想出的办法,用山炮抵近地堡直射,才对敌构成了有效的火力打击。并且,亲自率特务营攻打主峰。
  
  
  
  在《血战滇缅印》中,方知今却花费了两章半的笔墨来叙述何绍周如何指挥作战:
   
  卫立煌召见第八军军长何绍周,要求第八军派部队接替松山攻击任务。
    
  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何应钦因膝下无子,便过继何绍周为子,所以这位少爷军长浑身是刺,对谁都不买账。部队开到滇西,他对长官部的兵力部署很有意见,现在听说又要他分兵去攻松山,怨气顿时膨胀,竟然质问卫立煌:
    
  “钧座,第八军四月中旬奉命开到滇西,长官部即部署:第一〇三师驻云样——弥渡,第八十二师任保山西部江防,荣誉第一师第一、第二团在镇安街,第三团第三营守卫保山机场,好好一个军,被拆得七零八碎,现在又要抽调一部去攻松山!请问是何道理?”
    
  卫立煌早已风闻这位何大少爷“软硬不吃”,在谈话前参谋长萧毅肃就跟他“打招呼”要“好说好商量”。但他不信邪,就是要去去少爷脾气的火。……
   
  ……
   
  在国民党军界,仅靠父辈权势裙带关系,是不能服众的。……何绍周的傲气,自然也决非仅靠何应钦的权势,他早年曾进过日本步兵学校深造,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身经百战,颇有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所以他在松山攻击战中,兵力部署和指挥方面还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第八军的阵容也比较整齐:由第一〇三师、荣誉第一师及第八十二师组成,李弥任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梁筱斋任军参谋长。
   
  ……
    
  接下来概括了一下何绍周如何从第一〇三师起家,打过淞沪会战,如何弹压了杂牌的第八十二师一个团的哗变,并铁腕整训了这个杂牌军,使之成为善战的正规军。
    
  然后开始第二次攻打松山,却收效甚微,一月之久却未能克下。卫立煌接到蒋委座的死命令,限于“九一八”之前必须攻下松山,否则自军长以下团长以上,以贻误戎机论处,绝无宽贷。何绍周却先跟卫立煌发了脾气,说这种填人的战法不能再打下去了,于是跟卫立煌冲突起来。第八军副军长李弥和参谋长梁筱斋不断替何圆场求情,卫立煌也说了些掏心掏肺的话,才缓和了气氛。何绍周虽然坚信,“松山最后是能打下来的,但我何某不要‘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辞职!”
    
  最后卫立煌只好祭出委座手谕,军令如山,众人只有忌惮。
  
   
    何绍周再不敢发少爷脾气了。于是在卫立煌主持下,认真研究破敌之计。
    
    大家都说炮兵远距离轰击难以奏效,卫立煌当机立断:将炮兵阵地移至敌阵地近处,直接命中后一点多发,达到纵深摧毁效果,这样做炮兵有被敌人摧毁的危险,但卫立煌认为即便付出代价也是必要的。战术是:大炮直接命中,迫使鬼子退守下层掩蔽部,步兵即可突进。再以火箭筒补击“凿孔”,火焰喷射器对准“孔”射入火焰,将鬼子彻底消灭于堡内。
    
    王景渊提出的办法也得到卫立煌肯定:以挖交通壕方法由进攻阵地末端向敌阵地延伸,接近敌堡再进行坑道作业,至敌堡下进行爆破。
    
    兵力部署调整:调第三〇八团加人第三〇七团左翼,调第二五五团主力加强阴登山方面。
    
  在这里,移近炮兵阵地,直接命中敌堡达到纵深摧毁效果的战术,并非是李弥提出,而是归于卫立煌。并且,只字未提第八军战斗指挥权的交接转移。
   
  正主未亡,副职焉敢僭越?
    
    —九四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第八军在松山再度发动进攻。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沙盘大战,孟烦了与张立宪攻防推演。张立宪请求美军盟友炮火支援,先轰炸胶着状态的阵地。孟烦了说“你的第一主力团残部还在呢”,张立宪面无表情表态“为国捐躯,得其所哉”。孟烦了立刻回敬“敢情烧死的不是你”。      然而,真实的战争就是这样血腥残酷无人性,容不得妇人之仁,也容不得什么灵魂拷问。在胡思乱想之前,敌人的炮火早轰过来了。
  
    
  那么,何绍周究竟是不是个甩手掌柜,一介草包,靠父荫爬上高位的?
  
  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里,何绍周是因为在鄂西战役有功,才被蒋委座提拔成第二十五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后又遭陈诚排挤,被隔出指挥官位置。直到一九四四年五月,才被重新任命为第八军军长。六月,即受命接替新二十八师,担任松山战役的主攻。
   
  “六月下旬,何绍周部接替攻击松山的任务。……过江后,何绍周根据敌人坚垒深藏的情况,申请上级每天用飞机轮番轰炸,集中本部重炮不断轰击,同时组织步兵昼夜不停的攻击。……这次战役,何绍周先后指挥第八军进行了九次大的攻击才克复松山。……但第八军自身也损失不少,全军伤亡三千多官兵。由于松山光复,运输畅通,龙陵很快收复,远征军乘胜进攻,相继收复芒市、通放、畹町。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滇军远征军与驻印远征军在芒友会师。”
    
  该书李弥的松山战役一节是这样的:
    
  “一九四二年日军侵占此地后,多次加修工事,易守难攻。七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指挥部队与固守松山高地的日军五十六师团二三联队反复争夺,两月余未能攻下。李弥接替指挥,他集中火炮,近距离直接瞄准日军坚固工事,由美军飞机配合,低空投弹,遂将敌人工事摧毁。十月,克复松山,全歼守敌。在这次艰苦、激烈的反攻战中,该军一师三团伤亡三千多人,整编时仅存一连人,为此,惠通桥边和昆明的圆通山曾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同一部书,在细节处也有出入。而且,李弥的“接替指挥”明显是引用了《大国之魂》的说法。而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资料表明,有明确命令“李弥接替何绍周指挥战斗”。
  
  幸好,还有其他第一手资料。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的《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日战争的下册,收录了何绍周本人和几位第八军部下对松山战役的述略及回忆。




究竟是谁指挥了松山战役?
对于抗战中缅北站场的松山战役的指挥官,目前有两种版本。一个说法是远征军第八军军长何绍周,一个说法是第八军副军长李弥。两种都有理有据。来源不外乎是两本纪实文学——邓贤的《大国之魂》和方知今的《血战滇缅印》。 两位作者都是与历史事件休戚与共的当事人后裔。 邓贤的父亲当年是学生兵,家庭比较优越,受...

松山战役轶事
松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于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地点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的松山。中国远征军与日本帝国军队在此展开了激烈争夺。在第一阶段,71军新编28师师长刘又军与军长钟彬指挥作战,随后是新编第8军军长何绍周与日本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的对决。战斗分为两个阶段进行:6月4日...

松山战役,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攻坚战,松山战役打得有多惨烈...
在第八军各处杀上松山时,没什么人的本性的日军竟逐渐残杀中国慰安妇,第103师第307团副团陈一匡等人冲上松山时,在一处聚集点里立即救下了28名中国慰安妇,在其中有一名来源于朝鲜的中国慰安妇名字叫作朴永心,那时候新闻记者帮他们拍下了一张宝贵的相片。 松山对决,第八军各处投入了6045人的惨痛死伤,在其中战...

远征军松山战役
松山段是滇缅公路最险要的地段,刘华说,松山战役可以说是他经历的最惨烈的战斗。他说,其中有一条约1000米长的山路,简直是“白骨大道”,1公里长的山路,就有超过2000名战友牺牲。“后面的部队,从战友的尸体上经过,当时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日军赶出松山,为战友报仇”。由于战斗惨烈,许多战死...

满清“美人计”如何让大明王朝轰然倒塌?
因此松山大战之败对于大明王朝是一次严重的致命的军事失败,作为总督此战的洪承畴无疑难逃其咎。 网络配图 洪承畴的被俘后,早已心怀入主中原野心的清帝皇太极深知他对中原的地理、物情、民俗、世态了如指掌,军力布防更是烂熟于胸,一心想将他收为己用,对他备加关照,恩遇礼厚,并不断派人前去劝降。可是虽然不断派...

滇西腾冲作战 惨烈的松山战役为何没抓到日本俘虏?
“松山战役好像就是李弥从主峰上下来的第二天结束的。那天夜里枪声响得特别凶,还有许多爆炸声。听说日本人手榴弹打光了,就扛起迫击炮弹往石头上砸。后来打到中午,枪声才渐渐稀了。大概下午四五点钟,山上传来消息,说胜利了。我看得清清楚楚,李弥坐在指挥部外面一块石头上,参谋跑上前向他报告,他没动,仍然僵直地...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杜聿明一个判断失误,5万士兵葬身野人山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血战南天门”就是取材于松山战役。而该剧的一些内容也基本上再现了当时的东吁保卫战、斯瓦阴击战、仁安羌解围战和东枝争夺战的惨烈场景。 应该说中国军队首次赴缅作战失败主要是因为盟军同床异梦,各吹各的调,缺乏协调一致的指挥和行动。特别是英军畏敌如虎,强制执行错误的“弃缅...

孝庄皇后的生平?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

历史上洪承畴是一个怎样的人?
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狭龊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洪承畴破南京,要在石头城搞一个大的悼祭清军阵亡将士的法会。操办时,他早年学生金正希望门投谒,说是“百篇文章请老师指点指点”。洪承畴多年兵戎,厌听文事,托以目疾“看不清字”。金说:“不妨。学生读...

皇太极的女人
1641年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置紧张战事于不顾,立即兼程赶回盛京。 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

隆昌县17188973581: 松山之战的战役经过是怎样的?
支怡尼可: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右翼主帅,多罗贝 勒多...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率部抵达松山.清军针锋相对,抢先占据松山与锦州问 的乳峰...

隆昌县17188973581: 滇西松山战役将军是谁 -
支怡尼可: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它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主要指挥官(中国):钟彬,李弥,王治熙,何绍周日方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

隆昌县17188973581: 你们认为抗日战争中,最擅长打仗国民党将领是谁?杀死日本鬼子的国民党将领又是谁? -
支怡尼可: 第一个问题太难回答,在一次战役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国军将领应该是薛岳,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中,薛岳上将指挥国军歼灭日军第106师团...

隆昌县17188973581: 1944年,谁指挥滇西缅北大反功把日军赶出国门?
支怡尼可: 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起了缅北滇西战役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强渡怒江战役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将日军逐出国门.

隆昌县17188973581: 抗日时滇西松山战役李弥打的不错滇西松山战役是怎样的?
支怡尼可: 成王败寇,嘿嘿~~~~李弥确实不错! 远征军长官是卫立煌上将.字俊如,又名辉姗... 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 当参谋长向他报告:副军长,我们胜利了!李弥坐在指挥部...

隆昌县17188973581: 关于日军松山战役的几个问题松山战役国军死的人很多,日军1000人
支怡尼可: 一个是地形的原因.松山位于怒江西岸,山势陡峻,正好卡住交通要道.中国军队渡过怒江后,要攀登数千米陡峭的山坡向上仰攻,而日军的火力配置十分巧妙,能够覆盖...

隆昌县17188973581: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真实的故事么(感人)? -
支怡尼可:《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根据兰晓龙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中国大陆2009年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共43集.由于是原《士兵突击》制作班底制作,在《士兵...

隆昌县17188973581: 抗战时松山战役为何打得不够本?敌我伤亡比例接近1:7,而美军攻克
支怡尼可: 小小的松山守军不过千人(其中还有300是伤兵),而远征军为攻克松山先后投入3个师所属的10个团和大量附属部队,投入兵力超过20000人,历时近百天,伤亡近8000,耗费弹药无数.仅回国时间一项就不够本(迟滞3个月).

隆昌县17188973581: 南天门是被小日本挖空了吗, -
支怡尼可: 南天门只是虚构的一个地方,这场战役的原型可能是松山战役,比我们看电视要惨烈的多,日本人的各种防御相当的完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