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诞生对中国有几方面意义?

作者&投稿:文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民法典编纂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当时领导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工作的彭真、习仲勋等同志深入研究后,在八十年代初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陆续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总的看,经过多年来努力,我国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事法律服务取得显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民法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则制度,确立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分则制度,来调整各类民事关系。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规范民事活动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调整各类财产关系的物权制度,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合同制度,保护和救济民事权益的侵权责任制度,都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同时,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来源自:中国政府网

具体有以下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 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3、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4、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5、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6、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7、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扩展资料: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理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根基,只有筑牢这一根基,才能协调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民法典系调整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施行应成为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1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纳入民法典的规则,都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以“民”命名,说明民法典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民法典推进了民事立法的体系化。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我国民法典的颁布有力地促进了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在我国,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法,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民法典的颁布,使各个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根、主干与枝叶之间的关系。民法典是树根和主干,而民事单行法是枝叶,其必须以民法典为基础和根据。民法典的颁布促进了民商事法律的体系化。
3民法典的颁行有助于制度的科学化,为良法善治奠定基础。在我国,由于以前没有民法典,许多调整民事关系的重要规则不能通过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留下了法律调整的空白。这些法律空白一般是通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性规章予以填补的。而一些规章难免出现不当限制公民私权,或者变相扩张行政权的现象。民法典颁布后,其作为上位法,可以有效指导行政法规等,有利于避免民法规范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的矛盾冲突,可有效防止政出多门,保障交易主体的稳定预期,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民法典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编纂民法典,就是顺应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备、更加切实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较为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实际上有一根红线或者说一根主线,把民法典串联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逻辑性的整体。这根红线是什么呢?这就是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我国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维护人格尊严;(二)维护人身安全;(三)维护财产安全;(四)保障安居乐业;(五)维护生态环境。
5民法典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法典具有基础性和典范性,它是公民权利保护的宣言书,是民事主体的行为准则、依法行政的基本依循,也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遵循。民法典对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还表现在:一是资讯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统一裁判依据。三是提升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能力。民法典颁布后,如果执法和司法人员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民法典的规则,就可以基本把握处理和裁判民事纠纷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处理民事纠纷。
6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民法典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法典的制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它消除了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形成了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与其他领域的立法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良好运行。民法典内容广泛,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领域,为这些领域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作了法律安排,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另外,我国民法典通过对民事主体的确立,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规范、对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通过对物权关系、债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等一系列社会关系规则的确立,奠定了平等主体之间良性有序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础,使得民事主体不仅能广泛享有权利,还能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使得整个国家的微观层面都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这不仅是我们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体现,还将继续提升我们国家治理能力。
7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民法虽然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直接调整与国家权力有关的社会关系。但是,民法典通过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权利,并保证民事主体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为国家权力的行使确立了边界;政府机关对民法典的贯彻执行可以有效防止权力越界,助力法治政府的建设。民法典所确立的自愿原则扩大了私权利,限制了公权力。实践中,行政权力不断扩张的突出体现就是行政审批过多,不断挤压私权利行使空间。民法典的实施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其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这对民事主体而言意味着“法不禁止即权利”,将权利行使的主动权交给民事主体,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民事主体自我管理和创新的基础上,既把政府的行为限定在民事权利之外,又要求政府只能按照法定的权限安排其行为。与此同时,民法典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对私权利的保护,其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也可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广泛民事权利的赋予与权利保护原则的确立,为公权力的行使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国家权力必须尊重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不能随意地侵害民事权利。
8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所规定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民生问题。我国民法典总共1260条,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7编,内容覆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聚焦了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回应了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例如,民法典中破解“业主委员会成立难”“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等问题的条款,以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细化网络侵权责任、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和修复规则,都是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困扰的良心立法。由此可见,我国民法典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能够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确保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8这是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实际和国情的法典,它将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发挥积极作用。

“民法典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5月28日,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金平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的《亲历见证民法典》报告会暨“民法典百人宣讲团”成立仪式上,回顾了自己三次参与民法典编纂的过程。
第一次民法典起草确定三条立法标准
28日下午,即将迎来98岁生日的金平走上报告席,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金平教授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参加了我国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的专家组成员,被誉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以后,便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同年底,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的金平,被指派赴京从事新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那一年,他才32岁。
他回忆说:“宪法的颁布为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很快就把刑法、民法等的立法工作提上了日程。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就是在宪法颁布当年开始的,民法典起草小组就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央向我们强调了立法工作要掌握的三条原则:一是党的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从实际出发。民法典的起草从搭班子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是按照这三条原则进行的。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这三条,这是我工作的指导思想,很有用。”金平说。
按照“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办法出台了民法通则
1962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复苏,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被提上议程。金平受邀再次来到北京,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的主持下,继续从事民法典起草工作。
金平回忆说:“在近3年时间里,我们参加起草工作的同志一直都住在后库(全国人大机关原来的一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地工作。终于在1964年下半年完成了民法草案‘试拟稿’,并铅印成册。这个草案共三编24章262条。”
1979年底,金平再次受邀到北京参加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并被任命为“民法起草小组所有权分组”的负责人。金平说:“经过大家10个月的辛勤工作,在1980年8月拿出了一个民法草案‘试拟稿’,并开始向部分经济单位和政法部门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包括总则、财产所有权、合同、劳动报酬和奖励、损害责任、财产继承等共六编,计501条。后来我们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第四稿。”
金平称,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才刚刚起步,在短期内起草一部完善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中央决定按照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办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一个民法大纲。这就是1986年4月12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民法典有三大亮点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们目前的民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法学研究者,民事司法审判工作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民法典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谈及此,金平激动不已。
他认为,民法典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在法典的定位上,民法典编纂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极大扩充了民法典的社会功能。
第二,在民法的理念上,引入了生态保护的观念,提升了民法典的思想水平。
第三,在具体制度上,民法典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民法典的诞生对中国有几方面意义?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民法典》的诞生历程,历经多年波折,带来什么改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宣告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今天,九号档案馆就带领大家走进我国《民法典》的诞生之路。

如何评价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的诞生?
2、民法典诞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

关于“法典”,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法史学界
法典化进程中的演变<\/法典化的历程,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法典的蜕变。中国古代的法治进程,起始于秦汉的礼刑体系,至魏晋时期律典化成为关键节点,象征着行政专业化和法治模式的革新。律令的编纂,简化了习惯和先例,严格限制成例,推动了《新律》的诞生,法典化进程加速。唐宋时期,律令法典面临挑...

论当代中国法典化思维产生的历史根源、现实利弊及校正
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审视并修正法典,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总结而言,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历史经验对当代法典化思维具有重要启示。在推进法典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转型、法律传统、国际影响以及法律自身的发展逻辑,以确保法律体系的活力和适应性。

第一部民法典诞生于
1、第一部民法典诞生于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诞生。2、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

民法总则颁布的意义
民法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我们建设法治国家,首先需要宪法,其次就需要民法。因此,制定民法总则、编纂民法典,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二:民法总则的颁布对中国公民有何意义 民法总则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进入“民法典时代”,同时,也意味着公众的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否...
【正确】本题考查法律法规。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诞生,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故表述正确。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就民法典的编纂谈谈你的认识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目前,全世界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民法典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40个。诞生于21世纪初的中国民法典体现了中国特色和创新,是21世纪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的民法典代表...

《中华民国民法典》内容提要
在21世纪初,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国民法典》的诞生。这部法典的编纂旨在融合法学阶梯式与潘德克吞式的精华,以构建一个全面且科学的法律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将民法划分为两大核心部分:人身法与财产法,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民法典的基石。从法典编纂的角度出发,民法典采用了"总则——分则"的...

承德市19685643338: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
蠹顾补脾: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的颁...

承德市19685643338: 民法典的意义是什么?
蠹顾补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宏观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

承德市19685643338: 民法典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
蠹顾补脾: 民法典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宏观上看,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规范和法律适用科学化等一系列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民法典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调整一切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中国民法典让民事主体更加完满的在文明社会中存活的主要制度表现在: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格权规范模式,中国民法典更加重视身份权的产生与维系.民法典具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规范和法律适用科学化等一系列重要意义;是调整一切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