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理解和语言的习得都是整体的

作者&投稿:塔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共同点~

首先纠正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
大家从字面意思上可能认为“语言学习”是过程,“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的结果。
其实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两者并不是“过程”和“结果”的区别。
它们都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都是“结果”。

英英怪主要将其分为四大区别:

一、方式和过程的区别

语言习得:

更像是母语学习。
人类掌握母语的过程,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获得:人类的母语习得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断受自然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语言知识,经验和技巧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很自然的形式获得的。
Children acquire language through a subconscious process (语言学习是无意识)during which they are unaware of grammatical rules(不会刻意去注意语法规则). This is similar to the way they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过程更像是母语学习过程). In order to acquire language, the learner needs a source of natural communication(通过生活中自然交际来学习语言).

语言学习:

更像是母语外的外语学习。
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有意识地学习。
It is the result of direct instruction in the rules of language(刻意学习语言规则). In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have 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new language(有意识地学习某种语言)and can talk about that knowledge(会谈论这种语言的语言知识). A student who has memorized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may be able to succeed on a standardized test of English language but may not be able to speak or write correctly.

二、目的和动力的区别

语言习得:
出于人本能和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天然的动力是语言习得成为一种主动适应的行为,不需要他人的检查、监督,依靠潜意识无知觉地学习。

语言学习:
出于不同的目的(母语康复、学术、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

三、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区别

语言习得:
因为幼儿的智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同时习得多种技能,所以习得第一门语言要经过漫长地过程,抽象的概念需要到学校教育时期才能学会。

语言学习:
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掌握了一门语言,智力也得到充分发展,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强,可以同时学习多门语言技能,抽象概念也可以在开始阶段学习。

四、学习材料的区别

语言习得:
主要靠自然模仿实践,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通常是在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注重语言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习:
主要靠教师课堂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行为。注重语言的形式。

参考文献:《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梁巍
《浅谈语言习得和思维角度观察语言》温俊毅
《Language Acquisition vs. Language Learning》Judie Hayn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usan M. Gass & Larry Selinker

(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为语言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规定性。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经研究,现代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多个功能区,分别起着调节人类各种行为的作用。其中,语言中枢分面在大脑左半球,控制着人类的语言发生系统。通过不断的遗传作用,人类具备了学习语言的可能性,生理条件在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性,当然,还要有成熟完善的语言器官和感知觉系统,人类才能完成语言的任务。儿童在1岁以前已经可以发出多种声音,4岁左右就已基本掌握母语的音位系统,可见,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快速而且成功的。儿童成长到两三岁左右时,已经开始能够初步地独立行动,能理解和运用最简单的言语。到了学前期,大脑的结构大大发展并趋于成离,大脑机能也随着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儿童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且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儿童接触事物,先从五官开始,这些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大脑记录、储存、分析信息,再借助发音系统运用到口语上。这些都基于儿童生理上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字书就解释了为什么视觉和听觉有障碍的儿童会在语言学习上备感困难,因为他们不能依靠这两个途径感受外界信息。

  (二)、心理因素;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心理素质的差异。语言能力是基于对语言内容 的理解形成的,这意味着,语言能力受认知能力制约同时又有自己 特殊 的认知作用。如果儿童对语言描述的事物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又不能理解词义,成人在与之交流时说出的事物名称或抽象概念就会让他茫然无措,就更不用提模仿和表达了。儿童的心理素质也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比如女孩和男孩想比,更乐意与成人交往,导致女孩语言发展快于男孩。一般来说,父母对男孩的谈话较粗放,斥责,威胁的语句较多,而对女孩的谈话较温和,常用商量、开导的语气。这无疑会对男女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个性外向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会比个性内向的儿童要快,因为个性外向,善于交际,有表达欲望的儿童往往会主动 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言行动作,敢于表现自己 ,因此争取到更多的语言学习和表现的机会。

  (三)、社会因素:社会 的各种因素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四川、湖南的人爱吃辣椒,这两个地区的儿童对“辣”的掌握就比其他地区的早一年或早一半,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儿童对于某些词的意义的体验就不同。语言观念对于儿童语言学习常常发生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影响。汉族人在传统上不大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儿童生活和习得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都 会给儿童的语言习得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使儿童在学习速度、方式 、重点等方面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语言习得特点。

我就说一下个人理解吧

语言的“习得”不是单纯知道规则并且理性地套用规则;“习得”应该是要求你可以在感性上,自动地去正确运用这些规则。

什么是理性地套用规则?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英语都学过动词过去时变形,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

在初级阶段,我们在理性上可以去区分规则动词与不规则动词,就好比我们都知道talk的过去时是规则的直接加-ed,take的过去时是不规则的要变成took。然而,由于我们的母语并没有动词变形的概念,所以这时候我们真的到用起来的时候,我们所用的talked并不是talk基础上标记了“过去时”的形式。相反,这时对我们的大脑来说,talked与took更类似,是你在需要用过去时的场合,用来替换原来talk这个词的另一个词。

换言之,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变形规则,以为自己可以运用变形规则,可实际上只是在通过“暴力”换词的形式去套这个规则的结果。这时的我们,如果不是刻意去想一下注意自己对于规则的应用,那么最后很有可能会漏掉-ed。

那什么是感性地、自动地运用?依旧是过去时为例

当我们对于过去时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潜意识里会主动通过变形来标记过去时的时候,那么就是比较感性地、自动的运用了。这个阶段比较典型的现象,是乱加-ed(比如*taked)。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开始自动套用规则,但由于认识不全面,所以容易“乱套”(over-generalization)

所谓真正的“习得”,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对于英语过去时来说,等到我们不需要事先考虑变形规则,而是在需要过去时的场合,直接自动、正确地使用对应的动词形式的时候,那就是真的“习得”了这一结构。也就是,你不需要在说之前去考虑“talk是加ed变成talked”,“take是换元音变成took”,“is是换成was”等等规则。

语言的习得一般指一种语言没有刻意去学习, 而是在环境中午意识的自然习得。 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语言的功效和运用而不是语言本身。 习得的语言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
语言的“学习” 一般是指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过程, 有意识的讲授, 练习, 记忆。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本身的知识性的东西。 学习的目的也是以掌握而不是运用。

进一步对比一下就是:

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学习(language learning)
TD>
语言掌握的过程
无意识的 (意识不到是在学习一门语言, 自然而然的)
有意识的, 一般是通过老师或是家长的上课, 讲解各种语言规则, 课后还要不断的跟读, 听读, 抄写, 背诵等等手段来掌握。
语言的重点
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运用, 注重自然的交流和沟通, 注重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 比如, 给孩子听英语童谣歌曲, 孩子很喜欢听; 和孩子玩各种英语听说游戏, 孩子能听懂, 知道怎么玩; 和孩子一起看原版动画, 孩子很喜欢看, 也能看懂; 给孩子读原版绘本, 孩子让反复读。。。。孩子想要什么东西, 能用英语说出来。。。孩子很喜欢读英语的书籍故事。。。

注重语言的语法规则,
一句话的句型结构, 动词的变换, 各种从句形式。。。。
结果
语言是在用的过程中自然掌握的, 自然在到用的时候, 可以很自如的运用。
当孩子想听英语故事的时候, 听就可以, 没有什么畏难的情绪, 因为从来都是这么听过来的, 故事的内容情节吸引孩子, 孩子可以很自然的把听到的语言的声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的画卷, 可以通过上下文很好的理解语言所传的意思。
当孩子想说的时候, 没有条条框框, 想到什么就可以直接表达出来。

由于掌握的是语法规则, 在用的时候, 容易形成规则优先的情况, 简单的可以读懂, 复杂一点的就需要分析句型。 再想说的时候, 会过多的考虑语法规则, 既要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又要考虑如何构建句子而不犯语法错误。 这样一来, 就很难达到流利的沟通了。
语言的
运用
可以很好的掌握语言的各种能力, 从而很顺利的运用语言。就是在考试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语感, 完成诸如完形填空, 语法改错, 介词填空等题目。
背记一些语法规则,背记单词, 再通过题海战术的方法, 虽然能在一些考试上去的一些高分, 但却不能有效的用英语沟通, 用英语吸收其他知识。

兴趣
可以很好的培养起孩子的兴趣, 而这种兴趣不是在语言本身, 而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 孩子通过各种兴趣盎然的活动, 不知不觉的习得了这门语言, 而语言能力的提高, 又把孩子带入到更深层次, 更广阔的英语世界。
一般很难培养起兴趣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 是不是在儿童英语的过程中一定都要是习得,不能有丝毫的学习呢? 不是的, 在整个的过程中需要有几个学习的过程, 而这几个过程一定需要建立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进行, 从而可以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这几个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 听的大量的输入, 一定是习得过程

第二阶段, 在孩子有了一定量的听力输入之后, 可以有说的输出。 这个过程也一定需要是习得的。 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听力的足够量的时候, 逼着孩子说,或是让孩子在人前表演, 都会让孩子产生焦虑, 从而对英语产生厌烦。

第三阶段, 在孩子听力有了很好的基础之后, 让孩子从能听懂带入能读懂, 也就是教孩子初级阅读的能力, 这是第一个学习的过程。 注意这个学习过程一定要建立在孩子有了先期听力的习得的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一上来就教孩子拼读规则的。 虽然是学习过程, 仅仅的学习字母读音和拼读规则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不断的通过拼读分级读物, 将这种拼读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就是见词就能读的能力。 这种内化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而这种训练不是枯燥的反复做大量的练习, 而是通过设计合理, 字体大, 内容丰富,符合儿童心理, 图画优美的分级读物实现。 而一本本分级读物就像一个一个的小台阶, 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 可以不知不觉中从开始的低级读物, 慢慢读到整句, 整段的读物。
在这个阶段, 还可以在拼读分级读物时候, 通过先拼读,然后听音矫正跟读的方式, 培养起孩子的语音语调。


论语中的义是什么意思?
"义"是"天之德",即天意、良知落入于人世间,或反过来说,在最最具体事物中包藏的天心或道心,就是"义"。换言之,"义"与"仁""礼""知(智)",合称"天之四德",皆为生命之本体,所不同的,是"义"较之其他三"德",更富有"具体性"和"当下性"。孔子所说的"义"与西方人所...

语义是如何形成并理解的
不管形势是什麼一种状态,或者让状态之间产生怎麼样的一种关系,它们之间都会是一种合宜、已然如此,因而适切的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用记号表现出来,即称之为义。义这个文字因之释为理、宜、善美或利等等的意思。而语呢,语当然指的是井然有序地摆在心里可以圆融完整地呈现出来的那些关系或联系的...

习得是什么意思,语言习得又该怎么样理解呢?
深入理解习得:语言习得的奥秘揭示当谈到语言习得,它远不止于机械地掌握规则。习得的过程,是将理性认知与感性运用相结合,形成自然而然的表达习惯。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语言习得的真谛。首先,理性地套用规则就像学习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区分。我们熟知规则动词如talk变为talked,不规则动词如take变为took...

义词是什么意思?
"义词是什么意思"的解释 义词指具有相似或相关意义的单词,又称为同义词、近义词。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达到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思的效果。在写作、口语或翻译时,运用恰当的义词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使语言更加精准、生动。同时,积累大量的义词也可以提高语文水平...

意义的义是几声
在汉语拼音中,每个字都有一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和轻声。这些声调不仅仅影响了发音,更是决定了一个字的意义。例如,“ma”这个音可以表示“妈”、“麻”、“马”、“骂”等不同的意思,具体取决于它的声调。因此,“意义的义是几声”可以理解为,一个字的意义取决...

如何学好语文词义辨析?
巩固记忆,避免遗忘。培养语感:通过朗读、背诵和模仿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良好的语感有助于你在没有明确线索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把握词义。总之,学习词义辨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是提高的关键。通过上述方法的持续应用,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提高语文水平。

怎样利用汉字的表义性指导小学生认字
汉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本身就有表音的性质,而汉字的不断简化削尖了它的部分表义特征,却强化了表音性,特别是形声字的增多,更加印证了这一变化趋势。如“取”本义以手割耳,引申义有娶妻的意思,后来在“取”的基础上造新字“娶”表达娶妻之义。学生认识“取”字后,可借助“取”与“娶”二字...

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表达的过程是什么
语言理解是一个从接受外部语言、理解语言计划到推导语用意图的心理语言过程。语言理解可以大致分为语言知觉、理解语言计划、推导语用意图和自我监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语言知觉是感知有形的外部语言的过程,涉及听者如何从连续的变化的声学信号中感知各种语言学单元。理解语言计划是对内部言语进行深度加工,...

词义的辨析与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
词义的辨析与词语的使用教学设计如下:一、导入新课 通过举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词义辨析的重要性。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的词语,如含义与涵义,必须与必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区别。二、讲授新课 1、讲解词义的基本概念,包括词义的定义、分类等。2、介绍词义辨析的基本方法,...

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儿童对语言描述的事物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又不能理解词义,成人在与之交流时说出的事物名称或抽象概念就会让他茫然无措,就更不用提模仿和表达了。儿童的心理素质也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比如女孩和男孩想比,更乐意与成人交往,导致女孩语言发展快于男孩。一般来说,父母对男孩的谈话较粗放...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就性质来讲,新课程目标包括 -
出倩升华: 新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技能...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出倩升华: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 “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2 ...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由美国的哪位语言学家提出的? -
出倩升华: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且颇有争议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汇总,并...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承担着文化启蒙的重任 -
出倩升华: 一、幼儿园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积极引导与提...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出倩升华:[答案] 它的主要意义是: 1.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及语言信息的相关语境)正确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局部,以避免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 2.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的生词的词义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下面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
出倩升华:[答案]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1.1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核心组织语言教学.如何理解“任务”是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关于任务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long认为,任务 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
出倩升华: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

青白江区15796957958: 第二语言习得的介绍 -
出倩升华: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