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宋的都城选择开封,而不是之前的古都洛阳?

作者&投稿:钭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一个国家确立统治并控制疆域的神经中枢。自古以来,都城的选择都是封建统治者的一件大事,它影响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巩固与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开封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仅只有北宋一朝。那么北宋立国之初,为何会放弃具有山河之险的洛阳,而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为都城呢?




北宋立国之初洛阳与开封建都比较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建宋,都汴京,号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我们都知道,开封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地位还是要次于洛阳的,毕竟洛阳曾为东汉首都以及唐朝陪都,建都历史悠久。事实上,赵匡胤在立国后也提出迁都洛阳,但是却最终取消,而这和洛阳以及开封的建都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虽有“山河之险”,但洛阳建都优势消失


洛阳位于豫西高原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早在秦朝就是三川郡的治所。秦代五大直道之一的三川东海道就从洛阳经过,而三川东海道是秦汉时期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干线,可以说是帝国的生命线。洛阳北接黄河,具有先天的水路运输优势,大量物资经过黄河内河航运以及陆路运输都经过洛阳,因此洛阳具有先天的交通优势。


此外,洛阳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西据崤山天险,南有伏牛山为屏障,东有嵩山,北临黄河,再加上四周的函谷关以及虎牢关等关隘要道,洛阳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占据洛阳,西可取函谷关争夺关中之地,东可出虎牢关逐鹿中原,因此洛阳在汉唐时期不是首都便是陪都。


但是唐安史之乱后,洛阳作为都城的优势便消失了。首先便是黄河内河航运优势的不复存在,汉唐时期时期之时,中原地区的水系面貌发生了变迁,洛阳依靠的洛水已经难以通行大船,所谓“漕洛干浅,船艘不通”,自此以后,洛阳的漕运便一蹶不振。这意味着洛阳通过水运体系从全国调动物资的能力不复存在,因此也难以支撑都城所需物资的巨大消耗。

其次,安史之乱时,洛阳遭到的破坏比都城长安更为严重。唐末天下大乱,中和四年,蔡州军阀秦宗权横行中原,攻下洛阳后,占据洛阳月余,焚烧宫阙,剽剥居民,无恶不作。此后孙儒和诸葛爽又在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到了五代时期,洛阳城已“卑薄颓缺,犬豕可逾”,再也没有昔日的繁荣景象。

二、定都开封的地理、交通优势

自汉朝起,大多被王侯将相都将选为建邦立都之地,之所以选取中原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原交通便利,与各地联系密切,便于对全国进行统治。开封地处中原中心,北宋时已发展成为“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之地。

中国古代交通及通信条件相对落后,北宋统治者为达到“临制四海”的目的,特将开封选定为的国都。开封成为北宋的政治中心,主要取决于当时已经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庞大的交通网,这张水系交通网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各河流间环环相扣,四通八达。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交通漕运更需要水,由于水运方便,开封自唐以后渐成水陆交通枢纽。后周世宗柴荣着力修治以汴河为主的东京航道,疏通漕路。显德四年,“疏通汴河一派,北入于五丈河,又东北达于济,自是,齐鲁之舟楫皆至京师”。汴河水路的通畅带来了漕运的兴盛,江南大批粮食运来以养京师军民,城市工商业获得空前发展。据《长编》记载:

“波流平缓,两堤平直,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


汴河漕运解决京师数十万军兵及部分市民的用粮问题,至宋初已是“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水运通达,财货荟集。因此,北宋定都于洛阳,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为的是开封的漕运之便,供给京师。


北宋定都开封,除了开封自身的因素以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


一、政治重心仍在北方,但是逐渐东移


“周公大圣人,建都揽形胜,得天地正中。故数千载而不可废”,这一历史认识无疑会影响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确立。另外,中原农业文明历来受到北部边境游牧民族的骚扰,计秦汉有匈奴、晋有“五胡”、隋唐突厥,因而提高了北方各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北宋立国之初,便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形势,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如此“中国北方迤东一带之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大河北岸几无屏障”。辽国的骑兵可以在大平原上驰骋,北宋承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此外,五代时期运河遭受战乱摧残,运输中断,关中日渐萧条,政治中心东移,隋唐时崛起的开封,在安史之乱中成为军阀争城掠地的角逐场。朱温以开封宣武军力量,代唐建梁,建都开封,开封初步形成全国的政治中心,五代除后唐建都洛阳外,其余都在开封。割据势力虽各霸一方,但基本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这为北宋定都开封筑下牢固基础。

二、经济重心南移,漕运愈发重要

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时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垦田迅速扩大,水利得到大发展。人口、垦田、水利促成江南经济空前繁荣,终于使其成为中晚唐财政收入的重点地区,即韩愈所谓“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从此,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格局形成了:北方开始落后于南方。五代十国时黄河流域继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封建小王朝政局相对安定,南方经济与北方的差距拉开。

面对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日渐分离的趋势,历代统治者都试图通过修建运河扩大漕运来加强联系。晚唐以来,以黄河为主的内河航运逐渐衰落,但是政治中心对于江南地区的依赖却更强了,而开封在漕运上没有黄河天险,大大缩短了与江南的距离,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汴河之于京师,乃为立国之本。惟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

由此可以看出,开封的汴河甚至成为了北宋的粮食生命线,天下大半赋税都经过这里,因此北宋为了保护漕运生命线的现实需要,定都开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北宋避免藩镇割据,强干弱枝的现实需要

北宋立国之初,如何惩五代之弊,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建立起新王朝的长久统治,就成为事关王朝生死的首要问题。赵匡胤为了确保部将不再重演黄袍加身的故伎,便对唐王朝的政治以及军事制度进行改革。

首先是杯酒释兵权,收夺武将兵权,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而集政权、军权于皇帝一身。其次是采用“强干弱枝”的政策,赵匡胤在收夺兵权的同时,又集天下精兵于京师,即“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调天下军之半常驻于京师,以此防止“重兵在边,京师乃单。拂躯以尾,尾不可大,掉之不能,反为躯害”的局面出现。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政策的推行,直接造成“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的后果。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于粮食的需要便急剧增加,这就要求京城所在地必须满足驻地军民士庶的粮食需要和奢侈用度。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状况下,漕运物资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中枢政权的生死安危。

为了这数量巨大的粮食供应,朝廷不得不选择便于漕运江淮米粮,又能照顾北方和西北方边防的地方来建都,而位于运河北段的开封便是当时最适合的地方。

但是,北宋定都开封却忽视了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给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一、造成了冗兵、冗费的局面,激化了阶级矛盾

由于失去了长城的防卫优势,辽国骑兵可以直入中原,开封又无险势可倚,北宋只有在军事布局上煞费苦心,将重兵驻守在京城周围,企图以此来弥补军事地理条件的欠缺。宋初,禁军约22万,其中10余万便驻扎在京城内外,“今京师砥平冲会之地,连营设卫,以当山河之险”。

此后,随着“养兵”政策的实施,北宋军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仁宗皇佑初年,全国军队竟扩至140万。同样,在京军队也不断扩充,结果出现大量冗兵,冗兵必然造成冗费。而冗费的解决,只能靠增加财赋税额,加紧向东南人民搜刮。

年复一年的搜刮使江南人民深受其害,江淮之间“谷常贵而民贫均”,这就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北宋末年,东南人民由于不堪忍受过重的赋税剥削,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的激化,又使国家财政陷于窘境,加深统治危机,北宋陷入了进退不得的两难局面。

二、使得北宋政权过早亡于外患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属冲积平原,地势平旷,无险可守,周围既无名山为其藩篱,又无大川为其遮挡,地理形势一览无余,外族极易深入腹地,直接危胁中央政权。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契丹以幽州为南京,骑兵一动,开封便只有黄河这道天堑作为屏障了。

北方屏障尽失,使得开封周围的形势愈加严峻。后晋将都城定在开封,对这一政权的存亡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晋企图摆脱契丹控制而发动北伐时,契丹击溃了晋军,迅速转入反攻,从反攻至攻陷开封,前后仅用二个月时间,可见开封门户之洞开,防守之薄弱。

北宋以开封为都城后,虽上下都希望收复幽云,但收复失地并非易事,契丹铁骑仍可随意南犯,没有任何限制。尤其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南下,深入宋境,十一月,直打到开封北郊之重镇澶州。急书一夕五至,朝廷上下为之震恐,此事实际上给宋都开封敲响了警钟,但是宋庭上下却没有重视。

此后,金灭辽,在一年内的时间里对北宋发动两次进攻,由金境迅速突破到开封,开封无险可守的后果最终显现出来,宋钦宗在城破时搏膺悔恨,悔恨当初没有听从种师道迁都之议。

小结

北宋立国之初,旧有古都长安、洛阳的衰落,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漕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不得已定都于无险可守的开封。北宋统治者出于去藩镇之弊的需要,再加上应对北方军事威胁的现实需求,将重兵屯聚于京师附近,加重了北宋的冗兵、冗费的局面,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北宋在金的铁蹄下覆灭,而开封也永远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因为他们赵家的发祥之地就是开封。而且当时开封的发展比较好,又位于全国的中心,方便管理国家,洛阳市上个朝代唐朝的首都所以没有选择他

开封,在宋太祖建立北宋之前,就已经是五代十国时期几个朝代的都城,赵匡胤所取代的后周,也是定都开封。我们实在不能责怪后周为何不将都城选在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这是当时的状况所决定的。五代十国时期,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小,开封,似乎正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

赵匡胤是有迁都洛阳的想法的,但是被他弟弟赵光义给成功的阻击了。

因为开封地理条件非常好,人口众多,商业来往非常频繁。非常的繁华,很适合做北宋的都城。


北宋为什么执意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做都城
1. 北宋初期,由于赵匡胤的势力基础主要在开封地区,因此选择将开封作为都城是顺应其政治现实的做法。此外,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对于统一南北具有战略上的优势。2. 在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全国的大城市如长安(西安)和洛阳都处于地方势力的控制之下,不适合立即作为都城。因此,选择开封作为临时首都,是无...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时为何选择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
1. 在选择都城的问题上,宋太祖赵匡胤继承了后周的首都开封,这是由于后周在开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这座城市繁荣稳定,适宜作为新朝的都城。2. 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赵匡胤加入了郭威的军队,并在郭威建立后周并定都开封后,继续服务于这个政权。3. 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梁,其在十七年...

北宋都城为什么选择开封而不选择洛阳?
一、经济因素 在选择都城时,经济考量是一个重要因素。都城往往是全国人口较多的城市,消耗巨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古代长途运输不便,因此,都城所在地区经济越发达,对外依赖程度就越低。唐中叶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下游,因此统一王朝的都城设在长安和洛阳。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都城也向东向南迁移。

北宋的首都为什么选择开封,而不是长安?
第一、定都开封让宋朝的正统性更强 宋朝定都在开封的首要原因就是五代时期先后有四个朝代把开封作为首都,它们分别是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宋太祖赵匡胤又是接受了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所以最初就把首都定在了开封,这样正统性更强一些。第二、开封有完备的城池和政治基础 而不能定都长安还有...

北宋为何要选择开封为都城
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定都的选择,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这个都城对于天下的作用。所谓国都,作为国家之中心,其一定要...

北宋为何选择开封为都城呢?
1. 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确立了一个以文人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并继承了唐朝的经济繁荣,为后世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2. 北宋的经济繁荣与都城开封密切相关。开封,历史上的大梁、汴梁、东京、汴京,曾是战国魏国以及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至北宋时期,其作为政治中心的...

北宋都城为何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是长安或洛阳?
上图_ 北宋东京(开封)平面图 备选方案的淘汰其实,开封并非赵匡胤心中理想的首都。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匡胤回洛阳祭祖之际,曾提出:“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表明计划迁都长安和洛阳的意愿。不过,长安在唐末屡遭兵祸。“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短暂复建后,...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杨广开凿大运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将南方的钱粮更快地运至关中。相比长安, 洛阳情况稍好。因此,即使宋朝愿意迁都长安、洛阳,都城人口如此众多,粮食供应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而开封则由于水运便利,南方的钱粮可直接通过水运运至都城。正常情况下,古代选择都城需要几个条件:(一)地区经济发达、物产...

北宋都城为什么选择开封而不选择洛阳?
要将统治者的命令迅速送达全国各地,来自全国的信息较快地反馈到都城,东西南北的物资尽快地输送到都城,都离不开优越的交通条件,开封在水陆交通方面的优势,使开封得到很大发展,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无疑也是北宋定都于此的最重要的因素。其骧教授《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一文精辟地提出都城选择的...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宋朝为何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选择长安洛阳做都城?其实在宋初之时,宋太祖赵匡胤因为长安、洛阳久经战乱,因而作废了迁都的念想。到了宋太宗时期,由于其得位尚有争议,加之长安洛阳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便自此定都开封了。

祁东县17336432353: 北宋为何把都城设在河南开封? -
欧祁常态: 因为河南开封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没有遭受到战争破坏.因此北宋把开封设为自己的都城.

祁东县17336432353: 北宋为什么执意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做都城 -
欧祁常态: 有几个原因.首先,北宋是取代后周,建立的王朝.后周的都城就是开封.在原有都城上扩建,比新建一个都城要方便.其次,开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交通非常好.这是作为一个都城应有的条件....

祁东县17336432353: 论剑历史网 - 北宋为什么一定要都城定在开封?宋太祖不是想定都在长安么 -
欧祁常态: 第一当时开封一直是后周的都城(被赵匡赢兵变取代的一个王朝),经营多年,城池稳固,民众富裕;第二长安虽然是古都,但历经五代十国多次战火洗礼,早已城池凋敝,民众稀少.所以定都开封是上选

祁东县17336432353: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开封呢? -
欧祁常态: 我们都在知道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夺取开封城,并将赵氏皇族都押送到关外苦地,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难”.“靖康之难”与北宋皇帝的指挥失当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也指出了,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无险可守也是北宋灭国...

祁东县17336432353: 北宋为什么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选择长安做都城 -
欧祁常态: 因为长安位于辽宋西夏前线,直面北国兵锋,不确定因素太多,宋的统治阶层也不愿意

祁东县17336432353: 宋朝为什么要选开封做为首都? -
欧祁常态: 开封为都始于五代.中晚唐以来,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下游移向江南,东北契丹的兴起使中原政权的主要边患不再来自西北,依靠江南物资支撑而又漕运不济的关中屡遭战火摧残,日趋衰落,已丧失择都条件.于是,以北控燕赵、南通江淮...

祁东县17336432353: 为什麽北宋要定都开封? -
欧祁常态: 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经济发达;二:交通优越;三军事要地;四:文化卓越;五:地理优越;六:开封又是辽、西夏、大理、吐蕃、回纥、高昌、龟兹、于阗等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与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占城、印尼诸岛国、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半岛诸国、阿拉伯国家,直至东非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样一个多种功能重叠的城市成为一国的都城是不足为奇的. 因此北宋在开封建朝是必然的!

祁东县17336432353: 近代朝代中,宋朝是享年最长的.可为什么北宋时却要定都在无险可据,任一个地方都可以长驱直入的开封呢 -
欧祁常态: 这个原因很复杂.宋赵匡胤夺后周帝位,把都城定在后周的旧都城开封,后来赵匡胤感到开封城无险可据,曾想迁都洛阳.但由于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担任开封知府,赵光义通过开封府的幕僚控制了当时朝政相当的权利,如果迁都洛阳,那么开封不是都城了赵光义想再以开封府知府的名义干涉朝政就不行了.于是赵光义一党坚决反对迁都洛阳,赵光义本人曾对赵匡胤说国家长久“在德不在险”.于是迁都的事情就此作罢.赵光义上台做皇帝以后,对迁都洛阳的事情就不再提起. 后来宋灭掉南方的南唐等政权以后,江南成了宋朝朝廷重要的钱粮供应地,钱粮的运输当时主要靠的漕运,而开封的漕运很便利,有多条运河过开封,为了取漕运之便,后世皇帝也没有迁都.

祁东县17336432353: 赵匡胤为什么选开封作为都城
欧祁常态: 因为五代时期开封市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唐朝时的两都长安、洛阳基本荒废了.五代里面除了以唐朝正统自居的后唐定都洛阳,其他的主要都建都开封.继承了后周政权的宋朝当然也是捡现成的首都.

祁东县17336432353: 为什么宋王朝建都不在北平、金陵、咸阳等大都市,而是在开封、杭州这些小城市? -
欧祁常态: 哈哈,是这样的:赵匡胤是五代后周外戚,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政权.首先,要稳固统治必须保留后周的军政官员、制度政策,包括首都.其次,从开封来看,开封位于中原腹地,是13朝古都,水陆交通便利,北有黄河、广济河,南有汴河连接淮河,漕运发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