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动

作者&投稿:印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2.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概念认识 例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 引文中加下划线的“惊”字是典型的动词使动用法。

句中“吃惊”的不是庄公,而是姜氏,是难产而生的庄公“使(她的母亲姜氏)吃惊”。 为什么这么说?从上下文意来看,姜氏从此之后就不喜欢庄公,其原因就是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这种“逆生”就是难产,很容易导致母婴的死亡,因而,姜氏的“吃惊”就是很自然的。

另外,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意识,不可能对生养自己的母亲表示“吃惊”。所以说,“惊”这一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只能是宾语姜氏。

例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此句中的“舞”、“泣”这一动作的施行者分别是“潜蛟”和“嫠妇”,而使他们“舞”、“泣”的则是“余音”。 从以上例子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 1.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某个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并不是这个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行者,也就是说,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2.解释这个动词时,应该在前面加“使”,成为“使(让)+ 宾 + 动词”的格式。 例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而是山东豪俊“并起”的外部原因使自己灭亡了。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的。

二、形式特征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语法特征是能带宾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带宾语。

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称之为不及物动词。 比如,醒、徘徊、合作、觉悟、休息、前进、竞赛、冲突、灭亡等动词就不能带宾语。

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常就是指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换言之,古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多见。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们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时,也就带上了宾语。

例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 例句中的“却”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指代“秦”的宾语“之”,“却”就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之)退却”。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二,就是看句中的作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后面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如果是,就可以尝试从使动用法的角度去理解。

下列句中加下划词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司马迁《淮阴侯列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这种情况在古汉语里很少见。

这种用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在形式上和动宾结构没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在意义上。也就是说,使动虽然也是及物性质的,但是,它的动作行为不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主动发出的,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他们有这种动作行为。

例5: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这句中“朝”是及物动词,意为“朝见”。

但是,各诸侯国去朝见秦国,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能“序八州”的强大的秦国迫使他们来朝见的。所以,“朝”应解释为“使(同列)朝见”。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三,就是看宾语是不是主动发出这个动作行为,如果是外部的原因使宾语施行了这个动作行为,那就是使动用法。 二是有些及物动词读音的改变(一般变为第四声),往往是使动用法。

例6: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sì)以草具。(《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这句“食”字后省略了代词“之”,应理解为“使(让)(他)吃粗劣的饭食”。

例7: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中的“饮”的词义就是“使饮”,使动用法就是当然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使动用法的及物动词的读音都改变,而且改变读音的也不限于及物动词,因而不能单纯从读音的变化来判断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判断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的方法之四,就是思考上下文意是否表示的是使动的意思。

3.使动用法的语法特点。 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句的内容。

虽然古汉语里并不常见兼语句,但是,能用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去理解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帮助应是很大的。先分析两个现代汉语兼语句的结构。

句中的“我们”。

3.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 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 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美,“认为……美” 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 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4. 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

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

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

“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

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

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

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5. 文言文里的使动用法和一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

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 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

(《荀子·天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

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总结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制度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⑧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六.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

如何学习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使...怎么样】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苦”“劳”“饿”“空乏”“使之生”。“...

文言文讲课要点
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四个阶段 (一)讲词句 这是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初级阶段,是在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自讲。这时的文言文学习,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学生“自讲”为辅。 这一时期,教师应指导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学生识别常见的词法,如使动、意动等,句法...

关于语文高考中拼音与成语的选择题
缄口不言 见风使舵 剑拔弩张 娇生惯养 矫揉造作 缴获毒品 接踵而来 洁白无瑕 桀骜不驯 竭泽而渔 金榜题名 金碧辉煌 金蝉脱壳 金瓯无缺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 精兵简政 精美绝伦 精神涣散 精神矍铄 赳赳武夫 九霄云外 酒中掺水 居心叵测 狙击敌人 鞠躬尽瘁 举世震惊 举行宴会 举一反三...

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形式
(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4、数词为动词例如:与臣而将四矣四、回顾(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词义随之而变.(2)翻译是关键.多读多见就好了.三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教学过程: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

文言文动宾结构简介
”(《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说骊姬(晋献公夫 人)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 去。是一种使动关系。 不了解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误解文言文的文意,或者似懂 非懂。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有一个句子“泣孤舟之嫠妇”,两 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竟这样翻译它...

怎样讲好文言文
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四个阶段 (一)讲词句 这是学生自讲文言文的初级阶段,是在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自讲。这时的文言文学习,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学生“自讲”为辅。 这一时期,教师应指导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会学生识别常见的词法,如使动、意动等,句法...

该怎么样用文言文
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这就是正规的文言文语法了。 这些也是可以用句型结构来分析的。比如名词动用,我给你举个都知道的例子,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你至少知道,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语谓语是必须的(感叹句当然排除在外),“君君”看起来是两个名词,很显然缺少谓语,也就是缺...

什么是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和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文言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而文言现象也是高考必考考点。现代白话文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而文言文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怎样学懂文言文阅读答案
私:偏爱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 (一).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中什么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
鱼瑶精蛋:[答案] 1.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中什么词性的词具有使动用法 -
鱼瑶精蛋:[答案] 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什么意思 -
鱼瑶精蛋: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中的动词何时为使动用法?如何区别? -
鱼瑶精蛋:[答案]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中的三种特殊用法:使动 意动 为动, -
鱼瑶精蛋:[答案]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别的动宾关连,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现的行动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重要有四种:...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异动用法 -
鱼瑶精蛋:[答案] 使动用法 翻译:使……(怎么样) 意动用法 翻译:以……为…… 只要翻译一下句子,看看那个词是上面的哪种意思,就是对应的哪种用法 例如:渔人甚异之 也就是“渔人以之为异”,“异”在这里就是意动用法

睢宁县18320146598: 语文文言文使动用法 -
鱼瑶精蛋: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

睢宁县18320146598: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 -
鱼瑶精蛋: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

睢宁县18320146598: 古文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举例说明 -
鱼瑶精蛋:[答案]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答案补充 除了动词做使动用法, 还有名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形容词: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

睢宁县18320146598: 如何正确判断文言的使动用法? -
鱼瑶精蛋:[答案]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这当然是对的.可是,用它来判断使动用法却不那么得心应手行之有效.因为现在中考高考都不直接考语法,初中基本不讲语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