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答俊书记学诗》原文与赏析

作者&投稿:瞿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诗词曲赋文·答俊书记学诗》原文与赏析

元好问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心地待渠明白了,百篇吾不惜眉毛。

这是一首文论诗。“禅客”即僧人;“切玉”即割玉,比喻刀锋十分锐利。“心地”,佛家认为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行,故曰心地,“百篇”一句历来未见注疏,董乃斌先生认为:“也许是用孟浩然眉毛尽落之典。《云仙杂记》卷二引《诗源指诀》云: ‘孟浩然眉毫(一作毛)尽落……苦吟者也。’朱承爵《存餗堂诗话》也引了这一段。”

首二句谈诗与禅的关系。关于佛家教旨有“释氏不重文字”说。《大方广宝箧经》卷上云:“不著文字,不执文字。”《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云:“此法唯内所证,非文字语言所表示,超越一切语言境界。”自唐(诗歌艺术达到极盛的时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禅与诗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禅心、诗心合为一体。

就诗来讲,唐王维号称“诗佛”,他的《辋川绝句》被清王渔洋称之为“字字入佛”。及至宋代,禅风更盛,以禅语禅趣入诗蔚为风气。如《楞严经》有:“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或许受此启迪,作《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上头,何不于君指上听?”在诗歌理论中,以参禅喻作诗的观点俯拾皆是。如《诗人玉屑》卷一载吴可、赵蕃、龚相三人“学诗似参禅”七绝七首。陆游《赠王伯长主簿》诗云:“学诗大略似参禅,且下功夫二十年。”葛天民《寄杨诚斋》诗云:“参禅学诗无两法。”戴复古《论诗七绝》云:“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以诗比禅几成南宋流行的口头禅。

就禅来讲,许多禅师渐改“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旨,舞文弄墨,吟诗作画,出现所谓“文字禅”。宋代临济宗杨歧派的圆悟禅师编撰《碧岩录》可视为形成文字禅的标志。紫柏真可序《石门文字禅》云:“盖禅如春也,文字则花也,而曰禅与文字有二乎哉?”禅僧以偈语表达心悟,以诗词显示禅境,出现许多偈、颂、歌、诀,广义上说都是禅诗。如北宋初杭州延行禅师所云一偈:“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又如五祖法演一偈云:“金野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唯许佳人独自知。”诗境乎,禅境乎?诗趣乎,禅趣乎?很难辨别,亦无须辨别。

诗与禅的结合交融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段妙不可言的奇缘,究竟孰于孰的影响更大,不必细较,重要的是二者结合的原因。大凡艺术创造中的想象,都不可否认直觉、灵感的作用。古人论诗有云 “不以词害意”、“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无达诂”者。吴可《学诗诗》云: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自古诗情半个禅,好诗往往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天然圆成,“自家了得”。而禅宗,最是崇信个人直觉体验者,追求一刹那 “顿悟”之中的自由解脱,所谓禅趣即是 “顿悟” 的快慰。“顿悟”是纯粹自我的,在时空上不可复来的一种获得,而真正的好诗也必然是诗人自我独特的真实感受的产物。金圣叹曾云 “文章最妙是此一刻被灵眼觑见,便于此一刻放灵手捉住,盖于略前一刻亦不见,略后一刻便亦不见,恰恰不知何故,却于此一刻忽然觑见,若不捉住,便寻不出。”直觉思维即是诗禅相融的一条根本通道。正是循着这条通道,禅客借助诗歌语言的工具,将 “不可说” 的一刹那间的悟得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表达出来,记录下来,赋予它美妙的艺术外壳,使人意会,供人揣摩; 诗人则借助参禅,大大提升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妙的意境,从而使诗歌艺术达到又一个新的高峰。此即锦上添花,宝刀切玉,相得益彰,犹有神助矣。

元好问强调直觉思维,但并未将之绝对化,故而后二句提了写诗亦应下 “不惜眉毛尽落”之苦功。这一点不可忽略,恰是诗禅相通的另一方面。犹如苦行修炼是“顿悟”的前提一样,“且下功夫二十年”亦是下笔如天成的前提。而这里作者拈出孟浩然之典,可能更有其深意。

孟浩然作诗学力不逮,却擅妙悟。元好问所理解孟浩然的 “苦吟”,不是韩孟 (郊)诗派 “钩奇抉异” 的苦吟,也不是杜甫所强调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 “遇思入咏”的功夫。苏轼曾云: “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酒手,而无材料耳。”说他虽够不上大手笔,却有艺术悟性,写的诗有韵味。严羽云: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孟浩然学力虽弱,材料虽乏,但在生活中触景生情,忽有所悟,一悟之后,则诗思泉涌,泻于笔下。这便是他诗写得好的妙诀。元好问认为要下的功夫,正是这种 “得之在俄顷”的妙悟功夫。同时,这种妙悟工夫,与禅宗的象喻有密切的关联。即追求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舍筏登岸的美学境界。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它所描绘的具体实景,只是暗示、象征其理想虚境的工具,它并非诗人的根本目的所在。诗人在审美观照中,当捕捉到某种具有深远意趣的形象的刹那间,往往摆脱了概念,处于一种 “忘”和 “舍” 的境地。关于这点可参考元好问对苏、黄诗的看法。他在 《暠和尚颂序》 中提及自己这首诗时,说苏、黄尝以翰墨入禅,而苏是文字禅,黄是祖师禅。汪应辰说苏轼 “凡释氏之说,尽欲以智虑臆度,以文字解说”。苏轼对佛的态度比较现实实用,强调佛儒一致,认为佛教可以与现实政治相辅相成,曾说 “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他不大理解世人所谓 “超然玄悟者”,认为心如枯井的禅师不可能写出好诗。因而他之参禅,更多地是理性地吸取佛学中可以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较少在美学旨趣中获益。元好问则大概不欣赏这种“文字禅”的。至于黄庭坚,在江西诗派中被推崇为一祖(杜甫)三宗之首,次为陈师道、陈与义。这些人反对华靡诗风,但也有追求凡文字皆有出处,追求奇崛的弊病。与元好问同时代的学者王若虚即透彻地批评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已觉祖师低一着,纷纷法嗣复何人?”(《论诗诗》)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是个人的独到性,向前人学习是必要的,但像宗教那样奉前人为祖师,就不足取了。元好问称黄庭坚“祖师禅”,可能是由此而来。他并不是对任何诗禅交融都以为然,在这方面他的好恶是分明的,甚至一言以蔽之,“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知是谁”,而极力称许“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

总之,这首寥寥28个字的短诗,从诗与禅的关系入手,不仅肯定诗与禅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对如何相辅相成有深刻细致的思索,由此阐述了艺术创作中意境、直觉思维及其与平日积累、刻苦训练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堪称文论诗中深涵隽永的上品。




《诗词曲赋文·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原文与赏析 袁宏道 净寺有圣僧二,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识面貌,每日以沉湎为工课。凡所得斗米尺布,尽以沽酒。酒酣,则拳两手相角,左胜则左手持杯饮,右亦如之。或指草束木椿,相对谩骂,或唱或哭,或作官府叱喝之声,或为皂隶,坐复跪,跪复坐,喧呼不达旦不休。室中一破灶,一...

《诗词曲赋文·寻隐者不遇》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寻隐者不遇》原文与赏析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的作者一般都作贾岛,但成书于北宋的《文苑英华》卷二二八又署名孙革,题作《访羊尊师》,文字亦略有不同。昔人有言“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腰腹亦自不可少。妙...

《诗词曲赋文·吊天竺海月辩师(其二)》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吊天竺海月辩师(其二)》原文与赏析 苏 轼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1),时苏轼为杭州通判。海月大师名惠辩,俗姓富,住杭州天竺寺,是一位高僧。苏轼到杭后,很敬重他,喜欢和他交往,遇到烦恼事,听他一言,即...

《诗词曲赋文·琴诗》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琴诗》原文与赏析 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楞严经》卷四云:“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又偈云: “声...

《诗词曲赋文·泉州》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泉州》原文与赏析 张养浩 万里飘零两鬓华,瘴烟为屋海为家。山无高下皆行水,树不秋冬尽放花。得句珠还合浦月,乱怀杯吸赤城霞。蓬莱咫尺无由到,惭愧当年犯斗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礼部待郎张养浩奉诏征舶泉南,这首 《泉州》诗即写于这一次南行中。泉州 (在今福建省东...

《诗词曲赋文·登狼山支云塔》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登狼山支云塔》原文与赏析 王国维 数峰明媚互招寻,孤塔崚赠试一临。槛底江流仍日夜,岩间海草未销沉。蓬莱自合今时浅,哀乐偏于我辈深。局促百年何足道,沧桑回首亦骎骎。选自《观堂集林·杂林》。江苏省南通城南郊江边有群山母亲丢失的五个孩子,它们自东往西叫军山、剑山、狼山...

《诗词曲赋文·画西方帧记》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画西方帧记》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若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其佛号阿弥陀,以寿无量、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谛观此娑婆世界,微尘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心先向西方...

《诗词曲赋文·和陶形赠影》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和陶形赠影》原文与赏析 苏 轼 天地有常运,日月无闲时。孰居无事中,作止推行之。细察我与汝,相因以成兹。忽然乘物化,岂与生灭期。梦时我方寂,偃然无所思。胡为有哀乐,辄复随涟洏。我舞汝凌乱,相应不少疑。还将醉时语,答我梦中辞。陶渊明于义熙九年(413)创作了哲理...

《诗词曲赋文·寻陆鸿渐不遇》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寻陆鸿渐不遇》原文与赏析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这是一首题写友人乔迁,过访不遇之作。陆鸿渐,名羽,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又号竟陵子。终身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

《诗词曲赋文·古意》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古意》原文与赏析 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看这首诗的诗题,颇有些朦胧,其实细味全诗,不过托“古意”以抒今感耳。这种立题法,在唐人诗作中并不少见,此其一例也。具体地...

宁津县15140612810: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什么意思 -
移新安浮: 金人元好问在〈答俊书记学诗〉中有言:"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心地待渠明白了,百篇吾不惜睂毛."(《元遗山诗集》卷十《答俊书记学诗》 在禅师、诗僧以诗寓禅外,诗人也以禅入诗,或寓禅理,或用禅典,或述禅事,或富禅味,禅与诗密切相融之后,不但拓展了诗的领域,也增添了诗的意趣,禅的哲理真谛与诗的文学美感相得益彰;禅理添文彩,不致枯淡,诗艺附理趣,更凭增深度.

宁津县15140612810: 《诗词曲赋文·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原文与赏析 -
移新安浮:《诗词曲赋文·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原文与赏析苏曼殊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苏曼殊于1903年秋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迫辍学,由日本回国后,依然报国无门,生活无着,愤而出家为僧...

宁津县15140612810: 求《诗词曲五首》原文 -
移新安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宁津县15140612810: 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赋 -
移新安浮: 诗词歌赋是我们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总称,也是传统文学各种文学体裁的一个概括. 并非特定某一个朝代或者时期出现的文学就只有一种体裁. 唐诗宋词元曲,只是这个时期这种体裁出现比较流行的现象,也出现更有代表性的作品,后人就以此总结起来,是对我们华夏传统文学的一种肯定. 如就这个排比句式来说,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 也可以说得通

宁津县15140612810: 红楼梦中经典的诗词曲赋 -
移新安浮: 名句可以么?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贾宝玉唱的 <唐多令>柳絮 粉堕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任尔去,忍淹流 林黛玉写的 这首词体现了林悲感身世和爱情的凄楚情思 让人心生怜爱 临江先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很明显的反映了薛宝钗的人生态度 很向上很豁达 还有比较著名的就是葬花吟 以上都是我很喜欢的 也认为很经典的

宁津县15140612810: 优美的诗词曲赋 -
移新安浮: 仙剑奇侠传1-3中的诗词我觉得都挺好的,仙4我没玩但我觉得诗与之前的一些作品相比, 略显粗浅..极力的描述快意恩仇, 侠骨柔情, 却多了几分华丽之感.白河寒秋 垂柳落叶河上飘, 轻烟浮云随风摇. 落暮寒鸦添秋意, 小挢流水任寂寥...

宁津县15140612810: 关于读书的诗句有哪些 -
移新安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

宁津县15140612810: 可以和渔歌唱晚古筝曲搭配的诗歌 -
移新安浮: 可以和渔歌唱晚古筝曲搭配的诗歌 可选《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或全文.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

宁津县15140612810: 请分享你们最爱的诗词曲赋 -
移新安浮: 诗必李白,词必苏、辛,曲必徐再思 折桂令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水仙子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西江月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宁津县15140612810: 诗词曲赋 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
移新安浮: 这诗里的“飞花”是雪花……形容雪花开始纷纷飘落,落到人脸上、身上的感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