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琴诗》原文与赏析

作者&投稿:龚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诗词曲赋文·琴诗》原文与赏析

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楞严经》卷四云:“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又偈云: “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缘离,是则常真实。”《琴诗》用典,大约本此。进一步探讨经旨,则理解不一。或曰: “海印即佛心常住三昧,按指发光,动成妙用也。”或曰: “以按指喻举心,以发光喻尘劳起也。正以不具妙智,故但发尘劳,不发妙用,正合无妙指不发妙音也。海印者应是佛手印文,不指佛心三昧,举心尘起,若克前文,实即顷夺而为色空耳。” (参见 《楞严正脉》卷九) 说者纷纷,莫衰一是。

苏轼撇开故弄玄虚的教义,机敏地抓住琴与声与指三者矛盾统一的关系,经过深思熟虑而点化成寓哲理于设问的《琴诗》。它不以形象语言取胜,却以思辨理趣见长,充分体现“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写作特点,从而独具魅力。该诗深入浅出,简练含蓄,意在言外,于平凡中见新奇,显示出主客观统一的美学本质。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诗云:“水性本云静,石中固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苏轼曾在《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中问道:“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解转空山雷?”欧阳修《钟莛说》云:“甲问于乙曰: ‘铸铜为钟,削木为莛,以莛叩钟,则铿然为鸣,然则声在木乎?在铜乎?’乙曰:‘以莛叩坦则不鸣,叩钟则鸣,是声在铜。’甲曰:‘以莛叩钱积则不鸣,声果在铜乎?’乙曰:‘钱积实,钟虚中,是声在虚器之中。’甲曰:‘以木若泥为钟则无声,声果在虚器之中乎?’”此与东坡《琴诗》皆同旨,拾取《楞严经》“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之牙慧。《大般涅槃经·圣行品第七》举燧火、酪酥等喻以明“众缘和合”,有曰:“譬如因鼓、因空、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声。鼓不念言:‘我能出声。’乃至桴亦如是。声亦不言:‘我能自生。’”可以解欧阳修、苏轼之难矣。

《琴诗》的文体、标题、写作背景,历来众说纷纭,在此稍加辨证。

清人纪昀指出:“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蒐辑者强收入集。”(见《纪评苏诗卷二一)虽有人斥责纪评“所见甚陋”,我却不以为然,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谓此诗“已为禅偈子矣”,言之有理。查今所知见的各种宋元刊本《东坡集》、《施顾注坡诗》、《百家注分类东坡诗》等,均未收此诗。最早将《琴诗》阑入诗集者为明成化四年程宗编印的《东坡续集》。与此同时,《续集》所收苏轼黄州书简《与彦正判官》又记载着:“古琴当与响泉韵磬,并为当世之宝。而铿金瑟瑟,遂蒙辍惠,拜赐之间,赧汗不已。又不敢远逆来意,谨当传示子孙,永以为好也。然某素不解弹,适纪老枉道见过,令其侍者快作数曲,拂历铿然,正如若人之语也。试以一偈问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录以奉呈,以发千里一笑也。”由此可见,苏轼本人认为《琴诗》不是诗,而是“偈”,作者意见应该受到尊重。偈乃梵文Gatha的简译,是佛经中的颂词。清人王文诰说:“偈语一类方外问答,不以诗论。”所见甚是。倘偈与诗合二而一,苏集中铭赞箴颂等可截取为四、五、七言诗者所在多有,诗与韵文就不分家了。即从语言格调审核,《琴诗》四句连设两问,二十八字中就有九个重字,“上”字凡三见;意寡理足,显得过于迫促不展;语言通俗,似欠锤炼;平仄不谐,缺少诗应有的韵律美(参见《百家唐宋新诗话》)。说《琴诗》是偈不是诗,这并不贬低《琴诗》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也不影响读者对它的喜爱与鉴赏。因为诗与偈只是文体的差别,二者之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程宗将《与彦正判官》编入《东坡续集》卷四“书简”类,又从中抽取四句偈语编入卷二“绝句”类,同书之中,重出互见,自乱体例,实不足取。继之者如明之茅维、焦竑,清之宋荤,查慎行、冯应榴等,误从《续集》而采偈入诗,已添淆乱。明万历间刊行的《东坡先生外集》又将《琴诗》标题改为《题沈君琴》,为它补上一则与偈语内容无关的“诗引”,更露出作伪的痕迹。“诗引”说:“武昌主簿吴亮君采,携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说,与高斋先生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颂以示予。予不识沈君,而读其书如见其人,如闻十二琴之说。予昔从高斋先生游,尝见其宝一琴,无铭无识,不知其何代物也。请以告二子,使从先生求观之。此十二琴者,待其琴而后和,元丰六年闰六月。”清人查慎行《补注东坡先生诗》、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径以上述“诗引”为标题,却将“元丰六年”改为“五年”。这不仅为四句偈语的题目徒添纷争,又引出《琴诗》写作时间一段公案。查南宋傅藻编《东坡纪年录》“元丰六年闰八月”条,有 “作 《土琴诗》” 的记载,疑即指此篇作品,“土”乃 “十二”二字误合为一也。又考宋朝元丰年间实行 “奉元历”,近人陈垣编的《二十史朔闰表》,元丰六年有闰六月。可见明本 《外集》“诗引”所署年月不误。查,冯改作 “元丰五年”,未明所据;该年无闰月,故不足信。《纪年录》 “闰八月”或系 “六”字之讹。细玩 “诗引”内容,似与 《琴诗》无涉,疑系 《外集》编者妄加也。




关于骆宾王的古诗
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

《诗词曲赋文·还山贻湛法师》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还山贻湛法师》原文与赏析 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帝问其诗,浩然自诵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句,帝不悦,言道: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藉: 本为坐卧其上的意思,这里用于琴砚,为陈列义。意思是说,琴砚随意陈理在平磨的石几上,飞泉的...

《诗词曲赋文·怀仙歌》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怀仙歌》原文与赏析 李 白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李白一生倾心于求仙学道,尤其是当他政治失意、理想不得实现之时。他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诗词曲赋文·寄西山勤道人》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寄西山勤道人》原文与赏析 林 逋 天竺山深桂子丹,白猿啼在白云间。死生不出千门事,坐卧无如一室闲。谁伴锡痕过寂历,自凭茶色对孱颜。忘机亦有庞居士,园井萧疏病掩关。《寄西山勤道人》 是林逋与道人之间酬唱寄送的诗中一首。道人,亦即有道之人,也指僧人。西山,即武林山,今...

《诗词曲赋文·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姜 夔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

《诗词曲赋文·和李天麟(其一)》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和李天麟(其一)》原文与赏析 杨万里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句中池有草,字外目俱蒿。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作为南宋 “四大中兴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常爱以禅喻诗,主人从那迷离恍惚的禅语中,体会他写诗讲究 “活法”的诀窍。《和李天麟》 的两首诗...

《诗词曲赋文·渔家傲》原文与赏析
“我报路长嗟日暮”,表达了她的理想未能实现,时光已逝的遗憾,暗指屈原《离骚》中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诗漫有惊人句”反用了杜甫的诗意,而最后三句则巧妙地融入了庄子和李白的典故,展现了她宏大的志向和追求。李清照以婉约派词人的身份...

上海市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核舟记
(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

《诗词曲赋文·鹧鸪天》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鹧鸪天》原文与赏析 陆 游 家住苍烟落日间,丝毫尘世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 (1125),卒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

《诗词曲赋文·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原文与赏析 谢灵运 道存一致,故异代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公振玄风于关右,法师嗣沫流于江左,闻风而悦,四海同归。尔乃怀仁山林,隐居求志。于是众僧云集,勤修净行,同法餐风,栖迟道门。可谓五百之季,仰绍舍卫之风;庐山之㟪,俯传灵鹫之旨。洋洋乎未曾闻也!予...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琴诗》诗意 -
素琦华佗: 译文: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原文:《琴诗》 宋朝,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扩展资料 鉴赏: 苏轼在这首诗中...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苏轼的<<琴诗>>内容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素琦华佗: 琴诗——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苏轼的《琴诗》揭示的道理? -
素琦华佗: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苏轼 琴诗 以及阅读分析和造句. -
素琦华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意思是:( 如果说琴上面有琴声,那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发出声音呢?). 2."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琴诗》这首诗,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苏轼一个回答吗?
素琦华佗: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听蜀僧浚弹琴这首诗作简要的赏析 -
素琦华佗: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客心洗流水”一句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见《列子·汤问》);“馀响入霜钟”一句也用了典,“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话,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的余音.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琴诗》阅读答案 -
素琦华佗: B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C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琴诗 苏轼 观书有感 朱熹 -
素琦华佗: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弹琴这首诗的意思 -
素琦华佗: 泠泠①七弦②上,静听松风寒③.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注释】①泠泠:洋溢貌.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评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

戚墅堰区13355938909: 跪求琴瑟原文和翻译还有表达的思想 -
素琦华佗: 琴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