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吴之战: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作者&投稿:伍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之语道出了孙权的雄才大略,孙权承父兄之基业,击退魏、萄进攻,雄踞江东八十一州。但孙权死后,东吴主昏臣弱,国势日衰,晋国王漆率水师东下,直逼建邱,东吴灭亡,至此,三国分治的局面结束。

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以后,经过几年整顿,内部逐渐安定下来,于是他积极准备伐吴。

这时,吴国的统治日益腐朽,国君孙皓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暴君。他粗暴骄盈,多忌讳,又好酒色。史载,他即位后法禁转苛,赋调益烦。侍中韦昭,是东吴著名的学者,曾参加编写国史,孙皓要为父亲孙和作本纪,韦昭认为孙和未当皇帝,应放人列传。结果引起孙皓不满。在一次宴饮时,孙皓让每个大臣,不管酒量大小,必须喝七升,否则就硬灌。韦昭酒量小,暗中以茶当酒,被孙皓发现,积前后嫌忿,把他下狱处死。常侍王蕃平时不承颜顺指,在一次酒会中醉倒,孙皓说他是假醉,便当场在殿中把他杀掉。对于一些不满意的人,他还常用剥皮、凿眼等残酷手段加以杀害,弄得人人自危。

在生活上,孙皓穷奢极欲。他迁都武昌以后,杨州人民每年要溯流输送大量贡物,负担很重。迁回建业以后,他又大兴土木,兴建昭明宫,并命令郡守以下的官吏要到山里监督百姓伐木,他还开凿苑囿,修筑土山楼观,结果使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甚至他还征发沿江戍卒为驱捕麋鹿,以供自己享乐。

孙皓的残暴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断反抗。其中声势较大的是公元266年,山民施但领导的起义。他因民劳怨,在吴兴永安聚众数千人举行暴动。他们曾北上进攻建业,势力发展到一万多人,后来失败。

孙皓的残暴统治,使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许多将领领兵投靠西晋。如公元271年,夏口督孙秀投西晋,司马炎封其为骠骑将军、会稽公。司马炎的目的是争取更多的吴军将领投靠自己。276年,京下督孙楷也投奔西晋,被封为车骑将军、丹阳侯。二人都是吴国宗室。

孙皓时期,东吴内部矛盾的发展动摇了统治基础,这就为西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公元269年,司马炎派大将羊v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羊v出身于仕宦家庭,是蔡邕的外孙。曹爽掌权时,曾征他为官,他推辞不就。司马氏掌握曹魏政权后,拜他为相国从事中郎不久,迁为中领军,统领宿卫。晋建立后,以羊v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成为西晋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这次为了灭吴,司马炎特意把他派往荆州前线。在羊v的建议下,司马炎又命益州刺史王F在蜀中修造战船,训练水军。

这时,东吴派往前线都督,都督荆州沿江地区军事的是镇东大将军陆抗。陆抗,字幼节,是大将军陆逊之子。他20岁时被拜为建武校尉。孙亮即位后,拜他为奋威将军,寻迁征北将军。孙休时为镇军将军,都督西陵。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与羊v对峙。

陆抗对东吴的前途非常担心,他多次上书孙皓,劝他对内改善政治,随才授职,抑黜群小,对外加强防守,从实际出发,不轻举妄动,单靠长江天险,是守国之末事。但孙皓根本不采纳。在军事上,陆抗极力加强防务。他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策略与晋军对抗。在江陵平定步阐之叛充分反映了他的杰出才能。

通过江陵的较量,羊v觉得要战胜东吴,不能单靠军力,还必须争取人心。因此,他在荆州务修德信,以怀吴人。对投降的吴国人,如愿意回去,不加限制。一次,他的军队行军到吴边境因粮食缺乏,收了东吴的庄稼,但回来之后,按照价值,送绢给东吴来抵偿。在边境打猎,如猎物先为吴军所伤,而被晋军获得,他都命人送还。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羊v与陆抗经常有往来,二人彼此都很了解和信赖。陆抗送的酒,羊v饮之不疑;陆抗得病,羊v命人送药,陆抗也照样服用。陆抗甚至对部下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利。当孙皓责问陆抗时,他解释说:一邑一乡尚不可无信义,况大国乎?吾不如此,是显彼之德,于羊v无害。他还上书劝孙皓力农富国,审官住能,严明刑赏,安抚百姓。但孙皓根本不听。

公元273年,陆抗任大司马、荆州牧,汝年病重,临死前,仍上书孙皓要加强西陵、建平等地的防务,防止晋军乘舟顺流而下。这位名将似乎已预感到吴国暗淡的前途。

不久,晋升羊v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经略平吴大计。时益州剌史王F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又画鹆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棹之盛,自古未有。伐吴的条件逐渐成熟。

公元276年,羊v上书司马炎,请求伐吴。他说:靠险阻得以保全,乃因双方势力相当。若强弱悬殊,虽有险阻,不能自保。蜀国地势险要,但我大军一攻,屏障并未起作用,因为其力不足以相抗。今东吴江淮之险阻不如剑阁,孙皓之残暴过于刘禅,吴人困苦甚于巴蜀。而我大晋力量盛过往时,故应趁机平吴,统一天下。司马炎对羊v的分析很赞同。但由于朝臣意见不一,凉州鲜卑人又在造反,故司马炎暂时没有出兵。

不久,羊v病死。晋以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继羊v经营平吴事业。公元279年,王F、杜预皆上表请伐吴。王F指出吴主孙皓荒淫凶虐,宜速征伐。杜预则说伐吴有万安之举,无倾败之虑,如果迟疑,则时不再来。适张华正与晋武帝围棋,见预上表,乃推开棋枰说,吴主 *** ,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贾充等人极言不可。

但平吴已是大势所趋,于是武帝司马炎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主持伐吴大计,掌管漕运粮饷,并下伐吴诏书说:兵兴以来,八十余年,戎车出征,罔有宁岁,死亡流离,伤害和气。现在已是戢兵静役,与人休息的时侯了。这年十一月,晋军分六路伐吴;命镇东将军司马佃出涂中,安东将军王诨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F、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军,顺江而’下。东西凡二十余万军马。以太尉贾充为帅,杨济副之。

正如羊v所预计,东吴军队没有大的抵抗力。晋军所向披靡。杜预攻克江陵,胡奋攻占江安。王v、唐彬等连克沿江险隘,又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吴军曾于长江要害处,作铁锁横江,又作一丈多长的铁椎,暗置江中,以阻晋军舟师。但王F预作大筏,缚草为人,被甲执刃,立于筏上,而使善泅水者以筏先行,遇铁椎,椎即着筏而去。又作大炬,多灌麻油,烧融铁锁。这样顺流而下,势如破竹,既克武昌,便向建业,吴军非溃既降。这时,东吴坚决抵抗的只有新任丞相张悌和少数将领。他自知东吴必败,但决定尽忠报国,效死沙场。于是,他督率沈莹、孙震,领兵三万,渡江迎击王浑军。经激战,吴军失败。

张梯及部将孙震等人战死。孙皓又派陶F领兵二万前去迎战,又很快溃散。

孙暗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他分派使者到王浑、王F、司马仙处请降。不久,王F领兵八万开进石头城,孙皓向王F投降。唐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评论说:

王F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吴国自公元222年孙权称王至280年被晋所灭,共历4帝,59年。至此东汉末年以来90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历史又进人短暂的统」时期。




中国古代的战舰?(火器时期)
公元272年,晋武帝司马炎降旨灭吴,统一长江中下游半壁河山。是年春,武帝拜王浚为 益州刺吏,在四川成都征调工匠军卒1万余人,赶造楼船战舰。凡方园百余...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金陵陷落后,天下归晋,中国有了短暂的半个世纪的统一,社会得以安宁生息。 五、杨么车船战洞庭 南宋末年,王室偏...

铁锁横江什么意思?铁锁横江典故出处介绍
本文介绍的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三国历史中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西晋发动灭吴战争期间。为了防止晋军顺江而下,东吴采取了铁锁横江的策略,自以为万无一失。不过,令东吴没有想到的是,早在战争开始前几年,西晋名将羊祜已经弄清楚了铁锁横江的破解之法,王浚按照这一方法很快便突破了东吴的这一防御工事。...

人世几回伤往事下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原文:《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译文:王濬的战船从...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是谁的诗
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

关于山和石头的诗句
9.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唐代:杜甫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翻译: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

西塞山怀古赏析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

西塞山怀古赏析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州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州。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州。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

西塞山怀古赏析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州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州。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州。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

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赏析 有谁知道??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

曲靖市18630079487: 唐朝刘禹锡诗云:“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此诗讲的是西晋灭东吴旧事.请概述三家归晋的主要情节. -
毛旭益肝:[答案]司马昭趁蜀国内乱,派邓艾钟会率大军三路攻蜀.把蜀汉后主刘禅俘至洛阳,蜀汉遂亡.两年后,司马炎演“禅让”闹剧,废魏帝自立.公元280年,司马炎用名将羊祜遗策,20万大军水陆并进,排江而下,歼灭吴国主力兵团;吴主孙皓投降,至此...

曲靖市18630079487: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是谁的诗 -
毛旭益肝: 刘禹锡的诗.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盖州,显赫无比...

曲靖市18630079487: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播出石头"概括了怎样一段历史
毛旭益肝: 这句话概括了东吴亡国的历史过程.东吴为了阻挡晋朝的进攻,在长江设立了很多铁锁,结果铁锁也没能挡住晋朝的楼船前进的步伐,最后孙浩投降,东吴亡国……详细请看《晋书》

曲靖市18630079487: 山形依旧枕寒流全诗作者 -
毛旭益肝: 《西塞山怀古》作品原文 作 者: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

曲靖市1863007948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10 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玉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
毛旭益肝:[答案] ①《西塞山怀古》七言律诗,《石头城》七言绝句.( 2 分,答出律诗、绝句即可得分) ② C (对历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 3 分) ③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

曲靖市18630079487: 有哪些上游对下游的古代战争? -
毛旭益肝: 三国时期的刘备东伐(夷陵之战)

曲靖市18630079487: 千寻铁链沉江底,一片降潘出石头什么意思? -
毛旭益肝: 整文翻译: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

曲靖市18630079487: 古诗《西塞山怀古》大意
毛旭益肝:《西塞山怀古》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词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西晋时的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为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来源:http://www.slkj.org/b/739.html

曲靖市18630079487: 诗中典故是什么意思? -
毛旭益肝: 诗中的著名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