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详释167告子上10鱼我所欲也(西瓜视频同步文本)?

作者&投稿:封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1.10鱼我所欲也
11.10[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⑨。”
11.10[通释]
孟子说:“鱼是我想拥有的,熊掌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鱼而选择拥有熊掌;生存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生存真是我想拥有的,想拥有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所以不做变节偷生的事;死真是我讨厌的,讨厌的有比死还难受的,所以灾难当头有不躲避的。假如人们想拥有的没有什么比活下来还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谋求生存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假如人们讨厌的事没有什么比死亡还难受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开灾难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因此能够活命但有人不选择保命,因此能够避开灾难也有人不选择逃避。所以想拥有的有比活命还重要的,讨厌的有比死亡还难受的。不只是优秀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们都有这样的心,只是优秀的人能不让它失去罢了。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得到它就存活,得不到就死亡,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路人不接受;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认为不值。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区别它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理所应当就接受它,从获得的好处看万钟对于我有什么增加呢:为了居住的宫室华美、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吗!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居处宫室的华美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就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就接受了它,这不太应该罢手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当初的心。”
11.10[注释]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想拥有的,熊掌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鱼而选择拥有熊掌;生存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分别为判断句。所欲,想得到的,想拥有的。亦,副词,也,真,太。二者,这两样东西。不可得,不能够。兼,作动词,兼有,同时拥有。取,选择。生,生存,活命,活下来,保命。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真是我想拥有的,想拥有的有比活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变节偷生的事;死真是我讨厌的,讨厌的有比死还难受的,所以灾难当头有不躲避的。苟得,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这里指改变节操偷生。患,灾难当头。辟,同“避”。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想拥有的没有什么比活下来还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谋求生存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假如人们讨厌的事没有什么比死亡还难受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开灾难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如使,假如,假使。后面的“使”用法亦如是。之,分别放在“人”与“所欲”及“人”与“所恶”这两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各自短语的独立性。莫,没有什么。得生者,谋求生存的手段。用,使用,选择使用。为,去做,使用,选择去做,选择使用。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因此能够活命但有人不选择保命,因此能够避开灾难也有人不选择逃避。由是,因此。
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想拥有的有比活命还重要的,讨厌的有比死亡还难受的。有,表存现。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优秀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们都有这样的心,只是优秀的人能不让它失去罢了。非独,不单单。丧,使……失去。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得到它就存活,得不到就死亡,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路人不接受;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认为不值。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吆喝着。蹴尔,脚踢着。尔,助词,这里相当于“着”。不屑,认为不值,认为下贱。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区别它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理所应当就接受它,从获得的好处看万钟对于我有什么增加呢:为了居住的宫室华美、为了妻妾的奉养充裕、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吗。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则……而……,如果……就……。辩,同“辨”。于,对于。焉,兼词,于是,即“从获得的好处看”。奉,养。得,通“德”,作动词,感德,感激。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居处宫室的华美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就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就接受了它,这不太应该罢手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当初的心。乡为,先前为了……,“为”后省略了“正义”“道义”之类词语。乡,同“向”,以往,先前。今,可现在。已,止,罢手。最后一个“之”,放在“此”与“谓失其本心”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此,复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原本的,当初的。
11.10[解读与点评]
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呢?因为熊掌更稀有更有价值,价值观使然。为什么选择义而舍生呢?因为义是原则追求,是事物的合宜之理,人生观使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选择是一种思想境界,彰显了儒者舍生取义的“大丈夫”气概。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贤者”,是优秀之人,他与众人的区别是“勿丧”,即不忘本来之心,即不忘初心。然而现实世界中本来是“贤者”的执政者往往“失其本心”,“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所以孟子谆谆告诫,在理想信念原则追求上“勿丧”,勿“失其本心”。应该说《孟子》的这个思想意义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齐宣王以十万钟的俸禄聘孟子为亚卿,却没有给孟子行使推行其政治主张的权力,孟子毅然辞去了俸禄返回了老家。这个境界从本章表达出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中“乡为”后省略了内容。“乡为身死而不受”就是先前为了某种“主义”,为了某种追求,或说为了道义不接受的东西。
为古籍加标点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对每一个字的“详训诂”,还涉及逻辑思考,涉及文言句法思考。下面对本章全章进行复句分析,并对个别单句作句子成分析,来告诉读者凭什么这样句读。
本章共有九个复句,与注释保持一致。为了清晰解说先给这九个复句标上序号。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个多重复句,以分号为界为第一重,并列关系。其实这里并列的两个部分还使用了一个特殊的修辞方法,那就是“平喻”。分号前是喻体,分号后是本体。就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一样,“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进一步具体分析。第一重并列关系;第二重两个,分别为转折关系;第三重有四个,分别为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请注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列出的选项,是为选择取舍提出选项,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亦然。
鱼我所欲也,│||(并列)熊掌亦我所欲也,||(转折)二者不可得兼,│||(因果)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生亦我所欲也,│||(并列)义亦我所欲也,||(转折)二者不可得兼,│||(因果)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分析“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个复句。这也是一个三重复句。第一重以分号为界,为并到关系;第二重有两个,分别为因果关系;第三重有两个,分别为转折关系。
②生亦我所欲,│||(转折)所欲有甚于生者,||(因果)故不为苟得也;│(并列)死亦我所恶,│||(转折)所恶有甚于死者,||(因果)故患有所不辟也
下面分析“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个复句。这是一个两重复句。第一重并列关系;第二重有两个,分别是假设关系。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设)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并列)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假设)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④是并到关系的复句。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并列)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⑤也是并到关系的复句。
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并列)所恶有甚于死者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两重复句。第一重转折关系,第二重是递进关系,是“不但……而且……”的关系。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递进)人皆有之,│(转折)贤者能勿丧耳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个复句是三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并列关系;第三重有两个,分别为假设关系。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转折)呼尔而与之,│||(假设)行道之人弗受;||(并刘)蹴尔而与之,│||(假设)乞人不屑也。
请注意,“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个单句,“一箪食一豆羹”是并列短语作主语,“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并列短语作谓语。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两重复句。第一重为解说关系,第二重为假设关系。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假设)万钟于我何加焉:│(解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个倒因果关系复句。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因果:先果后因)此之谓失其本心。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为什么是个单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个复句短语与代词“是”构成复指短语,共同作主语,“亦不可以已”为谓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本章有成语“舍生取义”“箪食豆羹”。
(可惜,一些符号在这里不能显示)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孟子》详释167告子上10鱼我所欲也(西瓜视频同步文本)?
11.10[通释]孟子说:“鱼是我想拥有的,熊掌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鱼而选择拥有熊掌;生存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生存真是我想拥有的,想拥有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所以不做变节偷生的事;死真是我讨厌的,讨厌的有比死还难受的,所以灾难当头...

《孟子·告天下》原文加翻译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

攘鸡的解释攘鸡的解释是什么
攘鸡的词语解释是:《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及时改正错误的典故。《文献通考·兵五》:“知保甲之当罢,而第释五等之田不及二十亩者...

孟子的翻译是什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

《孟子见梁惠王》全文翻译是什么?
《孟子拜见梁惠王》全文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

关于乃、为字的用法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战国策》则,就——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如,若——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或,抑——表示...

历朝历代对《孟子》的注解都有哪些?
《孟子解》?二卷 旧本题“宋尹焞撰”。 只在每章之末,以数语评论大意,多者不过三四行,词义肤浅。《四库提要》认为,尹焞是程氏***,为文不应如此浅陋,故怀疑是伪作,实际是他人依托而作。清焦循《孟子正义》以赵注为基础,集清代学者考订训释之大成,较为详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孟子译注...

邹孟轲母翻译 详细
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

谁有《孟子》全部原文,不要解释,如果谁有帮忙复制过来,万分感谢_百度...
苏氏曰:“孟子之言,非苟为大而已。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予观孟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 齐宣王问曰:“齐桓、...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共有多少篇?七篇?十一篇?
《孟子》的体例与《论语》相同。各章篇幅虽然比《论语》各章稍长,但章与章之间无逻辑联系。积章成篇,每篇都取第一章第一句的几个字作为篇名。《史记》说孟子有著述7篇传世。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却说有11篇。东汉末赵岐说,7篇之外,另有外书4篇,即《性善辩》、《文说》、《孝经》、...

翠屏区13359934121: 《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全文的翻译 -
阮固莫炎:[答案]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
阮固莫炎:[答案] 理解性默写)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
阮固莫炎: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中》“本心”在《孟子.告子上》指的是什么? -
阮固莫炎:[答案] 《孟子····告子上》 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 “鱼我所欲也”中“本心”指人的天性,就是人性.孟子说:“...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译文 -
阮固莫炎: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翠屏区13359934121: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谁写的这首叫什么亦是什么意思兼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这首的大意是什么 -
阮固莫炎:[答案] 《鱼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亦,也是. 兼,同时的意思. 欲,想要的.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 课文加翻译 -
阮固莫炎:[答案] 原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
阮固莫炎: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

翠屏区13359934121: 鱼我所欲也的艺术特色,主旨,内容思想1. 详阅(孟子.鱼我所欲也)并参考有关赏析资料后,绘制思路图,或以图表方式表达其内容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色... -
阮固莫炎:[答案] 《鱼我所欲也》(以下简称《鱼》)是一篇传统的语文教材,也是《孟子》一书中的代表篇章之一.但是,不仅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误把“舍生取义”当作《鱼》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不少教参和新编教材也多有此误.其实,“舍生取义”既不能统摄《...

翠屏区13359934121: 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中“鱼我所欲也”的意思
阮固莫炎: 鱼是我所喜爱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