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价杜甫的《月下》。 是考试题,个位高手帮帮忙。如果答案好还可以追加赏分!

作者&投稿:鬱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运杜甫 赏析(出几道题目再回答)~

《春运》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杜甫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名人名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月夜 杜甫诗文解释】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月夜 杜甫词语解释】

鄜州:今陕西富县。当时诗人的妻子在此州。
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清辉:清冷的月光。
虚幌:薄幔。双照:同照二人。

【月夜 杜甫诗文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换位思考法来写,即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孩子们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妻子的头发,清辉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全诗写乱离岁月,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分析评价杜甫的《月下》。 是考试题,个位高手帮帮忙。如果答案好还可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名人名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杜甫诗文解释】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

<月下独酌>赏析
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

杜甫关于月亮的诗
他的诗歌中,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载体。如《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月光下的怀古之情,让人深感历史的沧桑。在《八月十五夜》中,杜甫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思归之情。总的来说,杜甫的月亮诗篇,凝聚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家国...

《月下忆舍弟》 杜甫 ( 推想诗歌的写作背景,抒发了什么感情?) (15...
辅助资料 评论 俞陛云评:「有弟而分散,一也。诸弟而皆分散,二也。分散而皆无家,三也。生死皆不可问,四也。欲探消息,惟有寄书,五也。奈书长不达,六也。结句言何况干戈未息,则音书断绝,而生死愈不可知。」(《诗境浅说》) 唐诗鉴赏辞典: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

《月下独酌》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月下独酌》翻译】 其一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

谁有《月下独酌》的赏析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

求以下古诗中会考的名句,1从军行,杨炯,2月下独酌3芜村三首(三)4登楼...
2.李白《月下独酌》名句: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赏析:在花好月圆的春夜,诗人却只能和月亮与自己的影子“对饮”而“成三人”,充分说明了他的孤独寂寞和与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放浪形骸和狂放不羁的性格。3.杜甫《羌村三首(三)》名句: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赏析:最后...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简析:月下独自饮酒,有点孤独清冷,李白忽发奇想,举起酒杯,热情邀请天上的明月共饮。明月、李白与李白的影子就组成了三人团,不再孤凄。3、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简析:梦醒之后,杜甫看到满屋的月光,想起刚才的梦境,依稀见到...

杜甫的月夜的诗评300字左右
首联二句,构思颇具匠心。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及家人,却不言明此意,反其道而行之,转换视角而说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怀,想念自己。“独看”一词,值得玩味。妻子独立月下思己,可见孤单凄苦状,自己沦陷天涯,何尝不是如此?清代章燮曾说:“此诗妙在笔法,首联不说自己见月忆妻,单说妻子...

怀来县19727786766: 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
雕祝防芷: 诗歌鉴赏题自2002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

怀来县19727786766: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相关题型 -
雕祝防芷: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试题,选用了24首诗词,设计了37道题目,对考点均有涉及,就题目而...

怀来县19727786766: 怎样评价杜甫的诗句? -
雕祝防芷: 1、评价: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怀来县19727786766: 杜甫的生平遭遇主要介绍杜甫的遭遇 -
雕祝防芷:[答案]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 这种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仕途不顺 天宝六 杜甫 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

怀来县19727786766: 月夜 杜甫的赏析 -
雕祝防芷: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②.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③.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鄜州:今陕西富县.当时诗人的妻子在此州. ②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清辉:清冷的月光. ...

怀来县19727786766: 杜甫的《月夜》思家角度很特别,试作简要分析
雕祝防芷: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

怀来县19727786766: 杜甫《月夜》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
雕祝防芷: 1、想象:“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2、对面起笔,不说自己思家,偏说家人想念自己,愈增思念之情.

怀来县19727786766: 有加分!!!急!!!1.从军行 2.月下独酌 3.羌村三首(之三) 考试会考的句子有哪些? -
雕祝防芷: 1.从军行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月下独酌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3.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4.登楼 杜甫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7.望月有感 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0.别云间 夏完淳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怀来县19727786766: 评价杜甫的诗句 -
雕祝防芷: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