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戴原礼文言文

作者&投稿:师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明命医戴原出自哪篇文言文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

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没有空闲收报酬。偶然一个买药的人要走,(名医)追了上去告诉他说:“在煎之前加入一块锡。”

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地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

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

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对吗。

2. 名医薛雪 文言文翻译

吴门名医薛雪,自号一瓢,性孤傲。

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则不招自至。译文:吴门有一个名医,叫薛雪,自号一瓢。

性格孤僻。公卿贵族宴请他,他却不会去,但是如果我生病,没有邀请他,他也会来。

乙亥春,余在苏州,庖人①王小余病疫不起,将闭棺而君来。译文:乙亥年春天,我正在苏州,厨师王小余生病治不好,正准备盖棺时,薛医生过来了。

天已晚,烛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与疫鬼战,恐怕胜亦未可知。”译文:当时天色已晚,便点上烛火照明。

他看了之后,笑着说:“已经死了,但我生来喜欢与死神作战,或许还能取得胜利,还不一定呢!”出药一丸,捣石菖蒲汁调和,命舆夫②有力者用铁箸锲其齿灌之。译文:便拿出一个丸药,与石菖蒲磨成的汁混合在一起,然后命令车马夫中力气大的人用铁筷撬开厨师的牙齿灌进去。

小余目闭气绝,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嘱曰:“好遣人视之,鸡鸣时当有声。”

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

译文:小余已经断了气,闭着眼睛,药灌下去,汩汩作响,似咽非咽,似吐非吐。薛雪嘱咐说;“派人好好照顾他,天明时分便能醒来。”

到了天明,果然如他所说得。又服用了两剂药,便痊愈了。

乙酉冬,余又往苏州,有厨人张庆者,得狂易之病,认日光为雪,啖少许,肠痛欲裂,诸医不效。译文:乙酉年冬天,我又去苏州。

当时又有一厨师张庆,得了癫狂病,把日光看作白雪,有轻微的痰出,肚痛难耐。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效果。

薛至,袖手向张脸上下视,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诊脉。”译文:薛雪来了,用手摸着张庆的脸,上下打量说:“是冷痧,刮一下便会好,不用诊脉。”

如其言,身现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③。译文:果然如其所说,身体出现掌大的黑斑,刮后便好了。

① 庖人:厨师。② 舆夫:抬棺材的人。

③ 霍然:很快的样子。扩展资料: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

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

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

故也知薛雪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

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雪。

3.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翻译

译文: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亲自去察看情况。看见那些上门求医的人充满了门庭,忙碌得没有空闲。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那个名医)跑了上去告诉那个人说:“在煎药之前加入一块锡。”

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询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竟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庸医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原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出处:《冷庐医话》——晚清·陆以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

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 *** 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

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锡饧不辨

4.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翻译

原文: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翻译: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

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追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的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

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饧”,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5. 曾子守礼文言文: 原文及翻译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

②隅:角落

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④箦:席子

⑤易:更换

⑥革(jí):通“亟”,危急

⑦幸:希望

⑧细人:小人

⑨姑息:迁就,随意

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翻译】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6. 古今笑中的医误文言文翻译

可不可以这样译,看看能否帮你。

南京的戴元礼,是开国初的名医。他曾被召到南京去,看到一家医生替人看病,病人都塞满了门,忙于应接,一点空闲也没有。戴元礼心想这个医生一定是一个深懂医术的名医,于是停下来看。他看到那医生根据药方发药,也都没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回来总觉得很奇怪,一天前往观察,偶尔看到一个人拿了药后离开,那医生追上去告诉他说:“到煎药时放一块锡下去。”然后让他离开。戴元礼开始很奇怪,想从来没有用锡入药的,于是上前问那医生。医生回答他说:“这是一条古方。”元礼找到那本书,原来是“饧”(即“糖”)罢了。戴元礼急忙帮他纠正。唉,不分“饧”和“锡”而做医生的,活于世上怎能不小心谨慎呢。




戴思礼求医的文言文
(20)原以真实心地,兼之克己功夫,终启四书之学,(21)而入圣贤之谱。晋卿、道传以善文鸣于蒙元,身跻四杰之列;(22)丹溪、思礼以精医擅于后世,册封岐黄之都。(23)景濂以一介寒士入明,位居文臣之首;(24)叔能于九灵茅庐厉节,声超遗老之誉。(25)此皆婺州人文之选,他者比比有之,未遑悉举也。” 客曰:...

名医生识庸医文言文
4. 明命医戴原出自哪篇文言文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没有空闲收报酬。偶然一个买药的人要走,(名医)追了上去告诉他说:“在煎之前加入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

明名医文言文阅读答案
19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 “医家” 的为人. (4分)【答案】16. (4分)①曾经 ②奏效 有效果 ③离开 ④跑17. D(2分)18. (2分)原礼心对这件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19. (4分)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 3. 明史马芳传文言文阅读...

识锡茶壶文言文
3. 【翻译文言文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 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曾经被皇上召到南京.(在南京)见到一个医生,去往求病的人特别多,应接不暇.戴元礼想这肯定是个精通医术的人,便仔细观察他:按方抓药,都没什么特异的地方.回去后感觉很奇怪,每天都去观瞧....

语文走进文言文32单元原文
偶然(有一个)求诊配药的人已经离开,(那名医)追了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加入一块锡。”戴原礼心中对这说法感到诧异,问其中的缘故,名医说:“这是古方罢了。”竟不知古方是饧(饧)字,饧就是糯米所熬成的糖。唉,医术不高明的医生胡说(自己)熟悉古医方,大都连锡和饧(饧)都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
1、C 2、B 3、B 4、D

写医生的文言文
2. 求一篇文言文,和医生有关~~急 锡饧不辨 明(明朝)名医戴原礼尝(曾)至京(京城),闻一医家(医生)术(技术)甚(很)高,治病辄(总是)效(有效验),亲往观之。见其迎(迎接他出诊的人)求(上门求诊的人)溢户(满屋),酬应(接待)不暇(空)。偶一求药者既(已)去(离去),走而告之曰:“临(等到)煎加...

揭傒斯医者徐若虚文言文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2. 翻译文言文《以“锡”入药》 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曾经被皇上召到南京。(在南京)见到一个医生,去往求病的人特别多,应接不暇。戴元礼想这肯定是个精通医术...

走进文言文九年级二十七
戴原礼心中对这说法感到诧异,问其中的缘故,名医说:“这是古方罢了。”竟不知古方是饧(饧)字,饧就是糯米所熬成的糖。 唉,医术不高明的医生胡说(自己)熟悉古医方,大都连锡和饧(饧)都分不清而已!3ر指鹿为马【原文】秦末,赵高欲作乱①,恐群臣不从,乃先设(设置)验②,持鹿献于二世③,曰:“马也。”...

走进文言文庸医
戴原礼心中对这说法感到诧异,问其中的缘故,名医说:“这是古方罢了。”竟不知古方是饧(饧)字,饧就是糯米所熬成的糖。 唉,医术不高明的医生胡说(自己)熟悉古医方,大都连锡和饧(饧)都分不清而已!3ر指鹿为马【原文】秦末,赵高欲作乱①,恐群臣不从,乃先设(设置)验②,持鹿献于二世③,曰:“马也。”...

岢岚县17522017505: 有关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的文言文 -
仲长宇曲安: 出自《冷庐医话》为清代医家陆以湉所撰 《锡饧不辨》 原文: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有医者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岢岚县17522017505: 语文走进文言文32单元原文 -
仲长宇曲安:[答案] 有几个小故事 1吏人立誓 2锡饧不辨 3指鹿为马 4井中捞月 5张升辨奸 1ر吏人立誓 【原文】 一吏坐赃(犯贪污罪)致罪,遇... “这官吏本性贪婪,没法改变贪污的恶习.” 2ر锡饧不辨 【原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京城),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

岢岚县17522017505: 文言文 锡饧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zhé,总是)效(有效验),亲往观之……偶一求药者既去.[医家]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 -
仲长宇曲安:[答案]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追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

岢岚县17522017505: 古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 -
仲长宇曲安:[答案] 1.(4分)(1)曾经 (2)听说 (3)跑着去、跑来(有“跑”的意思即可) (4)离开 2.(2分)原礼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把握重点词“异”“故”的意思) 3.(2分)是一位好心(...

岢岚县17522017505: 不辩锡饧译文 -
仲长宇曲安: 原文: 明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

岢岚县17522017505: 不辨锡饧 -
仲长宇曲安: 【原文】 明(1)名医戴原礼尝(2)至京,闻一医家术(3)甚高,治病辄(19)效,亲往观之.见其迎(4)求(5)溢(6)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7)去(8),追而告之曰:“临(9)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10)其故....

岢岚县17522017505: 《不辨锡饧》的出处 -
仲长宇曲安: 《冷庐医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zhé,总是)效(有效验),亲往观之……偶一求药者既去.[医家]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感到奇怪)之,叩(问)其故,曰:“此古方(古代医方)尔(同'耳').”殊(竟)不知古方乃“饧”(xíng)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答案不要用: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

岢岚县17522017505: 古文翻译 -
仲长宇曲安: 明代有个著名的医生戴原礼刚来到京城,听说有一家医药店医术十分高,治病很有效,亲自去拜访.(到了那里)看见求(他)治病的很多很多.一个来治病的人刚拿到药方要走,(那人)追来说:“煎这药前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很奇怪,就问原因.(他)说:“这是古药方.”不知道古药方是糯米所煎糖啊.嗟乎!(感叹词)现在庸医胡说(自己)很熟悉古药方,大部分都辨认不清锡和饧的区别啊!

岢岚县17522017505: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
仲长宇曲安: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没有空闲收报酬.偶然一个买药的人要走,(名医)追了...

岢岚县17522017505: 课外文言文训练 -
仲长宇曲安: 偶一求药者既去(唯一的求药者已经走了 ) 呵呵,只会一点点,瞎蒙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