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能细察”的出处是哪里

作者&投稿:钭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仪能细察”出自宋代方回的《残春感事十首》。
“两仪能细察”全诗
《残春感事十首》

宋代 方回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餵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残春感事十首》方回 翻译、赏析和诗意
《残春感事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残春时节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残春感事十首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译文:
学习易经何必繁琐,乾坤之间第一爻。
两仪能够细致观察,万物已经包含其中。
干枯的秸秆供养瘦弱的马儿,纤细的鳞片喂养乳食的猫儿。
我自己的衰老有三根韭菜,却胜过神医易牙的美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残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诗中首先提到了学习易经,作者认为学习易经并不需要过于繁琐,而是要从简单的事物入手,如易经中的乾坤之爻,象征天地的始终。通过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细致观察,人们可以洞察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用枯秸供养羸弱的马和纤细的鳞片喂养乳食的猫,暗喻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对微小事物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和对细节的关注。
最后,作者用自己衰老的三根韭菜来比喻自身的衰老,认为自己的智慧和体悟胜过了传说中的神医易牙。这里的"三韭"可能指的是年老的头发或者指人老了,但智慧依然不衰。
整首诗通过对简单事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洞察和领悟。这种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细节的关注,是宋代诗词的典型特点之一。


“两仪能细察”的出处是哪里
“两仪能细察”出自宋代方回的《残春感事十首》。“两仪能细察”全诗《残春感事十首》宋代 方回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枯秸供羸马,纤鳞餵乳猫。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残春感事十首》方回 翻译、赏析和诗意《残春感事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
译文: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好,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就果真像变成白鹤一样;我抬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沈复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3.(1)慢慢地(2)山沟;大水坑;深谷 (3)用鞭子抽打4.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我想起小的时候,能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连秋天鸟儿最纤细的羽毛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看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他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世物本身的乐趣,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暗把他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在花花草草纵横交错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丘,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沟,我便想象在其中游玩,感到心情安适、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

初一5课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与哪句呼应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薪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词语...

你知道与细心有关的成语吗?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利析秋毫】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明察暗访】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

表示细细的看的词语
出处:《清会典事例·刑律断狱·妇人犯罪》:“限满,由有狱管狱官察看情形,实知改悔,据实结报,即予释放。”《花月痕》第六回:“话说 明经畧 奏凯班师,一路偕 荷生 察看形势,增减防兵,直到二月梢,始抵 太原 。”6、观察 解释:细察,考察事物的现象、动向。出处:《周礼·地官·司谏》...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意思:回想我的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则或千或百”的出处是哪里
“则或千或百”的出处是哪里“则或千或百”出自清代沈复的《童趣》。“则或千或百”全诗《童趣》清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阜新市18488995646: 明察秋毫的出处及意思 -
万委瑞立: 拼 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 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 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阜新市18488995646: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出自哪里1.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万委瑞立: 广义的《易经》包括“十翼”(包括《序卦》、《系辞》、《系辞传》等等),其中有许多的哲学观点:“1.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思想当从中可得到反映(似乎也出自其中,未及查阅). 《易经》和《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医易道术、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起源. 无极可谓“道”,“道”不可说,唯有体证而已.

阜新市18488995646: 太极生四象……之后是什么?来自哪里?全文是什么意思啊? -
万委瑞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伏曦的《易经》. 《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阜新市18488995646: 太极生两仪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
万委瑞立: 《周易.系辞》---周易

阜新市18488995646: 名人故事明察秋毫.主要内容. -
万委瑞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据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描述:余忆童稚时...

阜新市18488995646: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语出哪里?是什么意思?
万委瑞立: 这句话不是出自《周易》或《易经》,而是出自后人(据说是孔子)解释《易经》的书--《易传》. 《易传》共有10册,其中《系辞》分上、下二册.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出自《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大极,是...

阜新市18488995646: 古诗《因雨和杜韵》解析 -
万委瑞立: 王阳明一生创作的诗歌,数量之多不可胜数,尤以赴谪龙场期间创作的诗歌为佳.正德元年(1506),宦官刘瑾擅权,南京科道戴铣等以谏入狱,阳明上疏抗救,因此得罪刘瑾而受廷杖四十,曾一度气绝,后又贬谪贵州龙场驿丞.无论赴谪途中...

阜新市18488995646: 文言文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 -
万委瑞立: 1、仔细观察、富有想象力、有专注的精神、热爱生活、有童心、有生活经验.2、叙述了幼时的三件事,第一件是观蚊如鹤,第二件是神游山林,第三件是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及烂漫的情趣.3、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4、通僵,僵硬的意思;慢慢地;鸟鸣;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5、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意对即可)

阜新市18488995646: 春夜喜雨的诗意是什么 -
万委瑞立: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

阜新市18488995646: 《童趣》的几道题 大家帮帮忙!10分!! -
万委瑞立: 1、原因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全文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是恰当的.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蛤蟆来势凶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