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9·10诚敬,是礼的基本要求!

作者&投稿:势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10章

      子见齐衰(zī 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gǔ)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一种丧服,仅次于最重的斩衰。以粗麻布制成,因其各块布幅有缝齐,故称为齐衰,斩衰一般只用于父母去世时所穿。

      《仪礼·丧服》:“同居,则服齐衰期,异居,则服齐衰三月。”《史记·赵世家》:“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裳:从尚从衣,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开”。“尚”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展开的衣”、“衣摆”,《说文》认为裳为“常”的异体字。

    常、裙二字通常互训,说明裳就是裙。《释名》:“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仪礼·丧服》郑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如《左传·昭公十二年》:“裳下饰也。”

      裳的本义:裙,裙字从衣从君,即夫君、君长穿着的衣服,后引申指男女穿着的下衣。汉以前称裳,汉以后则多称帬(裙)。

    《帝王世纪》记载:“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意为:衣裳是按照“盖天”宇宙模型创制的新式丝麻服装。

      在“三皇”时代,中国人口重心所在的鲁西豫东地区的成年男女日常穿着皮服,伏羲时代制定的婚嫁礼仪还规定男女结婚以双兽皮为礼。

      神农时代,鲁西豫东地区的人民终于抛弃了渔猎生活方式,改肉食为谷食。衣料也相应地开始从动物皮张改为丝麻布料。

    到了五帝时代,彻底改穿布料衣服。并确定了上衣下裳为男女标准常服,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服饰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时代变迁标志,然而无论怎样变化,满清之前,华夏(汉族)的服饰基本特征未曾改变,即现在统称的汉服。

    如唐·白居易《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唐·李白的《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裳读cháng时,意为鲜明美盛的样子。如《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其叶湑(xǔ茂盛)兮。”

冕衣裳者:冕指官帽,衣裳特指官服,冕衣裳者即指为政者。皇侃认为:这里的“冕衣裳者”应该指“上大夫”。

瞽者:盲人。

趋:走也!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从走刍音。趋的本义就是:快步走。如《礼记·王藻》:“走而不趋。”《礼记·曲礼》:“帷薄之外不趋。”

    趋也指行走,如《庄子·胠箧》:“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古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趋也指古代的一种礼节,即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古代有“进必趋,退必迟”的礼节。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古代人在接受父母教育时,也必须在庭中趋行,所以“趋庭”指承受父亲教导。

    趋也指奔赴,如《韩非子·外储说下》:“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

    趋也指趋向、追逐、归附,如:趋炎附势、趋利、趋势、趋时。

    趋也指志趣、情趣,如《论衡·定贤》:“言眇(miǎo,微)而趋深。”

全文理解为: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着官员服装的人以及盲人,经过自己身边的时候,他们即使很年轻,也一定站起来。如果经过他们身边时,一定会小步快走。

      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日常中面对不同人群的礼仪和心态。遇到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都是深怀着敬畏和尊重的心态。既表现对生命的敬畏,也表现对规则、约法的敬畏,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提到的三者都于天命、大人相关,所以孔子表现出了敬畏之心。

    《孝经》上讲:“礼者,敬而已矣。”诚敬是礼的基本要求,文中可以看到孔子的一颗非常仁慈、诚敬之心,尤其是对需要尊敬的人,这就是礼。

    《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子如何敬老,助残的事迹,如:“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孔子回到家乡与父老乡亲喝酒时,老人退席了,他才会退席。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一个叫冕的盲人乐师拜见孔子时,孔子扶着他走,还会告诉他:“上台阶了”、“到席位了”、“你左边坐着谁,你右边坐着谁”。

      跟一个懂礼、讲礼的人交往,让人感觉多么舒服,温暖!?本文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开设各种各样的礼仪课,礼仪班,如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等,可见人们对于礼仪越来越看重了,让人感到欣慰。

关于“礼”的三个故事

      《孝经》中讲了一个“曾子避席”的故事,对于现代教育很有启发意义,曾子是孔子高徒之一,有一次孔子让他坐在身边谈话,那个时代,老师请坐,学生才能坐的,老师问话,学生才能答话的。

      孔子问他:“ 从前的圣贤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精要奥妙的理论,可以使天下顺从,子民和睦,君王和臣下之间没有抱怨。你知道是什么样的道德和理论吗?”

      曾子听后立马从坐席上站起来,走到席子边上,恭敬地向老师作揖答曰:“弟子还不够聪慧,哪里能够知道这些深奥的道理,还请老师赐教。”

      避席的动作虽小,传递的道理却深。曾子避席不仅表现了其践行礼法的坚定意志,还向世人传递出尊师重道的要义,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进言之,曾子的内在德性成就了其在儒学学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修德对于修才大有助益。

    礼的根本就是发自内心的诚敬,不一定要有多重的礼物,多么复杂的仪式。

      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在现在的甘肃一带,有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使劲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

      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了唐太宗,并献上了礼物,唐太宗打开精致的绸缎小包后,发现只有几根鹅毛个小诗后,不但没有生气,还大赞“难能可贵”。

      这便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原史,现在用它来表示“虽然我送的礼物不贵重,但我对你的情意却很深厚”的意思。

      礼还要入乡随俗,文成公主刚到西藏时,在一次欢迎仪式上,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司仪令人奉上一颗生牛心让她吃下。

    让客人吃生牛心是一种规格非常高的欢迎仪式,从来没有吃过生肉的文成公主犹豫了,但是为了表示对当地礼仪风俗的尊重,也为了表示她对松赞干布的爱,她终生留在西藏生活的决心,文成公主硬着头皮把生牛心吃下。

    文成公主的行为让松赞干布感动不已,这奠定了他们终生相爱的基础,也奠定了唐蕃之间和平友谊的基础。


东兴市13021452295: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有哪些? -
齐安贝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东兴市13021452295: 周朝时期的儒家思想 -
齐安贝瑞: 孔子[5] 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孔子 化.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孔子重视六经是因为看到了六...

东兴市13021452295: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是什么思想 -
齐安贝瑞: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反映了儒家思想,讲的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那么民风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错事. 扩展资料...

东兴市13021452295: 《论语》中的“里仁”一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
齐安贝瑞: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

东兴市13021452295: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至少五句) -
齐安贝瑞: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

东兴市13021452295: 学习儒家思想 -
齐安贝瑞: 四书五经.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是四书. 五经则是相对次要的辅助内容了.

东兴市13021452295: 夫笃终归远,人德归厚的意思 -
齐安贝瑞: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出自《论语·学而》载曾语.“慎终追远”是对先人一生行为的哀思与深情追忆;“明德归厚”则是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回答者: 二张弓 - 超级魔导师 十三级 09-23 10:53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南怀瑾有不同的解释: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

东兴市13021452295: ·论语中的读书名言 -
齐安贝瑞: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东兴市13021452295: 宝宝出生于2000年12月7日(公历)晨1时10分,男孩,请问宝宝五行属性是怎么样的?起名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
齐安贝瑞: 出生公历:2000年12月7日1时10分(北京时间),星期四.出生农历:庚辰年 十一月 十二日 丑时. 伤...

东兴市13021452295: 两个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
齐安贝瑞: 凡有良好教养的人都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美】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