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主要特点

作者&投稿:温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阶级性,体现墓主身份地位
  象征性,每个装饰图案皆有寓意

  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

  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俑)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的遗存。北魏、辽、金、西夏等朝代陵墓遭严重破坏,仅有少量石刻遗留下来。南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刻的最高成就。自唐代乾陵起,以迄北宋,石刻的内容、配置方式,逐步形成定制,并为明、清两代所承袭。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主要有陵墓雕刻、俑、宗教造像,还有些供玩赏的小型雕塑品,用于建筑或器皿上的工艺雕塑也很普遍。由于处于长期分裂动荡的阶段,各民族不断接触、斗争、融合,又大量从异国的艺术特别是宗教艺术中汲取了养分,因此雕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为其后隋唐雕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邻国特别是朝鲜、日本的雕塑产生了影响。
  陵墓雕刻 帝王陵墓地表上的石刻群雕,以南朝保存较好,分布在南京附近,现存31处,有宋、齐、梁、陈诸代的作品,以齐、梁两代为多。从保存较完整的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及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前石刻观察,南朝陵墓石刻群雕一般由成对的石兽、神道石柱和石碑所组成。石兽有翼,一般呈蹲伏状,劲健有力,造型雄伟,是以整石雕成的立体圆雕,体长和高度多在3米以上。若与汉代陵墓前石刻,如霍去病墓石刻相比,可以明显地看出雕造技艺的长足进步和完全不同的时代风格,即由凝重古朴转向优美生动。神道石柱是在双螭盘曲的底座上树起多楞的柱体,有的是24面体,有的多达28面,楞面刻成下凹的瓦楞形状,因而避免了直立造型的呆板,柱体上都是有铭刻的方形石额,柱端托一刻仰莲纹的圆盖,盖顶中央蹲一小型石兽,整体造型秀美挺拔,端庄而又富有变化。石碑体形巨大,圆额有穿,座于龟趺之上,稳重有力。这3种石雕组合在一起,显得颇为庄严宏伟,但又生动多变,表现出南朝大型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的高度水平。
  在北方,帝王陵墓地表的石刻群雕没有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实例,只有在洛阳邙山上砦发现有身高超过3米的石雕文吏残像,可能是北魏孝庄帝静陵前石雕群中的遗物。但是发现有帝王陵墓地下墓室中的精美浮雕作品,在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清理了北魏文明皇太后冯氏永固陵的地下墓室,在石门拱券门楣两侧的龛柱上都有浮雕,题材是口衔宝珠的孔雀和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刀法圆熟,造型生动,是罕见的北魏浮雕艺术精品。
  俑 这一时期的立体圆雕作品中,以俑的数量最多,绝大部分是涂彩的陶塑,也有少量的釉陶俑、青瓷俑以及石雕作品。从西晋时开始,出现了以镇墓兽、甲胄武士、鞍马、牛车和男仆女婢组合成的俑群。以后南朝的俑群大致沿袭西晋旧制,数量较少。北方有所不同,从十六国时期起,就在继承西晋旧制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俑群内容增多、数量增大,一般包括以下4组内容:①驱邪镇墓的镇墓兽和全装甲胄执锐按□的镇墓俑;②模拟墓内死者生前出行的仪卫,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包括人和马均披铠甲的甲骑具装俑、身负箭□的步兵、骑马的鼓吹乐队、骑马和步行的属吏,以及仪仗、仆从等;③模拟墓内家居享乐的大量舞乐和男奴女婢;④模拟庖厨中执炊操作的奴婢,以及灶、碓、磨、井等模型,还有各种家禽、家畜的形象。其数量从西晋时的10余件扩大到几十件,乃至成百上千件。例如北魏司马金龙墓中出土各类陶俑近400件,而东魏茹茹公主叱地莲墓中出土陶俑多达1064件。陶俑的塑制也日渐精美,多为先制模具,然后合模成型,入窑焙烧后再贴金绘彩。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日益提高,从西晋时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人物的面相也随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而变化,从西晋到北魏早期,面相宽方。北魏太和(477~499)以后,面相趋于清瘦,至晚期更加瘦削。东、西魏时,面相由瘦削又转趋圆润,直至北齐、北周,遂开唐代圆润丰颐之先河。人像的体态也是神韵日增,出现不少生动传神的作品。例如北齐库狄迥洛墓中出土的胡装舞蹈老人,面目传神,姿态生动,颇具艺术特色。陶塑动物中以骏马和骆驼的塑造最佳,骏马多是鞍辔鲜明,挺立欲嘶,劲健异常,这可能与古代鲜卑族对骏马的特殊喜爱有关。

  小型雕塑 供佩戴、玩赏的小型雕塑品,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玉石、琥珀等,上面多有穿孔,可与珠饰串联在一起。小的仅长2~4厘米,大的也不超过10厘米,除习见的璜、□等物外,最具时代特点的是一些小型圆雕的神兽像。神兽为兽首人体,肩附飞翼,四足有利爪,均蹲坐状,在南朝和北朝墓中都有发现,形体虽小,但造型呈现出小中见大的气势。如南京甘家巷南朝墓中出土的滑石像,全身肌肉凸张,巨乳硕腹,双手按膝,两肩上耸,头微下缩,如顶负重物,造型浑厚有力,整体轮廓呈立方体,态势极为稳重,形体虽不大,看来似能力负千钧。此外,六朝墓中经常出土石雕的伏猪,多成双放置,即东晋墓出土衣物券中所记的“玉□”。东晋墓中出土的石猪,生动写实,以后日渐抽象化,至南朝晚期有的仅把石材修治成长条状,再施加简练的几条刻线以代表猪形,反而显得别具情趣。

  装饰雕塑 大量施用于各种器物上面,以铜镜和陶瓷的装饰雕塑最具有艺术价值。东汉晚期在南方开始出现的神兽镜和画像镜,至三国孙吴时有了很大发展。镜背纹饰呈高浮雕状,极为精美,多为人物、车马、鸟兽及神仙、神兽等,神仙中多见东王公、西王母,而且在神仙中还出现了佛教造像。陶瓷器的雕塑装饰,南方和北方在风格方面有些不同。这一时期正是青瓷器烧造的极盛时期,特别是在南方,有的青瓷器的造型极为优美。例如水注,常在圆硕的注腹前面塑出蛙头,后面塑出蛙尾,两侧各塑二足,活现出一只浮于水面的蛙,颇为生动。再如羊形水注,器呈卧羊形,体腔中空可储液体,羊的姿态生动,加以釉色晶莹,使人喜爱。也有的青瓷器皿造型奇伟,如江苏省宜兴县西晋周氏家族墓群出土的神兽尊。此外,当时南方还流行一种陶瓷制的谷仓罐(也称魂瓶),其上盖常有许多小型人物塑像,多仅具轮廓,刻出鼻口耳,形象古朴生动,并塑有楼阁及鸟兽,罐腹则贴塑各种人物、神兽、凤鸟、鱼、鳖等,还有的谷仓罐上塑有趺坐的佛像。这些谷仓罐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在北方,不见谷仓罐和南方那种造型较灵巧的青瓷艺术品,但一些陶瓷器上的贴塑或模印的图案显得更浑厚古朴。例如北齐娄睿墓出土的黄釉陶器上的贴塑花纹,由莲花、忍冬、宝珠所组成,繁缛厚重。最具特色的是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上面有凸起的模印图像,是由乐队伴奏下起舞的胡人,颇为生动传神,反映出当时北方人民喜爱的舞乐形象。


  http://baike.baidu.com/view/712350.htm

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

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陵墓雕塑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在艺术手法上,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汉唐陶俑艺术在数量和气势上虽不能与秦俑相提并论,但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 及形象刻划的生动传神方面有大的突破·, 如汉代的"说唱俑“、"乐舞百戏"和唐代的三彩"徘优俑”、"参军戏"等,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审美趣味。

  阶级性,体现墓主身份地位
  象征性,每个装饰图案皆有寓意

  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

  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俑)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的遗存。北魏、辽、金、西夏等朝代陵墓遭严重破坏,仅有少量石刻遗留下来。南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刻的最高成就。自唐代乾陵起,以迄北宋,石刻的内容、配置方式,逐步形成定制,并为明、清两代所承袭。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主要有陵墓雕刻、俑、宗教造像,还有些供玩赏的小型雕塑品,用于建筑或器皿上的工艺雕塑也很普遍。由于处于长期分裂动荡的阶段,各民族不断接触、斗争、融合,又大量从异国的艺术特别是宗教艺术中汲取了养分,因此雕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为其后隋唐雕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邻国特别是朝鲜、日本的雕塑产生了影响。
  陵墓雕刻 帝王陵墓地表上的石刻群雕,以南朝保存较好,分布在南京附近,现存31处,有宋、齐、梁、陈诸代的作品,以齐、梁两代为多。从保存较完整的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及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前石刻观察,南朝陵墓石刻群雕一般由成对的石兽、神道石柱和石碑所组成。石兽有翼,一般呈蹲伏状,劲健有力,造型雄伟,是以整石雕成的立体圆雕,体长和高度多在3米以上。若与汉代陵墓前石刻,如霍去病墓石刻相比,可以明显地看出雕造技艺的长足进步和完全不同的时代风格,即由凝重古朴转向优美生动。神道石柱是在双螭盘曲的底座上树起多楞的柱体,有的是24面体,有的多达28面,楞面刻成下凹的瓦楞形状,因而避免了直立造型的呆板,柱体上都是有铭刻的方形石额,柱端托一刻仰莲纹的圆盖,盖顶中央蹲一小型石兽,整体造型秀美挺拔,端庄而又富有变化。石碑体形巨大,圆额有穿,座于龟趺之上,稳重有力。这3种石雕组合在一起,显得颇为庄严宏伟,但又生动多变,表现出南朝大型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的高度水平。
  在北方,帝王陵墓地表的石刻群雕没有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实例,只有在洛阳邙山上砦发现有身高超过3米的石雕文吏残像,可能是北魏孝庄帝静陵前石雕群中的遗物。但是发现有帝王陵墓地下墓室中的精美浮雕作品,在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清理了北魏文明皇太后冯氏永固陵的地下墓室,在石门拱券门楣两侧的龛柱上都有浮雕,题材是口衔宝珠的孔雀和手捧莲蕾的赤足童子,刀法圆熟,造型生动,是罕见的北魏浮雕艺术精品。
  俑 这一时期的立体圆雕作品中,以俑的数量最多,绝大部分是涂彩的陶塑,也有少量的釉陶俑、青瓷俑以及石雕作品。从西晋时开始,出现了以镇墓兽、甲胄武士、鞍马、牛车和男仆女婢组合成的俑群。以后南朝的俑群大致沿袭西晋旧制,数量较少。北方有所不同,从十六国时期起,就在继承西晋旧制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俑群内容增多、数量增大,一般包括以下4组内容:①驱邪镇墓的镇墓兽和全装甲胄执锐按□的镇墓俑;②模拟墓内死者生前出行的仪卫,以牛车和鞍马为中心,包括人和马均披铠甲的甲骑具装俑、身负箭□的步兵、骑马的鼓吹乐队、骑马和步行的属吏,以及仪仗、仆从等;③模拟墓内家居享乐的大量舞乐和男奴女婢;④模拟庖厨中执炊操作的奴婢,以及灶、碓、磨、井等模型,还有各种家禽、家畜的形象。其数量从西晋时的10余件扩大到几十件,乃至成百上千件。例如北魏司马金龙墓中出土各类陶俑近400件,而东魏茹茹公主叱地莲墓中出土陶俑多达1064件。陶俑的塑制也日渐精美,多为先制模具,然后合模成型,入窑焙烧后再贴金绘彩。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日益提高,从西晋时的呆滞古拙,转向生动自然;从仅具轮廓,转向注意细部刻画。人物的面相也随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而变化,从西晋到北魏早期,面相宽方。北魏太和(477~499)以后,面相趋于清瘦,至晚期更加瘦削。东、西魏时,面相由瘦削又转趋圆润,直至北齐、北周,遂开唐代圆润丰颐之先河。人像的体态也是神韵日增,出现不少生动传神的作品。例如北齐库狄迥洛墓中出土的胡装舞蹈老人,面目传神,姿态生动,颇具艺术特色。陶塑动物中以骏马和骆驼的塑造最佳,骏马多是鞍辔鲜明,挺立欲嘶,劲健异常,这可能与古代鲜卑族对骏马的特殊喜爱有关。

  小型雕塑 供佩戴、玩赏的小型雕塑品,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玉石、琥珀等,上面多有穿孔,可与珠饰串联在一起。小的仅长2~4厘米,大的也不超过10厘米,除习见的璜、□等物外,最具时代特点的是一些小型圆雕的神兽像。神兽为兽首人体,肩附飞翼,四足有利爪,均蹲坐状,在南朝和北朝墓中都有发现,形体虽小,但造型呈现出小中见大的气势。如南京甘家巷南朝墓中出土的滑石像,全身肌肉凸张,巨乳硕腹,双手按膝,两肩上耸,头微下缩,如顶负重物,造型浑厚有力,整体轮廓呈立方体,态势极为稳重,形体虽不大,看来似能力负千钧。此外,六朝墓中经常出土石雕的伏猪,多成双放置,即东晋墓出土衣物券中所记的“玉□”。东晋墓中出土的石猪,生动写实,以后日渐抽象化,至南朝晚期有的仅把石材修治成长条状,再施加简练的几条刻线以代表猪形,反而显得别具情趣。

  装饰雕塑 大量施用于各种器物上面,以铜镜和陶瓷的装饰雕塑最具有艺术价值。东汉晚期在南方开始出现的神兽镜和画像镜,至三国孙吴时有了很大发展。镜背纹饰呈高浮雕状,极为精美,多为人物、车马、鸟兽及神仙、神兽等,神仙中多见东王公、西王母,而且在神仙中还出现了佛教造像。陶瓷器的雕塑装饰,南方和北方在风格方面有些不同。这一时期正是青瓷器烧造的极盛时期,特别是在南方,有的青瓷器的造型极为优美。例如水注,常在圆硕的注腹前面塑出蛙头,后面塑出蛙尾,两侧各塑二足,活现出一只浮于水面的蛙,颇为生动。再如羊形水注,器呈卧羊形,体腔中空可储液体,羊的姿态生动,加以釉色晶莹,使人喜爱。也有的青瓷器皿造型奇伟,如江苏省宜兴县西晋周氏家族墓群出土的神兽尊。此外,当时南方还流行一种陶瓷制的谷仓罐(也称魂瓶),其上盖常有许多小型人物塑像,多仅具轮廓,刻出鼻口耳,形象古朴生动,并塑有楼阁及鸟兽,罐腹则贴塑各种人物、神兽、凤鸟、鱼、鳖等,还有的谷仓罐上塑有趺坐的佛像。这些谷仓罐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在北方,不见谷仓罐和南方那种造型较灵巧的青瓷艺术品,但一些陶瓷器上的贴塑或模印的图案显得更浑厚古朴。例如北齐娄睿墓出土的黄釉陶器上的贴塑花纹,由莲花、忍冬、宝珠所组成,繁缛厚重。最具特色的是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上面有凸起的模印图像,是由乐队伴奏下起舞的胡人,颇为生动传神,反映出当时北方人民喜爱的舞乐形象。

  http://baike.baidu.com/view/712350.htm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 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俑)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的遗存。北魏...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优秀代表作品有哪些
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建立了丰功伟绩不容置否,为了自己 的基业永世传承,便广修陵墓相信生死轮回,其建造的兵马佣以“大、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本课除了主要介绍了秦俑的这些特点之外,还应从艺术 风格的角度明白,其有写实的特点。2,霍去病墓雕塑群:霍去...

陵墓雕塑影响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不仅体现在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中,更彰显在独特的雕刻技艺和宏大的气势上。这些雕塑皆由整块天然石材精心雕琢而成,继承了商周时期的圆雕、浮雕和线刻技艺,以及我国传统玉石雕刻的随形而作的精髓。它们的创作技巧融合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使得整体造型稳固而有力,塑造了...

雕刻艺术的中国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俑)、宗教雕塑、民俗性及其他内容的雕塑。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的遗存。北魏、辽、金、西夏等朝代陵墓遭严重破坏,仅...

翁仲是古代什么人
因后世误传,均把北京十三陵前石像当作秦代翁仲。翁仲一般指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是皇权仪卫的缩影。这种做法开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石像生作为王公大臣陵墓前的仪卫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现实生活有着什么联系?
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

明清时代的雕塑艺术表现 雕塑艺术作品解析
我国古代所有的陵墓雕刻组群,都不出现皇帝本人的纪念碑性质的雕刻形象,作为陵墓建筑主题的对皇帝的所谓“圣德神功”的歌颂,则是通过一系列建筑物的造型、布置和上述雕刻群来“间接”体现的。明、清两代各帝陵,特别是明成祖长陵,可见雕刻匠师们运用雕刻这种特殊艺术手段来表现陵苑建筑的创作意图,是有...

中国古代帝王棺葬特点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铺展于关中大地的唐十八陵,个个宏伟高大,雕刻出的动物造型大气磅礴,气势非凡,力量充沛,令人十分振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顺陵石狮。顺陵,是武则天为其母修建的陵墓,最初称为“明义陵”,后改名顺陵。顺陵的石狮为走狮。今置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走狮为雄狮。它...

中国十大国宝排名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陵墓中最为壮丽的部分。它们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规模宏大,数量众多,造型逼真。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2.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的石窟艺术宝库。自4世纪至14世纪,数百个窟龛内雕刻着佛教壁画、...

中国雕刻史——陵墓雕刻#李小乖咬文嚼字#第七期
昭陵六骏以浮雕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唐太宗的赫赫战功,其艺术手法和主题选择都充满了力量和智慧。乾陵石雕群以其对称的布局,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至高无上。而镇墓兽如楚墓中的镇邪物,木雕双头镇墓兽则因其神秘的气质,让人对古代陵墓的守护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陵墓雕刻艺术,既是民族风格的体现,...

云梦县18698741391: 中国古建筑装饰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
谯睿胰酶: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

云梦县18698741391: 中国古代雕刻中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谯睿胰酶: 中国古代雕刻中昭陵六骏的艺术特点是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

云梦县18698741391: 我国古代雕塑的民族特色 -
谯睿胰酶: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

云梦县18698741391: 明代古墓的特点? -
谯睿胰酶: 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与无梁殿相似.数室相互贯通,形成一组华丽的地下宫殿. 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

云梦县18698741391: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史 -
谯睿胰酶: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 产品推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主要有陵墓雕刻、俑、宗教造像,还有些供玩赏的小型雕塑品,用于建筑或器皿上的工艺雕塑也很普遍.由于处于长期分裂动荡的阶段,各民...

云梦县18698741391: 古代雕塑的各个时期的名称及特征 -
谯睿胰酶: 陶瓷人俑在西晋时比较流行,这件青瓷俑为浙江越窑出品头戴尖帽,形象为胡人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俑雕塑比较少见.此俑造型朴素,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景,以捏塑成...

云梦县18698741391: 史前雕塑的艺术特色? -
谯睿胰酶: 中国雕塑发展史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

云梦县18698741391: 1.试分析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与外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区别2.请简述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特点 -
谯睿胰酶: 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实物,目前保存下来的很少.曾经显赫一时的宫殿建筑如今大都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古代的陵墓建筑因为多为砖石结构,且埋藏于地下,反倒基本保留下来.据统计,至今地面有迹可循,年代可以确认的帝王陵墓有100多座,其数量之多,技艺之高,享誉中外.在这类建筑中,除了陵寝本身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雕刻、绘画和碑帖文字,它们与建筑融合在一起,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份丰富的遗产,也形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国外的古代建筑大多是石质的,并且多是独立建筑

云梦县18698741391: 宋代墓穴有什么特点啊~
谯睿胰酶: 宋代流行砖壁墓穴,石棺较为少见,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宋人视死如生,墓室与生前所住的房屋一定有相同的雕刻与物品,因此宋墓多是仿木式建筑,有精美的花纹、文字雕刻.宋代,流行着一种奇特的葬俗,夫妇同葬一座双室墓,...

云梦县18698741391: 秦汉雕塑的特点? -
谯睿胰酶: 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