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渡长江

作者&投稿:鄣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扩展资料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课。一般地常规教法是按照新闻稿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此文一读就懂没啥教头,一般大众读者也是这般感觉,本文实在太浅了。
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陈述新闻事实的表层,并没有深入作品,这篇新闻稿实则感情鲜明,用词准确,气势磅礴得很呢。鲜明的感情,准确的用词,气势的磅礴,都被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了。要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就必须从文章的分析入手。
首先,在这场大决战开始之前,肯定存在双方的战前调查分析,针对敌我部队的数量,部署,指挥员,武器配置,地形勘察……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做到“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即双方都在尽最大可能地了解对方地底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可是你强对方也不弱,更何况是一战定乾坤的大决战呢,谁都想一战功成,可谁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一个看似轻微的判断失误就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甚至战局的逆转,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双方最高指挥员的心里,一定是冷静理性中饱含紧张不安,当战斗打响更会加剧这种心情,因为战场更是瞬息万变的,好多事是没办法把握的和操纵的,此时指挥官的心里俩字最重要:败和胜。
决战胜之则欣喜万分,反之则大厦顿倾。因此,可猜想当第一份捷报传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应该是何等的欢喜。当年的毛泽东主席便是这个样子呀。所以,这篇新闻里面隐藏着一代伟人的欢喜心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渡赤水原计划北渡长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也为摆脱从四面包围而来的敌军,于1935年1月20日撤离遵义,准备渡过赤水河后从宜宾至泸州段北渡长江。27日,红军向土城镇前进时,毛泽东提议利用有利地形歼灭追敌川军一个师,但由于对敌情判断有误,激战数小时未能解决敌人。看到战斗形成僵局,毛泽东与政治局其他领导人研究认为,应迅速撤出战斗保存实力,遂于29日凌晨一渡赤水,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想从那里寻机渡江。此时,四川军阀刘湘为防止红军入川推翻其统治,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其战斗力也超出预想。

二渡赤水主动消灭敌人

鉴于北渡长江计划难以实现,毛泽东提议再渡赤水回师遵义。他认为,要利用敌人判断红军要北渡长江的错觉,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2月20日前后,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向东二渡赤水,并在五天之内取铜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灭王家烈8个团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三渡赤水调敌向西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

此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以30多万军队形成了新的包围圈。为摆脱敌人,红军于3月11日再次撤离遵义西进,准备歼灭周浑元部后在遵义以西建立根据地。但在茅台附近的鲁班场进攻周浑元部未能得手,毛泽东和军委便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向西渡过赤水河,以便把敌军调向西面再图南进。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并派出一个团向西北方向的长江南岸佯动。蒋介石判断红军有北渡长江迹象,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为调动敌军,红军再次调头向东,在敌军的间隙中穿过,于21日晚至22日晨四渡赤水,迅速向南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镇指挥,城内只有一个团,急忙调滇军前来保驾,没想到红军又乘虚进军云南,未遇拦阻便迅速进至金沙江边,以几条小船从容渡江,就此把国民党军甩在后面。

情报工作帮了大忙

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外,还得益于红军的情报工作。

长征期间,红军在情报搜集方面总体上占据上风,特别是能破译敌军电台的密码。当时做电台侦听工作的钟夫翔回忆:“搞侦听的有好几个台,每台都抓住敌人一两个军,什么时候都听着它。那时敌人通报用密码,通话用明码,有时加点英文。他们在通话中什么都谈,部队行动到什么地方,都互相告诉。这样,我们起码可以知道敌人的动向和驻地。”对于红军的动向,蒋介石主要靠飞机侦察,很容易判断失误。这种敌在明处、我在暗处的有利态势,使毛泽东在指挥上游刃有余,能够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

用兵之奇在于敌变我变灵活机动

四渡赤水之战,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由周恩来、王稼祥等协助)下进行的,中央红军在敌重兵围堵中灵活机动,穿插自如,虽未能实现在川、黔建立根据地的设想,但取得了遵义大捷,并最终摆脱了追敌。毛泽东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用兵,避实击虚,这与红军长征初期不顾敌情一味死打硬拼形成了鲜明对比。红军与敌周旋时虽然走了不少弯路,部队相当疲劳,但敌人几十万大军被红军拖来拖去,更是疲惫不堪。此种用兵之法,也正是毛泽东后来总结的战略战术的精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及时修正认识。在战争历史上,“常胜将军”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战争指挥者的认识总有种种局限,需要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用兵如神”只能是文艺作品中的描绘。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毛泽东能以坦荡的胸怀正视自己军事上的失误,目的是引以为戒,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在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也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使自己的指挥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渡长江是因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红军渡长江,主要是想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顺利进行长征,为革命积蓄力量。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扩展资料:

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撤出了遵义城。根据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部署,在遵义地区红军兵分三路向赤水方向前进,打算从川南渡过长江,北上同红四方面军汇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围攻。

红一军团作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路纵队,经官店向赤水出发;红三军团作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奔江安。

当红军强渡乌江到达遵义地区时,蒋介石就猜测红军有三种行动的可能:一是向东回师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

但因为第三条路线曾使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因此他围绕前两种猜测展开部署,尤其在红军北进入川方向布下重兵。

于是,蒋介石制定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包围红军,组织红军的行动,然后在川江南岸地区实施围剿。

同时,蒋介石在长江边又设置了两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为泸州、叙永、毕节,第二道封锁线是横江、盐津及安边场、宜宾间金沙江下段、宜宾与泸州间长江一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红军长征中的战役)



为了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夜,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开始强渡长江,实施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方法,一举越过湖口至江阴间的长江防线,解放军登上滩头阵地,突破国军防御,国军的多次反击被打退。

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个民工团随军服务。

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台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渡江战役发生背景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

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怕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3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组织长江防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百万雄师渡长江谁是渡江第一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红军渡长江,主要是想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顺利进行长征,为革命积蓄力量。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扩展资料:

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撤出了遵义城。根据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部署,在遵义地区红军兵分三路向赤水方向前进,打算从川南渡过长江,北上同红四方面军汇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围攻。

红一军团作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路纵队,经官店向赤水出发;红三军团作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奔江安。

当红军强渡乌江到达遵义地区时,蒋介石就猜测红军有三种行动的可能:一是向东回师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

但因为第三条路线曾使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因此他围绕前两种猜测展开部署,尤其在红军北进入川方向布下重兵。

于是,蒋介石制定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包围红军,组织红军的行动,然后在川江南岸地区实施围剿。

同时,蒋介石在长江边又设置了两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为泸州、叙永、毕节,第二道封锁线是横江、盐津及安边场、宜宾间金沙江下段、宜宾与泸州间长江一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红军长征中的战役)为了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夜,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开始强渡长江,实施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方法,一举越过湖口至江阴间的长江防线,解放军登上滩头阵地,突破国军防御,国军的多次反击被打退。

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个民工团随军服务。

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台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渡江战役发生背景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

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怕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

为了北上抗日。


解放军为什么要渡长江
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背景: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

红军为什么要渡长江
渡长江是因为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目的是什么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新闻两则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起因
横渡长江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民党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

胜利渡长江的意义
胜利渡长江的意义是:1、胜利渡长江为合围并歼灭国民党的重兵集团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2、胜利渡长江加速了全国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3、胜利渡长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

古代将领都将长江视为险地,那为什么打仗一定要渡过长江呢?
之后到达杭州没了北宋,但是这样的打法前提是,已经有强大的军队扫平了大部分的据点,牵制住了南方兵力,不然,照样是枉然。总而言之,在中国几千年来,在长江上没有大桥之前,无数先辈通过无数场战役告诉我们,长江别看那么长,其实能够满足大军渡江的,也就那么几个渡点,这时么有办法的事情。

我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哪一年的事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横渡长江的行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准备和策划。在横渡长江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通过多次战役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为横渡长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在横渡长江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了多种战术手段。例如,他们利用船只、浮桥等交通工具进行渡河...

1949年4月22日,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历史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 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有何背景?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结语: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抚宁县13984238047: 红军为什么要渡长江 -
须邵抵克: 你好!红军不怕远征难.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抚宁县13984238047: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须邵抵克: 原因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原因二: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原因三: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

抚宁县13984238047: 红军巧夺金沙江的故事和红军飞渡大渡河的故事快点,急用
须邵抵克: 红军巧夺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

抚宁县13984238047: 红军长征为何要四度赤水,我要故事,超短的,百度的太多. -
须邵抵克: 赤水是指赤水河,赤水河为长江上游右岸支流,是川、黔、滇3省界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436.5公里,流域面积20440平方公里.赤水河还因工农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而闻名. 红军四渡赤水的河段位于贵州省和四川、云南省交界地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