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的出处

作者&投稿:蓍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寸不烂之舌的出处: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三寸不烂之舌介绍如下:

三寸不烂之舌,汉语成语,拼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口才介绍如下:

有学者将口才更加明确地进定义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立足于运转高速的现代生活,更符合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口才的概念介绍如下:

表达力(口才)就是生产力。可以通过有效的表达来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点在中国,像马云、李开复、俞敏洪等身上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表达与演说可以创造的巨大价值。

优职口才与沟通研究院对口才的定义:人们运用声音和态势语言对自身或他人的思维进行扫描和表达的综合能力,根据优职的观点,口才已经不仅仅是“口”上的能力,还包含了身体语言、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精通兵法,很有谋略,能言善辩。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之后,想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我心满意足了”。出处 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

- 我们和地球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谁诸葛亮毛遂...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三寸不烂之舌,汉语成语,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

请问“三寸不烂之舌”出于那个典故,是不是战国时代的人,当时那个人是什...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是战国时代 白话 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三寸不烂之舌”的“不烂”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形容能说会辩口才非常好,胜过一百万的雄伟军队。重点词汇:三寸不烂之舌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典故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译文: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近义词]三寸之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

三寸不烂之舌是贬是褒?
引用: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反义词 笨嘴拙舌 拼音:bèn zuǐ zhuō shé。释义: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出处:杨朔《石油城》:“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用法:作谓语;用于谦辞。例句:我...

三寸不烂之舌成语
三寸不烂之舌成语1 【成语】: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简拼】:scblzs 【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示例】: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说他们入伙。 明·施耐庵《水浒全...

三寸不烂之舌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无三寸不烂之舌的读音三寸不烂之舌的拼音是:【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含贬义。也作“三寸之舌”。三寸不烂之舌的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常见近义词举例:惊涛骇浪-波涛汹涌坚固- ...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是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口才好。

历史上谁是三寸不烂之舌第一人
2、三寸不烂之舌出处: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其中的毛先生就是“毛遂”。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与三寸不烂之舌释义: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有一年,秦军围困赵国都城。平原君赵胜选门客同往楚国寻求联合。此时遇毛遂自荐,平原君便...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杜仁芬尼:[答案]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凭自己的勇敢和辨才说服楚王,拯救了赵国.平原君从此刮目相看:"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故事出自《史记》.后来人们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极善言辞,口才出众.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的出处是什么?
杜仁芬尼: [出处] 《史记•平原君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 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谁
杜仁芬尼: “三寸不烂之舌”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其中“毛先生”就是指的毛遂.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龙岗区19812038839: 谁能告诉我'三寸不烂之舌'最早的来源.百度的不需要. -
杜仁芬尼: 三寸不烂之舌 ,最早来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由来
杜仁芬尼: 三寸不烂之舌 拼 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释 义: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 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元前257年...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典故的溯源和意思分别是怎样的?
杜仁芬尼: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典故的溯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秦军包围赵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毛遂通过自荐与平原君一道同行.在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时,毛遂展开雄辩之才与非凡胆识,迫使楚王答应联合抗秦.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和别人谈起毛遂的功劳,感慨万分道:“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毛先生对楚王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意思为: 喻指能说善辩的口才.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是说谁 -
杜仁芬尼: 三寸不烂之舌是说(毛遂)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中“三寸不烂”有何典故 -
杜仁芬尼: 对烛之武的评价,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龙岗区19812038839: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句话是谁说的? -
杜仁芬尼: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平原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