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愿望》中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作者&投稿:中叔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贝多芬的文章~

流水和高山(转的一篇评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文章)
作者:赵丽宏
--------------------------------------------------------------------------------


在宁静的西湖畔,凝视波光潋滟的水面,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九寨沟,欣赏那些水晶一般清澈晶莹的流水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山,惊叹着群山千姿百态的变化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河边上,看那浑浊的急流翻卷着漩涡滔滔奔泻,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峨眉山顶,俯瞰着在翻腾的云海中起伏的群山,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坐船经过长江三峡的时侯,面对着汹涌的急流和峻峭的危岩,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也许有人会说,置身于中国的山水,你的心里为什么会回荡外国人的音乐?我想,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好的音乐没有国界,它们无须翻译,无须解释,便能毫无阻拦地逾越语言和民族的蕃篱,沟通人类的心灵,拨动情感之弦。在大自然奇妙的韵律中,想起这两位音乐家,在我是情不自禁的事情,听他们的音乐时,我不觉得他们是外国人,只感觉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他们用音乐表达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用音乐抒发他们心中的诗意。他们的音乐感动了我,激动了我,他们的音乐把大自然和人的情感奇妙地结合为一体,使我恍然觉得自己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成了音乐中的一个音符。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从他儿时创作的第一钢琴协作曲,一直到他晚年写的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荫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这样的景象,决不会破坏它们带来的美感。莫扎特的旋律中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没有发现他的愤怒。莫扎特可以把人间的一切情绪都转化为美妙动人的旋律,甚至他的厌恶。这是他的神奇所在。他的追求,何尝不是艺术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莫扎特为法国圆号写过几首协奏曲,都是为当时的一个业余法国圆好演奏家所作。莫扎特看不起这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演奏家,在写给他的曲谱上,莫扎特用“苯驴、牛、苯瓜”这样的词儿来称呼这位演奏家,其厌恶之心溢于言表。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他在曲谱上写出的旋律,却是人间少有的优雅的音乐,这些音乐当时就让人着迷,它们一直流传到现在,能使现代人也陶醉在它们那迷人的旋律中。所以有人说,莫扎特是上帝派到人间来传送美妙音乐的特使。我想,只要人类存在一天,莫扎特的音乐就会存在一天,人世间的变化再大,人类也不会拒绝莫扎特的音乐,就像人类永远不会离开奔濯的流水。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哪个音乐家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如此丰富众多的美妙旋律?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贝多芬的其他曲子,也有相似的特点。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时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迸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轰鸣。我无法理解,这样的音乐,为什么会有《皇帝》这么一个别名,不喜欢皇帝的贝多芬,难道会喜欢用《皇帝》来为这样一部激情铿然的作品命名?如果用《阿尔卑斯山》作为这部钢琴协奏曲的名字,该是多么帖切。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似乎很少出现这样强烈的、激动人心的声音。如果是莫扎特的河流,他不会让流水飞泻直下,也不会让那些冷冽的冰雪掺和在他的清澈的流水中,他一定会寻找到几个平缓的山坡,让流水减慢速度,委婉地、迂回曲折地向山下流去。这样的流水,当然也是美,不过这是另外一种韵味的美。


作者: 石穆 2005-8-22 09:31 回复此发言

--------------------------------------------------------------------------------

2 流水和高山(转的一篇评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文章)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曾经听一位西方的指挥家这样评论贝多芬:他把心中的愤怒、焦灼和困惑直接用音乐渲泄出来。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这就是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分界。这样的结论,对于音乐史或许有些武断,但作为对贝多芬的评价,却一点没有错,这大概正是贝多芬对现代音乐的贡献。把心中那些复杂焦虑的情绪化为音乐的旋律,也许改变了古典的和谐优雅,使有些人觉得惊愕,觉得不那么顺耳,然而这种复杂心情,决非贝多芬一人心中所独有,他用如此强烈激荡的形式把这种心情表达了出来,当然能使无数人产生共鸣。对那些萎糜不振、沮丧悲观的灵魂,贝多芬的音乐是一帖良药。正如肖伯纳在《贝多芬百年祭》所说: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在于他那令人激动的性格,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激情笼罩着我们。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
如果有人问我:面对着这样的流水和这样的高山,你更喜欢谁?我很难回答这问题。最近读法国钢琴家大卫·杜波的《梅纽因访谈录》,书中,大卫·杜波问梅纽因:在贝多芬和巴哈、莫扎特之间,谁更伟大?这问题使梅纽因颇费神思。他这样回答:“我没有必要把他们摆到同一水平线上去衡量,但我的生活中的确不能缺少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除了贝多芬,我也不能没有莫扎特、巴哈、舒伯特及其他许多人。”我想,在音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贝多芬,也不能没有莫扎特,少了他们两位中的任何一位,这世界就是残缺的。在这两个音乐大师中,谁也无法下结论说哪个更伟大,更了不起。就像在评价中国的唐诗时,你很难说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中,谁更伟大,谁更了不起。如果把莫扎特比作流水,那么,贝多芬就是高山。流水和高山,都是大自然中最精彩的风景,流水的活泼清逸和高山的峻拔秀丽,同样令人神往。我们的大地上,不能没有流水,也不能没有高山。高山和流水,常常是那么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高山因流水而更显其伟岸,流水因高山而更跌宕活泼。没有高山,也就不会有流水,而没有流水的高山,则必定是荒山。我并不关心人们怎样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定义。古典主义也罢,浪漫主义也罢,这些的帽子,怎么能罩住音乐塑造的丰富形象和复杂微妙的情感?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绮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虽然都生活在盛唐,却是一前一后,插肩而过。然而两个人的诗歌一起留了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留给世界的最响亮最美妙的声音。李白和杜甫相处的时间极短,却互相倾慕、互相理解,并将文人间这种珍贵的友谊保持终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年轻的杜甫对李白的赞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这是诗人对诗艺和友情的见解。而李白一点也没有因为年长于杜甫而摆架子,两人结伴同游齐鲁,陶醉于山水,分手后,互寄诗笺倾诉别情。李白诗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也以诗抒怀:“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罢席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尽管他对莫扎特的生活态度不以为然。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在莫扎特《天神交响曲》震撼天地的旋律中,贝多芬大概终于忘记他所有的成见,因情感共鸣而手舞足蹈了……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已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最无情的是时间——多少名噪一时的艺术,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原因无他,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艺术。最公正最有情的也是时间——生时被误解,被冷落,死时连一口棺材也买不起,然而他的音乐却随岁月之河晶莹四溅地流向了未来。时间对他们来说决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面对如此伟大的传奇人物,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他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他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音乐受欢呼,困难却无人问津。这就是贝多芬的悲惨人生,虽然贝多芬失聪,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
  耳聋对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会让他感到孤独与无助,过着悲凉痛苦的生活。导致了贝多芬叛逆的性格,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的情景,写到自己对皇亲国戚及不在乎的态度,充分表现出贝多芬的叛逆。
  贝多芬处在痛苦与磨难中,他的这种叛逆性格,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情感,他不是圣人,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聋人,他的情绪也要得以宣泄。

  一位热爱音乐的聋人与苦难搏斗,经受住残酷的命运,创作了《七重奏》《圣家庭》《幻想奏鸣曲》《田园交响曲》《月光曲》《欢乐颂》等巨作。他战胜了困难,创作了永不垂朽的巨作,他的行为震撼了全世界。他告诉我们,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欢乐由痛苦获得。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当我对着窗外想自己的劫难而感到忧伤时,他会来到我身旁,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琴上弹奏出一曲悲歌,安慰哭泣的我。当我越过艰难险阻,无法到达目标深感痛苦时,他演奏出一曲斗志昂扬的《欢乐颂》,给予我一份欢乐,一份勇气。
  贝多芬,谢谢你让我走出悲剧,给我战胜病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决心。
  你的叛逆,你的善良,你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完成毕生的音乐之梦,用音乐唤醒人们当时沉睡的心灵.


短文《愿望》中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完成毕生的音乐之梦,用音乐唤醒人们当时沉睡的心灵.

贝多芬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他的祖父和父亲是宫廷音乐家,父亲在当地的乐团里唱合唱。也许是遗传也或许是熏陶,幼年的他被父亲发现有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接触音乐,四岁开始学习语管钢琴和提琴,在父亲的...

贝多芬的介绍
贝多芬一般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

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

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广义上来讲就是站在民族高度讲他最大的愿望应该是推翻旧社会抵制战争世界和平吧,因为的的音乐创作中处处体现出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向往,现实中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同时也他的音乐中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因此这种...

贝多芬经历了哪些苦难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以下苦难:1、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繁忙的宫廷合唱团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位宫廷厨师的女儿,她饱受生活之苦。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管弦乐队的首席音乐家。贝多芬小时候过的很糟糕。他酗酒的父亲破坏了他的家庭。他试图把贝多芬变成摇钱树。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Desk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

贝多芬的资料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

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

贵定县19137455687: 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
戊庾哌奇:[答案] 完成毕生的音乐之梦,用音乐唤醒人们当时沉睡的心灵.

贵定县19137455687: 在少年贝多芬心里,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
戊庾哌奇: 在14岁的贝多芬的心里,他最大的愿望是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并接受更高深的音乐洗礼.1787年,贝多芬终于来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在一次公开的会晤场合中,莫扎特聆听了贝多芬奔放流畅的钢琴演奏,并对在场的人士发出赞叹:“你们注意这个年轻人,他将来一定让全世界的人听到他的音乐!”受到肯定的贝多芬本来想留在维也纳好好向莫扎特学习,无奈这时从家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他只好返回家中.

贵定县19137455687: 语文阅读题 -
戊庾哌奇: 1.老爹的愿望是什么?让我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吧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老爹的愿望能实现,好让他的灵魂升入天堂 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让老爹在钢琴曲中看到了他神往已久的森林和大海.2.从这些美好的愿望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爱画画,爱听音乐.他把卖画换来的钱都分给了周围的穷邻居,而他自己却穷得只剩下了一架破钢琴.现在他病了,天天都在念叨:"让我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吧,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愿望啊!”----可以看出雷德尔老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把爱给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及爱.所以小女孩、贝多芬都愿望老人能实现自已的心愿.

贵定县19137455687: <<致爱丽丝>> -
戊庾哌奇: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没有烧鹅,没有樱桃馅饼,也没有圣诞节的喜悦.在维也纳著名的斯提芬大教堂里门口的楼梯上,带着一脸严肃表情的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就叫――爱...

贵定县19137455687: 贝多芬的愿望是什么 -
戊庾哌奇: 完成毕生的音乐之梦,用音乐唤醒人们当时沉睡的心灵.

贵定县19137455687: 6年级26课的贝多芬他在想什么 -
戊庾哌奇: 他在想那个盲姑娘和皮鞋匠对音乐的热爱而感到来灵感,弹出来《月光曲》来 贝多芬可能会想:我在音乐会上为那些贵族们演奏音乐,无非是“对牛弹琴,牛不入耳”罢了,这些贵族中并没有几个人懂得音乐,其实就是为了炫耀他们的身份地位来的,而这个盲姑娘却能懂得我的音乐,我要再为她演奏一曲! 贝多芬会想:这为姑娘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生活本来就斤毫年个 很艰难了,听我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既然今天被我听到了,我就要帮盲姑娘实现这个愿望,帮哎呀完成她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样,下次她就能完整的弹出这首曲子了.

贵定县19137455687: 初一语文学检 从贝多芬中表达的 热烈的愿望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初一语文学检下册第13课的课外畅游 -
戊庾哌奇:[答案] 贝多芬是一个坚强的,不因自己的残缺的身体而放弃自己的梦想的一个人

贵定县19137455687: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1 用简洁的话评价短文中的贝多芬 -
戊庾哌奇: 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在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是爱丽丝和贝多芬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梦想.

贵定县19137455687: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1 用简洁的话评价短文中的贝多芬2 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是()和()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
戊庾哌奇:[答案] 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在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是爱丽丝和贝多芬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梦想.

贵定县19137455687: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 贝多芬的愿望 -
戊庾哌奇: 1说爱丽丝曾经是贝多芬的学生,这个我也不确定.1楼的,这首曲子只是单纯的表达了贝多芬对爱丽丝的爱慕之情,没有要求女方嫁给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