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应怎样看待退兵的理由

作者&投稿:夏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应怎样看待退兵的理由~

不仁只是一个借口,若真任的话,就不会发兵攻郑了, 不知,不智才是实质,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 说到底也就一个利字

不仁,是指秦国帮助 重耳 凳上 晋文公 的宝座,去袭击秦国,不仁义。不知,是指因此而丧失秦国这一强大的盟友,不明智。不武,是指用混乱代替整齐,不光彩.

这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

晋献公时,骊姬有宠,祸及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此后申生被逼自杀,重耳、夷吾出奔他国。在重耳出奔,游历天下的时候,经过郑国。当时有人劝说郑伯要礼遇重耳,但是郑伯说:天下逃亡的公子那么多,哪里能够一一礼遇的!于是就没有很待见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归国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秦晋交好。晋文公即位后开始讨伐曾对他无礼的国家,首当其冲的就是曹国、郑国。其中曹国被灭,郑国因为烛之武的缘故而幸存。

因为重耳是在秦穆公护送下回国成为晋国国君的,而且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所以秦晋两国关系相当好。这次伐郑,秦国出师助晋国一臂之力。本来晋国就比郑国强大,再加上秦国,此时郑国的情形已经是危如累卵了。

此时烛之武能够从地缘政治(从现代知识体系来讲,的确属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明伐郑只是给秦国增加威胁,从而使秦国放弃伐郑。然而这不不止!秦穆公还派兵帮郑国守城!于是从秦晋联盟变成了秦郑联盟。

此时的情况,说明秦国不希望晋国灭亡郑国。形势的剧变,让晋国灭亡郑国已经变得不可能了,这时候所谓灭郑之战只会变成秦晋之战,此前的秦晋之好就会立马崩盘。晋文公作为一代贤主,显然是从晋国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既然灭郑已经不可能了,继续发动战争就会与秦国翻脸,进而损伤晋国的利益。

从以上背景可以对晋文公退兵的理由进行分析。

  1. 不仁:从道义上来讲,重耳能够成为晋国国君,依靠的是秦穆公,所以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即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帮助就没有重耳的今天。也就是秦穆公于重耳是有恩的,如果此时反而对自己的恩人下手,很显然是不仁不义的。所以这一条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既然秦国此前与晋国交好,并约定一起灭掉郑国,但是最终却反过来帮助郑国来对付自己的盟友,这本身就是不仁不义的。即然秦穆公可以不讲仁义,晋文公难道就得讲仁义吗!所以这一条也是可以不成立的。

  2. 不知:原文是“失其所与,不知“,即与秦国翻脸是不明智的。根据以上背景的分析来讲,再进一步发动战争,就将与秦国翻脸,从而失去秦国这个盟友。然而秦国是一个大国强国,与大国强国为敌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这一条是成立的。

  3. 不武:原文是”以乱易整,不武“,这一条的意思,硬译过来是:把整齐的军队变成混乱的军队,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但是这一句的本质是:继续发动战争,只不过是为了解气,但是达不到战争的目的,即灭郑,这不符合战争的原则,即不武。从以上背景分析来讲,继续发动战争,确实是无意义的,所以这条理由也量成立的,但是成立的原因并不是“以乱易整”,而是达不到目的,也是基于利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第二条“不知”才是退兵的根本原因,第三条“不武”是基于第二条才得以成立,而所谓“不仁”只不过是晋文公用来装点门面的。



不仁只是一个借口,若真任的话,就不会发兵攻郑了, 不知,不智才是实质,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不武胜负之数难以预料 说到底也就一个利字


翻译文言文为中文"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出处:《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 完整句子: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翻译: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整理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color=Blue][size=4][译文][\/size][\/color]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佚之狐向...

人教版 高一文言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和鸿门宴
然而郑国灭亡,对您也有不利呀!”(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 出, 见秦伯, 曰:“秦、夜晚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去。(烛之武)见到了秦穆公(对他)说:“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 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晋两国包围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郑国灭亡而能对您有利, 那就请...

烛之武退秦师 要 一句原文 一句翻译的
【原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翻译】晋文公说:“不可以!假如没有秦伯的力量,我也没有今天。人前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太不仁义;而且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也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译文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白话译文:晋文公联合秦穆公...

烛之武退秦师的 中心主旨是 什么 ?各位朋友帮帮忙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曰:"是心足以王矣(1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盖亦反其本矣(63)!今王发政施仁(64),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二、《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

新绛县17323887096: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应怎样看待退兵的理由 -
陟琰聚苯: 不仁,是指秦国帮助 重耳 凳上 晋文公 的宝座,去袭击秦国,不仁义.不知,是指因此而丧失秦国这一强大的盟友,不明智.不武,是指用混乱代替整齐,不光彩.

新绛县17323887096: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晋文公要撤退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
陟琰聚苯:[答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新绛县17323887096: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不追击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可不可以调整顺序? -
陟琰聚苯: 秦国帮助晋文公,不能忘恩负义,不能, 先说明秦国帮助晋文公,在说明这样攻打秦国是不义的,再说不符合武德 层层递进所以不能

新绛县17323887096: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为什么撤军这表现了其怎样的特点 -
陟琰聚苯: 因为郑国收到消息后,就马上向晋国发出求援信.而晋国也果然是派出人马来救援.但中途杀出烛之武来,是之前没想到的,秦师退去了,晋文公当然也就撤军了,没什么不妥.“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新绛县17323887096: 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为什么又要撤退 用原文回答 -
陟琰聚苯:[答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新绛县17323887096: 烛之武退秦师最后一段,三个知 那个最重要 -
陟琰聚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最后一句最重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正所谓“春秋无义战”,所有的道德仁义皆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能力达不到,晋文公是因为知道无法取胜,故而退兵

新绛县17323887096: 《 烛之武退秦师 》中你对晋文公退兵的理由是怎么看的? -
陟琰聚苯: 因为他劝的秦君都退兵了,如果晋文公(秦君的女婿)不退兵,以他一人之力,不敢保证能胜过人家.

新绛县17323887096: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
陟琰聚苯: 文中当中已经有答案了,晋文公的回答:“因人之利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其中关键原因就是“不知”.一旦向秦军进攻,便是主动撕破与秦的盟约,而此时秦已经和郑结盟了,那晋将面临一个被夹攻的状态,这对他来说太不利了,所以他自然不愿向秦军进攻了.国与国之间的行动都是以符合利益为核心的.

新绛县17323887096: 烛之武退秦师中如何看待晋文公退兵的理由 -
陟琰聚苯: 为了不和秦国结仇,被郑国一起夹击!

新绛县17323887096: 面对子犯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用了什么理由拒绝?(原文回答) -
陟琰聚苯: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