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作者&投稿:厨人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A

掩耳盗铃

白话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如下:“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自知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掩耳盗钟目录[隐藏]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示 例】
  【吕氏春秋原文】
  【白话文故事】
  【寓 意】

  [编辑本段]【注 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编辑本段]【释 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编辑本段]【出 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编辑本段]【示 例】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也。”
  [编辑本段]【吕氏春秋原文】
  《吕氏春秋》卷二十四 不苟论第四——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况然:"况"地;况,象声词
  以椎毁之:之,指代钟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之,指敲钟的声音
  [编辑本段]【白话文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示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从一“得钟者”“欲负而走”到“钟大不可负”而“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又“恐人闻之而夺己”,于是“遽掩其耳”。事情发展的顺序很清楚,人物的举动也很鲜明,读时要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掩耳盗钟”这一成语又作“掩耳盗铃”。钟和铃,从前都是乐器,但钟已淘汰,铃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这就是“掩耳盗钟”演变为“掩耳盗铃”的原因。
  [编辑本段]【寓 意】

  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劝告人们:如果作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如同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欺骗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这是没有用的。寓言把掩耳盗钟者的愚蠢,描写得很生动。这个故事后来衍化为成语,改为“掩耳盗铃”。还比喻自己害怕就把耳朵捂上

  〖简注〗①范氏之亡:晋卿范氏(范武子之后)被智伯所灭时。②钟:似铃而大者。③椎:铁锤子。④遽:急忙。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掩耳盗钟目录[隐藏]

【注 音】
【释 义】
【出 处】
【示 例】
【吕氏春秋原文】
【白话文故事】
【寓 意】

[编辑本段]【注 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编辑本段]【释 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编辑本段]【出 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编辑本段]【示 例】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也。”
[编辑本段]【吕氏春秋原文】
《吕氏春秋》卷二十四 不苟论第四——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况然:"况"地;况,象声词
以椎毁之:之,指代钟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之,指敲钟的声音
[编辑本段]【白话文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示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从一“得钟者”“欲负而走”到“钟大不可负”而“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又“恐人闻之而夺己”,于是“遽掩其耳”。事情发展的顺序很清楚,人物的举动也很鲜明,读时要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愚蠢的。“掩耳盗钟”这一成语又作“掩耳盗铃”。钟和铃,从前都是乐器,但钟已淘汰,铃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这就是“掩耳盗钟”演变为“掩耳盗铃”的原因。
[编辑本段]【寓 意】

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你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听到。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劝告人们:如果作错事自己假装不知道,如同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欺骗自己。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这是没有用的。寓言把掩耳盗钟者的愚蠢,描写得很生动。这个故事后来衍化为成语,改为“掩耳盗铃”。还比喻自己害怕就把耳朵捂上

〖简注〗①范氏之亡:晋卿范氏(范武子之后)被智伯所灭时。②钟:似铃而大者。③椎:铁锤子。④遽:急忙。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帮我找9篇英语小故事,寓言也可以(要有中文翻译)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 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

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全文翻译是什么?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②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夏太史令终古③,出其图法④,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 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

读通鉴论 原文翻译
《读通鉴论》原文及翻译:翻译: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在一千年以后,从他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文帝说:“观看王玄谟的陈词,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坐着谈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什么呢?战争取胜...

察传文言文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

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 全文翻译
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

国语文言文及翻译
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如果对百姓施德,政事办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以出力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违反季节,财用不...探讨兴衰治乱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且其记叙涉及到边远地区,也记载了诸如经济、...

晋文公论赏文言文翻译
乃降公。卫⑧人13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原:原国 。 2.裹:携带。 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 5.金:钟。 6.姑:姑且。 7.亡:失去。 8.去:离开。 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

《五蠹》翻译
圣人,他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人们因而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隧人氏...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这证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当时),百姓吃的是瓜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百姓有很多生病的;于是,又有圣人出现了,(他)钻燧...

秦本纪译文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

文言文三家分晋
得书文化 2022-11-06 · TA获得超过20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晋国为什么最终变成三家 《银雀山汉墓吴问》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行氏先亡。” “孰...

临朐县13629375576: 《吕氏春秋》一则寓言的译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且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 -
严骨昊方:[答案]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

临朐县13629375576: 范氏之亡也,百姓. -
严骨昊方:[答案]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出自《吕氏春秋》

临朐县13629375576: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严骨昊方:[选项] A. 范氏之亡也(亡 死亡) B. 欲负而走(走 逃跑) C. 则钟大不可负(负 背) D. 以椎毁之(毁 砸碎)

临朐县13629375576: 阅读下面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加点... -
严骨昊方:[答案] (1)想 (2)用 (3)锤子 (4)急忙D百姓后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跟自己抢钟,就急忙堵住自己的耳朵.掩耳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实际上钟响是客观事实,把耳朵掩上了,钟还是要响,你听不到,别人照样会...

临朐县13629375576: 掩耳盗铃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问题1:解释括号内的字欲负而... -
严骨昊方:[答案] 1:负:背 遽:急忙 2:讽刺了不敢面对现实,做错了事,还借助假象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临朐县13629375576: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严骨昊方:[答案]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

临朐县13629375576: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遽掩其耳.指那则成语哪 -
严骨昊方:[答案] 掩耳盗铃【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

临朐县13629375576: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
严骨昊方:[选项]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临朐县13629375576: 掩耳盗钟原文:范氏之王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 -
严骨昊方:[答案] 掩耳盗钟 译文: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

临朐县13629375576: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⑤;以锥⑥毁之,钟况⑦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⑧掩其耳.恶⑨人闻之,可也;恶己自... -
严骨昊方:[答案] 1读短文,试解释下列字的意思掩:捂住 负:用背驮东西 恶人:(恶):海派 恐:恐怕,表示担心2给加点字注音遽掩其耳(遽):jù 恶人闻之(恶):wù 悖矣( 悖):bèi3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于客观存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