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可谓是全力提携李鸿章,李鸿章如何对待曾国藩儿子的?

作者&投稿:纪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的功劳明明比李鸿章大,为何地位却不如李鸿章呢?~

曾国藩跟李鸿章相比,无论从名声还是功绩,曾国藩都比李鸿章强,但是最后会发现,李鸿章的地位要高于曾国藩,而造成这样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兵权的把控,有了兵权,身子板就硬了,地位自然就高了。

曾国藩出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家庭,靠着曾国藩的努力,成功考取了进士,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穆彰阿这个人很有能力,他富有心机,非常受宠,在他的带领下,曾国藩的仕途是一帆风顺。
李鸿章就不同了,他出身名门,其父为刑部郎中,在父亲的提携教导下,他也很快得到了提报跟赏识,但李鸿章入京会试的时候,是在曾国藩门下。

后来,太平天国爆发,曾国藩跟李鸿章都回乡办团练,曾国藩创立了湘军,而李鸿章则创立了淮军。由于江淮地区富饶,李鸿章的淮军武器装备十分精良,战斗力也很强。虽然淮军的战斗力比湘军强,但是战绩却不及对方。打败太平天军的,是湘军主力,而李鸿章的淮军,只是呆在后面打配合。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曾国藩担心功高盖主,引来杀身之祸,便主动遣散了湘军,交出了兵权。而李鸿章并没有这么做,他没有遣散淮军,由于当时的八旗军相当弱,所以满清对李鸿章是是既倚重又恐惧。

所以说,曾国藩的能力地位都在李鸿章之上的,至于为何最后曾国潘的地位不如李鸿章了,就是在于曾国藩交出了兵权,而李鸿章没有!

晚清时局激荡,曾左李恩怨纠葛跨越几十年,又大事频发,涉及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稍微不慎就有可能谬以千里,今天试着回答一下,预计会又臭又长。   一、曾左恩怨   曾国藩是科举正途出身,左宗棠屡试不第。   左宗棠虽然没有从科举出身,不是说明他没有才能,恰恰相反,他学的却是经世致用之学。他早年也以诸葛亮自况,自称“今亮”。他才名远播,很多官员都倾力结交他。   一代名臣陶澍将其目为奇才,引为忘年之交,甚至结为儿女亲家。这里要介绍一下陶澍,陶澍乃是开创汉臣格局的人。林则徐、贺长龄(此人是左宗棠老师)兄弟、左宗棠、胡林翼、魏源都受过他的栽培或举荐,可以说,他是经世派向洋务派转型的关键人物,“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所谓同光中兴,湖南人才鼎盛,皆起于陶澍,甚至曾国藩本人也受陶澍的影响。左宗棠能跟这样的人结为儿女亲家,他的才能可见一斑。   他后来出任湖南巡抚的幕僚,是他的另一个儿女亲家郭嵩焘多方恳求,才在太平军围攻长沙的危急情势下出山,为张亮基划策,保住了长沙。这里插一句闲话,郭嵩焘跟曾国藩也是儿女亲家,而左宗棠一度观察太平军,曾有过投太平军的想法。   左宗棠这个幕僚当得硬气,他这个幕僚,巡抚要听他的。无论是张亮基还是后来的骆秉章,都对他言听计从,所以他虽然没有官身,但却是实际的湖南巡抚。曾国藩举荐他当知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破格,但要左宗棠屈尊,恐怕很难。他早年跟贺长龄读书的时候,贺长龄跟他说过一句话,“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这句话对左宗棠来说确实是至理名言,他当然不会为一个知府自限其成。   而两人真正交恶,其实正是在这一时期,还不用到太平军灭亡。曾国藩受命办理团练,剿灭太平军,但是当时清廷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很多军饷都要自筹。被逼无奈,他想了一个十分缺德的办法,勒捐。这是文雅点的说法,说白了跟土匪绑票无异,谁家有钱,把人绑了来,让其家人拿钱赎人。而一向读圣贤书,提倡忠孝仁义的曾国藩来做这个事,也实在是有辱斯文。   曾国藩绑票的人里,最有名的一个人叫陶桄,是名臣陶澍的儿子。聪明的人,可能猜到了,陶桄还是左宗棠的学生兼女婿,也就是说曾国藩把左宗棠姑爷给绑了。当时陶澍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声望犹在,曾国藩此举不啻于跟整个湖南官绅为敌,在整个湖南官场都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跑过去给陶家说情,曾国藩还是不给面子,硬是让陶家交了银子才放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本来就不是好脾气的人,他一怒之下,联合湖南士绅把曾国藩赶出了长沙。湘军在长沙呆不下去,只好移驻衡州。这才是二人交恶的开始。后来虽然曾国藩对左宗棠有 举荐之恩,但是也难平二人嫌隙。多说一句,知乎有个问题是,曾国藩为什么不拥兵自立,实际上,曾国藩连湖南老家的官绅都得罪了,他拿什么拥兵自立?   曾国藩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多年以后,曾国藩还对人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谓完美圣人,道德完人,都是后来加给曾国藩的光环,一个道德完人,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的。曾左的恩怨,也不是一个光明磊落,一个自私狭隘可以概括的。   二、曾李情谊   评价曾左,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感觉,认为是在褒左宗棠,贬曾国藩,其实不然,只不过中国曾有过曾国藩热,对曾国藩有些过誉而已。   其实这三大名臣,各有所长,曾的长处是识人用人,培养人,左的长处是战略头脑和军事才华,李的长处是精通时务,为人干练,各有擅场。   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入此幕府,甚至比科举还要攀升得快,尤其是曾国藩的幕府,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性格还是仕途,对于人的提升是很快的。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先是办团练,但那时候军事才能很一般,所以打了几次败仗。   李鸿章之父跟曾国藩交情匪浅,他们是同年进士。李鸿章初入幕府,曾国藩就对他青眼有加,说他“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有才的人总是骄傲的,曾国藩幕府有个规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饭,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偏偏散漫慵懒得厉害,有次装病偷懒,曾国藩干脆就等他开饭,等他来了之后教训他一顿,拂袖而去。   曾国藩的幕府,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湖南人,李鸿章一个安徽人难免有些扎眼。有次,将帅们和幕僚一次聊天,说着说着说到各自的家乡,湖南人当然说自己家乡好,李鸿章也说些安徽的好处。   这时候,曾国藩帐下名将彭玉麟忽然说了一句:少荃每日晚睡懒起,想必皖地民风若此,无怪合省以负贩为业,少有正途。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本来就对偷懒这事觉得很没有面子,更何况,还把偷懒安到所有安徽人民头上,这就涉及到地域攻击了,再说彭玉麟虽然是湖南人,但是却是在安徽生的。   李鸿章当然不干,正好彭玉麟父亲在安徽当过官,他脑子反应很快,立即反唇相讥:雪琴(彭玉麟字)有所不知,安徽民风勤勉,然自令尊执掌数载,竟令做慵懒之态尔。要不说名臣就是名臣,反应就是快,合着安徽的民风都是彭玉麟老爹带坏的。不过这里李鸿章犯了一个错误,地域攻击尚可原谅,辱骂别人父亲可是要出事的。   彭玉麟日后有三个美名“不要官,不要钱”,第三个叫“不要命”,不要命是不是优点我不知道,但是通常有这样名声的人脾气不会太好。李鸿章如此侮辱他父亲,他当然不干,“遂用老拳”,李鸿章也不含糊,“亦施毒手”,一场撕逼大战立刻开始了。李鸿章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彭玉麟虽然又瘦又小,又是读书人,他李鸿章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彭玉麟是带兵的,曾经“初习拳脚”,后来又“逐队杀贼”,也就是说,彭玉麟是练过的。   这场仗,李鸿章应该没占到便宜,彭玉麟跟他“相扭扑地”,这两人被曾国藩称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日后的两个大佬就在地上打得滚来滚去,这画面简直太美。旁边这帮大佬包括曾国藩居然就袖手看戏,可以看出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幕府没啥人缘,曾国藩对他也是想磨练一下,挫挫他的锐气。   这事发生后,李鸿章就萌生去意。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移驻祁门,李鸿章与他意见相左,曾国藩一意孤行。后来发生了李元度事件,李元度是最早曾国藩办团练的时候就跟他的人,后来曾国藩被太平军打的大败,两度想自杀,都是李元度拦住了他。可以说此人是曾国藩的恩人。曾国藩对他也很感恩,保荐他驻守徽州,但是这人是个书生,本就没有领兵之能,太平军一来,他又不听曾国藩的坚壁据守的命令,擅自出战,丢了徽州。(咦,好熟悉的感觉)   不同于马谡的是,他兵败后直接跑到浙江巡抚王有龄处,这人是曾国藩政敌。曾国藩大怒,准备上书弹劾他,让李鸿章拟稿,李鸿章坚决反对,愤而扬长而去。   李鸿章在外面闲逛了一年,四处碰壁,后来还是回到曾国藩幕府。这里要说一个人,为李鸿章牵线的是郭嵩焘,当初劝曾国藩出来办团练的是他,劝左宗棠出山的也是他。   曾国藩跟李鸿章可以说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栽培,后来李鸿章给曾国藩儿子写信,也说“鸿章从游几三十年,尝谓在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   三、左李之争   如果说曾左之间的矛盾还有些偶然性因素的话,那么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简直是天生的对头,两人从性格到到经历,从洋务方针到防务理念,都有本质的区别。   性格上,左宗棠直爽任勇,李鸿章圆滑世故;   经历上,左宗棠以军功显,李鸿章虽然也有军功,但是上面说了,他的最大长处就是精通时务,也就是洋务,擅长跟洋人打交道,左宗棠虽然也办洋务,但是对洋人插手中国事务,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左宗棠办洋务,是立足于造的,他办的福州船政局,逐渐的用国人替代洋员,李鸿章则是,非洋人洋匠不可;   至于塞防海防之争,李鸿章认为,“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而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代表李鸿章就是卖国贼,而是晚清在财力窘迫的情况下,选择重点的不同。   左宗棠也说,   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习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已之私见自封者也。   两人的斗争一直到左宗棠死才画上句号。

李鸿章对待曾国藩的儿子非常的不好,因为曾国藩的儿子非常的有才华,这让李鸿章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所以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儿子也进行了多次打压。李鸿章曾经上奏朝廷罢免了曾国藩儿子驻法大臣的职务,这让曾国藩的儿子和李鸿章之间有了非常多的恩怨。后来曾国藩的儿子有机会担任两江总督的职务,但这也让李鸿章非常的不高兴,所以李鸿章在背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也让曾国藩的儿子与两江总督的职务无缘。

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末期最具有国际眼光的政治家。因为李鸿章当时兴办洋务运动,并且也建立起了北洋海军这也使得当时清朝的海军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不过由于清朝政府的党派之争使得北洋海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发展。后来到了甲午海战中使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也使得李鸿章的实力大大的削弱。

曾国藩和李鸿章之间可以说关系非常的紧密,李鸿章可以说是曾国藩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双方都在清剿太平军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得当时汉族地方团练的力量逐渐的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当时清朝军队根本没有能力剿灭太平军,所以当时清朝军队就利用汉族地方团练的力量来打击太平军。

李鸿章在当时可以说是做了一些努力,来挽救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但由于李鸿章自己的个人性格原因,使得当时清朝根本无法挽回危机。



曾国藩全力提携李鸿章,李鸿章如何对待曾国藩的儿子

1845年,22岁的李鸿章进京参加会试,不幸名落孙山。

失望之余又有收获。李鸿章在其父亲李文安的带领下,以“年家子”的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所谓“年家子”,是因为李文安与曾国藩是1838年同科进士,所以有此一说。

此后,李鸿章终生对曾国藩执弟子之礼,曾国藩也对李鸿章全力提携。

太平军起义后,曾国藩在湖南组建了一支湘军,威名四起。李鸿章却因为家乡庐州被太平军攻破,四处逃窜,走投无路。后来,曾国藩将李鸿章招至幕下,有意识地对他进行磨练,还改掉了他多年养成睡懒觉的习惯。正如李鸿章自己所言:“我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

1860年,曾国藩与李鸿章在弹劾李元度的事情上发生矛盾,李鸿章愤而离营。曾国藩湘军大营人才济济,有的是文采俱佳的幕僚,但他考虑到师生之谊,还是放下身段,多次给李鸿章写信,将他重新招回大营。

当然,以李鸿章之才,绝非久居他人之下的人。对于这一点,曾国藩心知肚明。1861年,曾国藩安排李鸿章回家招募淮军,进军江苏。由于担心淮军力量薄弱,曾国藩在湘军里挑选精兵强将,拨归淮军。其中,曾国藩更是将自己的两营亲兵送给李鸿章,作为“赠嫁之资”。

当李鸿章在上海站住脚跟,并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后,曾国藩向朝廷推荐,让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这时候的李鸿章,还不到40岁。其后,李鸿章升迁频繁,历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职,俨然一颗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星。

可以说,李鸿章一生功业,便是以曾国藩的全力提携为起点。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李鸿章敬送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在这里,李鸿章依然执弟子之礼。

曾国藩死后,长子曾纪泽承袭了他的爵位,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这时候的李鸿章,已经贵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权倾一时。李鸿章是怎么对待恩师的长子呢?

一句话:极尽打压排挤之能事。

曾纪泽自幼学习英语,被时人誉为“学贯中西”,因此活跃在外交领域。1880年,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在左宗棠大军的配合下,经过艰难的谈判,成功修改崇厚擅自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为中国挽回了部分权益,创造了奇迹。

左宗棠对曾纪泽赞誉有加,赞扬道:“劼刚(曾纪泽)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在曾纪泽出使俄国之初,就反对曾纪泽所言“与俄决裂,不至大有伤害”的观点,又责备左宗棠、曾纪泽打算用武力收回伊犁的做法。或许在李鸿章看来,跪着才能乞讨回丢失的领土。

1873年,中法战争爆发。曾纪泽时任驻法大臣。他在病重的情况下,坚守岗位,提出与法国军队抗战到底之策:“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然而,李鸿章一如既往地持软弱立场,他批评曾纪泽:“因法廷不理,多为愤激之谈,而所拟新报解散各国劝说,茫若捕风。”后来,更是奏报朝廷,建议撤去曾纪泽驻法大臣一职,原因是曾纪泽在报刊上撰文抨击法国的霸权行径,“法议院闻之,愤怒至不可忍,竟欲倾国之力以与为难”。

在李鸿章生花妙笔下,曾纪泽俨然中法战争的罪魁祸首。

最终,在李鸿章的干涉下,曾纪泽被免除驻法大臣一职,继续担任驻英、俄大臣。

左宗棠很欣赏曾纪泽的才华,于1884年7月10日上了一道折子《遵旨保荐人才折》,推荐曾纪泽在内的4个人。左宗棠赞扬曾纪泽“博通经史,体用兼赅,于泰西各国情形,了如指掌”,推荐他出任两江总督,“现在两江督篆需才甚殷,张之洞虽名重一时,若论兼通方略,似尚未能及曾纪泽也。”

两江总督位高权重,还因为兼任南洋通商大臣,承担一部分外交事务。李鸿章深知曾纪泽的外交理念很强硬,担忧影响到自己,通过一番运作,使得左宗棠的推荐落空。曾纪泽终生与两江总督无缘。

后来,曾纪泽又被免去驻英、俄大臣,调任海军衙门。曾纪泽动身回国之后,还没到任,就被李鸿章踢走,调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那以后,曾纪泽在户部、刑部、同文馆等部门做事,差不多相当于被闲置起来。这一切,与李鸿章有莫大的关系。毕竟,凭当时李鸿章的权势和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将曾纪泽外放督抚,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据刘体仁《异辞录》记载,醇亲王奕譞很关心曾纪泽的成长,问李鸿章怎么办。李鸿章回答:“徐之以老其才。”

于是,曾纪泽一辈子就在同文馆度过,郁郁而终。曾纪泽临死前,大骂李鸿章“负义”,不知道有没有传到李鸿章耳里。

【参考资料:《清史稿》《异辞录》等】



李鸿章并没有怀有感恩的心去对待曾国潘的儿子,而且在李鸿章的干涉下,曾国潘的儿子被免除驻法大臣一职。

我个人认为曾国藩是李鸿章的恩师,也经常提拔李鸿章。但是李鸿章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对曾纪泽也就是曾国藩的儿子不怎么认可,而且还曾经极力反对他与左宗棠的行为。

因为曾国藩的儿子非常的有才华,这让李鸿章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曾国潘死后,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儿子也进行了多次打压。恩将仇报所谓的白眼狼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提携之恩,为何反而被后者骂了半辈子?
曾国藩与左宗棠一起共事有十余年,两人的交情是深厚而复杂。左宗棠由一个小举人到最后成为清朝大官,其中得益于曾国藩最初的赏识与提携,然而对自己有大恩的曾国藩,左宗棠却是喜欢老骂他,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国藩与左宗棠决裂是在攻陷天平天国国都天京时发生的,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上报了一份奏折...

同为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之间是什么关系?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第1个是曾国藩,第2个是李鸿章,这两个人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而且对晚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影响力很大。曾国藩,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湘军的创始人,更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他的成功跟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从小官一步一步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

曾国藩没钱没有背景的 他是怎么做到10年升10级的
当他知道,这是孝敬他的,立刻眉开眼笑地吩咐下去:快炒几个好菜,今晚和国藩好好喝几杯!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穆彰阿在皇帝面前,说了曾国藩不少好话,他的仕途平坦了许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穆彰阿在那么多考生中,看中了曾国藩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提携,...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在国学大师梁启超的眼中是什么样的?_百度知 ...
而这四人中,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人被后人争议较多,而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也曾对三人进行过比较。首先,李鸿章与曾国藩。梁启超说:“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不宁惟是,其一生之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携之而玉成之。故鸿章实曾文正肘下之一人物也。曾非...

文史南宫——淡于仕宦的张裕钊
张裕钊堪称清末大师级的人物,可谓高山仰止。然而与其在文学以及书法方面的成就相比,仕途上的进步则就乏善可陈了,因为他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肱骨大臣曾国藩的高足,是著名“曾门四弟子”中唯一没有官名的人。“国藩即成大功,出其门者多通显。裕钊相从数十年,独一治文为事”,这是《清史稿•张裕钊传》中的一段...

不一样的曾国藩(114)
再又受恩师提携,还给改名“国藩”。这名一改,确实顿显器局,仿佛使人真的一下子成了国之藩篱一样的,让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了。 这郭嵩焘做人也坦荡,似乎曾国藩之喜比自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般还高兴,丝毫没因自己不中而影响心情,又真心实意的为曾国藩庆贺了一番;曾国藩也极为感动,心想,这换贴的兄弟...

曾国藩左宗棠交恶的导火索:争论洪秀全之子是否已死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那个时代的惯例来说,曾国藩就是左宗棠的老师,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而且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左宗棠也一直把曾...

同为晚清四大重臣,左宗棠和曾国藩为何绝交?
“宗棠向喜与国藩争,国藩尝礼下之”,虽二人屡屡出现争执,左宗棠对有知遇之恩的曾国藩都是执弟子之礼。二人可谓是亦师亦友。既然如此,左宗棠胆敢主动交恶曾国藩?忘恩负义之骂名可不是一般人能背负得起的。当今也有人对于二人绝交给予高度评价,左宗棠和曾国藩此番绝交事件,绝非为了争...

事有归着,心存济物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心存济物”,“济”是“对??有帮助,有益”,这句意思是说心里要关心外物,关心别人、社会、天下,有志向。 在成功人士大人物面前不卑不亢,有内在涵养,有宽容之心;办事有结果,有归着,不拖拉; 内心存有济人济世济物的慈善情怀,这是理想中一位具有崇高道德而又仪表堂堂的美好人物的形象。 曾文正公国藩好相术,...

曾国藩感动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1811年出...

滨海县18731262603: 李鸿章事业成功的秘籍是什么?李鸿章事业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戚刮骨炎: 曾国藩这样做,主观上当然是为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幕友的作用,但客观上也取得了培养和发现人才的效果

滨海县18731262603: 呆若木鸡的典故和来历? -
戚刮骨炎: 呆若木鸡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

滨海县18731262603: 李鸿章为什么不能放手办理 -
戚刮骨炎: 曾国藩曾经教导说,办大事以找替手(接班人)为第一.就这点而言,李鸿章显然不及他的老师.曾国藩把李鸿章作为事业的接班人,这才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局面.而李鸿章虽然也培养、任用了一大批...

滨海县18731262603: 李鸿章究竟是怎样的人? -
戚刮骨炎: 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

滨海县18731262603: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这三个人关系是怎么样的 -
戚刮骨炎: 应该很不错吧曾国藩算是左宗棠的提携人和李鸿章的恩师了左宗棠能力比他高不屑于向他学李鸿章跟他学了不少

滨海县18731262603: 谁能给几个古今中外提携之恩的故事? -
戚刮骨炎: 曾国藩和李鸿章

滨海县18731262603: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
戚刮骨炎: 曾氏帐下有各种各样的能人,有文人、武将、谋士,也有兴办洋务的科技人才;有李鸿章这样通过正规科举出身的人才,也有放排工杨载福、愤青鲍超、师爷左宗棠这样的在野人才,还有塔齐布这样“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 这些优秀人才各具...

滨海县18731262603: 晚清有位落榜秀才,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戚刮骨炎: 在1818年,一个改变日后中国科技进程的孩子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地主家庭出生了,... 这还不得不提起他的学生李鸿章,曾国藩在洋务运动的立场上,深受李鸿章的影响.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