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输绘画艺术走向自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呢?

作者&投稿:禤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自觉性~

摘 要: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它有三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第二,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明确认识和区分;第三,文学的审美自觉性。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体裁和风格;审美独特性
  标志之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自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①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思想而钻牛角尖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达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即所谓文学的自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在这其中说的“文章”不单单仅指政治,思想,伦理方面的著作。还包括许多抒情诗的诗歌与赋,都说这是远古开天辟地到现在的第一次把文学思想与儒学列为“三不朽”之一的“立言”相提并论。这个时期的文学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审美特性开始有了自觉地追求,文学在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它独特的自觉地追求,而我们常说的文学的自觉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甚至是文学的基本性质的问题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魏晋时期文章的类别日益增多,各种文体与体裁也开始区分开来,这个时候,文学的特点开始被逐渐关注。《典论?论文》中说:“诗赋欲丽。” 《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些认识都是居于不同的问题而言,看似平淡实际上意义很重大。其中《文苑列传》也是重要的标志。南朝的范晔《后汉书》,第一次在正史上设立了文苑列传,这一举措对以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它与《儒林列传》并列。
  《文心雕龙》总述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是文笔之分的最大体现。文笔之分是指对两类文章的区分,文是韵文,笔是非韵文,而“文笔”的说法,汉朝时分出“艺文志”后就出现了,但实际上文笔之分确切的说还是在南朝。萧绎“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中就把分子分为二,再分为四。“二”者是指汉人文学,文章之分,“四”者是指文学,分为儒与学。文章分为“文与笔”,而把文笔对立起来,是颜延之开始的。在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对联是韵文还是非韵文的问题,实际上,对联是不押韵的,应该属于非韵文,然而它的源头是骈文和律诗,这两个文体属于韵文,韵文有时受到乐律和声律的约束,而非韵文丝毫不受这两者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对联又受到声律的影响,这样一看,对联的发展又开始尴尬了。前面所说的“文笔之分”是在六朝时期由阮元提出的,当时的一些作家为了更好的品评阅读诗歌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其中即使有文学审美性,抒情性,娱乐性的认识,是具有强化文学本质特性认识的一种新的理论倾向,但是这种认识还具有一种局限性和单调性而非整体性的,并且它没有形成文学与非文学的自觉区分,更是没有传文学观念的产生。
  标志之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魏晋时期的大多数文人,大多都是特别有文采的,可是却总是很有个性,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不走寻常路,都努力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强烈的个性和独特性,力争表现自己的风格。例如曹操的诗大气悲凉,雄浑豪迈;曹丕的诗歌婉转悠扬,气质淡雅;阮籍的诗歌跌宕起伏,曲折不平;嵇康的诗歌清新冷峻,隽永大方,但是在诗歌的语言上,曹操写的语句是朴实的,陶渊明则是平淡自然的。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对文学作品的体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类辨析.“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泳尚实,诗赋欲丽。”曹操第一次提出了“文本同而未异”的理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即一切文章的共同性。“未”指不同文体的特殊性,即文章的具体表现情态,其“本”相同,而在具体的语言形式,写作风格,表现形态等又各不相同。其“未”相异,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的各自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泳尚实”“诗赋欲丽”雅和丽多是形式的体现,而实和理则关注于内容的升华,这四类怒通的文体都是风格的界定。其中“丽”一方面代表着诗词的最高水平,他看出了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的审美特征。曹丕对这些文体的分类,虽然不用那么多繁重的语言,还是有很高的理论概括性,它独特的概括性以及对各种文体之间差异的论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特别重要,而是推进了以后文学体赋的进步,以及形式特点的研究。
  标志之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
  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审美特性的追求上,这同时联系了文学的本体方面的问题。上面提到过的“诗赋欲丽”和后来陆机写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表现了文章对美的追求,从审美追求到诗词创作文学体性的追求,当时的文人们都在大量的创作看似具有审美特点的作品。曹丕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上也开始大量进行追求,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上,曹丕用和谐的韵调,用清新隽永的笔调来表达他的情感。同时,他开创了大量新的艺术形式,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都存在,在他仅有的四十几首诗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曹植的艺术风格也颇受重视,钟嵘在诗品中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辞采华茂”对他也是很高的赞赏,肯定了他的文章的华丽与他的文采,他吸取了清新隽丽的写作风格又加以创作,最后形成自己的文章,同时他又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陆机在《文赋》中强调“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风格华美艳丽,语言又朴素走向华丽,描写由简单平淡而走向纷繁复杂。在文章格律方面,由散行走向押韵。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诗》中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沈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②除了开头,文章整体采用对偶的形式,以上体现了文人对诗歌审美性的追求以及自由个性的渴望。
  魏晋时期对审美的追求不但体现在创作上,更体现在对理论的升华上,这两个角度都很好的体现了文学的自觉性,魏晋时期的文论,陆机的《文赋》和曹丕的《典论?论文》中都体现了文学创作中对审美自觉的独特性要求。
  总之,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人们有意识的来表现审美特性,来自由的进行审美抒情的时候,文学就超越了另一个高度。它在历史发展中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学习政治理论的工具,魏晋文学作为一个自觉的时代存在于历史的定格中。中国的文学自觉由魏晋南北朝始发③,由此,纯文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唐宋文学的发展也是在魏晋文学的发展之上开始的,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摘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摘自《赴洛道中作诗》
  [3]摘自文学教育下本月,2008年03期
  作者简介:
  1那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大连市人。
  2张楚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2级对外汉语专业,辽宁省灯塔市人。
  3周雨璇,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籍贯山东省蓬莱市人。

因为乱世太长 ,社会心理情绪转向内化,思索人自身以及从自我角度看人与世界的关联,文学史人学,不是治理之学和蒙混之学,关照人、关照个体与生命的思想和文艺出现,因此是文史的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命运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 自从汉武帝始,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汉末黄巾起义动摇了两汉数百年间儒学独尊的地位。曹操提倡法治,用人唯才,而选拔“不仁不孝,而有汉国用兵之术”(《求逸才令》)的人,则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大一统集权政治的衰落,传统儒家文化和经学统治的松动、长期稳定的家族地位,支离破碎的社会格局,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使曾经有权的,有钱的,有文化的等一些特殊阶层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本体的探寻与思考,这就是所谓的“人的觉醒”。这种“人的觉醒”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集团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

1.开启绘画新风

自秦汉以来,绘画在题材和技法上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魏晋时期,反映老庄思想及玄学和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从体现正统礼教思想转为反映单纯的审美观念,使绘画走向了另一条轨道。

①“曹衣出水”

在魏晋画坛上,有两位艺术家以其创造性的艺术开启了一代新风,他们是曹不兴和卫协。

曹不兴是东吴黄武年间(222~228年)以佛画知名的画家,他的绘画技巧纯熟,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据说他能在长数十尺的绢上绘一佛像,心敏手捷,须臾即成,而头脑四肢比例准确。曹不兴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所画的衣纹像贴在身上一样,故有“曹衣出水”之说。这个特点明显受印度绘画技法的影响,他用线缜密,细柔,不同于汉代其他画家的用笔技法。这种风格开始于曹氏,被卫协发扬光大。

卫协活动年代约在三国末至西晋,他是曹不兴的门徒,他的作品有《北冈图》、《伍子胥图》、《醉客图》、《神仙图》、《列女图》、《楞严七佛图》等等。他绘画的主要特点是“精思与巧密”,这是顾恺之的评价,一是指绘画刻画细致,二是指其笔法用线细如蛛网,笔力精巧。他的绘画已在汉画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建立了南朝至唐初的人物画的风格样式。葛洪在《抱朴子》中将他与他的弟子张墨并称为“画圣”。这肯定了卫协作为绘画的开拓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②人物画家顾恺之

魏晋时期,老庄思想成为当时的士大夫思想的主流,具体表现为“任性放达,风神萧朗,不扬于礼法,不拘泥于形迹,追求超然绝俗、简约玄澹的魏晋风度”。它不同于秦汉时的君子风度和品性道德,是一种艺术审美的人生观。当时的“玄学”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即单纯以审美情趣来进行艺术实践,确立艺术评价准则。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使绘画走向了自身发展的轨道,而区别于绘画的礼乐功用,追求美的原则。这一转变,首先表现在魏晋时的人物画上,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提出“传神写照”美学思想的顾恺之。

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曾任司马参军、散骑常侍。当时人称他画绝、才绝、痴绝,充分肯定了他的绘画、文字方面的才华和他任性放达、超越世俗的虚静态度。

顾恺之曾画过释道人物、山水及同时代人物肖像。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他根据文学作品而创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等作品的摹本。顾恺之是卫协的学生,他继承发展了卫协的艺术风格,把线描的表现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道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体现出当时艺术追求的秀雅与高贵之美。顾恺之还提出了人物画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他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神”是指人的风神、个性、情调等,顾恺之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给中国的传统绘画树立了新的范式。

到了六朝时期,绘画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领域。由于绘画的需要以及文艺思想的活跃,美术评论开始出现。士族知识分子也投身于绘画领域,他们对于创作经验的总结、艺术规律的探讨、绘画发展的研究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前两法理论性较强,内涵丰富,历来解释不一,后四法是关于绘画的学习、认识、表现手法的阐述,得到后世画家的肯定。

③山水画的兴起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出现了一批山水画家和有关山水画的评论。这时的山水画目前已经失传,据史料记载有戴逵的《剡山图》、《吴中溪山邑居图》,戴勃的《九洲居山图》,宗炳的《秋山图》,谢赫的《大山图》等等。

山水画的兴起有诸多原因,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基本原因。玄学思想也是山水画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即山水画真正的审美价值所在。玄学使人们回到自然。在士大夫们看来,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宗炳的《画山水序》中这样写道:“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使有而趣灵。”他认为圣人理解或“映照”万物,而贤者澄清胸怀以道为法则去看待万物,至于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山水与道是相合的。

中国的山水画家以老庄哲学为基础来认知自然。艺术家们的简淡、玄远以及深厚丰实的美感、艺术观决定了1500多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趋向和主要气质,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

魏晋在变乱中求生存,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而这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佛教艺术也随之兴起。佛教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壁画上,一般的石窟和寺庙中都绘有壁画。佛寺壁画因建筑的破坏已荡然无存,但北朝的石窟壁画仍然保存至今,主要有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库木吐喇千佛洞壁画和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壁画大体分为佛像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画和佛教故事画,早期故事画的题材主要是佛教故事、因缘因果故事和佛本生故事。这些来自民间的佛本生故事,通过画师的妙笔,构成了莫高窟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动人作品。壁画中有《鹿王本生图》、《须大拏太子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

《尸毗王本生图》绘制于北魏前期,重点表现了故事发展高潮中有代表性的场面。画面描绘了尸毗王为从鹰嘴下救出一只鸽子,以及他宁愿用自己的肉来喂鹰的情节。尸毗王端坐着,双目下垂,安详镇定地被人割着左腿上的肉。周围配有各种表情的弟子眷属,天上有飞天散花,以衬托庄严的气氛。

2.壁画与漆画

①墓室壁画

战乱年代,当时的绘画遗迹遭到洗劫,流传的画作不多。20世纪70年代初在嘉峪关和酒泉之间的戈壁滩上,发掘出魏晋之际的墓室壁画600余幅,描绘了农桑、畜牧、狩猎、林园、屯垦、营垒、庖厨、宴饮、奏乐等景象,多方面、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壁画是每砖各成单位的小幅构图,不同于汉画的分层排列的布局方法,画工们基于劳动实践经验,很准确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活泼感人的画面,色彩热烈明快,线条单纯和谐。

现存的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魏晋壁画中,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之类的题材仍占据重要地位。左思在其《魏都赋》中对曹魏宫廷中的温室壁画这样写道:“丹青炳焕,特有温室,仪形宇宙,历象圣贤,图以百瑞,绰以藻泳,茫茫终古,此焉则镜。”

②漆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安徽马鞍山市发现了三国时孙吴大司马右军师朱然的墓,从该墓中出土了大量漆器。漆器上的彩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描绘宫廷生活的,有表示祥瑞的,还有诸如杂技、宴会场面,以及山水、云树等景物。漆画在构图上以平稳手法求变化,色彩多用朱红、红、黑、金、浅灰、深灰、赭等,给人一种色泽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绘画是一种什么样艺术
主要就是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绘画理论基础知识形体的点、线、面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

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十三届美展工笔画入选之多,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会是工笔画吗?
在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形成了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绘画形式。是中国画艺术走向世界的方向,我们中国画艺术要创新与接轨,工笔画是一部分。一、中国画亦称水墨画,有工笔、写意。分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走兽、鱼虫。中国画讲究笔墨,即笔法,墨法、墨韵、意境。二、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文房四宝)。(1)毛笔...

艺术发展的定义是什么
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美术绘画是什么
此外,绘画在题材范围方面比其它艺术更广泛。例如,小说和戏剧不能以自然风景或静物作为自己的主要描写对象,但在绘画中,风景画和静物画都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而且它在历史上还一度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也正因为绘画比之其它艺术在取材范围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

艺术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也就是说在后现代语境中,艺术又回到了什么都是艺术、什么又都不是艺术的最初状态,艺术变得无处不在了。“艺术的终结”表明艺术不会消失,而是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看来,当艺术的自律被整体打破以后,艺术又遭受着新的审美危机,而这种危机产生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但是,这种危机却不会使艺术走向终结,相反...

绘画是在什么上绘制形象的艺术
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

什么是绘画?
绘画(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也可以运用软件进行绘画。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

绘画是什么?
绘画也可以是一种娱乐,它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绘画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表达,它可以让人们探索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绘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美好和情感,激发了人们的思想。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的艺术表达越来越重要,...

绘画包括哪些
他创造了热情奔放、强烈生动的格调,在当时法国画坛上蔚然成风。由于这个画派与法国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联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气质。但是,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逐渐脱离了现实基础,追求猎奇,沉湎于虚无的幻想和个人的伤感情调之中,便逐渐走向低潮。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离开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轨道...

巴彦县1917450670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十七是一个美术的自觉时?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十七
春沈瑞呋: 鲁迅曾经说过,魏文帝曹丕“着有《典论》……那里面说:'诗赋欲丽'……他说诗... '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说“...

巴彦县1917450670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
春沈瑞呋:[答案] 呵呵,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我也顺便长了点知识.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说法,认...

巴彦县19174506709: 为什么魏晋时期称为文史自觉时代 -
春沈瑞呋: 魏晋以降,迎来了一个“人的自觉”时代,这同时又是一个“文的自觉”时代.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从儒学伦常的樊篱中解放出来,摆脱“成教化,助人伦”的工具地位,超越于实用和功利之上,成就了专门独立的文化品种.首先,这一时期...

巴彦县19174506709: 魏晋南北朝在美术上取得哪些重要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
春沈瑞呋:[答案] 1、 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 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

巴彦县19174506709: 为甚麽说上古美术史是“无名的美术史”?
春沈瑞呋: 因为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人们的心目中以及整个社会上,并没有独立的“绘画”这个概念和意识.绘画是作为巫术或者礼教的一种仪式所存在的,从属于巫术或礼教.“绘画”本身并没有独立存在,所以不需要专门来谈“绘画”.在我们学习中...

巴彦县19174506709: 魏晋南北朝绘画特点 -
春沈瑞呋: 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不免让人想到书法,书法在当时相对发展的比较成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方面,那时候楷书真正出现了.而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

巴彦县19174506709: 魏晋南北朝至 - --时期中国画艺术逐渐成熟?? -
春沈瑞呋: 五代时期山水画是成熟时期 山水画在中国五代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创立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婉约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

巴彦县1917450670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春沈瑞呋:[选项] A.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始于魏晋时期 B.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绘画理论 C. 雕版绘画最早开始于明清时期 D. 宋代文人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巴彦县1917450670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开启了文学四绝的时?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开启了文
春沈瑞呋: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 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