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任在概括牡丹亭说牡丹亭,情也,谈理解

作者&投稿:平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个演过牡丹亭 杜丽娘的演员,因为杜丽娘的生平遭遇,投入过度,忧郁而死,从这个演员的死分析牡丹亭这~

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有人讲《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与闹剧于一体的复合戏,各种审美意趣统一在一起的有机体。前28出属于以喜衬悲的悲剧,后27出属于以悲衬喜的喜剧,《离魂》《魂游》等,都是极其凄凉的,而《闺塾》则极富喜剧色彩,石道姑等人的设置,更带有闹剧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让人伤感:原来做官是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为代价的!这种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的戏曲风格,正是有中国戏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体呈现

汤显祖对《牡》剧有一篇二百多字的题词。除了简述剧情外,题词只谈了一个“情”字,即人的真正感情。他的观点十分明确,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第云理之所必无,安听情之所必有邪!”

通观全剧,我们会发现,汤显祖所说的战胜天理的“至情”确实无往而不在,但是通过“情”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情而死,为情“复生”,读者还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正如音乐会引起不同出身、经历、修养的人们的不同想象一样,作品的客观效果并不是作者可以完全预料得到的,甚至可能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果戈理曾说:“内在的意义面一关于作品中的思想表达一一总是在后来才理解到的。它寓于形象,分散于形象中……。只有把它们加在一起之后,你才会得到形象创造的总和及意义。”因此,让我们通过对形象和形象间的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主人公的命运的分析,认识一下《牡》剧更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在剧本的开端,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范家庭。父亲杜宝是西蜀名儒,“念遍的孔子诗书”,识得“周公礼数、治国齐家似乎颇有章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派。母亲是旧家后裔、对丈夫唯命是从,对女儿绳之以“三从四德”,行止无不符合礼教,按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准,是极为贤德的一位夫人。这个家庭,对于杜丽娘,简直就是一所礼教学堂。

在这所学堂中,杜丽娘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连白天打瞌睡都受到禁止,因为不合“四德”。十几年的封建教育,使杜丽娘成为一个恭顺、孝敬、能诵男女《四书》的淑女,德、言、容、工无不具备。然而,“人”的欲望并没有在杜丽娘心中泯灭,她的四德建立在并不牢靠的思想基础上,被压抑的要求一一对幸福的渴望,对个性自由的幻想,随时要表现它们自己,在她“打的秋?画图”,搨的“鸳鸯画谱”中,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出这种追求。

剧情就从杜丽娘的父母要加紧对女儿的管束,而杜丽娘的“人”的本性要求发展这对矛盾中展开。

杜宝为杜丽娘请了教书先生,要她学习“后妃之德”,以便“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丽娘当时一口应承。但是,开学第一课“关关雎鸠”,就在她心灵深处搅起了波澜,并促使她采取了也许是生平第一次的反抗活动:游园。看起来,这是一个笑话:讲授《诗经》,培养“后妃之德”的企图,引起的却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但这一矛盾的现象却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杜丽娘深深的寂寞和她寻求同情、寻找幸福的迫切心情。

游园,促进了杜丽娘思想的转变。游园前,杜丽娘在镜中看到自己的美貌,只是自怜:“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当她置身于蓬勃的春色之中,置身于“成对莺燕”、“姹紫嫣红”、“良辰美景”之中,她麻木的感官复苏了,她的青春被唤醒了,不由得“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此时此地,再想到镜中映出的如花美貌,杜丽娘的感情产生了一个突变,她开始怨了,她唱道:“可惜要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这衷怀那处言”。这个具有“良好”封建教养的姑娘朦胧地感到自己的生活是不正常的,人世间还有更美好的东西。

接下来的戏中,杜丽娘的“情”迅速地发展起来,她同封建礼教的矛盾也因此尖锐起来。杜丽娘先是在梦中与理想的爱人相恋,继之/又不顾母亲的阻挠,独自溜入花园寻梦,寻梦不着,便废寝忘食地苦苦思念,这一切虽然是在暗中进行的,只是一个年青妇女的软弱的、静悄悄的反抗,但却说明封建礼教已不能束缚杜丽娘的感情,她在思想上已冲出了礼教的牢笼。同时,也预示了杜丽娘的结局:毁灭。因为她的思想已发展到与整个封建制度不能相容的程度了。

杜丽娘的反抗是如此软弱,以至于杜宝对此只是置之一笑。杜母虽然有所察觉,也试图重束女儿的身心,无奈规劝无效,找婆家的建议又遭到杜宝的拒绝,只能眼看着杜丽娘发展下去。

杜丽娘在“情”与“理”的矛盾斗争中,苦苦挣扎了几个月,终于不敢向封建礼教公开宣战,不能解决自己的人性要求与社会伦理准则之间的矛盾,抑郁而死。这种死是当时无数受封建理学迫害的青年妇女的共同命运,是时代造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时代还处于“旧秩序是世界先在的权力,自由还只是个人的理想的时候……旧秩序还相信自己的合理性,而且不得不相信的时候。”但同时,一度是浑然一体的、似乎是无懈可击的封建家庭竟然出现了叛逆,严密的封建堤防上,出现了致命的蚁穴,这又不能不说是封建理学的一大失败。


《牡丹亭》:青春昆曲十年路
但是我和昆曲的结缘,尤其是与《牡丹亭》,不能不说冥冥之中真的有「命运」。我年纪大一点,比较相信了。我年轻时候不信命运的,要逆势而行的,但是现在不得不相信,好像冥冥中有这么一双手,引导我走向《牡丹亭》。 我第一次接触《牡丹亭》,是在抗战胜利八年以后的上海,那时候我十岁左右。梅兰芳在八年后回到上海第...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概括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概括:薛蟠在酒宴后被柳湘莲羞辱,觉得无脸见人,于是与家人一道外出经商。薛蟠走了以后,香菱搬入园中与宝钗同住,她十分羡慕众女子的诗才,于是向黛玉请教作诗。黛玉和香菱一块讲究讨论,指导香菱作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主要内容 薛蟠要和老伙计张德辉南去贩纸札香扇。薛蟠说母亲...

红楼梦中任意连续三回成1500-2000字 缩写
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林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假装气恼,说告诉舅舅(贾政),贾宝玉听了以后吓得不得了,连忙求饶。林黛玉葬花到这儿,看见了这本书也喜欢得不得了。 林黛玉在梨香院听《牡丹亭》,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四回 醉...

戏剧《窦娥冤》《汉宫秋》《墙头马上》《桃花扇》《牡丹亭》主要...
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到《牡丹亭》唱词为什么会伤感落泪?_百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意思是说一个人走进这花园之中,看到这些断墙倒壁,想象到过去是多么红火大户人家。可惜现在确荒芜一人冷冷清清。美好的回忆总是瞬间逝失,怀念自己心爱的人,不知她在何处?《牡丹亭...

红楼梦每回概括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心减了八九;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 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 黛玉在梨香院听《...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出自《牡丹亭》杜丽娘的话。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偶然间人似缱,在梅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昆曲《牡丹亭》“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是...

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怎么理解?
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

汤显祖《牡丹亭》全文
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观中,在...

昆曲《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讲的是什么?
【故事梗概】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

长海县13066053943: “临川四梦”指的是什么? -
闻凌盐酸: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

长海县13066053943: 昆曲临川四梦
闻凌盐酸: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临川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汤显祖的一位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应该说,这个评论颇有见地,或许指出了汤显祖梦文化的美妙情境.

长海县13066053943: 牡丹亭的人物分析 背景 -
闻凌盐酸: 《牡丹亭》共55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见《燕居笔记》).和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

长海县13066053943: 有看过昆曲《牡丹亭》的吗 -
闻凌盐酸: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

长海县13066053943: 论述杜丽娘形象 -
闻凌盐酸: 杜丽娘的形象 在汤显祖的四部剧作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是他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现他的“至情论”思想和艺术才能的剧作.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王思任《牡丹亭叙》引...

长海县13066053943: 汤显祖的得意之作《牡丹亭》至情至性淋漓尽致体如何理解至情至性? -
闻凌盐酸: 《牡丹亭》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汤显祖的创作巅峰,与同类作品相比,《牡丹亭》可谓“至情至性”.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为情突破生死界限,她对爱情的最初觉醒实际上是生命主体意识的觉醒.《牡丹亭》是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兴起后,社会对人性人情反思的体现.

长海县13066053943: 怎样理解《牡丹亭》中的“情” -
闻凌盐酸: 《牡丹亭》中的情,汤显祖自己在《牡丹亭题记》中就有总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与以前的《西厢记》《长恨歌》同样是描写爱情的话本、剧本等不同,《牡丹亭》描写的情是至情,两人梦中相会,不知情之所起即无所终,而情到深处,可为之死为之生,两人的情并未因一人的死亡而结束,反而因情而得到了重生. 而且历来人们比较喜欢《牡丹亭》,是由于《牡丹亭》中,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是合一的,他描绘了情的所有的美好的、快乐的、幸福的方面,对情的诠释让人感到满足.

长海县13066053943: 牡丹亭的至情观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
闻凌盐酸: 数百年来,《牡丹亭》以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动人的曲词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此剧至今仍在戏曲舞台上传演不绝,演者以能出演《牡》剧为幸,观者以能观演《牡》剧为欣.前几年台湾学者白先勇倾力打造青春...

长海县13066053943: 《牡丹亭》一文,有人说其主旨“情”也,围绕这个谈谈你的看法 -
闻凌盐酸: 杜丽娘有感于春光而萌生对爱情的渴望, 在肆无忌惮的梦境中体会了爱情的幸福. 在人 的世界里,封建社会的教育,压不住“情”的生长.闺房的重门,也锁不住“情”的驰骋.生于太守府中, 杜丽娘是寂寞的,是不自由的,在她情窦初开...

长海县13066053943: 《牡丹亭》题序中到底是“非情之至也”还是“皆非情之至也”? -
闻凌盐酸: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所以是皆非情之至也. 满意还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