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衬的写法是什么

作者&投稿:移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动静相衬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话使动静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中有静态的长城,大河,有动态的群山,高原,动静结合,展现了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展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动静相衬,是景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静态的景要描绘出景物的外形、内在、色彩的神韵,动态的描写要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如“巍峨的长城”,长城是静的,而游人是动的。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已静写动或以动衬静,则不仅会使动景更生动,静景更静谧,而且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和谐的艺术形象

动静相衬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意境描写的方法。诗中的动词,不是简单的动词,它同时可以用来起到衬托、烘托、渲染的效果。 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山居秋暝》一诗中这样描绘傍晚山村之景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述动感的动词有:“照”、“流”、“归”、“下”等。而静态的物体是“山”和“石”,以及相对静态的“月”。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明月在松叶间隙中依稀可见,而松叶在微风中摇曳),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同样的动静相衬,除了通过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即动与静的对比描述外,还通过“喧”与“寂”和“声”与“静”的对比,进一步烘托了动感,渲染了静感。空山是寂静的,而浣女是喧闹的。空山里的山石本无声,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一个“流”字,起到奇特的声响效果。诗的上半部全部是写自然情景,因山泉流水声,使画面动中有静,恬静而不死寂;诗的下半部则是写社会场景了,凡人的加入,使宁静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一群浣女(洗衣服的妇女)回家路过竹林,边走边谈笑喧闹;而正在划行的搅动了水莲叶子的捕鱼的小船上劳动的,当然是就男丁了,一幅类似“男耕女织”的中国传统美景图画跃然纸上,使画面静中有动,借动反衬静,安宁而不乏生动。 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 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的月夜之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修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再看东晋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艅艎:大船;空:天空;水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36溪溪水,北入鉴湖。当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山玩水;一个“何”字,隐隐透出作者乘船驶入若耶溪时的轻松喜悦之情;“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入若耶溪,诗人马上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空,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面,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之景;这里的一个“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同一幅和谐的山水画之中。 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的流向是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远岫,远处的隐现的峰峦。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两边倒流的水。船是向上游行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在诗中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了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了云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使日影也富有灵气,仿佛水中的太阳也像诗人一样正在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观赏美景! 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 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 从动静相衬之修饰手法的角度看,这两句有以下几点“独绝”之处: 首先,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诗句最后的抒情张本。 其次,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具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诗人笔下的山林,不是没有生命的死寂的静,而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清静,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鸣,目的就在于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这两句诗句工整,读起来有一种整齐美与音韵美。据说,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

希望采纳


动静相衬的写法是什么
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明月在松叶间隙中依稀可见,而松叶在微风中摇曳),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 同样的动静相衬...

写法有哪几种
写作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烘托,渲染,动静...

解释一下古诗中的衬叠手法,谢谢
三、动静相衬。它是指两种“动”的景或境况和“静”的景或境况相互衬托,目的上是突出、强调其中的一种景或境况。其形式可分为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其中以动衬静是诗人常用的手法。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愈响,山鸟时一喧...

动静相衬作用
动静相衬,是景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静态的景要描绘出景物的外形、内在、色彩的神韵,动态的描写要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如“巍峨的长城”,长城是静的,而游人是动的.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

如何理解山居秋明这首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开头两句就给这幅画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调: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三四句写景,月光从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五六句写景和人,竹林中女子,莲花中的渔船。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渲染,又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根据文言文《观潮》回答问题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

...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_百度...
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做了铺垫。

...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你好!采用了动静相衬的写法。作用是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做了铺垫。

《观潮》这一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

本文是一篇什么文体
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3、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4、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

博兴县19256754151: 写法的种类有哪些? -
边步舒他:[答案]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

博兴县19256754151: 写作手法有哪些?课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
边步舒他:[答案]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

博兴县19256754151: 语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
边步舒他:[答案] .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表现手法有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烘托、渲染、首...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

博兴县19256754151: 语文的写作手法包括什么? -
边步舒他:[答案]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

博兴县19256754151: 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
边步舒他: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博兴县19256754151: 动静相衬作用 -
边步舒他:[答案] 动静相衬,是景物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法.静态的景要描绘出景物的外形、内在、色彩的神韵,动态的描写要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如“巍峨的长城”,长城是静的,而游人是动的.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

博兴县19256754151: 有什么写作方法 -
边步舒他: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想象、议论和说明、白描细描、借古讽今,常见的有、渲染: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反问、伏笔照应、对偶,烘托、反语、承上启下、咏物抒情等、双关、借代,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正面侧面比喻象征,比喻.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动静结合、描写,抑扬结合,拟人、卒章显志、夸张,悬念,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对比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点面结合、叙议结合、反复. 推荐你一个教程、引用等、情景交融,照应.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铺垫悬念,实写与虚写、开门见山、比拟、设问,联想,托物寓意、抒情、互文:夸张、动静相衬、衬托对比 参考资料:www.haie.edu.cn/zhongwen/xkjs/ziliao/xie/

博兴县19256754151: 《观潮》中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句子是( ,) -
边步舒他:[答案] 第1段写潮来之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分别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了描写.最后一句引用了著名诗人的诗句,有力的烘托了潮之壮. 第2段写演军之威.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

博兴县19256754151: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
边步舒他: 你好!采用了动静相衬的写法.作用是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做了铺垫.

博兴县19256754151: 《观潮》第二段文字主要写什么的场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答案要多一点 -
边步舒他:[答案] 观潮第二段描写了激烈的水军演习 作用: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