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建信第2段翻译求大神帮助

作者&投稿:箕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从基础开始学习英语翻译(考证)~

虽说考试是有一定技巧的,不过翻译证和英语基础的关系很大,所以你首先应该花大部分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翻译要求你既熟悉英语又熟悉中文,熟悉英文就是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了,很多人可能都觉得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应该比较熟的,其实就翻译而言,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翻译不是说把每个单词翻成中文然后排起来就行了,还必须得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有些词要翻成中国特色的,还要顺口,等等,这些翻译的技巧,在你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上去之后,可以上专门的考证培训班重点学。笔译相对于口译来说要容易些,口译考的是临场发挥,在规定的很短的时间里要把句子翻译出来,排成符合中文口语习惯的句子;笔译时间就比较充裕了,但是对最后的翻译结果要求很高。口译还允许你有词不达意的时候,笔译就没这么宽大了,因为在相对充裕的时间里还可以使用字典,那你没理由不严谨。呵呵。学英语的方法就不多说了吧?满大街都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就行了。在我看来学英语没什么捷径,就是多看多读多练习,就当是考托福的那个难度练。过了托福那个坎儿就上辅导班学习翻译技巧。翻译考证的培训班还是蛮多了,现在这个东西慢慢有点热起来了,北京的话我推荐你去上外文局的培训班,我是在那儿上的,后来考过了三级和二级笔译的。像你给自己打出了2、3年的时间,那我觉得如果很努力的话,2年把英语搞好,基础弄扎实些总是没错的,以后也会有好处。三级考试的内容比较简单,你可以在1年或1年半的时候去上三级辅导班,运气好也够努力的话,一次就过也不困难。难的是二级考试,比三级难不少。如果2年能拿下三级证书,那有一年来准备二级就充裕多了。我这说的都是单项啊,笔译或口译,如果你两样都要抓,那要么就是更加倍努力,要么就是时间上再宽松一些,否则两头都弄不好。我的建议是先走笔译这条线,先考笔译三级,再考口译三级,然后笔译二级,再口译二级。

Google的语言工具
联通在线翻译
谷歌金山词霸
灵格斯词霸
推荐使用金山词霸,不仅能翻译英语,其他语种也可以,只要你下载了字典,还有就是他的在线翻译功能,一般你输入单词后会跳出本地词典的内容,还有google的网络翻译,最重要的是这是我到目前为止使用过的最准确的翻译。至于翻译句子,估计所有的词典都有这个功能,问题就是准不准,好不好,地道不地道了,我这些年用下来,觉得不论哪个软件,翻译句子都一样,烂!因为我经常要翻译专业英语的东西,有时候去一些翻译网站查,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金山词霸翻出来的大多是八九不离十。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补充: 怎么按了匿名了呢.... 未央


用文言文写一篇诚信考试的演讲稿
言必行,行必果,如此身言力行,是为君子。而后又有范式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谓曰:二年别后当还,俱拜尊亲子息。千里结言,互信矣,未曾有疑,期至,果至,升堂拜引,尽欢而别。君子至诚,何为疑?鞅立木建信,予徙三丈木者五十金,以明不欺,后徙之,鞅果予矣。人言至信,何妨散千金。今...

商鞅立木建信的介绍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

商鞅立木建信的商鞅简介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

一诺千金 移木建信 一饭千金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商鞅立木建信 令(指商鞅变法的条令)既具(已经准备就绪),未布(公布),恐民之不信己,乃(于是)立(竖起)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市场)南门,募(招募)民有能徙(移)置(放)北门者予(给)十金(古代计算贷币的单位)。民怪(对……感到奇怪)之(指代这件事),莫敢徙。复(又)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

移木建信 一诺千金 一饭千金 退避三舍故事急需!!!
4.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5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2. 商鞅立木建信(全文翻译+重点词) 一、译文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于是想到了这个方式,让群众相信变法。原文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

立木建信文言文
民怪(对……感到奇怪)之(指代这件事),莫敢徙。复(又)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就)予五十金,以明(表明)不欺。卒(终于)下令。 (选自《史记》)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

商鞅变法前奏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之前,认为要先得到百姓的信任,于是做出了南门立木建信,当太子犯法时,便责罚他的老师。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变法实施也就顺利了。文言文 商鞅变法之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己,乃(5)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6)民有能徙(7)置(8)北门...

商鞅变法前奏立木建信文言文翻译
在秦国实施变法之前,认为要先得到百姓的信任,于是做出了南门立木建信,当太子犯法时,便责罚他的老师。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变法实施也就顺利了。文言文 商鞅变法之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己,乃(5)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6)民有能徙(7)置(8)北门者,...

康县13667136425: 商鞅立木建信第2段翻译 -
寿蚀美多: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

康县13667136425: 商鞅立木建信的翻译 -
寿蚀美多: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康县13667136425: 《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
寿蚀美多: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康县13667136425: 商鞅立信的古文翻译 -
寿蚀美多: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金:古代货币单位 翻译: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康县13667136425: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翻译全篇翻译.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
寿蚀美多:[答案] 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

康县13667136425: 立木取信 -
寿蚀美多: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康县13667136425: 《立木取信》翻译 -
寿蚀美多: 译文: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

康县13667136425: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解释 -
寿蚀美多: 商鞅初上任便起草了变革法令,但害怕自己没有威望,不能使百姓听命于己.于是,他命人在秦都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子,并宣布,谁若能将之扛到北门,便赏十两黄金.人们对商鞅的话将信将疑,竟无人肯试.于是,商鞅又把赏金增加到五十两.重赏之下,有一壮汉,真的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派人送上赏金.这件事迅速传遍了秦国,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商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开始大规模推行新法. (自己打的,累死了.)

康县13667136425: 立木取信翻译 -
寿蚀美多: :) 翻得勉强了点,看看能用不?新政推行期间,秦国都城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都议论新的法令实行起来造成不便而抵制执行.刚好这个时候,秦国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他好象原籍是卫国所以也叫卫鞅)于是说:“新法之所以不能实施都是...

康县13667136425: 立木取信 译文 -
寿蚀美多: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世称“战国七雄”.秦国是当时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